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銀行”互助養老模式實施的可行性分析

2020-09-22 14:26李世佳紀宇松
理論與創新 2020年14期
關鍵詞:時間銀行養老模式

李世佳 紀宇松

【摘? 要】老齡化社會的到來,使我國原有的養老模式已無法滿足眾多老年人的需求,多元主體的養老模式正在走進人們的視野?!皶r間銀行”互助養老模式對于我國目前面臨的養老問題有著創新式啟發和借鑒性的意義。同時,該模式已在我國本土地區有所發展。故此,筆者將分析“時間銀行”互助養老模式在本土社區的可行性,有助于我國養老模式的創新與發展。

【關鍵詞】時間銀行;養老模式;社區養老服務

引言

我國是典型的“未富先老”的國家,老齡化成為制約社會發展的關鍵性問題。我國老齡人口基數大、養老服務設施配套缺口大、“4-2-1”結構的家庭養老壓力大,這“三大”問題成為當前我國養老問題中亟待解決的方面。因此發展“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服務為依托,機構養老為支撐”的多元主體社區養老服務體系是積極應對多種老齡化問題的必然選擇。

“時間銀行”這一概念與模式起源于外國,其合理性值得我國養老事業借鑒與發展。這種互助性養老模式,以多維度、多方位姿態的特點,成為應對我國日益嚴峻的老齡化問題的抓手。

1.研究樣本狀況與分析

1.1樣本概況

長春市東風社區隸屬于南關區鴻城街道,位于伊通河畔,軌道交通與市內立交橋縱橫交錯,交通發達。東風社區轄區內有許多的小區、商戶、中小學校等,為萬余人口提供社區服務。隨著東北地區青中年人員外流,老年人口的數量也與日俱增。單一的照顧模式不能緩解日益嚴峻的養老壓力。而“時間銀行”互助養老模式是一種方興未艾的養老模式,已經在國內外某些地區進行實踐,并取得一定成效。因此,筆者結合國內外的發展現狀以及東風社區實際情況,對“時間銀行”互助養老模式在東風社區的可行性進行分析,以緩解東風社區日益嚴峻的養老壓力。

1.2東風社區實施“時間銀行”互助養老模式的必要性

(1)滿足社區老齡化的需要。東風社區的65歲老年人人口比例約占總人口的35%。本社區內有一部分老人與子女同住、有一部分與老伴居住、子女同城居住、有一部分則是獨自居住無人照顧?!皶r間銀行”互助養老模式通過服務、積累時間到兌換服務這種循環往復的模式,有利于完善養老服務體系,促進社區養老事業的不斷健康發展。而本土化的“時間銀行”互助養老模式成為目前養老困難的解決方式之一。

(2)強化社區養老服務體系。長春市的養老模式是以居家照顧為基礎,社區照顧為依托,機構照顧為支撐的照顧模式,這種照顧模式體系的健全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本土化的“時間銀行”互助養老模式應用可以有效強化社區養老服務體系。

(3)推動社區精神文明建設?!皶r間銀行”互助養老模式,依托于社區為客觀載體,該模式的不斷發展,也促進社區多方面建設的進程。一方面,能大大提高社區內居民參與該模式的積極性,在增加鄰里之間的交流互助的同時,提高老年人生活品質;另一方面,將該模式扎根于社區,以促進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發展為目標,努力使老年人安詳度過晚年的同時,有助于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幸福感與推進社區的精神文明建設的進程。

1.3東風社區實施“時間銀行”互助養老模式的可行性

(1)居民參與數量低、意愿低、專業化程度低。由于“時間銀行”互助養老模式源自于國外,在移植于本土的過程中需要進行時間與空間的磨合。加之,受傳統思想觀念和認知不足的影響,居民參與意愿低。一方面,“時間銀行”養老模式被接受需要很長時間,模式常態化仍然需要經歷長時間的理論與實踐研究。另一方面,專業化程度的問題成為發展該模式不可回避的重要問題,由于“時間銀行”的服務對象特殊性,其對專業性服務要求較高,但東風社區在應對銀絲浪潮的養老事業上,并沒有吸納很多專業性人才,即專業化服務程度不能滿足需求社區養老的需求。根據目前情勢,“時間銀行”互助養老模式在長春市運營與發展的可行性偏低。

