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家風家訓營造良好精神家園

2020-09-22 12:27楊耀
理論與創新 2020年14期
關鍵詞:渭南家訓民國

家和萬事興,家齊國安寧;家國兩相依,輝煌共創造。家風家訓成為一道亮麗美德風景線,筆者出身書香門弟,1924年外祖父賈與天參與創辦了渭陽中學(后改名為固市中學),2016年初,固市中學整體搬遷至原渭南職業中專校址,融合瑞泉中學、吝店中學,組建了一所全新的全日制公辦省級標準化高中——渭南市尚德中學,在“精致尚德”思想的引領下,修其德,明其禮,志于學,身力行,多年來大量學子步入大學殿堂,長風破浪,青春飛揚!“勤勞致富光榮、等靠幫扶可恥”“立志 守信 盡孝 重義”“耕讀興家業,文化啟后昆;恭遜益百世,尚德裕子孫?!薄ぁぁぁぁぜ绎L家訓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更是年輕一代接受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1.前清秀才 興學育人

1881年12月28日賈與天出生于陜西渭南固市巴邑鎮。他自幼聰慧好學,誠實篤厚。進入私塾后,熟讀四書五經,背誦孔孟儒學,弱冠便中了秀才,聲名鵲起。清末學漸進,光緒31年(公元1905年)清政府宣布廢除科舉,私塾、書院改制為學堂。賈與天遵循“耕讀傳家”的祖訓,在家務農。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元月)國民政府召開第一次教育工作會議,決定重訂學制,改學堂為學校。創學校、育人才,一系列措施皆為教化民眾,啟迪民。固市鎮乃富有悠久歷史之古鎮,自古為渭南渭河以北重要商業區,民國三年,即設置渭南分縣,管轄渭南縣占五分之三的河北地區,為渭北政治、經濟、商業、文化中心,四方青年就讀方便。正值盛年的他抱著“書生報國之志”,同前清秀才馬鶴?。◥偢蓿?、黃舒泰(裕如)籌劃辦學,黃舒泰為校長,馬鶴汀為監修,于民國十一年(公元1922年)創辦的固市高等小學。又于民國十二年增設師范班,以解鄉村師資之缺乏。后又籌措建設資金創建初中班,興辦起渭陽中學。民國十三年春(公元1924年)渭陽中學正式成立,于佑任先生題寫校名。此時渭陽中學尚未在省教育廳備案(民國十六年方在省教育廳準予備案),而學校辦學經費異常緊張,不但要擴充校舍,校方推舉賈與天任校長(第二任校長),他日夜以擴充校舍、籌款建筑為念,遂將固市高等小學作為渭陽中學附屬小學。民國十四年(公元1925年)校長一職由韓樹模(字仲范)接任。嗣后,賈與天又自籌資金,在家鄉巴邑鎮創建了巴邑小學。

2.移居西安 兩廂眷念鄉黨情

1928年春,賈與天應朋輩相邀,赴西安謀事。賈與天告別了家鄉移居西安,賈府便成了渭南鄉黨的落腳點。每到西安辦事的,總要到賈府看看,拉拉家常,帶些土產品,以表鄉黨親情。到西安就診醫病的,吃住就在賈府,賈與天把他們視為親戚,熱情招待,有的長住幾個月,管吃管住,有時還給予資助。民國十八年(公元1929年)陜西全境連年絕收,赤地千里,尸骨遍地,賈與天竭其所能慷慨解囊,救濟過不少災民。(朱慶瀾先生任委員長的華洋義賑會曾在渭陽中學舉辦粥廠,救助災民)。所以,鄉黨總不忘他樂善好施之善舉,想方設法予以回報。1961年7月賈與天返里探視老鄉親。這次探親可用“吃百家飯,住百家店”來概括。在家鄉二十多天里,家家都熱情邀請款待,未到哪一家,哪一家就不高興。這時可正值自然災害時期??!鄉親聽說賈老先生要回西安,家家相繼送來土特產,這可讓老倆口犯難。推辭不收又不成,拿又拿不動,結果由鄉黨派專人送到西安。作為晚輩真正感受到他的威望之高,受人尊重之隆。

