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稅制優化對經濟增長貢獻研究

2020-09-10 13:55趙婕
看世界·學術上半月 2020年11期
關鍵詞:經濟效應貢獻

摘要: 在“黑天鵝”新冠疫情事件影響下,加劇了中國經濟下行風險,我國社會、經濟、文化結構均已發生深刻變化,稅制優化將成為協調資源分配、調節利益關系、促進經濟增長的有效路徑。目前,我國稅制體系仍以間接稅為主,在社會分配公平和資源配置方面缺乏效率。本文對現行稅制進行梳理,定義了直接稅和間接稅的新劃分,研究了兩者間相互關系及其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發現直接稅在我國經濟增長過程中表現出更為有效的作用。

關鍵詞:稅制體系;經濟效應;貢獻

一、引言

近年全球經濟出現深刻變革,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放緩,面臨經濟下行壓力,新冠肺炎疫情和中美貿易戰又加劇了經濟下行風險。我國2020年第一季度GDP 同比下降6. 8%,這是1992 年以來GDP 增速首次出現季度性的萎縮,在這一背景下,通過加大“減稅降費”力度進一步加快稅制改革,成為“穩就業、穩經濟、穩預期”的重要經濟調節手段。但是,在新常態時期,全社會需求明顯下滑,稅收方面單純靠降稅的政策只能緩解部分發展矛盾,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國內行業發展的問題。當前我國稅制體系結構并不完善,特別是在直接稅和間接稅的劃分方面,不完全符合稅收負擔是是否轉嫁的概念,影響稅收政策實施的效率,對擴大財政有效供給不利。因此,在國家提倡財政供給側改革的背景下,合理調整稅制體系,成為改革的重要方向。

二、直接稅和間接稅的新劃分

(一)直接稅與間接稅

直接稅是稅負由自已承擔,很難轉嫁出去的各種稅的總稱。直接稅的課稅對象是所得財富的總和,稅率是累進稅率,稅負水平的高低與所得、財富的多少匹配,能有效公平分配;間接稅是稅負由他人承擔,能夠轉嫁出去的各種稅的總稱。間接稅稅源廣泛,征稅對象幾乎是所有的商品和勞務。而且,稅負與企業和個人獲利與否無關,征稅方式簡便,是目前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直接稅體現公平原則,但消費端數量巨大,所得和財富核算困難,征收難度大。而間接稅征收方式相對簡單,但是采用比例稅率計稅,在納稅人實際收入增加的同時稅負是邊際減少的,有失公平。

(二)直接稅與間接稅的新劃分

參考目前已有直接、間接稅的劃分方式,本文基于稅目的經濟實質對兩類稅展開新的劃分,并與傳統嚴格意義的上劃分方式進行對比,見表1。

在房產交易中,由于存在買方的剛性需求,因此,購房人在交易中處于弱勢地位,賣方可以將各種稅負輕松地轉嫁給買方。由于其存在可轉嫁特性,可以考慮把這部分交易個人所得稅納入間接稅,土地增值稅也存在相同理論。

資源稅的征收短期內可以刺激各類資源價格上漲,開采企業將部分稅負轉嫁給其下游企業。長遠看,資源價格上漲后,長期需求曲線會下移,進而抑制礦產品價格上漲。因此,可以將資源稅納入直接稅范疇。目前社會保險費尚未納入我國稅收征管體系,但是其收繳具有強制、固定和無償性等特點,社會保險費個人繳納部分扣除的基數是薪資所得,因此,可將社會保險費納入直接稅。

三、直接稅和間接稅的新劃分與經濟效應互動關系

在財政供給側改革進程中,要更關注長期優化供給結構,本文從Johansen協整關系檢驗和脈沖響應分析的角度,分析兩個稅種與經濟增長之間的互動關系。

(一)變量與數據

本文研究數據選擇了1997-2019年的經濟數據為檢驗的樣本。用各年度的GDP數據反映經濟增長情況,在文中標記為GDP;根據前文提出的直接稅和間接稅新的劃分方式,計算得到兩稅種稅收總和,分別標記為DIT、INDIT。

(二)實證分析

1. 協整檢驗

為消除時間序列數據有可能會存在的異方差,并提高時間序列的平穩性,本文將以上變量(GDP、DIT、INDIT)數據作對數處理。然后通過ADF檢驗,得到三個變量序列在一階差分后都是平穩序列,三個變量服從一階單整,即I(1)。對GDP、DIT、INDIT三個變量展開Johansen協整檢驗,結果如下(表2)。

由上表可知,跡統計量與最大值統計量的顯著性臨界值都是小于5%的。結果判定以上三個變量間存在協整關系。在經濟學概念上,GDP、直接稅、間接稅之間存在長期穩定的關系。

