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生態民族舞蹈的藝術化及其保護

2020-09-14 12:11胡婷娜
錦繡·中旬刊 2020年7期
關鍵詞:藝術化保護措施

胡婷娜

摘 要:藝術源于生活,且原生態的民族舞蹈的生產以及發展無法離開自然環境以及其名族特色。而在現代時期,原生態名族舞蹈的發展動力便是不斷向著藝術化舞蹈前進,且原生態民族舞蹈向著藝術化發展也是當前時代的形式所趨。同時當前的多數藝術舞蹈的形成本身便是以原生態舞蹈為基礎的,本文便以此為論點,主要探究原生態名族舞蹈的藝術化演變以及保護策略,以求能推動我國原生態名族舞蹈發展步伐。

關鍵詞:原生態民族舞蹈;藝術化;保護措施

一、原生態名族舞蹈概述

從通常意義上來講,“原生態”名族舞蹈指代未經過修飾、改變、特殊化,僅存于現代民間的較為原始的舞蹈表現形式。且相對于當前時期的用于舞臺表演的民族舞蹈,其可以采用一個現代化較為貼切的詞語來進行形容,“原生態”民族舞蹈便是“純天然”的,且尚未經過一定的藝術加工以及改變,并且與我國農村傳統民俗文化活動相結合的,按照其傳統方式而進行的舞蹈。且有些學者以及專家從發生學角度進行論證認為:原生態舞蹈應當是保留了其起源時期的功能、形態的動作,同時也包含這些舞蹈所經過的時代、地域、民族的改變。

我國舞蹈界的資深學者資華筠將當前的原生態舞蹈定義了三個“自然”標志:

(1)自然形態,指代不可以進行加工

(2)自然生態,不可以脫離其原始功能、發展、環境

(3)自然傳衍,主要以傳統民俗、文化相結合的特定生活以及情感表達的方式來進行傳承。

綜上所述,其認為不符合以上三個“自然”標準的舞蹈表達形式便不能夠稱為原生態民族舞蹈。

且,在舞蹈界,人們普遍認為原生態名族舞蹈屬于一個特殊的環境,其屬于自娛自樂而非表演性質,其特點是具有參與性而非觀賞性,同時其具備隨機性的特點而無一定的規范,其主要體現出一種隨意,而不是刻意,其實行的是傳承而非創編??偠灾?,原生態名族舞蹈以原始社會的生活為起點,并經過多年的傳承到達現代,且由于自然環境以及社會環境與生活環境等因素變化,以及人類生存、生活方式的改變、以及認知的改變等,舞蹈的形態在各方面的影響下也進行了形態上的變化。同時,原生態民族舞蹈能夠在諸多因素的影響下任然保持其骨頭的主要特征,其便像是舞蹈藝術的起源、

二、原生態民族舞蹈的藝術化歷程

舞蹈藝術化指的是通過設計、美畫、創編等加工來通過人體動作進行表現,并結合音樂、舞臺美術等其他藝術手段,并通過對舞蹈形象的塑造來表達原生態舞蹈的理想、審美情趣等,用以反映原始的社會生活,進而表現出當時人們的思想感情的舞蹈藝術。

且舞蹈界人們認為,藝術化舞蹈來源于原生態民族舞蹈,且原生態民族舞蹈藝術化舞蹈的基礎。且隨著時代、文化、社會的變遷與進步,原生態民族舞蹈向著藝術化轉變是時代發展的大勢所趨,同時也是原生態民族舞蹈的發展、傳承主要方式之一,且原生態民族舞蹈必定需要吸收藝術化舞蹈的先進元素與理念,用以增加自身的特點。

1.原生態民族舞蹈走向藝術化形態的改變

當前時期的《云南映象》作品,便是將原生態舞蹈通過一定的修改、美化來走上舞臺、走向藝術化的代表性作品之一。且《云南映象》是一部具有著云南特色的舞劇,其中含括了云南的傳統民俗“祭天、祭神、婚喪嫁娶”等各類云南民間元素,其很好的表現出了云南地區少數民族的生活方式以及文化習俗,并且作品通過對其概念以及觀點進行了提煉、闡釋與實踐。

