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苗女題材在工筆畫中的表現及思考

2020-09-14 12:11汪曄
錦繡·中旬刊 2020年7期
關鍵詞:苗寨工筆工筆畫

汪曄

摘 要:新中國成立后,以女性為題材的中國畫數量大量增加,不少知名畫家都以女性為題材創作出優秀作品。本文以經典的苗女工筆畫作為切入點,淺談在苗寨寫生時對苗女的人物形象在工筆畫中的表現及思考。

進入貴州苗寨地區時,正值當地雨季,我們的寫生考察活動就在群山環抱,煙霧繚繞的村寨中開始了。

村莊所處地區群山環繞,茂林修竹,梯田交錯,苗人世代于此生活勞作。苗女在外貌特征上給人的直觀感受是精瘦干練,皮膚偏黑,身材中等偏矮小,毛發旺盛,老人普遍長壽,即使鶴發雞皮,行止間仍有一股向上的力,這與苗人上山砍柴,下田勞作有直接關系,長期規律的勞作帶給她們健康的體魄,原生態的生活造就了她們樸素大方,積極樂觀的性格。這種天然的向上挺拔的“力”格外受畫家們青睞,畫家作品中描繪的苗女,多為其生活勞作的畫面,生活氣息濃重,皆因她們身上藏著的“力”與日常勞作息息相關,勞作場景能更好地體現苗人勤勞樸實,獨立自主的精神。

一.苗女題材繪畫經典作品

當代工筆人物畫中,以女性形象為主的優秀作品頗豐,以苗女為題材的作品也逐漸增多。工筆畫家何家英先生的《繡女》,正是一幅以苗女為題材的優秀畫作?!独C女》描繪了年輕的苗家女子坐著在做繡活的生活場景,極富生活氣息,整個畫面靜謐典雅,有靜氣,更凸顯了人物的個性:苗家人的勤勞樸素,沉著細心。苗女的服裝多為自己所縫制,繪制出的圖案被一針一針縫到衣服上,多彩大方的紋樣,多樣的布料質感為工筆畫面增添了豐富性和可讀性?!独C女》中的年輕苗家女子,臉龐秀美,五官清晰,但仍然能辨認出一些地域特色,身材小巧,烏發茂密,有輕微的凸嘴,辨識度高。苗寨的老人在青春不再后,長年的勞作使得身體仍精瘦干練,少脂肪,多肌肉,這時,膠原蛋白的流失使臉部的特征明顯,下頜前突,下唇包住上唇,形成了極有特點的五官,入畫有畫味。

工筆重彩畫家蔣彩萍老師的苗寨系列作品中,《戴銀冠的苗女》,《霧中苗女》,《苗族四月八》都是以苗女為主題的工筆畫作,畫面中,盛裝的苗女在畫者的筆下靈動鮮活,鮮艷的服飾和靚麗的銀飾相映成趣,苗女們五官秀美,載歌載舞,彰顯個性。蔣彩萍老師用濃墨重彩對苗女的形象進行刻畫,《苗族四月八》更把苗族的服飾細致具象的展示給世人,畫面中穿著苗家傳統服飾吹奏蘆笙的苗女向人們展示了苗族的人文風情,揭開了苗族文化的一角,少了點神秘,多了些親切,富有當代氣息。

畫苗女聞名的劉泉義老師,對苗女的研究更為系統,他畫面中的苗女,身上裝飾的細節被突出表現,寬大的衣袖上繡滿了苗家傳統紋樣,做工復雜精致的銀飾掛滿了頭,頸,前胸,后背,藏青色的上衣,百褶的裙子,小巧的繡鞋,配上主人微紅淺笑的臉頰,無比動人。以苗族女性而非苗族美人為主,畫面的真實感,親切感得到更充分的表現。劉泉義老師通過多年的苗女畫創作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畫風,盛裝苗女的形象也已經成為他繪畫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

