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數民族地區普惠金融發展情況分析

2020-09-14 12:01金可心
現代商貿工業 2020年29期
關鍵詞:普惠金融

金可心

摘 要:普惠金融是中國發展中的一個新生概念,在少數民族地區發展資金以及提供的財政力量支持有限。隨著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落實,亟須金融扶貧手段作為補充。普惠金融可以通過培養少數民族地區自我發展能力進而為少數民族地區農牧戶提供合理有效的金融服務模式。主要利用2009-2018年十年間的數據,通過分析普惠金融五個具體指標來分析我國少數民族自治區的普惠金融發展情況,并且結合國家政策和21世紀發展的大背景對未來發展提出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普惠金融;少數民族自治區;城鄉二元化

中圖分類號:F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29.010

1 研究背景及相關理論

1.1 研究背景

中國自2009年提出“普惠金融”這一概念之后,在普惠金融的發展鏈條上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2018年中央正式出臺一號文件決定推進農村地區與少數民族自治區普惠金融的發展,但是普惠金融提出的時間相對比較短,是相伴于金融發展而產生的一種新理論,相對于傳統的已經成型的金融理論研究還不成熟。因此本文主要著眼于少數民族自治區普惠金融發展情況以及對城鄉二元結構所產生的影響,結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宗旨與要求,開展針對性的研究。

1.2 相關理論

普惠金融中一個具有典型代表性的理論就是貨幣金融理論,金融的發展繁榮在一定程度上能促進地區經濟的高速發展,少數民族地區經濟在地區經濟中十分具有代表性,本文主要理論依據就是圍繞貨幣金融理論展開,另外還有金融市場深化理論和金融結構理論。

金融市場深化理論,金融深化是建立在金融發展到一定階段才能夠得以體現,金融深化伴隨著金融機構數量的增加,金融服務范圍的擴大,金融產品種類的增加,少數民族地區普惠金融的發展目的就是讓廣大農牧群體更好地享受金融發展帶來的成果。

金融結構理論,金融結構在金融質量發展中占有很重要的作用,金融結構這一概念十分寬泛,包括的具體金融機構的種類繁多,本文由于篇幅有限,主要針對的是銀行業和保險業這兩個在普惠金融發展中比較具有代表性的行業。

2 少數民族自治區普惠金融的發展背景

2.1 少數民族地區GDP發展情況

對傳統的經濟發展分析,多是利用GDP的情況進行分析,GDP是經濟層面的分析,而普惠金融指數是對金融方面的分析,兩者不能孤立存在。自改革開放以來,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取得巨大的成就,但是由于原有的經濟基礎較為薄弱,總體的GDP總量仍然處于全國排名的中后位置。不可忽略的一點就是,少數民族省份的經濟的增長勢頭較為迅速,西藏的GDP增長比率已經連續多年超過10%,其余省份的GDP增速也保持在7%左右。

2.2 少數民族地區城鄉差異情況

少數民族地區由于其地理形態和文化傳統影響,農牧業發展時間較長,工業發展相對較晚,以致少數民族省份的城鄉之間發展差距比較大,城鄉之間的發展二元化是少數民族自治區發展受阻的一個重要原因。2009年-2018年十年間,政府對于少數民族地區的“三農”的支持力度也在進一步加強,積極出臺相關政策,極力縮小城鄉之間的收入差距。例如,十個全覆蓋政策的落實,給予少數民族省份特定的土地補助以及農具補助;積極培養大學生村官下放到基層幫助少數民族省份脫貧致富等。

少數民族地區金融二元化帶來的三種負面效應:

(1)資源配置不均衡,如果城鄉二元化的問題一直存在,更多的金融資源會向發達的地區流入,而經濟相對落后的少數民族地區最終只能充當被動的資源供給者,會進一步惡化落后地區的經濟發展。

