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非子的人性論研究

2020-09-14 12:11冷汶倩
錦繡·中旬刊 2020年7期

摘 要:韓非基于對先秦各家人性思想的繼承與發展,提出了人的“好利惡害”之性,并以此作為其闡述人倫關系的基礎。韓非將人性與“利”掛鉤,通過對現實社會中君臣關系、父子關系、夫婦關系等的觀察,認為人倫關系中充斥著強烈的“計算之心”,并將人的“求利之心”排于首位,次之為“相愛之道”。但并不能就此而認為韓非徹底否定人倫道德,他曾多次提及人倫情感。他對人倫關系的認識,實則為“求利之心”與“相愛之道”之間的價值排序問題。

關鍵詞:人性思想;人倫關系;求利之心;相愛之道

古今中外,人性問題一度成為思想家們研究的熱點問題。熊十力曾說:“凡政治哲學上大思想家,其立論足開學派者,必其思想于形而上學有根據,否則為淺薄之論,無傳世久遠價值也?!盵1]306韓非的人性論,正是處于其思想中的基礎地位。他辯證地看待人性問題,并將其體現于人倫關系之中。既肯定了人倫中的血緣之親,又著重體現人倫關系中的求利之心。其人倫關系為君主如何掌控臣下提供了指導作用。

一、韓非人性思想的產生

戰國時期,社會的經濟制度與政治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諸侯各自為政,兼并土地,相互混戰,可謂是人性的“煉獄”時期。韓非生逢其時,其人性思想也是其時代的產物。同時,韓非的人性思想有別于儒家孟子的“性善論”,他繼承發展了荀子的“饑而欲食”[2]63與前期法家的人性“自利”,提出“不食則不能活”[3]200的人性“好利”思想。另外,韓非發揮了老子的“道”,在韓非看來,“道”是“萬理之所稽也”,[3]201為其人倫關系的闡述與人性“好利”在國家治理方式上的應用奠定了基礎。

二、人倫關系:“求利之心”與“相愛之道”

韓非人倫關系的核心在于闡明“求利之心”與“相愛之道”的排序問題。他雖然繼承了荀子的人性好利思想,但并未對“性惡論”有所論證,因此他并未繼承荀子的性惡論觀點。而是以人性“好利”為基礎著重說明人倫關系中的問題。其人性思想的內涵主要體現于人倫關系,為君主掌控臣子奠定理論基礎。他列舉父母子女、夫妻、兄弟、主人與庸客等人倫關系,歸根結底是為闡述有血緣關系的人與人之間尚且存在“求利之心”,進而說明君臣關系并無血緣之親,君主欲控制臣下,要以利益之心為出發點。

關于父母子女之間的人倫關系,韓非強調“今上下之接,無子父之澤,而欲以行義禁下,則交必有郄矣?!盵3]608可見,韓非將“子父之澤”與“上下之接”相對比,是為闡明君臣關系不同于子父關系,因此君主“行義禁下”并不可行。其實,韓非承認父子之間的親情,認同“子父之澤”的血緣關系更為親密。但韓非又進一步提出:“且父母之于子也,產男則相賀,產女則殺之……而況無父子之澤乎?”[3]608在韓非看來,父母之于子女,并不是純粹的血緣之情,也存在利益之心。父母在對待“產男”與“產女”的結果上大相徑庭,盡管子女皆出于“父母之懷祍”,但父母出于“計之長利”的考慮竟在骨肉之親中產生“賀”與“殺”的分別,所以“計算之心”與“求利之心”是人的本能,甚至骨肉之親亦難逃于這種算計,更何況乎“無子父之澤”的君臣之間?另外,韓非曾舉管仲與桓公對話中豎刁、易牙與開方的事例,以證明人倫關系的由近至遠。首先,“易牙蒸其子首而進之”[3]500,易牙將自己的孩子蒸食因“君惟人肉未嘗”[3]500,由此可見連自己孩子都不愛護的人,何以愛君主?“豎刁自宮以治內”,[3]500尚且不愛惜自己的身體,又如何能愛護君主?開方“棄其母”而“久宦不歸”,不愛母親的人,又如何能愛君主呢? 由此可見,韓非認同父母子女之間的人倫親情,他并非否定道德。只是在“求利之心”的對比下“相愛之道”次之,那夫妻間的人倫關系如何呢?

