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交通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初探

2020-09-10 19:55黎宏宇
看世界·學術下半月 2020年10期
關鍵詞:強國交通綠色

黎宏宇

摘要:可持續發展是實現交通強國建設目標的基本要求和必由之路,也是交通強國的重要特征之一??沙掷m交通的發展目標從本質上也是交通強國建設的目標和追求。本文對我國交通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進行了探討分析。

關鍵詞:交通經濟;可持續發展

一、正確理解交通強國建設與可持續發展關系

交通強國建設目標是要構建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打造一流設施、一流技術、一流管理、一流服務,建成人民滿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強國??沙掷m交通的廣義概念就是綠色交通,綠色交通是交通強國建設的根本原則和關鍵突破點之一。

可持續發展交通是實現交通強國建設目標的基本要求和必由之路,也是交通強國的重要特征之一??沙掷m交通既是發展理念,也是綜合交通系統規劃建設的指導思想和原則,基于可持續發展理念建設的交通系統是以提高交通效率、降低資源消耗、促進環境友好、節省建設維護費用為目標的綜合交通系統。因此,可持續交通的發展目標從本質上也是交通強國建設的目標和追求。

我國交通運輸經過多年的持續快速發展,從瓶頸制約到基本適應,現在又跨入了交通強國建設的新征程,實現了歷史性的轉變。在《交通強國建設綱要》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交通運輸系統依然是我們不懈的追求目標。我國交通運輸發展取得了顯著成就,為可持續交通的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目前我國交通運輸基礎設施規模、客貨運輸量均已位居世界前列,科技創新取得突破,交通治理得到改善,安全水平不斷提高,國際影響力逐步增強,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交通大國。

但是也要樂觀地看到,隨著《交通強國建設綱要》發布,我國交通強國建設進入新征程,縱觀內外部環境,可持續交通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良好機遇:《交通強國建設綱要》以及即將出臺的“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等國家層面文件和建設示范要求為可持續交通發展進一步指明了方向和道路,科技創新發展、智能交通和交通人工智能的發展為可持續交通發展提供了關鍵突破點,經濟快速穩定發展、城鎮化健康發展等為可持續交通提供了建設基礎。

二、加強對可持續交通經濟發展的著力點分析

實現可持續交通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系統對策。要說關鍵在哪里,簡單表述的話,核心對策可以概括為調結構,即調城市結構、調交通結構、調路網結構、調路權結構。

首先,源頭對策是調城市結構,構建多中心、職住均衡、城市功能配置完善、交通與土地使用深度一體化的城市結構,推進混合土地使用。通過城市與交通的一體化規劃,實現合理的城市結構和土地使用形態,從而實現減少交通需求總量、縮短交通出行距離的目的,打造短距離出行采用步行和自行車、長距離出行乘坐公共交通的綠色交通主導的未來交通發展模式。

二是調整交通結構,就是采取系統對策努力提高綠色交通分率,實現綠色交通主導。調整路網結構,優化道路網的布局結構、級配結構、功能結構,控制合理路網密度、道路寬度和街區規模。

三是調路權結構,就是指寶貴的道路通行資源要向公交、步行和自行車通行空間傾斜,切實實現公交優先,確保連續、安全、溫馨的步行與自行車的通行空間。

我國交通強國建設的技術著力點和關鍵突破點是一體化、綠色化、智能化、共享化,這也是可持續交通的實現路徑??沙掷m交通的實現首先需要大力推進綜合交通一體化?;凇耙粡垐D”規劃,高水平建成能力充分、布局完善、互聯互通、綠色智能、管養科學、耐久可靠的綜合立體交通網絡體系,打造“零換乘”“零換裝”的多層次綜合交通樞紐體系,實現高度智能化一體化的客貨運輸服務與組織管理。從城市群、都市圈和城市三個層面全面實現交通與土地使用的一體化,是建設綠色交通主導的綜合交通系統、破解大城市病第一關鍵。

可持續交通的實現離不開智能交通的有力支撐。通過智能交通手段促進交通一體化發展、大幅提升交通運輸的安全水平和服務質量、加大力度實現可持續交通,當前是難得的契機,需以交通大數據綜合平臺為基礎,以系統科學思想、交通工程原理和交通運輸發展規律為指導,以破解交通擁堵、提高交通安全水平、提高交通運輸效率和交通服務質量為目標,建設全息感知、信息共享、深度研判、科學決策、精細管理、精準服務、主動安全的智能化綜合交通體系,大幅提升城市交通的智能化水平。

