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滄州市入河排污口規范化治理措施探討

2020-09-15 16:27王婧雅張文杰胡榮花
現代農業科技 2020年16期
關鍵詞:保障措施治理措施

王婧雅 張文杰 胡榮花

摘要 ? ?河北省滄州市是嚴重缺水地區之一。為進一步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切實改善滄州水環境質量,全力保障水安全,本文在介紹滄州市河流及排污現狀的基礎上,提出了入河排污口規范化治理措施及其保障措施。

關鍵詞 ? ?入河排污口;治理措施;保障措施;河北滄州

中圖分類號 ? ?X52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 1007-5739(2020)16-0148-01

滄州市地處河北省東南部,全境均為平原區,是河北平原的一部分。地形自西南向東北傾斜,地面坡降平緩,境內河流溝渠縱橫交錯,呈網格狀分布。多年平均降水量551 mm,年際變化較大,80%的降水量集中在6—9月。

滄州市入境河流水體水質較差,多數水功能區水體評價為Ⅴ類或劣Ⅴ類水質,達不到水功能區水質目標,為進一步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切實改善水環境質量,全力保障水安全,《河北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明確要求:“實施限制納污紅線管理,嚴格控制入河排污總量”。滄州調查的71個入河排污口中,匯入水功能區的有50個,匯入非水功能區的入河排污口共計21個;24個水功能區中,有3個水功能區河干,Ⅱ類水質有1個、Ⅲ類水質有3個、Ⅳ類水質有3個、Ⅴ類水質有1個、劣Ⅴ類水質有13個。水功能區達標率為23.8%,排污口的規范治理任重而道遠。

1 ? ?滄州市河流及排污現狀

1.1 ? ?河流水體

滄州市境內河流縱橫,素有“九河下梢”之稱,排瀝河道和行洪河道均屬海河流域南系。全市共有大清河、子牙河、南運河三大河系。行洪河道主要有子牙河、南運河、漳衛新河、子牙新河、捷地減河等10條,排瀝河道主要有任河大渠、北排河、南排河、宣惠河等26條,境內有大浪淀水庫、楊埕水庫、南大港濕地等。

1.2 ? ?入河排污口分布

根據2016年滄州市入河排污口調查監測,71個入河排污口中,匯入水功能區的50個,匯入非水功能區的入河排污口共計21個。

1.3 ? ?入河排污量

2016年滄州市入河廢污水總量達17 960.6萬t,其中匯入水功能區14 124.4萬t,匯入非功能區3 836.2萬t。全市年入河COD 7 048.2 t,入河氨氮909.9 t,其中匯入水功能區COD 5 086.5 t、氨氮568.5 t,匯入非水功能區COD 1 961.7 t、氨氮341.4 t。

2 ? ?入河排污口規范化治理措施

入河排污口規范化治理是以水功能區水質保護為目的,以入河排污口優化布局為基礎,對入河排污口治理進行統一規劃,實施“關停并轉”和深度處理等措施,全面開展入河排污口規范化治理[1-2]。具體綜合整治措施見表1。

2.1 ? ?入河排污口封堵并網

對設置在禁止設置區的入河排污口和在已建城市污水處理廠收水范圍內的入河排污口應并入污水處理廠管網。全市將20個入河排污口合并進入污水處理廠管網后封堵,實現入河廢污水集中處理,達標排放。

2.2 ? ?提升達標改造

對在本次調查監測中17個未達到相應標準的入河排污口要加快管網建設,盡快實現集中處理,做到達標排放;對于達標排放但仍不能滿足水功能區水質要求的排污口,應對污水進行深度處理或回用,企業應對處理工藝進行升級改造,使出廠水達到相應的水質目標[3]。

2.3 ? ?規范化建設

對31處入河污廢水水質已經達到相應標準的入河排污口,實施規范化建設并定時監測,設置標志牌、公告牌、警示牌等,便于監管,保證入河污廢水長期、穩定的達標排放。

2.4 ? ?規范監管措施

經批準合法設置的入河排污口,均需進行規范化監管[4]。一是入河排污口應符合標志明顯、設置合理、去向合理、便于采樣、便于監測、便于公眾參。二是凡在生活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跨流域調水水源地及其輸水干線、區域供水水源地及其輸水通道、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重要濕地、其他禁止設置入河排污口的水域內,不得設置入河排污口。三是與禁止設置入河排污口的水域聯系比較密切的一級支流及部分二級支流、具有保護意義的保留區和緩沖區,從嚴控制設置入河排污口。四是在入河排污口監測方面,為滿足入河排污口監管的目標要求,人工監測與自動監測相結合,有計劃、有重點、分步驟推進入河排污口自動化監測建設。

3 ? ?保障措施

3.1 ? ?組織保障

建議成立以滄州市領導為組長和各縣區政府主要領導參加的領導小組、各部門按照職責范圍,在資金投入、行政執法、考核獎懲、科技創新等方面制定措施,切實抓好落實。

3.2 ? ?監督考核

入河污染物控制總量實施的責任主體是各級地方人民政府,實行黨政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開展入河排污口規范化建設目標考核,將考核結果作為各級地方政府領導綜合考核評估的重要依據。

3.3 ? ?強化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

強化入河排污口監測監管,入河排污口監測要常規化,規范入河排污口設置程序,建立取水許可和排污口設置管理聯動機制,對排污量已超出水功能區限制排污總量的地區,限制審批入河排污口和新增取水。

4 ? ?建議

一是限制設置入河排污口的水域,采取以老代新、削舊增新等手段,不隨意增設入河排污口;同時,對于新設的排污口,應嚴格入河排污口的申請與審批,嚴格申請、審核、審查、決定和驗收程序。二是入河排污口的設置與變更應符合流域水資源綜合規劃、水資源保護規劃、水功能區劃和水功能區水質管理目標及污染物總量控制管理目標;廢污水排放必須符合有關國家標準或地方標準。三是加強入河排污口的設置論證和監測工作。對在水功能區內設置的入河排污口,應進行相應的論證工作,加強對現有排污口的監測。

5 ? ?參考文獻

[1] 韓小波,辛小康,朱惇.入河排污口管理辦法實施效果及相關問題探討[J].環境科學與技術,2015,38(增刊2):428-431.

[2] 金相燦.湖泊和濕地水環境生態修復技術與管理指南[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

[3] 涂憶,陳德潤.淺談污水處理廠的選址及入河排污口設置問題[J].黑龍江水利科技,2018,46(1):91-92.

[4] 涂建峰,王孟,肖文文,等.長江流域入河排污口管理實踐與探討[J].人民長江,2016,47(15):5-8.

猜你喜歡
保障措施治理措施
網絡通信中信息安全的保障措施
畢節試驗區耕地污染治理與輪休改革對策及思路
淺談城市交通擁堵困境的道路稅費治理措施
反洗錢法規體系問題及建議
高職院校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機制的保障措施研究
紫色土水土流失區不同治理措施水土保持與土壤改良效果研究
淺談在校大學生兼職權益侵權現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