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模態隱喻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認知構建

2016-10-18 16:38呂文靜
科技視界 2016年22期
關鍵詞:概念隱喻大學英語教學

呂文靜

【摘 要】將認知語言學的多模態隱喻置于大學英語教學中,能使學生很好的理解英語課文,加深學生對所學文章的理解力。本文通過綜述多模態隱喻的相關定義、研究現狀以及研究意義,以《新視野大學英語2》中的課文為例,探討了多模態隱喻對大學英語教學啟發和促進作用。

【關鍵詞】多模態隱喻;概念隱喻;大學英語教學;《新視野大學英語2》

Cognitive Construction of Multimodal Metaphor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Based on Texts from New Horizon College English 2

LV Wen-jing

(College of Language,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ongqing 400050, China)

【Abstract】Applying multimodal metaphor from cognitive linguistics into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will enhance and strengthen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English texts. With the expounding of the definition, researching status and significance of multimodal metaphor and based on the texts from New Horizon College English 2,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nlightening and promoting effects of multimodal metaphor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Key words】Multimodal metaphor; Conceptual metaphor;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New Horizon College English 2

0 引言

多模態隱喻的研究起源于歐美國家,以 Forceville(1998,2007,

2009)[1-3]為首的語言研究者對多模態隱喻有著較豐富的研究,而國內研究相對來說比較少(謝競賢,2011;朱永生,2007;王林海,劉秀云,2013)[4-6]。國內外的學者主要是運用多模態隱喻對一些具體的語料,如廣告(Forceville,2009)[3]、電影(Whittoek,l990)[7]、新聞漫畫(俞燕明,2013)[8]、兒童繪本(陳俊,2016)[9]等進行了研究和分析。大學英語課程是大學生的一門必修的基礎課程,在其教學過程中以外語教學理論為指導,并集多種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為一體,旨在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交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以適應我國社會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國內也有一些學者對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多模態隱喻的運用進行了研究(李毅,石磊,2010;周芬芬,2013;趙秀鳳,張卉,2013)[10-12],一方面,印證了多模態隱喻的認知語言學理論,增強了該理論的應用和詮釋力;另一方面,大大豐富了大學英語教學的教學模式和手段,使學生能在更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習,更好地取得教學效果。本文旨在以《新視野大學英語2》[13]部分課文教學為例,對多模態隱喻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認知語言學進行研究,以期將英語教學中幫助學生通過多模態組合的生動鮮活的形式,理解一些抽象的概念和方法,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1 概念隱喻理論

亞里斯多德對隱喻現象最早進行了研究(1954)[14]。60、70年代以來,一些哲學家和語言學家等紛紛對隱喻作出各種闡釋。Lakoff和Jonhson(1980)[15]出版的專著《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認為隱喻可以從傳統的修飾學范疇中擺脫出來,從認知語言學角度,對其進行深入的闡述,并由此提出了概念隱喻理論(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概念隱喻理論認為,隱喻不僅是一種修辭手法,還是人類思維的一種方式,隱喻是一種認知機制,它由從始源域到目標域的跨域映射建立,幫助我們通過始源域的結構、關系和相關知識等去構建和理解目標域(Lakoff & Turner 1989:67-72)[16]。

由體驗哲學的核心概念看來,人的內在體現了人的心智,人的身體塑造了人的理性(Lakoff & Johnson 1999:5)[17]。Forceville(1998:380)將此理解為:人類更容易感知和理解由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和味覺而取得的現象,并對這些現象進行分類界定,原因在于這些感知很具體,由此得出,人們可以通過具體的概念來系統地理解一些抽象的概念。因為我們對具體事物和現象的體驗取源于我們身體的感知功能,于是,我們可以借助符號學模態使得隱喻的原域與我們身體的感知功能取得聯系(謝競賢 2011,5,49-52)。

2 多模態隱喻

那么什么是符號學的模態呢?朱永生(2007)認為,模態指的是信息交流的渠道和媒介,其中包括語言、技術、圖像、顏色、音樂等符號系統。單一的符號模態并不能滿足人類要理解和認知復雜的大千世界,進行日常的信息和感情交流的需求,因此,人類必須采用或綜合運用多種模態來進行意義的表達。

于是,多模態隱喻是相對于單模態隱喻而提出的,但兩者之間并無性質上的差異,都屬于人類認知的概念隱喻體系,只是通過不同的方式表現出來。Forceville & Urios(2009,24) 認為,源域與目標域只用或主要用一種模態來呈現的隱喻為單模態隱喻,多模態隱喻指源域和目標域分別或主要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模態來表征的隱喻。如流行歌曲《棋子》中的歌詞:

