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黨建為引領 探索農村基層社會治理新模式

2020-09-10 08:55程媛媛
看世界·學術下半月 2020年12期
關鍵詞:新模式黨建

程媛媛

摘要:十九屆四中全會上明確指出,必須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體系。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鶎由鐣卫硎菄抑卫眢w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關鍵環節和重中之重。

關鍵詞:黨建;農村基層社會治理; 新模式

一、靜海農村基層社會治理面臨的困境

農村基層黨組織作為國家治理的神經末梢,既是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治理能力彰顯的重要載體。不斷提高農村基層黨組織治的理能力,積極探索黨建引領下的農村基層社會治理模式,提升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水平,實現農村基層治理科學發展的理論創新。

(一)農村基層黨組織發揮領導核心作用不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在農村基層社會治理中的政治領導核心作用發揮不充分。當前部分農村基層黨組織管理軟弱、缺乏自我治理,缺乏提升自身的職能能力的意識和行動,無法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

(二)農村基層社會治理的主體缺失。農村基層社會治理人員力量不足,主要以村委會為主,農民自覺參與到農村基層治理事務的意識淡薄,解決新形勢下一些矛盾糾紛的有效招法不多,缺乏工作經驗,工作時的思維方式、作風和服務能力與新的社會發展形勢不相適應,信息化建設尚需加強,導致基層無法有效滿足人民群眾的利益訴求。同時,群眾直接參與管理基層事務的空間不大、渠道不暢,部分群眾的正常呼聲得不到傾聽、正當利益得不到維護。

(三)農村基層社會治理缺乏資金保障。隨著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迫切,期盼更加透明、更加完善的治理體系。目前,農村基層社會治理的主要經費來自政府撥款,很多農村沒有集體經濟,從而導致許多治理活動和具體措施無法開展。

二、分類施治,打造農村基層社會治理“四加”和“三安”模式

(一)統一部署,在村街構建“四加模式”。

一是“黨支部+綜治中心”統領全局。由村黨支部書記兼任村綜治辦主任,并以此為核心推進村綜治中心建設,由一名村委會委員專門負責日常社會治理工作,村“兩委”成員每天輪流在綜治中心坐班,負責接待來訪群眾,掌握各類情況信息,定期通報,將村黨支部建設與村綜治中心工作同步開展、同步推進。

二是“網格化+十戶聯防”實現治理全覆蓋。在形成統一的社會治理網格的基礎上,探索“十戶聯防”制度,按照10至15戶的標準將全村劃分為若干聯防單元,選拔負責任、熱心腸、敢說話、德高望重的人員擔任聯戶長,在所轄區域組織村民開展鄰里守望、巡邏巡護等工作。張貼體系架構圖,接受全體村民監督;懸掛聯戶標牌,發放一張聯系卡,公布聯戶長姓名、聯系方式、所轄范圍、工作職責;配發一本《聯戶手冊》,詳細記錄巡查情況、舉報情況、工作落實情況;聯戶長每周至少開展一次入戶走訪,了解聯戶群眾思想動態,重點排查違法占地、違法建設、非法傳銷、涉槍涉爆、制假售假、出租房屋等方面問題,做到人人出力,攥指成拳。

三是“三防+五?!本S穩秩序。堅持“以防為主,防保結合”,明確十戶聯防長“三防五?!惫ぷ髀毮?,將“十戶聯防”網格打造成為社會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其中“三防”為防火,防盜,防傳銷?!拔灞!睘楸?,保民,保穩,保安全,保宣傳,打造村街平安守護點、村民自治聯系點、社情民意反映點。

四是“法治+自治”化解矛盾。積極建立以專業法律工作者與村內有威望的熱心群眾參與化解相結合的矛盾糾紛調處模式,從法、理多角度入手解決矛盾糾紛,讓村民議事有了主心骨。

(二)選樹典型,打造“三安建設”模式。圍繞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體制機制創新,以津海街村為典型開展維護村街安定、促進群眾安心、保障生活安居系列建設,取得良好成效。