當代工筆畫家宋彥軍苗女細列的畫作,以常見的生活小細節為切入點,用苗寨常見的吊腳樓和芭蕉樹為背景,襯托畫面的主人公--苗女,畫家擅于捕捉苗女日常生活中靈動的瞬間,敬酒,淺笑,眺望等等,并把它藝術化,釀造出一種耐人尋味的藝術氛圍,于細微處見真情,畫面最能體現畫家對生活的熱情。

二.寫生苗女及當代苗女題材畫作對我的啟發

寫生期間的觀察與思考給了我很多啟發。在晉唐鼎盛時期后,工筆畫體系逐漸衰落,新中國成立后,何家英老師擺脫了“文革”時期“紅,光,亮”的模版畫風格的束縛,完成了從空洞的政治理念到獨立人格的回歸。但發展至今,工筆畫家們的畫作風格卻趨于雷同,缺少個人獨特的語言符號,數量成為工筆畫家們努力的動力。越來越多的工筆畫家開始拋棄畫面的意境,格調,生機和韻律,他們更喜歡沉迷于工匠般的制作,把自己變成工匠,打著創新創意的旗號,實質上是把工筆變成一套融入了一點自己獨特標志的固有程序,使工筆畫日益平庸化,俗氣化。要擺脫現代工筆工匠氣的現狀,一定要先建立意識,提高自身修養。

三.后記

唐代的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說,他認為作畫首先要立意,從思想層面上提高了,創作出的畫面才能有靈動的變化和意境。①而立意是否高明又與畫家本人的修養密切相關,畫家的經歷,閱歷,學識,經驗都能在畫面上體現。無獨有偶,國外世界著名的畫家達·芬奇,也擁有與張彥遠相類似的觀點:人和人的思想意圖是一個畫家最該描繪的兩樣東西。晉代畫家顧愷之在《論畫》中寫“必貴觀于明識”和“巧密于精思”,②強調畫家必須具備見識和修養,同時還要深入理解客觀事物和探尋人們的內心世界,通過“遷想妙得”把精神層面的思想情感等和現實層面的客觀事物巧妙的碰撞融合,精密構思,慎重下筆?,F代畫家何家英在隨筆中反思說:“工筆人物畫要有境界,立意之外,繪畫語言最為關鍵,語言不應被單純看成一個技巧問題,它最終還是決定于畫家的才情、格調。有些工筆畫被稱為‘匠氣,最終還是‘人的病。我認為,深情、高格需要用心養;用心不深,下筆即俗。相反,養心為用,其格必高。格高就有境界,所畫就不小氣。工筆畫的語言,我體會,上乘是平和、含蓄、激而不厲、不拋不露,它是中庸有度的,特要祛除瑣碎,要有大的感覺,故要有主勢,有整體的韻律;要有筆意,使之有生機。既要堅實,又要靈透”。工筆中缺失的語言和日趨平庸的現狀,不得不讓我們反思工筆畫的本質,而那些在發展中被我們丟失的立意,境界,韻味,生機,都要在不斷的反思和學習中找回來。

①章宏偉,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須全其骨氣。骨氣形似,皆木于大意而歸乎用筆?!敝兄莨偶霭嫔?,2016年。

②顧愷之,《論畫》:“……《北風詩》亦衛手,巧密于精思,名作,然未離南中?!辈豢苫蛞员娬?,執偏見以擬通者,亦必貴觀于明識。夫學詳此,思過半矣?!?/p>

參考文獻

[1]章宏偉,張彥遠《歷代名畫記》,中州古籍出版社,2016年。

[2]《第一訪談》,《詩意工筆——何家英》,山西衛視,2014年。

[3]張曉凌,《化真為美——何家英人物畫》

猜你喜歡
苗寨工筆工筆畫
工筆國畫一夏荷,牡丹
工筆花鳥畫
2020年首屆廣西工筆畫作品展作品選登
西江千戶苗寨
李文慧作品
王芝藕
首屆“工筆新經典”全國名家邀請展作品選登
美麗的千戶苗寨
陳孟昕工筆畫作品
美麗的千戶苗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