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期間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研究

2020-09-22 11:47張陽
理論與創新 2020年14期
關鍵詞:大學英語教學

張陽

【摘? 要】本文以疫情期間大學英語教學為例,探討線上教學模式以及如何搭建立體網絡平臺,實現線上教學有效互動。

【關鍵詞】大學英語教學; 線上教學模式; 線上教學互動; 立體網絡平臺

引言

在疫情期間,面授課變成線上課,無論對教師和學生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戰,在線教學作為新的高校教學場域,推動師生關系的變化,進而增加了師生之間互動的復雜性。本文以疫情期間大學英語教學為例,探討如何搭建立體網絡平臺實現線上有效互動的教學模式。

1.開學準備工作

由于線上授課對于老師和學生都是新生事物,開學前的鋪墊工作顯得至關重要。

1.1開學前兩周

以教學班為單位建好微信群,并發布本學期教學重點及教學安排,以便學生對學習節奏和教學任務了如指掌。線上教學安排與線下教學相比,教學任務要細化到哪些需要當堂完成,哪些是當天任務、當周任務,并確定每個練習或測試提交的截止時間,具體內容見表1。

以當堂任務完成效果代替形式上的簽到,并給予學生適當學習督促和學習壓力。新行為主義的代表人物斯金納(Burrhus Frederic Skinner)提出的程序教學理論(Procedural Teaching Theory) ,是提倡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自定步調原則的經典教育學理論,這就要求教師依據任務的難度和測試目標,將學習安排細化,讓學生清楚了解每個練習或測試的提交截止時間,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安排適合自己的學習節奏,充分相信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1.2開課前召開騰訊會議:

(1)介紹線上教學平臺:雨課堂、詞達人、we learn平臺、訊飛口語、喜馬拉雅、微信小程序小打卡、網上學習資源。

(2)語音介紹教學安排,文字版的介紹對很多學生而言缺少親切感,更重要的原因是在信息碎片化時代,人們對閱讀說明性文字缺乏耐心,需要聽到進一步的說明。

(3)與學生分享疫情期間在家學習生活指南,從作息安排、學習計劃、運動養生、疫情防控等方面給予學生關懷。

2.疫情期間線上教學具體安排

每個教學單元,分兩周三次課完成,具體安排如下:

(1)預先將兩周教學安排,發給學生,以便學生對學習任務做到心中有數。提前一周,將課前預習雨課件發布給學生,其中包括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同主題聽力練習以及重點詞匯(四級及以上難度)精解,詞匯數量控制在十個左右,以避免學生在課前投入過量時間。

(2) 第一次課:閱讀自測和背景知識聽力測試,在雨課堂和小程序打卡完成。閱讀自測較容易,主要目標引導學生課前預習,只要認真讀過課文,對文章框架和大意有了解,global reading的題型對學生并不造成太大難度。這個測試時長是關鍵,一般給學生的時間較短,以避免不預習也能答對。聽力測試,這也是本學期的教學目標重點,很多地區高考英語并不包含聽力測試,在既不打擊沒有聽力基礎的同學學習積極性,同時又能實現督促聽力練習,以期待學生能順利過四六級(聽力占四六級考試35%)的前提下,這部分內容在小打卡程序完成,沒有評分,同學之間可以互相借鑒,形成虛擬學習社區。內容涵蓋課文背景知識以及同主題內容延伸,有歌曲,電影片段,紀錄片等,以增強趣味性并擴展知識面。

(3)第二次課:課文講解通過教師錄課視頻講解;預留問題、學生認領任務講解;小組工作;游戲搶答;騰訊會議等方式完成課文重難句講解。

(4)第三次課:完成少量剩余段落講解,處理部分書后練習;相關寫作練習;在詞達人或雨課堂完成完成詞匯測試;進行同主題延展閱讀或聽力練習。

3.搭建立體網絡平臺

相比較線下教學,線上教學,人-機-人的交流缺少表情的確認,教師看不到每個學生的表情,學生之間也隔著機器隔著空間(有時也有時間的距離,參看1.1提到的程序教學理論)。在人機人的交流模式里,情緒的表達往往需要透過文字、顏文字、圖片、點贊等,完成師生和生生之間的網絡虛擬世界交流,缺少對學生目前狀況的準確了解和判斷。如果繼續照搬傳統教學模式中慣有的互動模式,比如教師點名提問,學生回答;甚至互動較高的小組工作,都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甚至會事與愿違,破壞在線學習的優勢即學習時間靈活性和學習任務安排自主性。

真實的校園生活中,宿舍、課堂、圖書館、社團等都是學生們互相督促、彼此學習的環境。疫情期間在家學習,由于缺少這樣的環境,有些自主學習能力偏弱的同學,往往會被落下。如何搭建一個立體網絡平臺,營造虛擬社區,最大限度激發同輩效應,需要教師從網絡平臺搭建到教學任務安排都要有精心的考量和設計。

需要注意的是,在線學習的特點,具有可重復性學習,學會為止的優勢,教師在設計測試和學習任務時,要基于這一點進行考量,也就是說需要將考核學生課上學習吸收效率為目標的測試,轉變為測試學習效果的考核方式,比如同一試卷多次考察取最高成績,或者沒有評分,只是以打卡方式在學習社區直接曬出答案等,檢測學習任務完成效果。

基于以上考量,立體網絡平臺搭建,包括三類:一類學習平臺,教師可以實時獲得學生在線學習數據,但學生無法看到其他同學的學習情況,比如雨課堂、we learn平臺等,需要教師將基本數據,如任務完成度,完成人數比例等反饋給學生(這里應避免曬成績);第二類學習平臺,學生可以直接透過平臺,如訊飛口語,像游戲通關一樣,看到自己的社交互動、挑戰情況以及平臺排位,這對很多學生而言充滿了刺激和挑戰;第三類,虛擬社區,如微信小程序小打卡,本學期分別設置了以班級為單位的班級群和混合班級社群,學生可以在本班虛擬社區曬出每次任務的答案,本學期有課外自學安排的同學,可以在社群,曬出每日筆記,互相督促,相互鼓勵。學生透過立體網絡平臺、虛擬社區式學習、游戲式互動等方式,完成個人學習、小組工作在線討論,生生互評;教師也可以通過立體平臺,全面了解學生個體和整個群體的學習狀況以及生活狀況,并有針對性地對學生的作業和討論進行個性點評,使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更真實順暢,少些阻礙。

參考文獻

[1] 李爭一,曲鐵華. 交往行為理論視角下高校在線教學場域中師生關系的建構[J].現代教育管理,2020(7)

[2] 施國強. 基于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在線教學新思考[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2020

猜你喜歡
大學英語教學
淺談語言知識與技能教學中存在困難
翻轉課堂在藝術院校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實踐
研究性學習模式下的大學英語教學
信息化背景下微課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非英語專業的大學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探討
翻轉課堂在民辦高校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多模態隱喻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認知構建
關于大學英語教學應用互動式教學方法的研究與思考
轉型時期的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特征和對策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