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會計制度改革對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影響

2020-09-10 18:55孫佳
看世界·學術下半月 2020年10期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

摘要:會計制度改革是政府改革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傳統的政府會計制度體系在解決行政事業單位很多財務問題中存在弊端,新時期政府會計制度改革在以問題導向為評價標準中有了新的變化和成效。本文從政府會計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出發,結合改革的成效,闡述了政府會計制度改革對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重要影響。

關鍵詞:政府會計制度改革;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

行政事業單位是我國經濟市場的重要載體,財務管理工作是體現行政事業單位評價標準和促進行政事業單位找準定位的重要內容。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工作依據政府會計制度的標準制定而實施,因此,政府會計制度的標準制定和頒發直接影響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工作。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經濟市場,政府會計制度需不斷改革和完善,以適應新時期新形勢下對經濟體定位的合理評估和科學管理。因此,政府會計制度改革對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統計和評價管理日益重要。

新經濟體系中,傳統的政府會計制度體系無法滿足經濟體對特定時期的經營業績和財務狀況的全面認知,制約了政府對現有經濟業務的監督和促進以及對新業務的開拓決策。近年來,政府會計制度改革趨向于標準化、全面化和精細化。主要體現于制定統一的標準來規范財務評價體系,彌補傳統體系由于分散性、區域性、特征性導致的評價混亂。采用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雙制”管理辦法,促進更科學全面的體現經濟體的財務狀況和盈虧水平。頒布政府會計準則,定義了政府會計信息質量要求、政府預算會計要素、政府財務會計要素、政府決算報告和財務報告等財務主要要素,統一了會計核算制度和財務報表體系,加強了對財務管理工作的各項指標的精細劃分和管制。

一、傳統的政府會計制度存在的弊端

(一)傳統的政府會計模式

傳統的政府會計模式包含核算和監督兩大職能,主要形式為會計人員按照統一的會計制度事后進行的財務反映和記錄,和以貨幣為工具對經濟體業務進行的計量。傳統的政府會計模,當經濟體業務發生后,會計人員根據原始憑證或票據進行記錄和結算,很少涉及業務層面的剖析,這對于現代化新經濟體系呈現一種滯后的會計模式,無法滿足經濟體對未實施的被確定的業務統計和財務分析的需求,影響經濟體對財務狀況統計的全面認知和對新業務的開發決策。

(二)傳統的政府會計制度

傳統的政府會計制度在核算制度、財務報表等細則上各地區沒有統一的標準,呈現分散性、區域性、特征性等特點。各地區的核算結果和報表形式各不相同,無法進行統一的對比和合理的分析評價。因此,應制定統一的政府會計制度細則標準,將財務工作的呈現模式精細化和嚴格化,對促進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細則的綜合評價意義重大。

二、政府會計制度改革對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影響

(一)政府會計準則

政府會計準則《政府會計準則——基本準則》是2015年10月23日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令第78號公布,2017年1月1日起施行的,該《準則》包括:總則、政府會計信息質量要求、政府預算會計要素、政府財務會計要素、政府決算報告和財務報告等內容[1]。政府會計準則的制定和施行是政府會計制度改革的重要內容。

(二)規范了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制度

傳統政府會計制度中,行政單位和事業單位以及不同行業的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不同,核算混亂[2]。改革后的政府會計制度中政府會計準則指出政府會計由預算會計和財務會計構成,預算會計實行收付實現制,財務會計實行權責發生制[1]。會計核算制度的規范是政府會計制度改革的核心內容。

(三)“雙制”結合下的政府會計制度

政府會計準則中指出政府決算報告的編制主要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以預算會計核算生成的數據為準,財務報告的編制主要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以財務會計核算生成的數據為準[1]。由改革后的政府會計準則可以看出,政府預算會計、決算報告和政府財務會計、財務報告均分別實行收付實現制和權責發生制。

權責發生制是以取得收款權利和付款責任的發生來決定收入和費用歸屬期的一項原則[3]。通俗來講,凡是發生應歸屬于本會計期的收入,凡是發生應從本會計期收益中獲得補償的費用,都應在本期記錄處理[4],權責發生制以權力和責任的發生來確定是否歸屬收入和支出以及收支的額度,相較于根據貨幣實際收支情況來確認收入和支出的收付實現制,權責發生制充分考慮到經濟活動主體中實際業務發生和現金流確認的脫節,更能全面記錄收支狀況,充分反應特定時期經濟體的盈虧狀況和經營水平。然而,權責發生制在反應一些經營業績和財務狀況時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某些情況下,財務狀況表面看起來良好的經濟主體,卻可能由于沒有充足的現金流而陷入財務危機,這種情況往往是由于被確認的并未發生的收款權力額度較大,而被確認的已經發生的付款責任較多的緣故。因此,改革后的政府會計制度將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結合應用,分別歸屬財務會計形成財務報告以及預算會計形成決算報告,從不同的角度更全面的反映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狀況和業績水平,彌補了采用單一制度在特殊問題中存在的不足。

(四)統一了財務報表和會計報表體系

傳統政府會計制度中,各地區行政事業單位沒有統一的財務報表模式和標準,導致各地區的財務報表形式和分析標準各不相同,造成評價混亂[3]。改革后的政府會計制度中政府會計準規定:政府財務報告應當包括財務報表和其他應當在財務報告中披露的相關信息和資料,財務報表包括會計報表和附注;會計報表至少應當包括資產負債表、收入費用表和現金流量表[1],其中,資產負債表和現金流量表是依據收付實現制反映財務狀況的重要體現。改革后的政府會計制度統一了財務報表和會計報表的定義和主要內容,完善了財務報表和會計報表的分析評價體系,更適應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統一管理。

三、總結

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經濟市場,傳統的政府會計制度體系無法滿足經濟體對特定時期的經營業績和財務狀況的全面認知,制約了政府對現有經濟業務的監督和促進以及對新業務的開拓決策。改革后的政府會計制度體現出標準化、全面化和精細化,規范了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標準,采用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雙制”結合,全面反應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狀況和業績水平,統一了財務報表和會計報表體系,更適應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集中統一管理。

參考文獻:

[1] 政府會計準則——基本準則。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2015-11-02。

[2] 張衛偉。新政府會計制度對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影響分析。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20,08。

[3] 劉敏。政府會計制度改革對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影響。市場觀察,2019,10。

[4] 王文元,夏伯忠。新編會計大辭典。遼寧人民出版社,1991,01。

作者簡介:

孫佳(1994.04-),女,漢,山東省日照市,本科,單位:日照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研究方向:財務管理。

猜你喜歡
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
醫院財務管理面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
公路施工財務管理和成本核算
新會計制度對財務管理的影響及解決對策
試析新形勢下高校財務管理中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財務專業視角下企業財務管理人員的培養
對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審計信息化的探討
財務管理視域下的行政事業單位預算執行途徑研究
行政事業單位物資采購管理的難點及對策
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問題以及解決策略思考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存在問題及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