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2020-09-14 12:11董智
錦繡·中旬刊 2020年7期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有效性策略

董智

摘 要:在新課改背景下,廣大教師要積極地更新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這樣的教學才會更有價值,才會對學生以后的學習和成長更有作用。小學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對小學生的思想啟蒙具有重要意義,在素質教育改革背景下的教育價值更加突出,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努力激發學生的互動活躍性,要站在學生的思維角度設計優化方案,緊密聯系實際生活,還應該布置實踐活動性作業,從而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

引言

小學教育不僅要注重主流文化課的互動,同時更應該提高對道德問題的思考,幫助學生糾正錯誤的觀念思想。小學生的思維不夠成熟,容易沖動,缺乏安全意識,難以分辨是非問題,通過開展小學道德與法制的教育,能夠讓學生在啟蒙的關鍵時期,具備初步的法制意識,逐漸樹立高尚的品格,形成健全的價值觀念。因此,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要努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增強學生對道德與法律的認識,獲得情感的升華,促進健康快的成長。

1 轉變落后教學模式,激發互動活躍性

道德與法制的教學最終的目的是讓學生形成心理素質、精神素養,能夠在生活中與學習中正面問題,以積極的思維模式看待事情,并提高自己的思維認知,教學中如若照本宣科,難以讓學生形成深刻的印象,道德與法制的教學也就停留在淺層面的互動上,教師應從學生的視角出發,結合學生的常見問題情境,展開有關知識的分析,使得學生獲得深刻的感悟。教師可結合現階段學生較為感興趣的信息內容,通過小組合作或者視頻媒體的形式,導入學生感興趣的信息點,繼而在課堂上激發學生的互動活躍性,讓學生走上主動的求知空間中,激發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優化整體的課堂形式,提高教學效率[1]。例如在學習“傳媒與生活”時,教師可詢問學生“最近看過什么電影?是通過什么媒介來看的,是通過手機、電視、還是電影院?”進而教師讓學生以合作的形式說一說“自己最感興趣的傳媒媒介是什么,為什么喜歡?這些不同的電影獲取渠道有什么不同?”學生們有過親身體驗,他們的興趣也較高,此時對于問題理解較為深刻,在合作中可暢所欲言的表達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理論,更加充分的認識傳媒,盡早規避學生沉迷網絡的問題,促使學生正確應用傳媒媒介與網絡。

2 站在學生的思維角度,設計優化方案

要想更好地上好道德與法治課,我們要站在學生的思考角度,盡量按照小學生可以接受的思維方式進行備課。并應適當地對原有的教學方案進行創新,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一種不斷積累知識的感覺,讓學生保持對知識有新鮮感,這樣才能不斷地培養學生的求知與探知欲望。例如在講解“誠信是金”時,可以教授關于社會上食品安全衛生的現實問題,讓學生分析哪些是制造假冒偽劣商品,商家違背了誠信,這是與中華傳統美德相違背的,應該抵制和嚴厲打擊。站在學生思維角度,設計課程內容的做法,可以讓學生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并可以不斷地突破自己的原有思維方式,以積累的視角挖掘出更加科學合理的答案,這樣可以深化學生的自主實踐與自主研究的能力[2]。

3 緊密聯系實際生活,促進理解掌握

小學道德與法治知識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密切相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果脫離了學生的生活實際,小學生們就難以理解,也不會對知識產生認同感,學習興趣缺乏。因此,教師要注重教學生活化,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讓學生對知識產生親切感,這也更加有助于他們理解和掌握。例如在教學“花錢的學問”內容中,完全可以讓學生提前記錄自己零花錢的花銷情況,然后以小組的形式共同分享和討論,說一說哪些是合理消費,是必須要花費的,哪些是不合理的消費,應該節約的。這樣學生們積極的討論交流,發表或傾聽意見,明白了應該合理消費,比如對于鉛筆、本子等必要支出是合理消費,而對于零食等支出應該盡量避免或節省。生活中蘊含著大量的道德與法治內容,這門課程的知識就是從實際生活中進行總結提煉出來的,只有生活化的內容才更加易于學生理解和接受,所以教師一定要注重引用學生身邊的生活案例,這樣可以幫助他們更好的認識周圍的生活和社會,真正落實到自己的實際行動中去,將道德與法治知識“內化于心,外化于行”[3]。

4 布置實踐性作業,組織課外社會活動

通過課程的學習,學生通常會有自己的客觀認識基礎,簡單的知識系統也會有所建設,對于這些方面,教師可以設置一些相應的實踐性的作業。例如在“家人的愛”一課中,教師可以布置一些表達愛的實踐活動,讓學生開展陪媽媽買菜、為媽媽唱歌、幫爸爸洗腳等活動,讓學生在付出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家人的關愛。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春游,通過對大自然的感受,來體會道德與法治建設的重要性。在春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收集垃圾并進行指定的放置,教導學生們保護自然環境的重要性。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去博物館,感受歷史文化,講述歷史故事,教導學生弘揚民族精神、維護和平生活的重要性。進行實踐性作業的布置是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環節。例如,教師可以組織黑板報大賽。學生分別通過收集、整理、分析相關知識,在黑板上進行板報的繪制書寫,也可以多個活動同時開展,讓學生們在競爭中不斷提高自身的能力。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辯論賽的形式,讓學生在案例分析的過程中,對道德與法治的認識得到升華,擴展學生的知識面。道德與法治蘊含于活動之中,也滲透在學生參與的每一個環節之中[4]。

結語

總之,作為一名新時期的道德與法制課的教師,我們要轉變教學理念,從學生出發,優化教學方法,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確保對小學生的德育效果。我們一定要用實際行動把道德與法制相結合落到實處,讓我們的學生能健康快樂的成長,成為有理想、有道德、守法律的社會新一代接班人。

參考文獻

[1]郝瑋.基于多媒體網絡環境下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研究[J].魅力中國,2017(02):191.

[2]孫曉礪.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基礎教育研究,2017(06):49,51.

[3]蘇東明.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思考[J].教師,2017(22):19.

[4]彭于釗.小學思想品德課高效課堂實現途徑選擇[J].新課程·小學,2015(02):73.

猜你喜歡
小學道德與法治有效性策略
班級家長會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閱讀不能忽視“小心求證”——關于論據的有效性探討
走進文本案例,牽出生活百態
“韋寨之窗”課程:道德與法治時政微課程設計與實施
聯系生活實現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有效教學
我國股票市場的有效性研究
我國股票市場的有效性研究
“體驗式”教學激活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的路徑淺析
靠近“最近發展區”,增強教學有效性
Passage Four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