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期行為干預在孤獨癥譜系障礙兒童中的應用

2020-09-14 12:11曹添瑩崔春曉
錦繡·中旬刊 2020年7期

曹添瑩 崔春曉

摘 要:孤獨癥干預的一個重點即是通過進行有效的行為干預來改善行為紊亂的問題。行為干預涉及了較多方面的問題,本文主要基于應用行為分析(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ABA),以下簡稱“ABA”。通過闡述孤獨癥兒童行為管理的相關問題,以期為相關機構和人員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行為干預;應用行為分析;孤獨癥譜系障礙

本文通過分析臨床收治病例中應用早期行為干預對孤獨癥兒童認知、大運動、精細運動以及社交的影響,為康復治療師提供合理,明確的訓練方向,為患兒提供更切實有效的訓練計劃。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40名2019年2月——2020年2月期間在某市婦女兒童醫院康復科住院治療的孤獨癥譜系障礙患兒,并隨機分配為對照組與實驗組,每組各20名。對照組進行常規康復訓練,實驗組進行早期行為干預配合訓練。本研究所有患者的一般資料(年齡、性別)不存在顯著差距(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內容與方案

在本研究中,首先對患兒的各項發育水平進行評估,根據患兒的能力、認知水平、核心癥狀設計出治療方案。對照組進行常規康復訓練,訓練內容包括以下6個方面:(1)言語訓練(2)模仿(3)自我幫助(4)社交技能(5)大運動(6)精細動作和認知能力。

實驗組結合早期行為干預進行訓練,代表性的行為干預方法即應用行為分析法(ABA)。應用行為分析的主要過程就是治療師對患兒進行一種或多種刺激,患兒根據刺激做出反應,治療師根據患兒的反應給予強化物。如果患兒根據刺激做出正確的反應,那么研究者就會給予強化物并鼓勵他的行為。如果患兒做出不恰當的反應,那么研究將不給強化物,并且教他正確的行為來代替他的錯誤行為。訓練過程中需要針對不同的研究對象采用不同的刺激與強化策略,從個體出發,更加注重個體內在需要。具體訓練方法舉例:(1)目光接觸訓練。(2)坐位的訓練。

訓練時間:每周35小時左右。每節課20 min,每天上午5節課,對每個分解任務的強化訓練至少20次;下午進行2-3 h的感統訓練。根據患兒的能力調整個性化的訓練方案與訓練時間,6個月為一個實驗療程,共兩個療程。

1.3? 療效評估指標

對照組和實驗組患兒在訓練前、后分別進行孤獨癥行為量表(Autism Behavior Checklist,ABC)評分、自閉癥兒童心理教育評核第三版(PEP-3)評分、兒童孤獨癥評定量表(Childhood Autism Rating Scale,CARS)評分。

1.4? 統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采用 SPSS 20.0 統計學軟件對實驗數據進行處理與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組內和組間對比均采用獨立樣本 t 檢驗,P<0.05則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CARS評估對比

應用早期行為干預訓練組(實驗組)與常規康復訓練組(對照組)進行CARS評分。實驗前對實驗組與常規康復訓練組的平均分值差異不顯著(P>0.05);在12個月治療后,對照組的平均分值由(40.00±5.54降低到32.00±5.00),不具有顯著差異(P>0.05),實驗組由(40.13±5.55降低到 28.00±4.72),具有顯著差異(p<0.05)。(P<0.05)。在訓練12個月后,實驗組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

2.2?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ABC量表的評分對比

應用早期行為干預訓練組(實驗組)與常規康復訓練組(對照組)進行ABC評分,包括感覺能力、交往能力、運動能力、語言能力和生活自理五個方面對照的評分。實驗前對實驗組與常規康復訓練組運用獨立樣本 t 檢驗進行統計,兩組的平均分值都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在12個月治療后,對照組語言的平均分值(13.6±1.5)降低到(12.3±1.3),感覺(由12.6±2.3)降低到(11.3±1.7),交往(由24.7±2.8)降低到(23.1±2.7),軀體運動(由12.7±1.8)降低到(11.5±1.3),生活自理能力(由14.6±2.9)降低到(13.9±2.9),不具有顯著差異(P>0.05);實驗組語言的平均分值(13.7±1.8)降低到(11.4±1.1),感覺由(12.2±2.4)降低到(10.2±2.4),交往由(24.1±2.7)降低到(20.7±2.5),軀體運動由(12.5±1.7)降低到(10.4±1.4),生活自理能力由(14.3±3.1)降低到(12.8±2.7),具有顯著差異(P<0.05)。實驗組治療后ABC量表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患兒PEP-3評估情況比較

應用早期行為干預訓練組(實驗組)與常規康復訓練組(對照組)進行PEP-3評分,包括溝通、體能、行為的評分。

實驗前對實驗組與常規康復訓練組運用獨立樣本 t 檢驗進行統計,兩組的平均分值都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在12個月治療后,對照組溝通的平均分值(5.70±2.42)增加到(22.27±3.46),體能(8.73±3.07)增加到(18.73±3.14),行為(12.30±2.95)增加到(23.07±3.17),不具有顯著差異(P>0.05);實驗組溝通的平均分值(5.90±2.56)增加到(30.60±2.66),體能(9.077±2.36)增加到(26.17±2.20),行為(12.70±2.68)增加到(31.60±減2.77),結果具有顯著差異(P<0.05)。實驗組治療后的PEP-3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結論

本研究數據表明,在訓練后實驗組和對照組CARS、ABC評分降低,PEP-3的溝通、體能、行為各方面評分升高。結果表明,孤獨癥患兒進行訓練能有效提高兒童的體能、行為、溝通各方面的能力,但結合應用行為分析進行訓練癥狀改善更明顯。

參考文獻

[1]吳亮,李紅霞.中國孤獨癥譜系障礙兒童及其康復狀況研究[J],國外醫學醫學地理分冊,2018,39(2)

[2]張勤良,張俊,劉鳳琳,等.結構化教學法對孤獨癥譜系障礙兒童康復效果的影響研究[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9,(1)

作者簡介:曹添瑩,1997年5月,女,籍貫:山東省青島市,理學學士,山東協和學院學生,研究方向:孤獨癥譜系障礙兒童的早期行為干預。

本文指導教師:崔春曉,1984年4月,女,籍貫山東省濰坊市,碩士研究生,教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高等教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