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用百合高產栽培技術初探

2020-09-14 12:11歐陽勝
錦繡·中旬刊 2020年7期
關鍵詞:特性關鍵技術栽培

歐陽勝

摘 要:我鎮地處丘陵山區,適宜種植食用百合,近年來該產業已成為我鎮部分農戶重要經濟來源,種植面積在逐年增加。本文闡述了食用百合的生物學特性、生長習性及栽培關鍵技術。

關鍵詞:食用百合;特性;栽培;關鍵技術

百合屬單子葉植物綱,百合科百合屬,為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在歐美各國作為觀賞植物栽培。我國主要以采收鱗莖作為食用作物栽培,其食用部分為肥大的鱗莖。百合的鱗莖由許多鱗片抱合而成,故名百合(名稱出自于《神農本草經》。百合鱗片富含淀粉、蛋白質、蔗糖和還原糖等營養物質,還含有維生素和鈣、鎂、鉀等礦物質和鋅、鈦等微量元素[1]。百合熟食清香可口,也可制成百合干或百合粉,為食品中的珍品。我國是百合種類最多的國家,也是世界百合起源的中心,當前主要栽培品種有龍牙百合、卷丹百合和獨芯百合。

1? 生物學特性

1.1? 根? 百合的根為須根,分布范圍小,著生在鱗莖盤下的根為長條狀的肉質根,一般分布在40-50cm的土層中。地上莖基部的入土部分,著生許多不定根,似纖維狀,稱為“罩根”,發生較晚,除了吸收功能外,還能起固定地上莖的作用。

1.2? 莖? 百合的莖分為地上莖和鱗莖。地上莖高70-130cm,直立,不分枝,皮部呈綠或紫褐色。地下鱗莖扁圓或圓球形,由許多肉質鱗片組成,為貯藏養分的器官,也是主要的食用部分。

1.3? 葉? 百合葉片為帶狀或披針形,綠色,無柄,互生。地上莖頂端開喇叭花,總狀花序。果實為蒴果,很少結籽。

2? 生長習性

食用百合性喜冷涼、濕潤氣候及半蔭環境,喜肥沃、腐殖質豐富、排水良好、結構疏松的砂質壤土,稍偏酸性土為好。各生育時期對溫度的要求不同:生長期月平均氣溫10-28℃;出苗期需要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10℃;營養期日平均氣溫為16-24℃時,地上莖生長速度最快;開花期到鱗莖膨大期日平均氣溫24-29℃時,是鱗莖膨大的適宜溫度。百合喜濕潤,但怕漬水,喜日照,但怕強日照;日平均氣溫低于5℃或高于30℃時,百合生長處于停滯狀態[2]。百合根系吸收能力弱,需要較高的土壤濕度,但如果封排水不良,也易引起病害發生,甚至鱗莖發生腐爛。百合生育期較長,從播種至收獲需280-330天,分為出苗期、苗期、花蕾期、鱗莖速長期和收獲期五個生長發育時期。

3? 栽培技術

3.1? 培育種球? 百合大多數采用無性繁殖,栽培時以營養體鱗莖作種子。鱗莖有大、中、小之分,用作繁殖的是百合的小鱗莖,這種小鱗莖即稱為種球。培育優質種球是百合優質高產的基礎。用種球繁殖的方法主要有鱗片繁殖和分球繁殖。

3.1.1? 鱗片繁殖? 秋季采收時選擇成熟健壯的鱗莖作為種球,用利刀自鱗莖基部削下或用手剝下鱗莖外面的1-3層鱗片,選擇肥大、發育良好、潔白無病蟲鱗片,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浸種10-15分鐘,撈出晾干表面水分,按大、中、小分級在苗床上培育。扦插時按行距15cm開深5-7cm的淺溝,溝底施一層腐熟的土雜肥,再在溝內插入鱗片,插時基部向下,插植間距為3-6cm,鱗片上蓋細沙,厚度為3-5cm,上蓋稻草。播后溫度適宜,在20℃左右經10-20天后,在鱗片下端傷口愈合處便可形成1-2個小鱗莖。次春可發生基生葉1-2片,基部發生新根,立秋后地上部分枯萎,這時小鱗莖約拇指大小。處署后挖出更換一個苗床,隨即按7-10cm株距播種繼續培育1年,一部分即達到種球標準(單球重30-50g),沒達到標準的需要繼續培育。