一年后, 1962年7月 26日賈與天走完 81歲歷程,巴邑鎮的鄉親們聽說賈老先生靈柩歸里,來到渭河邊接靈的人群密密麻麻,渡口的船工聽說是賈老先生的棺木,便準備了一條船運棺材過河,棺木運抵老家門口設堂,祭奠人群絡繹不絕,第二天在鄉親的幫助下安葬了賈與天。在靈柩歸里奉安的全過程,更深切體味到他在鄉黨中德馨之高,景仰之隆。

3.一生勤奮節儉廣交朋友

賈與天一生經歷了清末、民國和新中國三個歷史階段。晚年曾對子女感慨地說:“滿清腐朽,民國混亂,只有新中國人民政府廉明”。賈與天一輩子都在學習, 每日報紙必讀,新聞廣播必聽。為讀報他每天都要步行到東大街陜西日報社門口,瀏覽各種報刊,風雨無阻。他關心國家大事,對新生事物敏感且接受能力強,所以,早年曾投資渭北煤礦開采,移居西安后,又投資開辦大同醫院和阿房宮電影院,皆因“實業救國”、“文化教育救國” 的影響之舉,也使得他社會交往日益廣泛。在這些朋友中,有兩位朋友是很不般的,一位是張鳳翙先生, 一位是李瘦枝先生。

1928年賈與天遷居西安,就是應張鳳翙先生的邀請住在他的府上,在菊花園張府巷一直住到1954年,長達二十余年??梢婈P系之深,交情之厚。張先生曾在上世紀二十年代創辦菊林中學(后改為市二十一中學),他二人同庚,又有同期辦教育的經歷,始結友誼也是情理之中。至于同李先生的關系,有同鄉之親,又有渭陽中學校長之知,解放后作為高級民主人士的李先生,有統戰意識廣交朋友之舉,乃是合情里的,特別是臨終前的一天,拜望李先生,倆人談得很投緣,外公異常興奮。第二天因突發腦溢血而猝然離世。

4.傳承新家風 奮斗新時代

2021年1月即將實施的我國民法典再次賦予了優良家風的法律地位,“家庭應當樹立優良家風,弘揚家庭美德,重視家庭文明建設”,同時也是關于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體現。2018年出臺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從黨規黨紀的角度明確了關于家風建設與維護的要求。良好家風家訓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幾代人孜孜不倦的努力和傳承。良好家風家訓的傳承,必須言行一致,身教大于言傳。好學明理傳家久,良好的家風家訓離不開良好的學風,培育良好家風家訓需從良好學風開始。修身齊家人之本也,加強自身修養,構建和諧家庭,是良好家風家訓形成和傳承的最基本要求。信息化時代,青少年在許多方面有能力影響長輩。父母既要教育子女,也要向子女學習,與孩子一起成長,進德修業、成就人生。

進入新時代,家風是社會生活的豐富內化,更是我們民族不可或缺的精神血脈。弘揚傳統家訓文化,就要弘揚其中諸如仁義禮智、孝悌忠信等精髓,滲透于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誠信做人等做人處事準則之中。家風作為一個家庭的風氣、風格與風尚,為家庭成員樹立了無形的卻又無處不在的價值準則。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作為社會的細胞,倫理基石,家庭文明建設的成果惠及社會的方方面面,以良好家風引導家庭建設,讓每一個家庭成為社會文明和諧的承載者和推動者,“德法共治”進而促使社風清、黨風正、政風明,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集聚愛國愛家、崇德向善的強大精神力量。

作者簡介:楊耀(1963.2-),男,本科,現任西安市炭市街蔬菜副食大樓黨總支書記、總經理。

猜你喜歡
渭南家訓民國
漫談古人家訓立門風
陜西省藥監局渭南分局掛牌成立
母雞
傳統家訓滋養新時代兒童成長
家訓伴我成長
民國人愛刷朋友圈
國學經典系列·《朱子家訓》(六)
春節假日渭南旅游實現“開門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