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背景下公共就業與人才服務信息化建設分析

2020-09-10 18:55朱萬慧
看世界·學術下半月 2020年10期
關鍵詞:信息化建設

摘要:新時代背景下教育水平不斷提高,人才就業問題也逐漸凸顯。面臨僧多粥少的局面,我國公共就業與人才服務信息化的建設應充分發揮其作用。本文就目前公共就業與人才服務信息化建設中出現的人才短缺、體系不完善、技術不到位現狀問題進行分析,并結合問題提出相關對策。

關鍵詞:公共就業;人才服務;信息化建設

引言:伴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公共就業與人才服務也需從過去的白紙黑字進化為適合當代的數據信息,這樣才能提高公關管理就業及人才服務工作的質量,實現新時代背景下的信息化建設。

一、公共就業與人才服務信息化的現狀

(一)優質人才缺乏

不論任何時期,公共就業都需以人為本,近些年來,我國教育事業飛速發展,培養了一大批高素質人才。但現階段我國社會市場就業問題普遍出現兩極化,專業信息技術人才不對口,例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等人才服務信息系統是由專業性人員進行編寫,而剛走出校門的人才很難立即掌握,只能依靠業務情況進行簡單操作,不利于公共就業及人才服務信息化的建設。從公共就業服務方面來分析,目前沒有專業性質的技術培訓,服務人員缺乏專業的技術水平,這也導致了公共就業工作人員給服務用戶的感覺不佳,進而引起社會對公共就業的懷疑。技術人員在各級別有關機構中都相對缺乏,這也導致公共就業與人才服務信息化的建設需要較長時間。

(二)信息化標準體系不完善

人才的缺乏可以經由時間進行彌補,但信息化公共就業體制落后的問題需加緊解決。與傳統體系相比,人才服務信息化運作將提高公共就業資源、人才信息、市場需求以及服務水平的工作效率?,F階段,我國各部門和機構繁多,有些部門機構職能存在重疊,在一些事情中經常出現互相推脫的情況,還有辦事效率低下,工作不作為,管理不完善等問題。在人才服務信息化建設過程中,還出現了一部分服務機構仍使用傳統體系進行服務,未能對現代網絡和設備進行普及,公共就業服務信息系統建設也缺少統一的標準和支持政策。部分人員對現代化體系建設認識還不到位,仍采用紙筆登記和設攤招聘的服務形式,同時勞動者也沒有充分利用信息化網絡的及時性和便捷性,仍停留在固有認知當中[1]。

(三)信息化技術水平不全面

近些年國家公共就業與人才服務信息化發展腳步逐漸放緩,其原因有兩方面,第一點是信息化時代數據流動較快,信息傳播范圍較廣,公共就業信息主要依靠就業人員自行尋找,某些私營企業對網絡招聘服務信息進行匯總,為就業人員提供便利;第二點有關部門的公共就業及人才服務信息化建設不積極,以中國公共招聘網(全國招聘信息公共服務網)為例,全國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機構有8000多家,聯網機構僅424家,不過其公共事業單位招聘信息較為詳細。兩者相比較,信息化建設程度不同,數據收集和就業信息面向也不同。而且由于我國地域遼闊,各地經濟水平存在差異,公共就業與人才服務需求不同,也導致在一些偏遠地區缺少工作機構,信息化技術水平落后,公共就業信息化建設停滯不前。

二、新時代公共就業與人才服務信息化建設探索

(一)加強高素質人員培養

在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人才的培養至關重要,在公共就業服務行業,要加強對高素質、高技術人才的培養,首先從培養方式開始,加大力度對員工進行在職培訓,尋找專業性人員講解信息化系統操作步驟,分享工作經驗,指出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其次讓員工進行公共就業信息化服務平臺的建設與規劃,承擔信息技術于人才服務行業的應用,確保專業培訓與工作需求相結合;最后讓已經完成信息化學習的員工進行公共就業經營管理方面的學習,以達到即懂得經營管理又懂信息技術,具備復合型、綜合性的知識和能力的信息化人才。這是循序漸進的過程,高素質人才的培養不能急于求成,一般從學校畢業的大學生都是某一方面的專業性人才,且目前從事信息化工作的技術人員數量不少,更多是偏遠地區需求專業性人才,由于部分工作架構并不合理,高層次、全面性、復合型人才仍是少數,而這種情況在我國偏遠機構中尤為突出,很難完成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工作。也要清楚地認識到專業性與復合型人才在各個行業都備受歡迎,公共就業與人才服務信息化建設同樣也是對自身機構人員的一次建設,不能過于注重招攬信息化人才,使原本人員的專業素養提高也是重中之重,各部門機構要加強對信息化知識的學習,全面提升公共就業工作人員的意識,提高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的風貌,相對地人才服務信息化建設也會隨著人員的進步而快速發展。