3.1.2? 分球繁殖或用鱗莖中心繁殖? 百合老鱗莖(母球)在生長過程中,在地下莖下端入土部分的莖節上分生1-3個小鱗莖(子球)。分球繁殖就是在秋季采收時,將植株上的小鱗莖收集,在苗床上培育,培育方法與鱗片繁育基本一致。用中心部鱗莖繁殖就是選用優良的成品鱗莖,剝去肥大的鱗片,留下中心部分將老根和黑根莖切去,再栽植于大田中。

3.2? 整地施基肥? 百合不宜連作,應選擇3年以上未種過百合、辣椒、茄子、洋蔥、韭菜、蔥、大蒜等作物,排水良好、不易旱澇的地塊栽種。百合是地下鱗莖作為收獲產品的作物,故整地時翻耕深度要求在25cm以上,翻耕時間一般在前茬作物收獲后選擇晴天立即翻耕曬伐,尤其是稻田更需要搶時間深耕暴曬。下種前結合施基肥,進行土壤處理,整平整細,消除雜草和禾蔸等雜物。土壤處理可畝施生石灰50kg左右,以防螞蟻和蚯蚓等為害。整地時旱地畦寬以130cm左右為宜,稻田畦寬以100-120cm為宜,溝寬33cm,溝深25-30cm。畦長可隨地塊而定,但過長的畦應加開腰溝,腰溝寬40-50cm,深30cm左右。開好圍溝,圍溝寬40-50cm,深33cm左右。做到溝溝相通這、排水通暢,雨停水干。百合的生育期較長,需肥量較多,生長中后期追肥過多容易誘發病蟲害,所以,施足基肥是奪取百合高產的重要措施?;首詈靡杂袡C肥料為主,kg/hm2施經過堆漚腐熟的豬、雞、鴨糞30-50擔22.5-37.5t/hm2,有條件的可施火土灰7.5-15t/hm2,另外加施含硫三元復合肥750kg/hm2?;示鶆蛏罘胪?,畦面整成瓦背形。

3.3? 進行種子處理、保證播種質量

3.3.1? 種植前種球處理? 選擇適宜本地栽培的優質、抗病蟲害的食用百合品種。選種時注意把有斑點、霉點、蟲傷以及鱗片污黑、底盤干腐無根系的種球去掉,用生長飽滿、整齊一致、抱合緊湊、根系健壯、單重30-50g的種球作種。種球需進行嚴格的藥劑消毒處理??晒┻x用的藥劑處理方法:①39-40%甲醛50倍液浸種15分鐘;②百菌清500倍液浸種15分鐘;③50%多菌靈或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噴霧種球;④70%敵克松粉劑1:300比例拌種;⑤55%雷多米爾-錳鋅200倍液液浸種球25分鐘。藥劑處理后的種球經涼干后播種。

3.3.2? 適時栽植? 選擇晴天播種,同時注意將變褐色和病斑較多種球剔除。播種時間為9月中旬到10月下旬,空閑地可適當提早到9月初播種,稻田應在10月底播種結束。播種株行距一般為20×30cm,18萬株/hm2左右。在正常情況下,用種量3.0-3.3t/hm2。每1kg種球40-50個。百合種球以一球一芯為宜,如有2個以上芯子的種球,應用薄而鋒利的竹片,按自然芽芯形切開。播種的深度為鱗莖直徑的2-3倍,砂質土適當加深,粘質土適當淺播。一般先按確定的行距開挖播種溝,然后在播種溝內擺放種球,種球是芯子朝上根系朝下,再覆蓋土7-10cm厚。注意清潔田園,疏通“三溝”,11月下旬覆蓋稻草等物,有保溫防草的效果。

3.4? 田間管理? 百合田間管理的重點是以 “健身栽培”為中心,以無公害生產為目標,切實搞好肥、水、藥、等方面的管理。要求基肥施用量占整個生育期需肥量的70%以上,追肥主要以潑施腐熟的人畜糞尿為主,也可施少量的枯餅肥,這樣有利于百合的生長,提高抗病蟲能力。在百合的整個生育期,一定要認真搞好清溝排水工作,要做到溝溝相通,雨停無積水,如遇干旱,只能在慢慢灌“跑馬水,要求水在溝內,絕不能有水上畦面,要遵守“寧旱勿澇”的原則。這樣不僅能提高產量,確保品質,而且可以減輕病害的發生。

3.4.1? 出苗前管理? 從百合播種至次年2月,主要是搞好清溝排水,保證百合地不旱不澇,既沒有高溫干旱,又沒有低溫凍害,確保鱗莖和根系正常生長。在12月至次年元月份,每畝潑施20-30擔腐熟的人畜糞尿,對沒有覆蓋薄膜或稻草等覆蓋物的百合地,出苗前可以施芽前除草劑。同時在百合未出苗前中耕1-2次(施用芽前除草劑后不宜中耕),鋤除雜草,提高土溫,促苗早發。