關于夫妻關系,韓非提出:“丈夫年五十而好色未解也,婦人年三十而美色衰矣。以衰美之婦人事好色之丈夫,則身見疏賤,而子疑不為后,此后妃、夫人之所以冀其君之死者也?!盵3]151在韓非看來,無論是“萬乘之主”抑或是“千乘之君”,難免因君主之位的傳承而被妻兒盼望早死。在他看來,夫妻之間因婦人“美色衰”,丈夫“好色未解”而產生疏遠,又因“子疑不為后”而導致父子之情泯滅。足矣證明人的“求利之心”遠遠勝于“相愛之道”。那么這種疏遠與泯滅是否有幸存呢?韓非認為“唯母為后而子為主”[3]151才可以化解這種權勢之爭而帶來的親情泯滅,才會繼先前“男女之樂”,[3]151“擅萬乘不疑”,[3]151否則難逃“鴆毒扼昧”[3]151之果。然而,若是因權勢之爭得意化解而存在“男女之樂”、避免“鴆毒扼昧”,也只能將之稱為是一種幸存。其得以幸存的根本不過是利益得以滿足,又怎能稱之為人倫情感呢?究其根本亦是利益爭戰之后的“戰利品”,依舊是“求利之心”勝于“相愛之道”的人倫關系。然后韓非對人倫關系的丑惡化不僅局限于此,還體現在社會中人與人的關系之中。

韓非認為,“求利之心”優于“相愛之道”的現象普遍存在于社會之中。他進而提出:“故王良愛馬,越王勾踐愛人,為戰為馳……情非憎人也,利在人之死也?!盵3]151-152韓非以“王良愛馬”、“越王勾踐愛人”論證“愛馬“與“愛人”并非出于人倫情感的“愛”,而是出于“為戰與馳”的利益角度。其進一步說明“醫善吮人之傷”也是“利所加也”的緣故。由此可見,上述的各種人倫關系皆詮釋著“求利之心”優于“相愛之道”,他認為無論是有血緣關系的人,還是無血緣關系的人。都存在“計算之心”。他堅定地站在了利益至上的角度來看待人倫關系。但與此同時,他承認父母子女之間的親情,并認為父母子女之間的親情是至親,要近于君主與臣子之間的關系。他明確的人倫關系是存在遠近之分的。只是盡管父子骨肉至親,在面臨利益的抉擇時,尚且存在著“求利之心”優于“相愛之道”,更何況乎君臣之間?

關于君臣的人倫關系,“夫君臣非有骨肉之親,正直之道可以得利,則臣盡力以事主;正直之道不可以得安,則臣行私以干上?!盵3]130韓非提到“非有骨肉之親”,可見他并非完全否定人倫道德與骨肉親情,他以父母子女之間薄情求利的一面,來進而推論君主與臣下之間的利害關系,君主與臣子之間更無“去求利之心”的可能?!懊髦髟谏?,則人臣去私心行公義;亂主在上,則人臣去公義行私心……君臣之交,計也?!盵3]173韓非認為臣子“行公義”或“行私心”取決于君主的“明”或“亂”,君與臣的“畜”與“事”皆交于“計”。由此可見,君之情在于“害國無親”;臣之情在于“害身無利”,韓非將“君臣之利異”詮釋的淋漓盡致。無論君主還是臣子,從本質上來看均為利益所驅使。那君主應當如何掌控君臣關系呢?

首先,君主要存防備之心。韓非提出:“愛臣太親,必危其身;人臣太貴,必易其位;主妾無等,必危嫡子;兄弟不服,必危社稷?!盵3]31韓非認為,“君臣”、“主妾”、“兄弟”之間的關系,都可以成為危害君主權勢的因素。因此,他認為君主應當有備于臣,維護“身之至貴”、“位之至尊”、“主威”與“主勢”。何以防備臣下呢?韓非提出:“故虛靜以待令……君無見其所欲,君見其所欲,臣自將雕琢;君無見其意,君見其意,臣將自表異?!盵3]36他認為,倘若君主的“欲”與“意”有所展現,那么臣子將會粉飾自身言行、掩飾真實觀點。因此,在韓非看來,君主最有效的辦法就是以虛靜無為來靜觀臣子的言行,以此深入了解臣子的實情。以靜應動,以無為而有為。