且舞蹈界例如楊麗萍等諸多舞蹈演員以及編導都是從村寨中走出的、從未上過舞臺的農民表演者,通過大量的時間、精力來到人跡罕至的偏遠地區,去尋找發掘那些鮮為人知的原始歌舞。且該類舞蹈作品所表現出的動作與語匯,是編導將原始村寨歌舞的精髓以及特色經過藝術化進行有機結合,并加入現代舞蹈的各類元素,從而使編導的藝術理念在作品中得到體現,從而展示出了云南地區少數名字的風情,并從舞蹈中能夠很好的表現出其對于自然、生命、生活尊重,對勤勞、樸素、善良等性格的贊美。

又或者如同賈作光先生進行編創的蒙古族舞蹈《鄂爾多斯》,其即繼承了蒙古族原生態的宗教舞蹈“查瑪”的鮮明特點,又在其原始動作上進行了提煉加工,并通過對音樂的優化、節奏的處理等,通過男演員的動作配以適當的音樂,很好的表現出了蒙古地區,草原的天高云闊以及民族風格的彪悍粗獷,進而給原始自然形態添加了一定的藝術氣息,進而使其在現代化的藝術舞臺上得以長存。

2.原生態民族舞蹈從自娛走向專業化的歷程

“阿細跳月”是彝族的原生態民族舞蹈,其同樣是發源于我國的云南省,其來源于紅河州彌勒縣西山地區的阿細人聚集村落。是彝族支系阿細人最具有藝術神韻與民族精神的原生態舞蹈代表,同時也是我國少數民族、民間舞蹈的經典作品,其在民族舞蹈中享有“東方迪斯科”的美譽。且“阿細跳月”起源于阿細人的日常生活,來源于其勞動,在初期,其更多的是在當地特定的環境中展現的生活、勞動動作,其動作自然樸實、且動作幅度較小。且在當地地區“阿細跳月”又被稱為“跳樂”,且關于“阿細跳月”的起源,在當地流傳著眾多美好的傳說。例如“在古代刀耕火種時期,被燒過的灌木容易刺傷腳掌,所以阿細人在進行撬窩播種時會雙腳輪換著跳起跳落?!本褪沁@種因為勞動而產生的肢體動作,經過一定時期額演變,逐漸成為了簡單、淳樸的舞蹈動作,也便是我們當前所說的“原生態”又有傳說說“在較早的時期,阿細山寨發生了一場山火,當時山火燒了整整九天九夜。當時地面被大火燒得滾燙無比,那些打火撲火的人們在進行救火的時候就會不停的換著腳或者是單腳跳著滅火,后來經過人們的努力,大火終于被撲滅。當時的人們為了慶祝,阿細人們吹著笛子,彈著三弦,拍著手掌,并模仿當時打火時候的樣子換著腳跳舞?!边€有很多的傳說故事都是“阿細跳月”原生態舞蹈的起源。

而且隨著人們對于審美的提高,藝術水平的加深,“阿細跳月”開始逐漸的被規范化、專業化,并且通過舞臺藝術不斷的在被創新與改編。而且經過了專業化的編導以及演練,“阿細跳月”在表現形式上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分類,逐漸的變為集聚娛樂性、集體性的舞蹈表達藝術形式。同時,其經過了一段時期的藝術舞臺深化,在很好的弘揚了阿細人的民族文化以及精神的同時,也相對的促進了”阿細跳月”的持續性發展,并且將這部舞蹈很好的進行了傳承。

三、原生態民族舞蹈的保護策略

我國當前的多數原生態民族舞蹈均已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由此可見其重要性。且原生態民族舞蹈需要盡可能的保留那種原始性特色,同時也需要向大眾化、專業化、藝術化發展,并展現出原生態民族舞蹈的時代風貌。

1.頒布有效的公共政策

相關部門應當建立良好的民族文化、藝術保障系統。且傳統藝術文化也需要取得國家的保障以及社會的支持,否則,無論如何去強調民族傳統藝術文化的重要性也無法起到具體的作用。尤其像諸多的文化古跡那般,在當前使其,對那些被肆意篡改或即將失去傳承的原生態民族舞蹈,其相應的保護措施迫在眉睫。國家有關部門應當制定相關的法規,為原生態民族舞蹈的保護建立法律依據,從而使其能夠有法可依,有法可治。