2. 脈沖響應函數

因文中選取樣本容量相對較小,設定最高滯后階數是2階。運用SIC和SC準則,確定VAR模型的最佳滯后階數是2階。設定脈沖響應函數的跟蹤期為15期,可以得到GDP變量對于直接稅和間接稅的脈沖響應函數曲線如下圖(圖1,圖2)所示。

由上圖結果可知,GDP增長對于直接稅和間接稅的脈沖響應曲線都顯示為先快速上升,而后緩慢下降,特別是在第13期后維持在特定水平,大致平穩。因此,直接稅和間接稅的結構變化對GDP增長都會有一定的沖擊效應。通過比較可知,間接稅在較短的期間內變動,對經濟增長的沖擊作用與GDP增長自身波動效應程度有較大落差,即間接稅對GDP穩定增長的作用明顯比直接稅差,直接稅在GDP增長中發揮了更有效的促進作用。

四、直接稅改革困境

在中央關于財稅改革的若干重要決策中,屢次提出要增加直接稅比重,完善直接稅制度,說明直接稅是未來稅制改革的重點。從優化稅制結構角度觀察,我國稅收收入構成中直接稅比重過低,不利于稅收結構的平衡; 從稅收治理角度觀察,直接稅由納稅人直接承擔有助于激勵納稅人參與稅收立法、執行和監管過程,有利于普及納稅意識、提高納稅道德;從社會效應角度觀察,直接稅的普及有助于調節收入分配和資源配置,實現稅收公平正義原則。

在中央提出的六大重點稅種改革中,增值稅、消費稅、資源稅和環境保護稅作為間接稅,改革已經全面鋪開。作為直接稅的代表,個人所得稅改革取得部分成效,由分類征收向分類與綜合征收邁出關鍵一步; 直接稅的另一個主要稅種房地產稅尚未在全國展開。直接稅改革存在進度慢、征管難和重要稅種缺失問題。一是直接稅的不可轉嫁性導致改革阻力加大。稅收負擔轉嫁是指納稅人在繳納稅款后通過不同的轉嫁方式將稅負轉嫁給他人,以增值稅和

消費稅為代表的間接稅因為稅負可以轉嫁,在改革過程中較容易得到支持,直接稅由于不可轉嫁,容易引起納稅人負面情緒,增加改革阻力。二是直接稅改革對稅收征管提出更高要求。直接稅征管涉及部門多、處理信息量大,在征管過程中稅務部門需要聯合金融、教育、醫療、房產等其他部門對納稅人的收入、支出、財產等經濟信息進行全面掌握,才能實現稅收征管的落地。三是直接稅重要稅種缺失。直接稅主要涉及所得稅和財產稅,在我國直接稅體系中

存在財產稅重要稅種缺失、存量財富缺乏調節機制等問題,直接稅稅種體系中缺乏遺產稅和贈與稅等財產稅重要稅種,不利于調節收入分配和實現公平正義。

五、建議

第一、從全球稅制結構的發展軌跡來看,主要發達國家都經歷了從間接稅為主的稅制結構到直接稅為主的稅制結構的轉變過程。經典經濟學認為稅收對經濟有扭曲作用,且間接稅比直接稅具有更大的扭曲效應。但現實中,中國政府財政支出對經濟有一定的積極作用,那么中國“以支定收”的財政體制具有一定的增長效應?,F階段中國還處于發展階段,保證一定的增長是有必要的。本文研究發現增值稅對于經濟有顯著促進作用,所以短期內,我國以間接稅、直接稅為雙主體的稅制結構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第二、十九大報告指出“加快建立現代財政制度,建立權責清晰、財力協調、區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財政關系。繼續深化稅收制度改革,健全地方稅體系?!北疚难芯堪l現對不同發展水平的區域,不同的稅種對地區的經濟增長效應不同。中央和地方在制定稅收政策時,要充分考慮到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通過制定合理的稅制結構政策來促進區域的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苗慶紅.中國經濟轉型背景下稅制變遷的路徑、邏輯及展望[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18,(7)

[2]付敏杰.新時代高質量發展下的稅制改革趨向[J].稅務研究,2019,( 5) : 30 - 33.

[3]楊朝繼.新一輪減稅降費促進民營企業發展研究[J].理論探討,2020,( 1) : 96 - 101.

作者簡介:

趙婕(1978-),女,浙江杭州人,現供職于浙江經濟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經濟管理。

基金項目:中國商業會計學會項目《稅制結構變遷的經濟增長質量效應研究》,立項編號:KJ201807。

猜你喜歡
經濟效應貢獻
捐書之爭
論會計的經濟效應
我國體育產業經濟效應分析
淺談力學的學習意義
G20杭州峰會的經濟效應及對中國未來經濟的影響
中國超高層建筑發展及經濟效應分析
淺談女性主義翻譯觀
對負利率時代下我國貨幣政策的研究
5月CPI上漲,煙民有“貢獻”
幽默“三十六計”(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