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信息化教學的探索

2020-09-14 20:14劉富
讀與寫·教師版 2020年10期
關鍵詞:測驗傳統班級

劉富

摘? 要:傳統的教學方式是老師通過固定的時間、固定的地點,對固定的學生進行教學,學生所有的教學活動基本都在固定的教室完成。但是信息化教學打破了這所有的固定,它可以隨時隨地讓老師布置及組織教學,讓學生完成學習并形成有效反饋,學生也不在極限于老師所教授的班級,可以是全國甚至全球的學生。它使得教學方式多樣化、評價及反饋更加客觀有效,大大的提高了教與學的效率。

關鍵字:傳統教學;信息化教學;組織;效率

本文將通過如何應用信息化平臺完成一門課來探索信息化教學。

1.信息化平臺

現在教學中常用的信息化平臺有超星、職教云、雨課堂等。無論是哪個平臺,都能實現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過程的教學。通過使用這些信息化平臺能實現班級建立、課程設置,隨時隨地組織及實施課前、課中、課后的考勤、問卷調查、投票、小組PK、討論、測驗、作業等教學活動。

2.課程建立

本文將以職教云信息化平臺為例,探索一門課程從建立到教學的整個過程。首先進行課程的建立,在我的課程下的新增課程將自己所開課程名稱、專業代碼、所屬專業大類完善。這就完成了課程的建設,這是將課程從教室搬到信息化平臺的第一步。

3.班級建立

在建好的課程下新增班級完成班級建立,通過學校的學生庫將自己所帶班級的學生一鍵導入,完成學生的錄入。也可以將自己建立的班級生成二維碼分享給學生,學生通過掃描二維碼進入班級。通過二維碼加入班級這種方式,打破了傳統教學中學生是固定的,只要想學習這門的同學都可以通過教師分享的二維碼進入班級來學習,這將使教師不在只是面對本班本校的學生,有可能是全國甚至全世界的學生。

4.課程設計

教師將所建課程的視頻資源、課件、教案按章節上傳。課程標準、授課計劃也可以上傳到課程設置下。課程資源可以自己做也可以通過職教云平臺的資源庫將一些優秀教師的資源分享到自己的課程下。學生通過平臺便能享受到全國乃至全世界優秀教師對該課程的講解。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學習情況,對知識進行多次重復學習,傳統的教學無法辦到。在傳統教學中,如果學生在課堂上沒學懂又沒認真做筆記,那么學生就只能通過書本重新自學,這大大降低了學習效率,且學習效果也不佳。但學生通過信息化平臺學習,即使上課無意間開了小差,也可以輕松將課堂上遺漏的知識再重復學習,直到學懂。當老師的資源是自己上課時錄制的視頻時,學生再次學習就像重走了一遍課堂,更容易喚起上課時的記憶,這樣能夠達到高效快速的再學習。同時,也能將優秀的老師推銷出去、優秀的資源分享出去,讓更多的學生享受到這些優秀的資源、優秀的老師,讓學習的路不僅限于課堂,使學習的路變更寬更廣。

5.課堂教學

在平臺上的課堂教學也能實現傳統教學的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過程。下面將分別介紹這三過程。

5.1? 課前

翻轉課堂的優勢可以完全通過信息化平臺中的課前展現出來,傳統教學中老師布置學生課前預習,但很難把握學生預習的效果,在上課時很難根據預習效果對知識點進行再分配,因此傳統的課堂翻轉,效果不盡人意,完全靠學生自覺。信息化平臺教學的翻轉課堂,老師可以完全掌握學生的學習效果。具體方法如下:

發放問卷調查,通過學生反饋的數據了解學生整體的學情,根據該學情以課件或討論的形式布置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課前學習任務。最后,通過課前測驗檢驗學生課前學習效果,老師根據這個測驗數據制定課中哪些知識點需要重點講解,哪些應該略講,這樣使課堂變得更有效。

5.2? 課中

1)簽到

通過平臺發送一鍵簽到管理學生的出勤,比傳統教學的點名節省了課堂時間,省下的時間能讓老師分配到重難點的講解上,這樣提高課堂時間的有效性,同時也避免了大班點名時代替答到的情況,使學生的出勤率大大提高。

2)小組PK與討論

根據課前各學生學習的情況將學生合理的分成不同的組,設置一些開放性的問題對所學知識進行小組討論、小組自評、互評,教師點評并為各小組打分。這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又增加了對學生的過程考核,同時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了學生的情感能力。

3)頭腦風暴

對一些開放性的知識點,可以在課中采用頭腦風暴,鼓勵大家積極發表自己的意見、點子,尋求具有創造性的解決方案,對于好的方案、方法通過加平時分給予獎勵。

4)提問

傳統的教學中,老師提出問題之后,學生舉手或者老師點名回答,這會造成部分學生覺得與己無關,不會認真的去思考,甚至完全不參與。信息化平臺的提問,通過搖一搖、搶答或手選的方式進行,當通過搖一搖方式進行時,老師也不知道會是誰“中獎”,這就倒逼學生積極思考問題,積極參與到問題的思考中去,無形中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同時也兼顧傳統提問的方式,給積極學習的同學以表現的機會;給老師定向抽檢學生的機會。每次提問老師都可以通過平臺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評分,平臺自動記錄。

5)測驗

老師每講完一個點,可以通過測驗的方式檢驗學生的聽課效果,根據學生的反饋,能有效的掌握學生哪些聽懂了、哪些還需要再講。這是傳統教學難以做到的,傳統教學會耽誤很多課堂時間抄寫題目,即使不抄寫題目,通過PPT展示,也會使測驗大打折扣,因為會存在濫竽充數的情況。平臺測驗是每個同學收到一份試卷,答完之后立即提交,能真實的反映每個人對知識掌握的情況。

6)問卷調查

最后,可以通過課中的問卷調查掌握學生對本次課堂知識的掌握情況。

課中的討論題目、頭腦風暴、提問、測驗都可以上課前做好,課中只需要發布即可。每個過程平臺都能準確的記錄活動的結果及教師的評價、評分。這讓過程考核更客觀、更省時省力。

(3)課后

老師可以通過課后進行作業布置,學生可以進行課后總結,可以在課后進行重復學習。傳統課課后就只能進行自我學習。

總之,通過信息化平臺教學,改變了傳統教學的三個固定,“固定時間”、“固定地點”、“固定學生”,使評價變得更豐富,不在是期末定英雄,評價更加客觀、準確;使課堂氛圍更活躍;提高了課堂教與學的效率。

參考文獻

[1]張國鏞,艾興.《高等教育學》. 重慶出版社. 2015(2)

[2]皮連生. 《教育心理學》.? 上海教育出版社. 第1版

猜你喜歡
測驗傳統班級
班級“無課日”
班級FACE系列大放送
少年力斗傳統
兩個處理t測驗與F測驗的數學關系
數字測驗
一年級語文上冊期末測試
你知道嗎?
以牙還牙
你知道嗎
清明節的傳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