?

論清代自貢園林和揚州園林風格的異同

2020-09-10 08:18楊穎
喜劇世界·中旬刊 2020年12期
關鍵詞:鹽商鹽業揚州

楊穎

清代以來,中國有兩大傳統產鹽地域,即江蘇沿海和四川自貢地區,分別是海鹽和井鹽。這兩大產鹽地區豐富的鹽業資源暢銷全國各地,在揚州和川西地區產生了一批因鹽發達的商人。這些商人在富裕之后,享受愜意舒適的生活,修建了豪華的園林。作為同屬長江流域的園林,兩者既有相似的地方,又有迥然相異之處。自貢市是我國歷史悠久,規模最大的井礦鹽生產基地。揚州處于長江和運河兩大交通要道附近,是明清時期重要的鹽業轉運中心,聚集了大批的鹽商。自貢和揚州鹽商都修建了大量的豪華園林。

清代揚州和自貢園林都具有清代鹽業體制下商人追求富貴闊氣的特質,同時因為經濟文化基礎不同而又呈現出風格相異的特點。自貢園林呈現出更多的鄉土和移民氣息,揚州園林受到江南優越的經濟文化積淀所影響使得園林范式較為成熟。

一、相似之處:商業氣息明顯

在清代綱鹽體制下,鹽業的買賣都需要政府的特許批準,與政府保持著緊密的聯系。貿易制度決定了鹽商的被動地位,鹽商們不吝揮金建造精美的園林,在園中大會賓客,增加與政府官員的接觸機會,作為維持自己利益的必要途徑。同時,他們不斷地配置富貴艷麗景觀,因為這些景觀反映了鹽商的財力,而鹽商的財力一定程度上是能力的體現,這樣可以增加他們生意的成功幾率。因此,在這樣的貿易制度下,揚州園林和自貢園林的都比各自附近的蘇州園林和成都園林那般淡雅的基調更加艷麗。

清代自貢鹽業的興盛,相繼出現了一批實力雄厚的鹽業家族集團。由于明末清初遭遇了諸多戰火,人煙稀少,清政府執行了移民實土的政策,即以湖廣人為主,移民四川,自貢地區的鹽業商人也大多由湖廣移民而來。咸豐年間,由于太平天國戰亂的原因,清政府實行了“川鹽濟楚”的政策,一批自貢鹽商由此更加興盛,形成了清代有代表性的 “王、立、胡、顏”所謂“四大家族”,特別是王朗云為代表的“王三畏堂”,號稱“富甲郡邑”“富甲全川”;與成都平原“天人合一”“古雅清曠,飄逸鄉情”的園林風格不同,這些鹽商往往大興土木,求大求全,建屋造園。如胡氏三代仿“紅樓夢”的大觀園法式,修建祖祠一院,占地約20000平方米,依山臨水,樓臺亭閣,水榭云廊,草坪藤架,溪橋荷湖,戲樓書屋無一不備,成為當時文人官員聚會之所。

揚州市是著名的園林風景區,有“揭州扭園亭勝”之靛。經過歷代戰亂,擊毀較大,但仍有一部分得以存留,這是我國寶貴的文化遺產。揚州園林字勃卜,靜雅,袖秀,爽朗;迥廊和復道之巧用為他處所少見。園林中的假山,用石品種較多,迭石險峻,山勢雄厚,“山”“樓之筒,復道遷迥構涌。而一些小型庭院,因地制宜,處理得明凈宜人。在揚州經營鹽業的商人,大多非揚州本籍,而以原籍歙縣的徽州人最多,故揚州鹽商文化性格中既有中國商人的普遍特質,又有徽州文化的影蹤。追求新奇、附庸風雅是寓居揚州的徽州商人最本真的文化性格表現。商人們世居皖南山中,明代中葉的鹽政改革后,誘人的利潤刺激了越來越多的徽州人離家從事鹽業貿易。城鄉生活的巨大反差,自身文化的不足使得他們對新事物充滿了好奇,他們利用自己的巨額財富,廣收四方奇珍于家中,與江南其他地區文人園林在植物選種上求“君子比德”的象征內涵不同的是,揚州園林在植物的選種上多強調其珍奇華麗、吉祥富貴的象征意義。對于江南文人園林中常見的象征富貴的植物題材,揚州園林亦一并收來,如個園、汪氏小苑、盧氏意園種植有紫藤,以象“紫氣東來”;劉莊、二分明月樓、盧氏意園的桂花,以“桂”通“貴”;片石山房、二分明月樓、華氏園的廣玉蘭,以象“玉堂富貴”等。