“我像是一顆棋子,來去全不由自己”,將自己比作棋盤上的棋子,在兩個人的愛情關系中完全處于被動地位,就像可以被棋手隨意擺布的棋子一樣,這個隱喻恰如其分,屬于單模態隱喻的語言隱喻。再如單模態隱喻的視覺隱喻中,人們常常用綠色隱喻生命、春天,或作為青春、活潑或有活力的象征,代表安全和和平。在多模態隱喻運用幾種符號學模態(semiotic modes),或綜合使用若干符號學模態來強化同種意義的表達,或行使補充功能,或進行有層次排序(Kress & Leeuwen 2001:20)[18]。與單模態文本相比,多模態文本的意義潛勢大大增強,因此,意義的創造成為互動的、動態的和共生的過程(Cheng Yin-yuen 2004:163)[19]。多模態隱喻廣泛存在于電視廣告和電影電視劇中。例如,Saatchi 2013年為央視制作的一則公益廣告《媽媽的等待》,在女聲輕輕的哼唱中,演繹了一個女人從年輕到年老的經歷,在這個過程中,她從陪伴孩子然后到注視著孩子,最后到等待孩子。此視頻借助于鏡頭畫面的剪輯次序和聲音的延展,使愛,是只要你快樂;愛,是陪你走一輩子;愛,是無悔青春流逝;愛是癡癡等待的概念隱喻得到了充分的詮釋。一部擁有無縫隙轉場效果的公益短片,以視覺上的流動感和聽覺上的跳躍感映射出了母親在家庭生活里的生命流逝,有效地調動了觀者的多重感官,實現了符號信息之間的有效互動。因此,在多模態隱喻中,在圖像和聲音等多模態的共同作用使得源域的形體和空間維度更加形象和直觀,隱喻意義的生成更加鮮活和生動,使得觀者能更深刻、全面地理解隱喻意義的表征。

3 多模態隱喻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意義的動態構建

在傳統的英語教學課堂中以黑板粉筆為主要的教學工具,是一種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被動地聽和記的單模態教學方法。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多模態教學的應用可以使原來抽象枯燥的學習內容通過圖形,動畫等表現形式變得直觀,實現教師與學生的雙向交流,進行個性化教學,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學生更容易掌握教師講授的知識點,大大提高教學的效率和效果。

3.1 多模態隱喻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圖文意義的動態構建

多模態的英語教學模式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把課本知識做成PPT,利用PPT中生動的圖像對大量的信息進行優化處理,比語言更直觀和形象,加大了教學密度,提高了教學效率。如教師在講授《新視野大學英語2》(鄭樹棠,2011:78-80)中第四單元A課文“A Test of True Love”一課中,需要將第6段和第10段中對兩位女性的外貌描述的語言進行對比講解。

教師在講解課文的時候,可以挑選與上述兩段描述一致的兩幅女性的圖片,使兩位女性在體貌特征如年齡、體形、發型以及著裝等方面的差別更加鮮明,在圖片中生動地刻畫“a young woman”(一名年輕女子)對比“a woman well past forty”(一位四十好幾的女人)、“her figure was long and thin”(她身材修長而苗條)對比“She was more than fat”(她不是一般的胖)、“her spectacular golden hair lay back in curls from her small ears”(漂亮的金色長發卷曲在小巧的耳后)對比“her hair sporting patches of gray”(頭發斑斑灰白)以及“Her fancy green suit”對比“Her brown suit”。較單模態的教學模式而言,帶有直觀圖片的多模態教學能更好的突出文章“a test of true love”的主題思想,使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到軍官追求真愛的精神,盡管兩位女性在外貌上差別很大,但這位軍官并沒有受到其影響,仍然堅持自己對真愛的執著,更好地增強課堂的感染力和表現力,對學生有很強的啟示和和感染作用。

3.2 多模態隱喻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聲音和文字意義的動態構建

在語言教學中運用歌曲和音樂的多模態教學是一種有效的方法,它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提高他們的聽力水平,讓他們有更多的機會真實體會西方文化,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提高他們語言的聽覺感知能力。

