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縣冬小麥“一噴三防”田間藥效試驗

2020-09-15 16:27魏慧珍
現代農業科技 2020年16期
關鍵詞:防效小麥產量

摘要 ? ?為了進一步明確小麥中后期“一噴三防”技術的防治效果和增產效果,在環縣冬小麥進行了“一噴三防”田間試驗。結果表明,在冬小麥中后期開展“一噴三防”,對蚜蟲的防效達79.08%,小麥增產率達4.93%,能有效防治病蟲害、提高干熱風抗力、延長生育期、增加小麥粒重,具有增產效應。

關鍵詞 ? ?小麥;“一噴三防”;防效;產量;甘肅環縣

中圖分類號 ? ?S512.1+1;S481+.9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 1007-5739(2020)16-0082-01

環縣地處隴東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境內溝壑縱橫、梁峁起伏、氣候干旱。由于自然條件惡劣、病蟲害頻發,冬小麥產量長期低而不穩。環縣小麥年播種面積3萬hm2左右,冬小麥抽穗至灌漿期是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同時也是多種病蟲害、干熱風交織發生的時期。在環縣冬小麥中后期開展“一噴三防”(磷酸二氫鉀+三唑酮+吡蟲啉)可有效防治干熱風、小麥條銹病、白粉病和蚜蟲等病蟲危害,增加小麥粒重,提高產量和品質[1-2]。為了明確“一噴三防”防治技術對環縣冬小麥病蟲害的防治效果和增產效果,2019年5月23日在環縣八珠鄉白原村進行了田間試驗,以期為進一步推廣“一噴三防”技術提供參考。

1 ? ?材料與方法

1.1 ?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選在環縣八珠鄉白原村麥田。試驗地常年小麥中后期病蟲害中等發生,可代表環縣中南部塬地小麥病蟲害發生情況。試驗地為東西走向,塬地,黃綿土,土壤肥力中等。前茬為大豆,小麥長勢良好,無灌溉條件。

1.2 ? ?供試材料

供試小麥品種:環冬1號。

供試藥劑: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由陜西加侖多生物科學有限公司生產;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由河北威遠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99%磷酸二氫鉀粉劑,由甘肅民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生產。

1.3 ? ?試驗設計

試驗共設2個處理,即“一噴三防”藥劑葉面噴霧處理(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400倍液+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 000倍液+99%磷酸二氫鉀粉劑300倍液)、清水噴霧對照(CK)。3次重復,小區面積22.23 m2,試驗田設保護區,處理區用供試藥劑噴霧防治。

1.4 ? ?試驗實施

2018年9月21日播種,2019年4月22日進行人工鋤草,4月22日蚜蟲開始發生,2019年5月19日首次發現小麥條銹病單片病葉。冬小麥生育期內降水147.9 mm。施藥時間為2019年5月23日17:00左右,微風,小麥處于揚花末期至灌漿期。用背負式手動噴霧器按照藥液用量750 L/hm2均勻噴防1次。

1.5 ? ?調查內容與方法

1.5.1 ? ?病蟲害防效調查。每個小區按五點取樣法取樣,每點取50株做標記,施藥前和施藥后10 d分別調查標記植株條銹病病葉數、嚴重度和蚜蟲量,并計算防效。

1.5.2 ? ?增產效果調查。在麥收前1 d(6月25日),每個小區隨機取3點,每點取1 m2,每小區共取3 m2,將所取樣品單打單收,晾曬后稱量,分別計算千粒重、產量和增產率,并進行方差分析。

1.5.3 ? ?農藝性狀調查。以旗葉枯黃為成熟標準,調查處理區與對照區小麥生育期及農藝性狀差異。

2 ? ?結果與分析

2.1 ? ?病蟲害防效

防治前(5月23日)小麥條銹病僅零星發生,只能調查到單片病葉,病葉率為0.006%,嚴重度低于5%。施藥后10 d(6月2日)田間調查可知,“一噴三防”處理小麥葉片上的小麥條銹病孢子已死亡變黑,病葉數幾乎與施藥時相當;清水對照區(CK)病葉數雖略有增多,病葉率為0.01%,但嚴重度仍然低于5%,未達到防治指標。試驗地小麥條銹病雖然發生較早,但是由于小麥生育后期氣候干旱,5—6月試驗地降水量為73.9 mm,較歷年偏少,病害發展受到限制,沒有擴散流行,基本上對小麥產量沒有造成損失,故試驗防效不明顯。

