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介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

2020-09-14 12:11楊曉津
錦繡·中旬刊 2020年7期
關鍵詞:新媒介思想政治教育創新

摘 要:現代傳媒技術的發展日益走向融合化,以現代信息技術為載體,媒介融合之趨勢深刻的影響著信息的傳播和獲取,并進一步影響著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同樣如此,新媒介的融合正逐步的推動著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新的輿論環境潛在的影響著大學生的思想觀念的樹立,在此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客觀面對日益嚴峻的教育形勢,通過對于新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學情的把握,利用這一趨勢,鞏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導地位。

關鍵詞:新媒介;思想政治教育;創新

新媒介背景下的高校思政教育面臨著新形勢,實現新媒介與思想教育的有機融合是當前高校的重要教育課題。新媒介作為媒介手段,具有其自身的顯著特點,而且其融合趨勢構成了對于高校教育的新挑戰,因此,必須立足于這一現實,結合其特點并結合當前大學生的思想實際,才能有效應對這一挑戰。

一、思想文化載體的豐富性

傳統意義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停留于課堂,主要以教材的形式呈現,似乎讀好書就能夠實現自身思想政治素養的提升,從最后的考察形式也能夠發現傳統思政教育的特點。但是,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讀書的形式呈現出多樣化,文化的呈現形式更加多樣,不僅是文字教材,更以圖片、圣品、視頻等資料的形式呈現。在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文化和信息正在依托于新媒介平臺實現對于大學生的全覆蓋。文字閱讀的傳統形式的主體地位正在為現代閱讀方式所取代,現代新媒介所傳播的信息正在成為大學生獲取信息的主要媒介,依托于這些媒介,其承載的信息和文化正影響著大學生的思想觀念,而高效思政教育停留于傳統的媒介將會滯后于思政教育形勢的需要。

新媒介的發展以及逐漸融合,對于思政教育而言既是挑戰也是機遇,依托于現代信息技術,思政教育的資源更加豐富,可選擇的平臺更加多樣,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更加凸顯,學生能夠在廣博的網絡空間中獲取自身的學習資源,高校通過新媒介也可以實現教育內容和形式的多樣化,為大學生的思政教育展開構建完善的媒介平臺。

媒介不僅是高校思政教育開展的平臺,更是提升鞏固思政教育效果的保障。當今,很多高校都致力于新媒介平臺建設,數字校園、數字圖書館、團建網站、微信公眾號等,通過文字、圖片、視屏等形式的融合,實現國家主流價值觀的傳播與構建。

二、網上線下,合力教育

新媒介代表的是現代信息技術對于傳統課堂教育的補充,網絡課堂正在成為傳統教育的新補充,激發教育的新動力。針對大學生網絡生活的現狀,構建網上線下結合的思政教育體制,勢在必行。

新媒介擴展了高校思政教育的視野,將社會拉近了高校,拉近了大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充分有效利用新媒介,發揮新媒介作用,通過網絡媒介的構建為大學生的成長發展提供更加廣闊的空間。當然,對于網絡空間的治理成為當前高校不可忽視的問題。目前,諸多高校已經建立其相對完善的思政教育平臺,綜合運用多樣化的平臺,不僅注重自身的網絡媒介平臺建設,而且充分利用校外媒介,如學習強國等,為大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學習平臺。

線下教育所代表的傳統教育媒介和平臺有其自身的價值,包括一些教育活動形式的開展,以及校園物質文化的建設等等,不可忽視。同時,二者之間構成互補關系,新媒介平臺為新時代的思政教育展開打破了時空的限制,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聯系更加便捷和多樣化,溝通交流不僅停留于課堂,針對某一問題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可以及時有效的展開交流,教師可以更有效掌握學生狀態,有效引導。

三、實現社會與生活的統一

新媒介拉進了學生與社會的距離,也拉進了教育與社會的距離,同時也拉近著師生之間的距離。生活、學習和教育的聯系更加緊密,影響更加直接,直面社會與生活是當前高校思政教育不可回避的問題,將思政教育僵化于校園,將是掩耳盜鈴,故步自封。因此,當前思政教育的展開應從實際出發,從大學生的生活出發,以問題為導向,推進思政教育改革創新。

對于社會的回歸本身是對于學生的回歸,也是對于教育本質的回歸,教育不是空中樓閣,思政教育更應該源自社會,源自大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實際,當今大學生面臨著超過以往更加復雜的社會環境,學業、就業、個人價值的多元化等問題,關系著大學生的發展。這一回歸不僅是形勢所迫,更是發展所需,是教育者必須重視的問題,是思政改革的方向。

社會與生活是復雜的,大學生在社會中所具備的技能顯然不是高校的專業知識傳授所能應對的,高校在教育過程中,思政教育則肩負著培育大學生思政政治素養的重任。日語呈現出的大學生問題,包括心理健康問題,都反映出思政教育與生活和社會相結合的必然趨勢。

總之,在新媒介的背景下,通過對于新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學情的把握,利用這一趨勢,鞏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導地位。為高校思政教育構建了更加豐富的平臺資源,需要教育工作者充分實現新媒介與教育內容的結合,實現教育的社會化,增強教育的針對性和指導性。同時,透過嚴峻的教育形勢,思政教育也必須抓住學生,圍繞學生,為了學生。

參考文獻

[1]黃煜瑋,戴榮四.新媒體視域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J].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20(01):19-20.

[2]張永偉.網絡時代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創新[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9(23):87-88.

[3]徐達.淺談新媒體在大學生思政教育中的應用[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19,32(05):101-103.

[4]滕蘇蘇.微媒體場域中大學生思政教育話語體系的審視與建構[J].教育評論,2017(06):91-94.

[5]尹潔.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影響因素與提升策略[J].教育與職業,2015(06):58-59.

作者簡介:楊曉津,1984-,女,漢族,河北保定,碩士學歷,高級職稱,現工作于保定理工學院,研究方向:政治思想工作

猜你喜歡
新媒介思想政治教育創新
淺析傳統媒介與新媒介的協調發展
加強思想政治課在大學慕課開放課程的地位研究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創新研究
論國產青春片的青春消費與懷舊敘事
媒介融合的內涵、典范及意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