(2)交易成本上升,在金融發展的過程中,城市的機構體系不斷完善,完善的金融體系往往會帶來交易成本的降低,形成一種良性循環,而一直得不到發展的落后地區的交易成本則會不斷上升,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3)創新技術落后,城鄉之間的科技發展時間與發展水平都有很大的差異,在金融二元化的背景之下,城市的科技發展水平進一步增強,帶動居民收入水平的進一步提高,而科技落后的農村則會導致農村居民經濟的持續低迷。

3 普惠金融發展情況

3.1 普惠金融指標衡量

分析少數民族地區普惠金融發展情況的五個因素可以歸納為四個維度,第一個維度主要體現在地理和人口這兩個方面,這都是從金融機構的滲透性進行分析的,文中的具體因素可以表現為每萬平方公里的營業機構數和每萬平方公里的金融從業人數。這個維度主要反映金融供給者的金融密度情況,從側面也反映一個地區的金融服務情況。第二個維度是可得性,這個維度將普惠金融這個概念由宏觀角度細化到微觀個體方面,分別是:保險費支出,人均存款余額。金融業增加值。第三個維度是金融服務具體的使用性,這個維度相對更加具體化,可以表現在存款,貸款,保險等方面。最后一個指標是不良貸款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個地區商業銀行金融發展情況,不良貸款率過高直接影響地區的經濟發展,要實現普惠金融的發展首先應當保證不良貸款率在國家規定的標準之內。本文主要以少數民族自治地區的GDP發展和城鄉二元為基礎,從每萬平方公里營業機構數,保險費支出,金融業增加值,保險賠付率,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五個因素進行分析。

3.1.1 每萬平方公里營業機構數

營業機構作為普惠金融發展的基本載體,在衡量普惠金融發展程度方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內蒙古地區2019年機構總數已經突破6000,從業人數超過120000人,雖然少數民族地區的金融機構與金融從業人數都在不斷增長,但是新疆、西藏、內蒙古等地由于其地廣人稀的特點,每萬平方公里的金融機構數相比于東南沿海城市仍存在一定差距。

3.1.2 保險費支出呈不斷上升趨勢

保險業在金融業的發展中一直占有一個重要的地位,具備社會,經濟保障,資源利用與配置等功能。隨著保險業的不斷發展,可以使低收入人群以及弱勢群體更好地享受到經濟發展所帶來的降級價值,有利于縮小城鄉之間的差距。保險業的發展程度主要體現在保險費的支出情況,截至2018年,內蒙古保險費支出達到65925萬元,廣西、新疆的保費支出分別為62905和57709萬元,這與2009年相比有了很大的提升??傮w來看,2009年至2018年期間,五省的保險支出都呈不斷上升趨勢,尤其是近五年的增速最為迅速。

3.1.3 金融業增加值

金融業增加值僅次于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成為我國促進GDP增長的又一大動力。通過數據可以看出,西藏的金融業增加值在五省中處于相對較弱的地位,截至2018年,其中幾個少數民族自治區:新疆、廣西、寧夏、內蒙古的金融業增長值分別為754.21,952.10,628.35,1099.85,其金融業的增加值隨時間的推進呈現一種不斷上升的趨勢。金融業增加值的增速與GDP的增速保持高度一致,說明兩者存在著一定的密切關系,金融業增加值在GDP中所占的比重較大,會引起一定的資金“脫實向虛”的問題,發展普惠金融將資金用到實處顯得更加的重要。

3.1.4 保險賠付率

少數民族五省的保險支出普遍集中為農畜方面,以內蒙古為例:保險支出主要覆蓋4.9億畝農作物和438.4萬頭牲畜。另一方面,內蒙古作為主要的糧食大省,主要糧食作物覆蓋面達95%,糧食保險支出也占總體保險支出的一大部分。西藏、新疆、寧夏同樣是集中農牧保險,少數民族地區存在的共性問題就是,保險的形式過于單一,保險發展程度比較低,保險賠付率比較低。廣西近年加強對城鎮居民的保險力度,希望通過政策的出臺改變傳統的保險結構,但是傳統的經濟結構使轉型困難重重。若要提高少數民族的保險賠付率,政府可以通過“救濟+保險”的發展方法,創新保險種類,推動“三農”保險發展,提高少數民族省份的“保險賠付率”。