3.4.2? 苗期管理? 一般在2月下旬至4月下旬這個階段,個別情況視苗情可推遲到5月初。出苗后,當苗高10cm左右時,施腐熟的餅肥375-750kg/hm2,或腐熟的人畜糞尿1.5t((不能施含氟、氯的化肥,更不能施未經堆漚腐熟的人畜糞尿),條施或穴施,施在距百合蔸6-7cm處。同時苗期應視勞力情況,及時中耕1-2次,有條件的要雨后勤耕(一定要淺耕),中耕的深度4-6cm,行間深,株間淺。

3.4.3? 花蕾期管理? 一般是在4月下旬至6月初,主要是在5月上旬。結合培土,進行一次中耕,深度6-7cm,以促進根多、根深,控制地上莖增長。以收獲鱗莖為目的的栽培,要在花蕾轉色而未開花時及時摘除,注意摘掉的花蕾不能隨便丟棄在田間地頭,進行集中處理,以防留下病源?;ɡ倨谝墒┓?,根據天氣、土質、基肥、苗肥的施用情況和植株長勢長相來確定追肥的時間,數量和方法。

3.4.4? 鱗莖速長期管理? 一般是在5月底至7月中旬,有的可延至8月中、下旬。管理上要注意以下幾點:①此時正是汛期,要防止田間發生內澇,雨后及時清溝排水,同時選晴天清除植株病殘體,集中燒毀或深埋;②根據田間雜草和土壤板結情況,在花蕾摘除后進行一次淺中耕,深度3-5cm;③此階段根系吸收養分的能力相對較弱,可通過根外追肥補充養分,對防止早衰,提高鱗莖產量和質量有較好效果。根外追肥可噴施尿素300倍水溶液或磷酸二氫鉀300-500倍水溶液,交替施用3-5次,間隔10天噴1次。

3.4.5? 收獲期管理? 百合采收一般在7月中旬至8月上旬,留種的盡量推遲。具體時間要結合用途后季作物茬口安排,最遲要在8月上旬采收完畢(留種地除外)。采收后的百合要及時加工,無加工條件的及時交售到收購部門加工企業,防止淀粉糖化,降低出粉率。收獲百合要選擇晴天進行,雨天或雨后不宜采收。如果作為蔬菜鮮食,可在小暑過后開始采收,但產量不高,容易干癟,不耐貯蒧。

4? 病蟲害防治

根據觀察,我地對百合產量和質量影響較大的主要有枯萎病、灰霉病、葉枯病、病毒病、根腐病、蚜蟲、地老虎、螻蛄等,其中為害損失量嚴重的是百合枯萎病和灰霉病。病蟲防治要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重點從輪作、選種、種子消毒等環節入手做好預防工作,以農業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瘜W防治要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實行綠色防控,防治百合枯萎病可選用50%菌毒清水劑300倍液,或50%甲霜銅可濕性粉劑400倍液或60%百菌通可濕性粉劑500倍液灌蔸,株灌200-250毫升,隔5-7天續灌1次,視病情輕重續灌2-4次。防治百合灰霉病可選用1:1:100波爾多液,或53.8%可殺得1000倍液噴霧,隔7-10天噴1次,連續噴藥2-3次,藥劑要交替使用,噴霧要均勻透徹。

5? 收獲與留種

百合一般需要待地上部完全枯萎,鱗莖已充分成熟時收獲。這時產量較高,面且產品耐貯藏。百合收獲后,去除莖桿,除凈泥土,前去須根,及時運入室內,不能在陽光下暴曬,防止外層鱗片干燥變色,保證產品質量。

參考文獻

[1]陳香秀.百合的研究進展[J],福建熱作科技,2010,35(2);45。

[2]陳夢圓.修文縣種植食用百合氣候適應性分析[J],農業與技術,2015,35(15);101。

猜你喜歡
特性關鍵技術栽培
防雷關鍵技術在自動氣象站系統中的應用探究
網絡安全態勢感知關鍵技術研究
茶樹吸收營養物質的特性
無人機集群作戰關鍵技術及發展趨勢
草莓的立體栽培
Quick Charge 4:什么是新的?
TD—LTE關鍵技術與發展展望
不同培養料栽培金福菇對比試驗
雞腿菇高產栽培技術
中國十八大名酒的度數和特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