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我國農村城鎮化進程中的環境污染治理

2020-09-14 12:11馬瑜婕
錦繡·中旬刊 2020年7期
關鍵詞:治理策略環境污染

馬瑜婕

摘 要:農村環境問題極其復雜,有不同類型的污染及生態破壞現象,由于地方基層政府對環境治理工作的不重視,再加上農村城鎮化步伐的不斷推進,必然會使農村環境污染愈發嚴峻,從而制約我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對此,本文著重探討了現階段農村環境污染治理過程中存在的難題,并總結出一系列有效的策略。

關鍵詞:農村城鎮化;環境污染;治理策略

引言: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發展是否安全與國家繁榮發展有著直接的相關性。當前,從國家發展戰略上來看,國家發展逐漸呈現出“九大城市圈”、“沿海經濟帶”等趨勢,而農村的發展問題一直被忽視,尤其是環境治理問題并未得到足夠的重視,從而引起農村整體生態資源遭到嚴重的破壞,農民生存環境惡劣,農民生命安全、農業可持續發展等遭到嚴重的威脅。

一、農村環境污染現狀探究

(一)農村城鎮化產生的生活垃圾堆積

在農村城鎮化發展的背景下,愈來愈多的來自城市的生活污染、垃圾廢棄物等堆積到農村,這對農村環境的自凈帶來極大的壓力。并且,在農村城鎮化發展期間,一些必要的基礎設施建設并未全面推進,從而導致農村生活污染物無法得到及時、高效地處理[1]。通過調查發現,國內大部分農村的生活垃圾都存在隨意排放問題,而且基本上農村地區的生活污水并未得到循環利用。

(二)城市污染向農村轉移、蔓延

由于工業技術的不斷發展,城市污染凈化能力不斷下滑,對此,很多來自城市的污染逐漸向農村轉移,例如:廢水、廢渣等逐漸污染農村的河流、土壤等,這對農村生態環境帶來的威脅是致命的。最嚴重的是,個別企業把有毒的廢棄物丟棄到農村,繼而對農民的生命安全帶來極大的威脅。一些學者指出“污染轉移”是指一些污染問題由大城市向中小城市、農村鄉鎮等轉移,尤其是由沿海地區向內陸轉移的現象令人極其擔憂。

(三)農業活動造成的面源污染及農村企業污染

我國是生產及使用農業最多的一個國家,不過其有效利用率還不足35%,與發達國家的55%相比有很大的差距。過多的化肥農藥的適用遠遠超過土壤的自凈能力,使其長期滯留在農產品或土壤內[2]。并且,一些農村地區大規模養殖業的快速發展,造成更多的禽畜糞便或飼料殘渣的積累,這也是破壞農村生態環境的不可忽視的污染源。另外,隨著農村工業的不斷發展,造紙、化工、建材等產業相繼在鄉鎮扎根,由于很多鄉鎮企業的工業設備比較滯后,產業技術更新慢,從而導致環境污染問題非常嚴峻,這也是農村環境保護工作中必須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二、農村城鎮化進程中的環境污染治理策略

(一)提高環境監管力度,增強環保素質

首先,需要完善農村環保組織管理架構?,F今,農村基層環保單位是縣屬機關,縣級以下政府并未配設獨立的環保機構及職員。對此,需要增設鄉鎮級別的專門環保部門,并安排專員到基層工作,由此能夠第一時間了解污染問題,并給予有效控制及上報。其次,提高農村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增加農村環保資金投入。一直以來,農村環境問題是環境監管及治理工作中的一個薄弱環節,基本上是存在“放任不管”的思想,導致農村環?;A設施建設存在很大的短板,對此,一定要不斷完善基層環?;A設施體系,例如:修建沼氣池、建立農村水污染處理廠、設立集中垃圾處理站等。因為農村環境保護是一項由政府主導的公益性事業,對此,地方政府一定要加大投資力度,并增強環保意識及素質[3]。只有地方政府加大宣傳力度,增強地方人民的環保意識及責任,才能夠攜起手來,共同保護我們的生態家園。

(二)加強污染源控制,促進農村自發自行發展

在我國大部分農村地區,污染源一般有三種:工業污染源、生活垃圾污染源、農業污染源。對于工業污染源來說,一般是指廢水、廢渣、噪音、輻射等。由于鄉鎮企業的分布過于分散、核心技術落后、管理策略不健全等,所以需要積極建立綜合工業園區,將分散的鄉鎮企業集中在一起,實施統籌管理,這不但能夠提高環境保護治理效率,而且能夠盡可能地降低鄉鎮企業對農村造成的污染力度[4]。對于生活垃圾污染源、農業污染源來說,需要從思想上改變農村的環保意識,并通過加大宣傳力度,通過一系列物理防治手段等,促使農村生活垃圾得到集中處理,而對農藥造成的污染需要通過一些物理、機械等技術進行有效防治。對此,村委會等基層單位需要發揮積極作用,利用村民自治模式,積極整合集體力量,通過改變農村陋習、加強村民環境保護法律效應等手段,對其廣大村民實施一系列的環境保護教育及管理工作。

(三)地方政府完善政策治理體系,強化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農村環境保護問題需要得到國家、地方及農民的全面重視。尤其是農村環境治理具有一定的外部性特征,所以,在解決這一問題的過程中,地方政府發揮著承上啟下的作用,需要全面體現出監管與引導職能。對此一定要不斷完善發展理念,強化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增強自身的監管職能。所以,地方政府不僅要調整投資方向、更新招商引資理念,而且還需要嚴格控制高污染高耗能項目的入駐,積極完善環境規劃機制,把地方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相結合[5]。同時還需要加大農村基層衛生設施建設投入力度,不斷完善相關設施,盡快在農村構建一套科學、完善的鄉鎮環境衛生體系,對農村污染物的收集、處理、排放實施一體化管理。

結束語

總之,在農村城鎮化建設的過程中,農村環境污染治理問題需要得到國家、地方政府、村民的共同支持。只有三者的利益相結合,并利用政策引導的方式加強協調力度,方可創建長效的農村環境治理機制,促使農村環境治理問題能夠實現可持續發展,從而真正地改善農村生態環境,實現農村的青山綠水,進而增強農村生態環境質量。

參考文獻

[1]宋潔.我國農村城鎮化進程中生態安全問題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中旬刊),2018,No.542(06):113-114.

[2]樊凱,董紅.農村城鎮化過程中環境污染治理研究[J].法制與社會,2018(9).

[3]樊莉.我國農村城鎮化進程中生態安全問題研究[D].2014.

[4]李靜,郜慧.河南農村城鎮化進程中的環境問題及對策[J].信陽農業高等??茖W校學報,2010(02):81-82.

[5]劉春霞.新型城鎮化進程中農村環境污染防治的國外經驗借鑒[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8,29(17):287-289.

猜你喜歡
治理策略環境污染
基于低碳理念的室內環境設計研究
我國環境污染犯罪治理機制中的不足及對策
淺析公路路基邊坡病害的防護與治理
目前我國農村環境治理面臨的困難以及應對策略
澳大利亞高等教育的常規治理策略
低碳環保技術在環境治理中的應用分析及闡述
淺析我國綠色會計
網絡失范言論的治理策略分析
基于農村低電壓現象探究綜合治理策略
土壤重金屬污染特點及治理策略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