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室內綠植裝飾設計》網絡課程資源建設

2020-09-14 12:11施曉敏
錦繡·中旬刊 2020年7期
關鍵詞:高等職業教育

摘 要:針對加強高職院校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靈活性,本文對《室內綠植裝飾設計》課程進行改革設計與實施,結合實際工作崗位對專業技能的需要,對教學內容的整合,將課程項目化的基礎上,進行網絡課程資源建設,配合教學實踐,調整考核方式,強調學生和老師共同參與主動學習的全過程。

關鍵詞:高等職業教育;室內綠植裝飾設計;網絡課程資源建設

一、課程介紹

《室內綠植裝飾設計》是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建筑室內設計、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等的一門專業課程,建議開課時間為大二下學期(春季),共36學時,先修課程有《居住空間設計》、《公共空間設計》、《室內軟裝設計》等,后續課程有《空間設計綜合實訓》、《景觀設計》等。室內綠植裝飾設計,是指按照室內環境的特點,利用以室內觀葉植物為主要觀賞材料,結合人們的生活需要,科學地、藝術地將自然界的植物、山水等有關素材進行設計,創造出充滿自然風情和美感的場景,以滿足人們生理和心理需要的空間環境。

本課程所涉及的室內綠植裝飾設計,單指室內的陳設藝術,作為室內裝飾的植物盆栽,常見形式有以桌、幾、架等家具為依托搭配綠植和盆器組成,一般尺度較小。

本課程的教學目標是:掌握常見室內植物的外形特征和應用。掌握常見室內綠植栽培養護方法。掌握公共空間不同類型空間綠植裝飾的基本原理和要點;掌握家居空間不同風格空間的綠植裝飾的基本原理和要點;常見室內植物的識別能力。室內綠植栽培養護的基本能力。熟悉公共空間綠植租擺中方案設計、預算、制圖等工作流程。根據家居空間不同風格設計和制作綠植裝飾盆栽(或裝飾品)的能力。具備基本的室內綠植裝飾職業素養和職業判斷能力,具有繼續學習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培養學生嚴謹、認真、細致、客觀公正、誠實守信、善于溝通與合作的品質;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培養和提高學生具備良好的設計與創意能力;培養學生善于發現和利用各種物品,創造優美健康舒適的人居環境的能力。

為了適應新的專業人才培養需求,我們從2013年開始不斷進行課程改革。2017年獲校百改課改稱號以來,我們編寫出版了同名教材,制作了與之匹配的課件;2018年以來,每年進行課程診斷與改進,重點改革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不斷創新教學情境設計,從而使《室內綠植裝飾設計》課程形成了自己獨有的特色和優勢。

二、團隊成員分工

在本課程的建設中,我們成立了課程建設教學團隊,由施曉敏老師擔任本課程主講教師,團隊其他成員協助本課程建設:周寧麗副教授擔任本課程的微課策劃和制作;蔡京勇副教授擔任本課程專業技術顧問同時,我們還邀請了企業的專家——武漢美軒園藝有限公司羅加林經理,明確了課程開發的市場定位和基本原則,掌握了課程開發的路徑、方法等。

三、依托平臺

《室內綠植裝飾設計》職教云網址如下:https://zjy2.icve.com.cn/teacher/mainCourse/courseHome.html?courseOpenId=rlczaacp15zav-u1ua21wq

四、資源情況

共有154個資源,其中51個課件文檔,14個教學視頻,33張示范作品,13個題目以及40多個拓展資料。以上全部資源已傳至網絡,共有387名學生參與學習。

課件比例分析情況如下:

引入資源庫課件:2個,占比:1.42%。原創課件:139個,占比98.58%。

五、課程設計

課程分為六個部分,項目導引、項目一室內綠植識別、項目二室內綠植栽培養護、項目三公共空間室內綠植租擺、項目四家居空間室內綠植裝飾和拓展知識。學生通過課堂教學、實地考察、實訓操作和信息化教學手段等方式完成學習項目。

項目一室內綠植識別的教學內容包括:觀葉植物識別、觀花植物識別、觀果植物識別。

項目二室內綠植栽培養護的教學內容包括:室內綠植繁殖、室內綠植養護、苔蘚薇景觀制作及養護。

項目三公共空間室內綠植租擺的教學內容包括:公共空間綠植裝飾實地考察、綠植租擺預算方案、公共空間綠植裝飾效果圖制作。

項目四家居空間室內綠植裝飾的教學內容包括:不同功能房間綠植的布置、家居空間風格定位、綠植組合盆栽(或綠植裝飾品)創意設計和制作。

六、課程教學建議與說明

本課程是一門理論+實踐的專業課程,教師結合課程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學習特點,在課堂教學中的合理使用教學方法,如現場教學法、項目教學法、情境教學法、直觀演示法、案例教學法、參觀教學法、自主學習法等。對教學過程進行精心設計,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實踐教學活動和項目情境設計,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過程中,并應努力培養學生嚴謹認真、誠實守信、善于溝通與合作的品質;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設計與創意能力。

七、考核方式

本課程為考查課程,由課堂表現、實習實訓、書面作業、課程匯報組成。課堂表現、實習實訓、書面作業構成平時成績,占總評的60%;期末課程綜合匯報占總評的40%。同時采取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個人評價與小組評價相結合的學生學業評價設計。

八、教學效果

(一)網絡課程的建設與運用,適應新時期信息化教學的發展。本課程建設中,集合了各種教學資源,擴展了課程的內涵和提外延,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的職業能力和綜合素質。

(二)教師的課程建設能力得到較大提升。教師積極投入課程資源建設,通過課程建設能力培訓,把握項目教學任務的實施要領,在教學中能夠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完成教學目標,教學設計能力與課堂教學方法能力提升較快。

(三)網絡課程教學資源的開發與建設,實現專業課程教學資源的共享。本課程實現了課程資源的資源共享。教師備課更省時、更方面。學生可以在課前、課中、課后反復學習。

作者簡介:

施曉敏(1979-),女,湖北武漢人,講師,本科,從事藝術設計教學及研究。

猜你喜歡
高等職業教育
高等職業教育大學生職業指導現狀研究
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茶藝課程開發與設計
淺析現代高等職業教育中平面設計專業的教學現狀與措施
淺析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下的課程體系建設
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SPOC混合教學模式設計探討
高職院?!叭齻€空間”就業體系構建研究與實踐
紡織行業職業結構變遷對高職現代紡織專業人才培養的啟示
高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