(2)缺乏政府部門的支持與管理?!皶r間銀行”互助養老模式現存于國內南方地區試行與研究,而東北地區關于“時間銀行”互助養老模式還沒有被官方正式提出,理論與實踐的缺失導致缺乏專業的管理、完善的法律、專業的技術、專業的服務人員。因此,需要民政部門等政府部門之間相互配合,并且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多維度積極促進“時間銀行”養老模式的運行。

2.構建東風社區“時間銀行”互助養老模式的對策和建議

2.1政府部門加強支持與管理

政府的支持對于東風社區“時間銀行”養老模式的實施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一方面,培養專業的服務人員,引進服務設施與服務運行體系,宣傳該養老模式,使百姓了解,從而參與其中。另一方面,政府部門應當制定相關法律、法規,以此維系“時間銀行”養老模式的穩定運行,使百姓們更加有安全感,增加“時間銀行”互助養老模式的居民信任程度,奠定模式運行的群眾基礎。

2.2加強“時間銀行”互助養老模式的體系建設

目前,“時間銀行”的養老體系的建設與發展,亟待解決的是兩個問題。一是管理制度,建立專業化、規范化的模式運行體系,具有針對性的法律加以合理化。第二,在獎勵機制方面。制定合理具有激勵作用的獎勵制度,可以有效的激發人們對于“時間銀行”互助養老模式的參與程度與建設熱情。此外,“時間銀行”互助養老模式的建設還需要包活很多內容,例如時間的存儲、時間的兌換、服務的記錄等。但就目前東風社區的情況來看,需要政府部門、社區自治與社區居民一起,共同建設符合東風社區實際情況的“時間銀行”互助養老模式。

2.3加強對專業人員的吸納與培訓

專業人才對于“時間銀行”養老模式正常運行起到基礎性作用。目前老年人群們最需要的是專業化、規范化的養老服務。一方面,社區建設中還面臨著從事養老方面的工作人員數量少的問題,只有提高了服務人員的待遇以及社會地位,才會吸引更多人投身于養老事業。另一方面,深化學校-社區人才雙向培養模式。積極引導專業性人才在相應崗位實施精準就業,同時可以促進社區引才引智的發展情況,助力社區建設與發展。這樣才有助于“時間銀行”互助養老模式的運行,使老人們得到更加安全,高效的服務。

3.結語

“時間銀行”互助養老模式作為國內一種新興新型的養老模式,在不斷本土化的進程中可以大大提高老年人群的生活質量,緩解國內嚴峻的養老問題。雖然該模式已經在中國的幾所城市內進行運行,但是,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城市類型多種多樣等原因使得該模式仍然還存在許多的問題,需要我們自發的向發達國家學習借鑒,從而制定出符合中國國情的互助養老模式。在長春市東風社區內實施“時間銀行”互助養老模式的可行性存在許多的限制因素。對于處在“時間銀行”養老模式的本土化尚處于陣痛期,其孵化與發展有賴于政府的主導、社區的執行以及吸引社會資本進駐的程度,體制完善、上下聯動的“時間銀行”養老模式將成為我國社會保障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參考文獻

[1]任志華, 高貴如. 時間價值銀行模式在社區養老中的應用[J]. 特區經濟, 2013(03):81-82.

[2]劉雪成, 董登新 時間銀行—互助養老模式[J]. 神舟養老(上旬刊), 2013(01):205-206.

[3]姚雪清.南京打造時間銀行互助養老模式[N].人民日報,2003(12).

[4]盛翔.“時間銀行”擔不起養老服務的重任[J].中關村,2011(10).

作者簡介: 李世佳(1996-),女,漢族,廣西師范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2019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老年社會工作,青少年社會工作。

紀宇松(1997-),男,漢族,北京城市學院公共管理學部2019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社區治理。

猜你喜歡
時間銀行養老模式
時間銀行社區循環互助養老模式調查報告
發展“互聯網+”老齡服務產業的困境與對策探析
溫州“老人公寓”養老模式的經驗特征
我國互助養老的實踐現狀及其反思
農村空巢老人養老困局何解
引導城市消費對接旅游消費的異地養老模式探索
山東推出“時間銀行”應對老齡社會
農村空巢老人居家養老保障模式與對策
在瑞士,“時間銀行”能“養老”
促進社區可持續發展問題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