其次,君主應當施以“賞”與“罰”來正確掌控臣下。于豎刁、易牙與開方之類,遠其人并非“有度者之言”[3]501。若因迎合君主而不顧及自愛與親情,而使君主遠之,可謂“是欲君去忠臣也”[3]501。因此,“明主之道”在于“設民所欲”[3]501與“設民所惡”[3]501,根據其“欲”與“惡”而“求其功”或“禁其奸”,以達“爵祿以勸之”[3]501、“刑罰以威之”[3]501。因此,在韓非看來,“君臣之際,非父子之親也,計數之所出也?!盵3]501臣下盡忠與否,在于君主是否“有道”,而非去除豎刁之輩。同時,君主還要正確擇取臣下。何以作為擇取臣子的原則呢?韓非認為擇取臣子的原則在于“法”。他提出:“故當今之時,能去私曲就公法者,民安則國治……故忠臣危死于非罪,奸邪之臣安利于無功……則君臣之間明辯而易治,故主讎法則可也?!盵3]50韓非認為,“以譽進能”則會導致臣子忙于個人私交,因此出現“釋公行”、“行私術”的風氣,導致“忠臣危死于非罪”、“奸邪之臣安利于無功”的場面。他認為,“忠臣”與“奸臣”的“伏”與“進”取決于君主對待忠奸的態度,若是“使法量功,不自度也”[3]50,則“能者”與“敗者”便會因其能力而受到公平的對待,君臣才會達到“易治”的境界。在韓非看來,圣明的君主不應以個人的喜好抑或是個人意愿來選拔人才,而應采取統一的法制來度量人才。韓非之所以談論臣子與君主的利益關系,其用意在于為君主提供治理臣子之道。但同時存在一個問題,若是以君主的“賞”與“罰”作為是否忠于君主的前提,如此一來,即便是有才能的臣子,又能否稱之為真正的賢臣?臣子忠于君主、忠于國家,究竟是出于求利之心、“賞”與“罰”之下的利害關系?還是出于個人理想與家國情懷?韓非認為“賢者之為人臣,北面委質,無有二心”。[3]51他承認“無有二心”者為賢能臣子。并強調此類臣子“朝廷不敢辭賤,軍旅不敢辭難”。[3]51可見,韓非并未否認“虛心以待令而無是非也” [3]51的賢臣。而是認為不應當依賴于臣下的“賢”,當以“計”來駕馭臣子。如此看來,其人性思想為君主的統治奠定了基礎。

在韓非看來,人倫關系中存在“相愛之道”,但是無論父母子女、夫妻、君臣,一切的人倫關系卻以“求利之心”為首位?!跋鄲壑馈彪m然存在于特定的關系之中,但最終也被人與人之間的“計算之心”掩蓋,幾至淹沒??梢?,他承認人倫道德的存在,只不過,他認為人性的利益之心要勝于人倫道德。尤其是在“亂世”之下,韓非的人性思想,旨在勸誡君主以“利益之心”作為統治的出發點,但并不可以因此而推斷韓非否定道德、否定人倫關系。

三、現代價值

韓非通過父母子女、夫妻、君臣等人倫關系進行論證,他既肯定人倫親情,但同時強調,即使有血緣關系的人之間,尚且“求利之心”勝于“相愛之道”。那么,君主管理臣子便更應當注重“求利之心”的作用。于當今社會而言,對于一些“唯利是圖”、“狗猛酒酸”的社會現象,我們更應當辯證地看待韓非的人性思想,正確看待人倫關系中的情感與利益的矛盾。有助于我們將其應用于當今的管理領域。其實韓非并非“不通人情”,并未在一般意義上否定人倫關系本身的價值及其存在性,他認可人倫關系的遠近生疏。其真正用意在于來襯托君臣關系的無血緣特征,并以此來尋找君主與臣子的“共性”關系。另外,韓非將荀子的“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2]63發展為“凡治天下,必因人情”。[3]629為其治國之道奠定了基礎。不得不肯定,其對人性思想的貴“因”性推動了其治國之道的提出。但與此同時,他有些功利主義,他認同“相愛之道”,卻為君主的統治而幾近湮沒了“相愛之道”的存在。關于其人性思想中“相愛之道”與“求利之心”的考量,對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領域頗有啟迪。

四、結語

韓非基于對人性自利的認知,他認可人倫關系中的“相愛之道”。只是認為人倫關系中“求利之心”要勝于“相愛之道”。在“情感”與“利益”間更多地體現了利益至上的現實性。他之所以如此強調人的好利之性,歸根結底是為君主何以處理君臣關系、何以治理民眾、何以實現國治而奠定基礎。他縮小了對于人倫情感的論證,其實,在韓非的人性論中仍可追蹤到人倫道德的存在。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對當今社會深有啟迪。

參考文獻

[1]熊十力.熊十力全集:第5卷[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2]王先謙撰.沈嘯寰 王星賢點校.荀子集解(新編諸子集成)[M].北京:中華書局,1988.

[3]張覺校注.韓非子校注[M].長沙:岳麓書社,2006.

[4]宋洪兵、孫家淵.韓非子解讀[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5]徐復觀.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M].九州出版社,2013.

*本文系黑龍江大學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項目名稱:韓非人性思想及其當代審視研究。項目編號:2020698。

作者簡介:

冷汶倩(1995-),女,黑龍江省巴彥縣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中國倫理思想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