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遺”下河南豫劇的保護與傳承

2020-09-16 14:31苗欣然
河北畫報 2020年16期
關鍵詞:豫劇非遺河南

苗欣然

中南民族大學音樂舞蹈學院

一、河南豫劇發展面臨的困境

中華民族的數千年發展長河中,河南豫劇作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深受人民群眾的喜愛,在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瑰寶中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在民間與電影電視上都能見到豫劇的身影。但近些年來,由于時代的飛速發展,社會意識形態和審美風尚發生了巨大變化,豫劇的生存開始出現危機.觀眾數量急劇縮減,表演人才缺乏許多傳統劇目特別是具有代表性的地域流派劇目已經幾近失傳,在這種狀況下豫劇的發展似乎并不是想象中的與時俱進,面對這樣的局面,我們必須制定一系列的措施,盡快找到豫劇發展的突破口與方向。對豫劇的搶救、保護工作也應盡早落實。

當前的豫劇在傳承和發展中遇到了諸多的問題和困境,無論是經濟層面還是藝術層面都對豫劇傳承和發展造成不利的影響。只有提升豫劇的藝術水準,使其能夠滿足當前社會的要求,符合時下的審美標準才能夠使豫劇得到良好的傳承和發展。因此,對河南豫劇的傳承和發展不僅需要傳承人繼承河南豫劇的技藝,還需要繼承人能夠對河南豫劇進行創新和創造,以推動河南豫劇未來的發展。

二、重視優秀豫劇傳承人的作用

所謂傳承人指的就是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有著充分了解的人,豫劇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之所以能夠流傳至今,也是因為優秀的豫劇傳承人不懈的努力,因此豫劇傳承人在豫劇的發展和繼承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們要對豫劇的傳承人進行統計和整理,并建立相關的數據庫。需要注意的是,對傳承人的統計和整理不僅要將傳承人的藝術特點、藝術風格進行統計,還需要將這些數據進行文字記錄、視頻記錄、音頻記錄等多種方式來進行記錄,使資料更加科學和合理。其次,對豫劇的傳承人給予適當的補助和相關政策保障。就當前的社會形勢來說,經濟方面的匱乏是許多傳承人面臨的最大問題。如果沒有相應的經濟作為支撐,傳承人在生活得不到保障的情況下會選擇放棄豫劇而轉入到其他行業,導致傳承的斷絕。因此,給予傳承人一定的補助會使豫劇的傳承和發展的得到一定的保障。另外,在補助的基礎上還需要對豫劇的生存空間進行保護,使傳承人可以運用自身的豫劇方面的能力來得到一定的經濟收益。這樣使傳承人在物質和精神上都得到了滿足,從而促進河南豫劇的傳承和發展。

三、豫劇的發展要與時代接軌

(一)內容形式上創新

河南豫劇有著非常重要的欣賞價值及研究價值,河南作為中原文化的凝聚地,豫劇所承載的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遠比想象中的要更加重要。但在現代生活節奏加快的時代背景下,人們的生活方式以及娛樂方式都有了巨大的變化,無論是年輕人還是中年人對于戲曲的了解可以說是少之又少。河南地方戲曲也受到現代流行音樂與互聯網娛樂的沖擊,如何既繼承傳統戲曲音樂的基礎,又能夠符合現代社會的審美趨勢和文化需求,就成為了從事音樂文化以及熱愛音樂和戲曲的人們應該重視的問題。

當代很多音樂工作者也創作出了《梨花頌》《春來沙家浜》等具有戲曲文化的音樂作品,大家或許聽過一首膾炙人口的歌曲《故鄉是北京》便是通過提取京劇中的創作元素進行重新編配的音樂作品,這首也將京劇以更好的形式呈現在了大眾的眼前。這些作品在保留優秀的傳統文化的同時,在唱腔以及音樂的編配上進行改良,變成更加容易被大眾所接受的作品,這便是很好的開端。在當下社會,我們必須創新,順應時代的發展,改變豫劇原有的一些呈現給大眾的一成不變的方式,使得經過創新的作品大量投入到日常聲樂教學以及日常生活之中,這就進一步擴充了豫劇的流傳范圍,創新后的音樂作品同樣是以豫劇為核心,但也富有更加淺顯易懂的特點,更加朗朗上口的旋律,也使得傳統豫劇可以用更加多元化的方式展示給大眾,所以內容上的創新也十分重要。