當前世界上傳統舞蹈保護完好的國家以及地區,其都建立了相關的強力保護措施,進而使傳統舞蹈得到了法律保障,這些方面能夠充分的說明這些國家對于民族傳統舞蹈的重視。比如在1913年,發過頒布了一條有關歷史古跡的保護法律,從此發貨開啟了對歷史文化遺產建立法律保護的先河。直到20世界,法國的文化遺產以及各類古跡都得到了良好的法律保障,從而使諸多藝術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逐漸的彰顯于世,且,法國這樣的良好經驗值得我國去借鑒、效仿,進而保護我國的物質、非物質文化遺產能夠長存。

2.科學、人為的保護

傳統文化需要受到國家以及社會的保護,且我們作為社會以及國家的一部分,有責任以及義務去保護傳統文化,才能夠使得我國的物質、非物質文化遺產能夠長久于世。而面對可能將要失去傳承以及生態保護的傳統民族文化,國家應當給與一定的支持,通過相應的政策以及建立人為的生態環境,使其能夠得以保留,并且呼吁社會群體去參與到我國非物質文化的保護當中。且我國群眾性的舞蹈活動、表演等,以及歷史上得以保留在古跡、巖畫、繪畫中的舞蹈形象等,也是我國原生態舞蹈藝術文化保護的載體,我們應當去珍惜與愛護。

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中,要具有一定的科學性依據,并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才是我們保護傳統非物質遺產文化的真確做法,且如果保護的方式不當,那對于我國傳統文化的保護將會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且在發展中獲得傳承也是現代時期發展、傳承、保護的重要方式。

3.原生態舞蹈藝術化與市場化有機結合

在原生態舞蹈藝術發展是可以結合當前時代的優秀元素進行藝術化包裝,并且適當的將其引入藝術舞臺,這既是舞蹈藝術發展的重要方向也是當前時代的大勢所趨。且將傳統舞蹈舞臺化、市場化需要強化傳統舞蹈作品的藝術水準,加強優秀作品的創作機制保護,從而推動我國傳統舞蹈藝術的市場化轉型。且在對傳統舞蹈進行優化時需要符合黨制定的文化藝術“三貼近”原則:即創作出內容豐富深刻、任務鮮活鮮明、藝術觀賞性強、創新中兼顧傳統、且個性而張揚、致力于我國傳統民族文化的發揚與傳播,盡可能的創作出具有燦爛文化的高水平藝術作品,從而體現出我國民族傳統文化的精神與品質。

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原生態民族舞蹈藝術化以及保護是我國歷史文化保護的重要環節之一,同時也是我國傳統舞蹈藝術發展與發揚的動力。同時原生態民族舞蹈向著藝術化發展是當前時代下的發展的大勢所趨,且在當前經濟全球化發展的背景下我們在進行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創新上必須要與時俱進,且需要適當的與市場、社會相接軌,從而使市場、人們群眾了解到我國原生態舞蹈藝術的魅力以及我們民族傳統文化的偉大,進而推動我國傳統舞蹈藝術文化事業的發展步伐。

參考文獻

[1]王格菡.淺析民族舞的特點和發展趨勢[J].黃河之聲,2019(06):130.

[2]楊瑤婷.少數民族舞蹈文化發展及其動因剖析[J].戲劇之家,2018(17):132.

[3]王紅亮.原生態民族民間舞的程式性與即興性[J].音樂生活,2017(09):80-81.

[4]王順利.關于民族舞蹈編導技巧初探[J].藝術科技,2017,30(04):198.

[5]張弛,賈婷婷.淺析民族舞蹈中的原生態創作[J].音樂時空,2015(24):38+76.

[6]李韻葳.原生態文化導向下的區域性民族舞蹈研究[J].四川戲劇,2015(11):130-132.

[7]趙嵐.民族民間舞蹈的文化產業價值與開發策略[J/OL].黃河之聲,2019(19):41-42[2019-11-13]

猜你喜歡
藝術化保護措施
淺談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
不規則抽象
保護措施
玩味型格
發掘“美”,實現初中物理藝術化教學
關于林業造林技術的研究
淺析武漢老房子里份的現狀與保護措施
基于區域視角探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
當代大學校園標識導向系統的設計體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