三、推進交通一體化、綠色化、智能化、共享化

推動交通運輸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注重交通權的公平性是交通強國建設、可持續交通發展的重要理念和原則。重點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一是推動地域空間公平發展。提高國土全境的可達性和交通公平性,重點解決農村、陸島的出行需求等基本公共服務供給問題,對標東部、經濟發達地區,持續提升中西部、經濟欠發達地區客運服務水平,依托城市群實現中心城市、小城鎮、鄉村協調互動發展。推動城市交通公共服務向市郊、農村延伸,擴大城市對鄉村地區的輻射帶動作用,并分散城市人口和交通壓力,真正形成支撐“全域城市化”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交通服務,逐步消除城鄉二元結構。

二是促進不同群體的交通公平。大力改善步行、自行車和公共交通,為廣大群眾提供便捷的交通服務,逐步形成系統、連續的無障礙交通基礎設施。改善公共交通、步行與自行車的出行條件本身就是交通公平性的體現。同時,推動對客運交通環境的無障礙化改造,積極利用新技術,大力發展需求響應、自動駕駛和共享交通等交通模式,為老齡、殘障等弱勢群體提供與普通人群相同的、可支付得起的交通可達性。以大中城市為重點先行一步,以樞紐場站為核心點,進一步完善和落實相關規范標準,逐步形成系統化、網絡化和連續性的無障礙化交通基礎設施,尤其是步行網絡和公共交通網絡。 對低收入人群的公共交通出行實施補貼或獎勵,更好地保障這些群體的交通出行權。通過發展需求響應交通,補充傳統公交服務的服務短板,結合自動駕駛等先進技術,改善生理性弱勢群體的出行條件。

合力推進可持續交通發展、建設交通強國的局面,這是解決城市交通問題的基本前提和重要舉措。具體而言,建議從以下方面努力:

第一,建立一體化的體制機制。需要建立和完善規劃決策科學、實施落實有力、高度一體化的綜合交通規劃管理體制機制,推進各種運輸方式融合高效發展;城市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要統一思想、堅定信念,以可持續交通理念規劃城市、規劃交通、審核項目、控制開發,實施一票否決;破除障礙、克服困難,大力推進交通與土地使用一體化規劃開發的TOD模式(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發展模式);堅持優先發展綠色交通不動搖,在實施方案上不走樣,在空間、投資、路權、管理等全鏈條向綠色交通傾斜,形成優先選擇綠色出行的良好風尚;為規劃部門、研究機構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和條件,切實實現交通數據與信息的共享。

第二,做好高水平的頂層設計。國家應加快培養規劃能力強、具有良好職業操守和綜合交通一體化規劃設計能力的人才隊伍,并能按照交通強國建設要求,基于可持續交通發展等先進理念和交通發展規律,制定出高水平的頂層設計和接地氣的綜合交通規劃及實施方案。

第三,加大力度鼓勵創新。高度重視基礎理論、規劃設計方法與規律的研究,同時推進新技術、新領域等方面的研發及應用,鼓勵官產學研相結合的創新發展。

第四,推動交通服務多樣化。大力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務水平。為此,鼓勵公共交通企業不但要大幅度提高傳統公交服務質量,還要創新公交服務、精細化地滿足社會需求。

結語:我國具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以及在交通局部領域技術領先的優勢,應大力度推動科技創新,實現對發達國家的追趕和超越,建立符合中國國情的綠色智能一體化的可持續發展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參考文獻:

[1]? 榮朝和.論運輸業發展階段及其新常態和供給側改革[J].綜合運輸,2016,(12):1-6.

[2]? 劉秉鐮,趙金濤.中國交通運輸與區域經濟發展因果關系的實證研究[J].中國軟科學,2015,(6):101-106.

猜你喜歡
強國交通綠色
奉獻如歌,強國有我(主題班會課)
科技興邦 創新強國
70年強國夢圓 70面行業旗幟
秦晉爭霸
追蹤綠色的秘密
圖說交通
發達交通之磁懸浮列車
再造綠色
閱讀理解三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