(二)借助新媒體傳承優秀文化

新媒體傳播是在信息化和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應運而生的,它與傳統的媒體傳播是相對應的概念,其主要依托于現代的信息技術手段來進行相關信息的傳播。新媒體具有不同的傳播手段和作用,在促進傳統戲曲文化的傳播和發展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新媒體在傳統豫劇的傳播中也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網絡科技的今天,各式各樣的綜藝節目、音樂會以及網絡直播平臺,比如央視的《經典詠流傳節目》以及國家大劇院的音樂會直播,這些都是能夠在短時間內迅速進行傳播的高效率途徑。年輕人之間最快速的溝通媒介已經變成了多媒體,通過網絡,大家可以在最快的時間內了解到自己想要知道的事情,方便快捷已經成了新媒體的代言詞。當代年輕人的社交、娛樂等都離不開新媒體的推動,新媒體技術的出現,使得文化傳播的速度大大加快,同時也減免了許多不必要的繁瑣過程,給人們留下的印象也較為深刻。

豫劇的發展也同樣依賴新媒體的傳播,我們可以通過一些短視頻平臺展示一些結合豫劇元素的歌曲或是舞蹈,亦或是通過公益直播教授一些豫劇基本手、眼、身、法、步、供豫劇愛好者學習。同時我們還可以利用微信微博等平臺運營一些公眾號,供戲曲愛好者交流學習更好地激發社會大眾對探索和了解豫劇等戲曲藝術的熱情和興趣。

(三)為豫劇培養年輕觀眾和優秀演員隊伍

豫劇作為一種舞臺表演藝術,最顯著的特征就是其表演性,表演不僅需要優秀的演員,更不能缺少的是觀眾。豫劇的傳播效果就是在演員和觀眾,觀眾和觀眾中的交流實現的。高校作為優秀的年輕人的聚集地,讓豫劇走進高校,必然為我們解決豫劇傳播中演員和觀眾斷層所造成的問題提供了一個有效途徑。

首先,在高校設立豫劇專業課程,招收對豫劇感興趣且有基礎的學生,聘請名師進行教育,為豫劇的發展培養優秀的人才。豫劇作為河南的重要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長期以來河南省內卻沒有一所專業的本科學制的高等戲曲藝術院校,缺乏培養高素質,高層次人才的條件。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戲劇要求的提高,演員的文化素質和專業素質也要隨之提高。近些年來河南大學音樂學院在河南豫劇的傳承上做出了諸多努力,不僅開設了戲曲本科專業,還先后承辦多期戲曲聲腔技能研修班,通過交流和互動學習全面提高青年戲曲演員工作者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為培養豫劇高素質人才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豫劇作為一個全國性的戲曲劇種,目前僅靠個別學校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要想壯大豫劇演員隊伍,我們繼續加強豫劇在高校的建設,在河南省內高校開展豫劇進校園活動,為在校大學生普及戲曲文化知識,向學生主動傳播這種優秀的文化,使青年學生的視線轉移到豫劇上來,利用豫劇藝術的獨特魅力征服學生。當豫劇有了年輕的觀眾群體,豫劇的傳播就會煥發生機活力。

四、結語

豫劇作為中國五大劇種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與文化,但是隨著當今時代科學技術以及互聯網信息的發展,豫劇這一河南文化的代表,在其自身發展與傳播的過程中,面臨著眾多新的問題與挑戰。要想讓豫劇文化呈現新風貌,得到新發展,在借鑒其它文化成功案例的同時,還要根據新形勢作出相應的改變,探索與研究豫劇文化新的傳播形式,使豫劇文化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煥發新生機。

猜你喜歡
豫劇非遺河南
民國豫劇唱片探論
品豫劇,聽秦腔:誰有滋味誰響亮
不老的豫劇
河南:嚴守食品安全“第一道防線”
河南:過大年,逛廟會
河南:走進就業的春天
放歌河南
“非遺”走進高校
官渡古鎮“非遺”聯展
論豫劇電影的“影”、“戲”關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