由表1可知,小麥穗蚜進行了1次噴防,防效顯著,防治前(5月23日)“一噴三防”處理與清水對照(CK)穗蚜平均蟲口密度相當,平均蚜株率35.7%,蚜蟲量207頭/百株。施藥后10 d(6月2日),“一噴三防”處理平均蚜株率8.7%,蚜蟲量32頭/百株,蟲口減退率84.54%,防效79.08%;清水對照(CK)平均蚜株率27.5%,蚜蟲量150頭/百株。表明,小麥穗期蚜蟲輕度發生時,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 000倍液對小麥穗期蚜蟲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2.2 ? ?保產增收效果

由表2可知,“一噴三防”處理和清水對照(CK)的平均千粒重和產量均有一定差異,“一噴三防”處理小麥平均千粒重32.77 g,產量3 912.75 kg/hm2。清水對照(CK)平均千粒重31.22 g,產量3 729.00 kg/hm2?!耙粐娙馈碧幚磔^清水對照(CK)小麥千粒重增加1.55 g,增產183.75 kg/hm2,增產率4.93%。經方差分析可知,“一噴三防”處理與清水對照(CK)千粒重和產量存在差異,但差異均未達到顯著水平。

3 ? ?結論與討論

試驗結果表明,對小麥實施“一噴三防”能有效延緩葉片衰老,“一噴三防”處理的小麥較清水對照的小麥植株葉色濃綠,枯黃時間推遲4 d,小麥農藝性狀明顯優于清水對照。在環縣小麥生長中后期開展“一噴三防”,不僅能補充小麥生長的營養需求,而且能夠預防和控制病蟲危害,提高小麥抗干熱風能力,防止小麥早衰,提高光合作用強度,能增加小麥粒重,具有增產效應[3-4]。

環縣冬小麥生長期內大多數年份氣候干旱,小麥條銹病、白粉病等病害輕度發生或不發生,發生時間一般在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對小麥危害小。蚜蟲是環縣小麥生產中的一大主要害蟲,但環縣小麥蚜蟲天敵資源豐富,其優勢天敵有30余種。各種蚜蟲天敵在小麥不同生育期先后銜接、互相配合,對小麥蚜蟲的發生起著有效的自然控制作用?!耙粐娙馈睍r要結合病蟲害發生程度和發展趨勢有選擇性地進行噴防,注意保護天敵,選擇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和新型高效植保器械,做到農藥減量增效、綠色防控[5-6]。

4 ? ?參考文獻

[1] 劉生瑞.小麥蚜蟲的優勢天敵及對蚜蟲的自然控制[J].昆蟲知識,2000(9):265-267.

[2] 高自立,王俊輝,楊忠勛,等.冬小麥新品種環冬1號選育報告[J].甘肅農業科技,2001(1):7-8.

[3] 陳萬權,康振生,馬占鴻,等.中國小麥條銹病綜合治理理論與實踐[J].中國農業科學,2013(20):81-89.

[4] 趙廣才,常旭虹,王德梅,等.小麥一噴三防技術[J].作物雜志,2013(2):120-122.

[5] 翟國英,闞青松,崔栗,等.河北省小麥“一噴三防”的主要做法及成效[J].中國植保導刊, 2013,33(11):83-84.

[6] 翟國英,崔栗,崔彥.河北省實施小麥“一噴三防”的實踐與思考[J].河北農業科學, 2014(1):50-52.

作者簡介 ? 魏慧珍(1974-),女,甘肅臨夏人,農藝師,從事農作物病蟲害預測預報及農業技術推廣工作。

收稿日期 ? 2020-04-02

猜你喜歡
防效小麥產量
解讀山東小麥栽培技術要點及發展前景
小麥,你好
4月份有色金屬行業運行情況
防止小麥倒伏和增加穗數及穗重的措施
鴨腳樹星室木虱的防治藥劑篩選試驗
國際茶葉產量少量增加
2014年6月印度橡膠產量增長65.8%
我的英國朋友小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