(二)加快信息化制度建設

在信息化建設的進程中,有關部門機構的管理制度也要隨之改變,公共就業服務管理體系的保障是人才服務信息化正常建設的基礎。這方面需要政府進行有力指導和資金投入,在法制的保證下,完善各基層公共就業服務機構,使傳統工作形式進行改變,普及信息化設備和網絡建設。改善公共就業環境,明確各部門及各機構職能權責,將推脫關系排除、讓辦事效率提高,對工作不積極人員予以警告。在信息化制度建設中應設定管理規范,目前公共就業服務機構沒有相應的部門進行統一管理,也導致各地管理理念和管理體系無人監督,公共就業信息、市場效益和人員服務培養沒有共同標準。

公共就業工作人員對現代化建設認識進行提高,逐漸革新傳統的工作形式,將過往的紙筆工作改為計算機操作,強化信息技術在工作中的應用。還需提高勞動者對公共就業信息化普及發展的認識,了解其時效性和便捷性,改變傳統招聘模式理念,轉為對現代化招聘模式的認可[2]。為迎合人民服務信息化的建設,在公共就業體系及人民服務方面都需進行宣傳,目前高等教育的普及,使得大部分人民對信息化和網絡化都有足夠的了解,加以宣傳便能理解新時代背景下的公共就業模式,主要問題是人才服務制度的傳統方式根深蒂固,傳統人才服務是面對面進行交談,可能使人有一種安心感。為改變此現狀,進行人才服務信息化的全面改善,有關機構在進行公共就業及人才服務工作時應積極引導受理群眾進行信息化交流,明確信息化服務的透明性、便捷性和實時性,讓受理群眾明白信息化的使用可以提高辦事效率和節約時間,機構和個人都能受益。

(三)統合發展,因地制宜

信息技術在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方面的應用日趨增多,但目前我國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信息化建設不全面,經濟發達地區已經初步完成信息化公共就業服務建設,而部分偏遠地區的信息化建設才剛剛起步,這種現狀使得人才流失嚴重,經濟發展進一步失衡。公共就業服務的主要作用是促進就業、提高勞動力市場運作效率,提高勞動力市場信息透明度及維持社會穩定,當然也是國家可以調節和干預市場的一種手段。如今可以說公共就業服務達到其主要作用,只是也出現了一定問題。為解決技術人才流失,經濟發展存在差異的問題,應建設起具有統一結構的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信息化機構,此機構對各地公共就業方面的市場信息、人員數據進行整合,建立全面的社會公共就業服務網絡,這樣既避免了資源信息的重復性,又改善了各地機構技術水平差異。為提高人才服務網絡信息化建設的發展,應在保證私營企業利益的前提下進行共同合作,可以建設權威的公共就業與人才服務網絡,并由私營企業進行傳播,讓勞動者從企業得到信息,從機構得到保證,實現公共就業資源的高效配備。

各地經濟水平存在差異,也需要建設其適合其區域的公共就業與人才服務信息化機構。保證人才服務信息化建設的技術應用平臺統一,以實現在不同區域的分工協作,減少資源重復收集和重疊的情況下[3],對公共就業機構進行職能分配,讓不同地區人才服務機構面向不同就業人員,并通過網絡進行信息傳遞,實現各地區機構協同發展。例如某廣州就業人員想于上海市某人才服務機構進行某公共職業辦理,實際上為其職業受理的是西寧市某人才服務人員。將專業性人才規劃到各區域有利于其地區的發展,而復合型人才也能保證各地區的穩定平衡。

結論:為了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信息化的有利建設,加強人員素質培養,改善機構信息化結構,將公共就業與人才服務信息化跟國家聚合為一個整體,才能更有利于新時代背景下公共就業形勢的穩定,才能促進人才服務環境的提高,真正發揮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于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李喜朋.新時期公共就業服務的幾點思考[J].財經界,2020(25):48-49.

[2]劉召富.新時代背景下高校就業與人才服務信息化建設[J].科技創新導報,2020,17(13):219-220.

[3]宋曉鋒,宋海宏,王少英.人事檔案數字化與人才服務信息化建設研究[J].中國信息化,2020(09):91-92.

作者簡介:

朱萬慧(1985.06—),女,漢族,山東臨沂人,本科,在職研究生在讀,中級經濟師,研究方向:人力資源管理。

猜你喜歡
信息化建設
淺談集團企業財務的信息化建設
探討電力項目管理信息化建設與實踐
通過完善單位信息化建設自動實現內部控制
數字化校園的整體構架及技術分析
事業單位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設策略研究
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研究
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