二、相異之處:揚州園林注重文化內涵,自貢園林則更加注重實用性

江南園林眾多,歷史底蘊深厚。因此,揚州鹽商在清代修建園林時,往往有較多的范本可以學習和參考,比如他們對蘇州園林和杭州園林的借鑒,注重對假山、湖泊景觀的營造。同時,揚州不僅經濟發達,文化也相對繁榮。其中最具典型的是清代“揚州八怪”,以金農、鄭燮、汪士慎等為代表的書法家、畫家,活躍于揚州一帶,創作風格大膽創新,追求自然真實,藝術風格獨特。在瘦西湖內,游客可欣賞到大量的繪畫、匾額、楹聯等,其中就有多幅“揚州八怪”的作品。

蜀道難,難于上青天。而位于四川境內的自貢,自然也受蜀道難之影響。四川由于經濟文化相對落后,而且近代戰火連綿,自貢園林具有一些鄉土和防衛氣息。各大鹽商為了保護自己的私人財產,也往往設堡建寨,而這些堡壘,除具有生活功能以外,還往往具有一定的防衛功能,如大安寨、三多寨等。自貢的鹽業經濟也造就了一批靠鹽發家的官僚、軍閥。這些軍閥、官僚的官邸、別墅,追求豪華的建筑和華麗的花園,以傳統園林中加入西方元素為時髦,因此,中西合璧的建筑和中西園林特色兼具的庭院、花園紛紛出現。名園多小巧別致,石山甚少,水岸樸直,以清簡悠長。園中植物繁茂,品種豐富,多以常綠闊葉林作天幕和背景,而以水面取虛放擴,創造空間變化和虛實對比。這個方面自貢的代表作,堪稱官僚張伯卿的張家花園了。同時,自清雍、乾時期起,隨著經濟的繁榮,各地商人云集自流井地區經營鹽業,聚斂致富。為炫耀郡邑,“款敘鄉情”,他們紛紛集資在自流井、貢井和永安等大鎮修建同鄉會館。一時會館林立,蔚為壯觀,反映出井鹽文化的興盛。這些會館不囿于宮廷法式,屬川南小式作法,布局靈活,緊湊而開敞,建筑裝飾華麗,多以戲樓和天街(內庭)構成公共活動空間的主體,佐以山石水池花木,形成天井式庭院。著名的西秦會館最為典型,現為自貢鹽業歷史博物館。只有形成一個自組織、自調節的共生生態系統,才能避免城市“超容量”發展而導致山水環境的破壞。

結語

綜上所述,從揚州和自貢園林的各自特色可以發現,它們因為鹽業而興盛,都具有清代鹽業體制下商人追求富貴闊氣的特質。同時,由于自貢和揚州經濟文化基礎不同,因此又呈現出相異的特點,自貢園林呈現出更多的鄉土和移民氣息,不拘一格。揚州園林受到江南優越的經濟文化積淀所影響,園林范式較為成熟,文化積淀也相對深厚。

猜你喜歡
鹽商鹽業揚州
唐宋以來鹽業古官印輯考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蹉跎至暮年的初見
一曲《揚州慢》,盡道《黍離》之悲
“揚州絨花”
“癲狂”與“無奈”
改革
發改委批復31省鹽業體制改革方案
鹽商文化群景區——財富揚州
燭光有煙
燭光有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