如在《新視野大學英語2》“Learning the Olympic Standard for Love”(鄭樹棠,2011:26-28)一文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在課程的學習中引入一些奧運會的主題曲,使學生更好地體會到奧運會主辦國、主辦地鮮明的人文特色,以及人類追求奧林匹克的精神。學生通過欣賞1998年漢城奧運會開幕式主題歌《手拉手》(Hand In Hand)感人的歌詞和親切的旋律,不僅可以深刻的感受到“相互了解、友誼、團結和公平競爭”的奧林匹克精神,還能接觸到朝鮮民族的名歌《阿里郎》的歌詞與曲子,體會到其鮮明的民族標簽。又如1996亞特蘭大奧運會主題曲“Reach”的演唱者格羅利婭·伊斯特梵曾因車禍導致半身癱瘓,當她在億萬人面前放歌奧運時,沒人知道她是靠著植入脊椎的兩根8英寸鈦棒,才站起來的。教師可以讓學生在欣賞這首歌曲的時候多介紹一下這位演唱者的背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歌詞如“如果我能攀登更高,我要觸摸廣袤的天空”所傳遞的意義和“更高、更快、更強”的奧林匹克精神。再如2008年北京奧運會主題歌《我和你》表達了中國人的含蓄內斂,觸動了人們心靈深處的溫馨、友善和友情;言簡意賅,曲調簡單易唱,溫馨、人性化,學生聆聽這首歌曲的同時,能更好的地理解中國文化對奧運精神的詮釋。

4 結語

本文以《新視野大學英語》為范本,嘗試將多模態的教學模式融入大學英語教學中去。結合聲音和圖像信息在學生和學習材料之間建立某種形式的互動,使英語課堂吸收了文字、聲音、圖像等多種模態,以學生為中心,設計各種教學活動任務,充分調動學生的多重感官系統,積極參與到大學英語課堂的教學中來,幫助學生領悟到傳統英語課堂文字講述中無法理解的一些抽象難懂的概念和知識點,大大地提高了學習的效率,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綜合英語水平的目的。

【參考文獻】

[1]Forceville,Charles.Pictorial Metaphor in Advertising[M].London:Routledge,1998.

[2]Forceville,C.Multimodal metaphor in ten Dutch TV commercials[J].Public Journal of Semiotics 2007,1:19-51.

[3]Forceville, C.J.&Urios-Aparisi, E. Multimodal metaphor[M].New York: Moutonde Gruyter,2009.

[4]謝競賢.多模態視角下的隱喻——兼評 Charles Forceville的隱喻研究[J]. 外語學刊,2011(5):49-52.

[5]朱永生.多模態話語分析的理論基礎與研究方法[J].外國學刊,2007(5):82-86.

[6]王林海,劉秀云.基于概念整合理論的多模態隱喻性語篇的解讀[J].外語電化教學,2013(6):29-33.

[7]Whittock T. Metaphor and film[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8]俞燕明.新聞漫畫多模態隱喻表征方式研究——模態配置的類型、特點及理據[J].外語研究,2013(1):1-9.

[9]陳俊.兒童繪本多模態隱喻語篇的概念整合解讀——以《猜猜我有多愛你》為例[J].海外英語,2015(24):213-215.

[10]李毅,石磊.教學中的多模態隱喻——應用隱喻研究的新方向[J].外語電化教學,2010(5):47-56.

[11]周芬芬.多模態隱喻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8):131-132.

[12]趙秀鳳,張卉.英語報刊閱讀教學中的批評隱喻策略——以外媒中多模態隱喻構建的中國形象教研課題為例[J].外語教學,2013(4):61-64.

[13]鄭樹棠.新視野大學英語2(第二版)[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1.

[14]Aristotle. Rhetoric and Poetics[M].New York:The Modern Library,1954.

[15]Lakoff, G.& Johnson, M.Metaphors We L ive by[M].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16]Lakoff,G.,&Turner, M. More than cool reason:A field guide to poetic metaphors[M].Chicago:Chicago University Press,1989.

[17]Lakoff, G. & Johnson,M.Philosophy in the Flesh: The Embodied Mind and Its Challenge to Western Thought[M].New York: Basic Books,1999.

[18]Cheng Yin-yuen.The Construal of Ideational Meaning in Print Advertisement[A].In Kay L.O Halloran(ed.).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Systemic Functional Perspective[C].London:Continuum,2004.

[19]Kress,Gunther & TheoVan Leeuwen.Multimodal Discourse:The Modes and Media of Contemporary Communication[M].London:Hodder Arnold,2001.

猜你喜歡
概念隱喻大學英語教學
中美政治演講中隱喻對比分析
漢語證券類報道中概念隱喻的認知分析
淺析概念隱喻的運行機制
概念隱喻在構建語篇連貫中的作用探析
淺析大學英語教學中的課堂提問技巧
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模式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非英語專業的大學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探討
關于大學英語教學應用互動式教學方法的研究與思考
轉型時期的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特征和對策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