一是充分發揮黨組織軸心作用,維護村街安定。把確保村里穩定平安作為基層治理的重中之重,組織專門力量及時排查村域隱患和矛盾糾紛,定期分析研判治理形勢,對發現的矛盾糾紛、群眾提出的意見建議均給予合理的解決及回復。健全完善村綜治中心,設立矛盾糾紛調處室、心理咨詢室、鄉村警務室和視頻監控室,豐富完善服務功能。建立常住居民和流動人口兩本臺賬,對重點人員重點掌控。

二是努力使鄉風民風美起來,促進群眾安心。村黨委圍繞建設美麗鄉村,大力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定期舉辦村民大講堂,組織村民學習最新精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內容融入《村規民約》,向村民弘揚愛黨愛國、孝老愛親的鄉風,勤儉自強、責任擔當的家風,尊師重教、讀書明理的民風,努力提高村民文明素質,讓村民養成良好美德、過上美好生活。

三是健全多層次民生保障機制,保障生活安居。在提升群眾生活質量的上下功夫,定期走訪慰問困難群眾,提供救助款物,幫助解決生活困難,為本村60歲以上老人每年發放補貼;大力加強生態宜居建設,開展道路硬化工程、街道亮化工程、村莊凈化工程;展居民燃氣改造,村民日常生活全部利用清潔能源;開展庭院美化工程,對原宅基地實行危房改造,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在重點部位、繁華場所、人員聚集區安裝視頻監控探頭,強化信息收集,做到了無死角、全覆蓋,保障人們的人身財產安全。

三、以黨建為引領,探索農村基層社會治理新模式

經過多年的社會治理實踐總結,我們認為要實現社會治理效能的最大化就必須完善基層黨建引領治理的制度體系,充分發揮基層黨建的制度優勢。

(一)以黨建為引領,加強黨對社會治理的全面領導。牢固樹立黨建引領的思想。各級黨組織要統一思想,不斷加強城市基層黨員干部的理論學習,正確認識基層黨組織建設和社會治理之間的關系,把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社會治理優勢,使基層黨組織成為引領社會治理的戰斗堡壘。突出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黨在社會治理中發揮著政治引領作用,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引領是社會治理的前提和基礎,通過基層黨組織實現對社會中多元治理主體的監督管理,使社會治理在依法依規的軌道上平穩有序運行。

(二)以人民為中心,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精準把握居民需求,讓黨的群眾路線貫穿全過程。我們要密切聯系群眾,了解掌握社會群眾需求,把人民群眾的智慧轉化為社會治理創新的源泉。以人民獲得感為工作評判標準,完善社會治理機制。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表現為對高質量的服務供給的需求,社會治理創新要在不斷深化改革、改善民生、精細化公共服務上下功夫。

(三)以問題為導向,聚力打通為民服務的“最后一公里”。在社會治理中,從政府到社會、從組織到個體都要樹立問題意識,深入到群眾中聽民意、察民情,小到環境衛生,大到城區規劃等緊抓不放,建立問題清單,為落實精細化服務提供標靶。在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過程中,應該對人民群眾切實的期待與需求及時回應,積極建設綜治、信訪、司法一體化辦公平臺,有效化解社會治理中的矛盾糾紛。推廣“一站式”服務,提升人民群眾的滿意度,徹底打通為民服務“最后一公里”。

(四)以制度為保障,確保黨建引領社會治理長效化。強化政治保障,完善基層黨組織制度系統構建。在黨建與社會治理融合的治理進程中,要充分發揮“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體教育活動的理論學習作用,完善“黨員聯系報到”制度、黨員考核辦法等,把從嚴治黨要求轉化為抓細、抓嚴的具體標準。制定人、財、物向黨建引領社會治理傾斜制度。以黨建引領社會治理現代化,最重要的就是人、財、物的保障,推動人才政策、經費預算、治理資源向基層傾斜,確保黨建引領社會治理達到長效化。

猜你喜歡
新模式黨建
淺議在黨建中貫穿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關于加強國有企業黨建工作的思考
新形勢下切實解決國企黨建工作弱化虛化問題的思考
中職“人才孵化基地”校企合作訂單班人才培養新模式探索
禮儀文化引領下的高校女生教育新模式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