3.1.5 不良貸款情況

信貸是金融機構所提供的重要的基礎性服務,低收入群體對于資金的需求隨經濟的發展不斷擴大。少數民族地區的小微企業數量在企業總數中占有很大的一個比例,但是由于自身資金以及規模有限很難獲得融資,對地區經濟的影響程度也有限。截至2018年,內蒙古、廣西、寧夏的不良貸款率呈現一種增加的態勢,西藏和新疆的不良貸款率則呈現一種減少的態勢,但是五省的不良貸款率均是在正常水平3%以內的。針對不良貸款率偏高的省份應當實行多收少貸的方式,通過債務重組轉化不良貸款,新貸需在舊貸清償的條件下貸出,提高貸款質量。

3.2 少數民族地區普惠金融發展建議

3.2.1 增加金融機構數量

少數民族地區的特點大多數都是地廣人稀,所以要做到因地制宜的采取差別化的普惠金融發展策略。通過增加少數民族地區的村鎮銀行和小型貸款公司滿足國家脫貧攻堅的戰略要求,將一定的金融發展自主權下放到鄉縣當中,繼續推進普惠金融發展的廣度,只有解決好廣度問題才能進一步的加強深度,將金融服務帶給真正需要的廣大群眾,從根本上提升少數民族的扶貧效率。

3.2.2 創新少數民族地區的金融產品

在金融產品方面,應當結合少數民族偏遠地區群眾的金融知識薄弱的特點,減少金融審批的準入標準,模式和審批步驟,創新一些相對簡便的金融產品。手續的簡便程度與相關手續費用是群眾所一直關心的問題,要解決手續和費用這兩大問題,可以考慮在少數民族自治地區的鄉鎮銀行設立專門的機構或者是窗口來滿足低收入人群的小額貸款問題。在少數民族中相對發達的地區,可以將互聯網引入作為發展普惠金融的手段,在做到風險正確管控的條件下,構建一個電子服務平臺,利用網絡推廣便農支付產品。

3.2.3 加強相關宣傳以及法律法規的建設

建立金融知識相關宣傳制度 在少數民族地區積極普及基礎金融知識,在理念上使傳統的農牧人群摒棄“現金為上”的思想,聘請相關人員為金融知識宣傳員,結合少數民族的年齡,文化和特點來進行有針對性的宣傳與普及。在法律方面,當前自治區關于普惠金融的發展法律并不完善,當地政府應當建立完善的法律體系,保證普惠金融在法律的框架內有序健康的發展。

4 結論

經過了十余年的發展,普惠金融這一概念已經越來越被政府和大眾所熟識,少數民族地區的金融業在普惠金融發展的大背景下金融發展的步伐也在進一步加快,尤其是2005年首次提出“普惠金融”的概念后,少數民族地區的金融業得到極大地發展,普惠金融的發展腳步明顯加快。但是各省市之間也出現了嚴重的地區差異性。利用這一分析可以很好的實現普惠金融對縮小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使少數民族地區擺脫傳統的城鄉發展二元化的傳統發展模式,進而實現全面富裕,實現精準扶貧和全面脫貧。

參考文獻

[1]王婧,胡國輝.中國普惠金融發展評價及影響因素分析[J].金融論壇,2015,18(06):31-36.

[2]許桂紅,周晨.我國各地區普惠金融發展程度的實證分析[J].沈陽工業大學學報,2015,(12).

[3]雷漢云,張喜玲.邊疆地區普惠金融發展差異的階段性評價[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7,(8):119-123.

[4]李濤,徐翔,孫碩,等.普惠金融與經濟增長[J].金融研究,2016,(04):1-6.

猜你喜歡
普惠金融
基于波特五力模型的小額信用貸款行業競爭戰略分析
建設農村普惠金融體系的思路與對策
普惠金融下農村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路徑剖析
國內P2P平臺風險控制比較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