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層次性體驗”在數學課堂中的應用策略與建議

2020-09-15 06:51
讀與寫 2020年30期
關鍵詞:黃球層次性數學課程

蔣 钘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湟里中心小學 江蘇 常州 213000)

“層次性體驗”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要求凸顯體驗的層次性,由淺及深、循序漸進地開展,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投入到數學學習中去?;顫姾脛?、注意力集中時間不長是小學生的思維特點,這一思維特點也深刻影響著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皩哟涡泽w驗”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是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的重要措施。

1.化抽象為具體——在情境中感知體驗

《數學課程標準》特別強調“要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知與體驗數學知識”,以此達到化抽象為具體的目的,讓學生覺得數學可以通過自己的思考解決問題,并能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所引入的生活內容,以小學生所熟悉的內容為主,引導小學生在體驗生活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知識。

例如,在教學“最大公因數”一課,我就巧妙地將抽象、乏味的學習內容結合具體的生活材料進行重組,讓學生深切體會。課伊始,“尋求幫助”:“老師家有個長方形的儲藏室,長18分米,寬12分米,用邊長是整分米數的正方形地磚去鋪滿,可以選擇怎樣的正方形呢?”同時給學生提供邊長1分米、2分米、3分米、4分米、5分米、6分米等小正方形,去試著擺一擺,并說明想法。具體的學習材料就在眼前伸手可觸,又帶著幫助老師解決問題的強烈欲望,學生怎會不樂于去思考呢?這樣設計比教材上的一問一答要生動有趣得多,真正做到變苦思為樂思??梢?,在具體情境的支撐下,抽象的數學知識就有了生動的載體,使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對知識進行充分的感知與體驗。

2.化被動為主動——在探究中推進體驗

小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不應該是被動接受的過程,而應該是一個主動構建數學知識的過程。探究性體驗中,教師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探究體驗的空間,讓學生在操作探究、合作交流中探究知識、自主構建知識。只有由自己發現的知識,才會理解最深刻、更容易掌握其內在的規律和實質。

2.1 在實踐操作中推進體驗?!稊祵W課程標準》特別強調引導學生在操作活動中學習數學知識,因為學生通過具體的操作,才能充分感受到數學知識的可親性,從而加深對數學知識的體驗。例如,教學“可能性”一課,如何讓學生體驗到袋子中只有1個黃球時也有可能摸到黃球是教學的難點,教學中,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給三種球(黃、白、黑),要求每個袋子裝4個球,要袋子有可能摸出黃球應該怎么去裝球?先請小組討論方案裝球,并說明理由,(注:每個籃子裝4個黃球、3個白球、3個黑球)。在匯報展示的時候設計一系列問題:(1)誰上來說說你們組的裝法和理由?(2)還有不同的方法嗎?(3)他們的裝法是不是都可以?(4)這么多的裝法,為什么都可能摸出黃球呢?(5)要想可能摸出黃球,袋子中最少要放幾個黃球?最多放幾個?其他顏色的球怎么樣?(6)你能總結出什么規律?這樣的操作活動緊緊圍繞學生思維發展的方向,一環扣一環,層層遞進,又給了學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思維欲望,讓他們自己去不斷動腦、不斷探索,只有這樣,思考才有含金量。

2.2 在數學思考中推進體驗?!稊祵W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培養“數學思考”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四大目標之一?!皵祵W思考”直接指向學生與數學相關的那些一般思維水平方面的發展,對于學生的思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數學思考中推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體驗。例如,在教學“重疊問題”一課后,我給學生設計了這樣一道題:“三年級有20個同學參加美術、科學興趣小組,其中參加美術小組的有15人,參加科學小組的有14人。只參加美術小組的有( )人。只參加科學小組的有( )人?!边@是重疊問題的逆向思維題,不仔細審題就很容易出錯。在學生讀懂題意的情況下,讓他們畫韋恩圖來進行分析。如下圖:

教師可引導學生思考:要求只參加美術小組和科學小組的人數必須要知道什么?從圖中一眼就可以看出,要先求出既參加美術小組又參加科學小組的人數,也就是中間重疊的部分15+14-20=9(人);然后分別得出15-9=6(人)(只參加美術小組的人數),14-9=5(人)(只參加科學小組的人數);最后再回過頭來看一看,把相應的數據填進韋恩圖進行檢驗,做到分析有據、推理有理。

3.化枯燥為生動——在應用中深化體驗

《數學課程標準》強調“要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教師就必須在實踐活動中為學生搭建應用實踐的平臺,讓學生在實踐體驗環節,有效掌握數學重難點,并掌握知識應用的具體場合,幫助學生將理論知識應用到解決實際數學問題當中。

例如,在學完“克和千克”時,教師可就生活中常見的重量問題讓學生生活實踐應用體驗,回家拎一拎,稱一稱你的書包、一箱牛奶、一桶水、媽媽買的菜、一袋大米各大約有多少千克,在班里再作交流,讓學生生活中再發現和體驗,形成清晰的千克的認知表象。對于高年級的學生,還可以引導他們開展數學實踐活動,如數學小調查、數學小設計等就是很好的形式,能給學生更為廣闊的學習空間。在學習“統計”的有關知識后,可以組織學生到社會上去調查某某大橋的車流量,統計一周、一月的天氣情況,或調查一下同學們零花錢的用途等,再制成統計表,上課由學生匯報,暢談設想。這樣才能讓學生在具體的應用和實踐中活化數學知識,讓學生的數學學習更生動。正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關注學生的體驗,引導學生進行體驗性學習是一種有效的方式。數學情境、探究活動、拓展應用是數學體驗的重要方式,能夠有效提高教學的效率,促進學生數學能力的有效提升?!皩哟涡泽w驗”在小學數學活動中的應用,從感知性體驗,到探究性體驗,再到應用性體驗,循序漸進幫助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并獲得情感態度價值觀上的培養。

猜你喜歡
黃球層次性數學課程
基于在線教育技術下的大學數學課程預習
利用繪本優化大班數學課程之淺見
可愛的黃球
小學數學層次性問題設計初探
大學數學課程思政教學的探索
讓鐘表發展史走進數學課程思政課堂
對幼兒園區域活動材料投放的思考
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設計“練習”
淺談新時期群文輔導工作的特征
開心養鼠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