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教學模式探究

2020-09-22 00:47馮惠玲
速讀·中旬 2020年1期
關鍵詞:教學要求數學能力小組合作

馮惠玲

摘 ?要: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實施小組合作教學模式有著極大的應用價值和實際意義,不僅改變了傳統教學的灌輸式模式,讓學生從被動學習中掙脫出來,還給教師的教學提供了更多的支持,有利于教師科學把握教學節奏,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整體的教學質量。因此,我們有必要對這一模式的具體應用展開分析和探討,從其源頭出發,找到實施過程中的問題與不足,發現阻礙小組合作教學的現實阻力,從教師、學生和教學三大方面各個擊破,以科學分組、深入開展、豐富活動為支撐,不斷加強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只有這樣,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借助合作學習的強大優勢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團結互助中實現教學的飛躍。

關鍵詞:數學能力;小組合作;教學要求

1小學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的應用難點分析

1.1教師方面的阻力

小組合作有賴教師的指導與安排,但從實際情況看,主要存在兩方面的突出問題。第一,思想滯后,難以創新。小組合作教學雖然在開展的過程中逐漸受到關注,但真正理解并肯定其價值意義的教師不多,有的更是不知如何著手進行小組合作的探究與嘗試,導致整體的教學過程與結果不夠理想。

1.2學生方面的壓力

作為小組合作學習的主要參與者,學生在這一過程中的具體表現很大程度上影響甚至決定著合作學習的最終效果。具體來看,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表現也有著各種問題與不足。從學生的自身情況看,他們的個人能力和興趣各不相同,在小組合作中或者盲目自信,或者消極懈怠,整體情緒與思想欠佳,讓合作的效果大打折扣。

1.3教學方面的不足

學習目標是小組合作學習的關鍵,只有明確了教學目標,才能真正發揮良好的效果。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學習目標很多時候并沒有被明確,更多的是為了合作而合作,表面上看十分熱鬧,但并不具備啟發性和實際意義。另外,教學內容缺乏合理安排,很多重要的數學知識沒有展開相關的合作交流,有的即便進行了合作,也多存在浮于表面的現象;在具體的開展過程中,合作形式較為局限,沒有進行多方面、全方位的拓展和實踐強化;對合作效果的評價不夠全面,沒有對各小組及組員給予客觀的評價與指導,導致整個合作過程沒有清晰的思路與積極的氛圍等。這些現象的存在也讓合作教學模式的實際價值大大削減,難以滿足學生個體的學習需求。

2小學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的應用策略

2.1合理分組,有序組織

從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實際看,依然在一定范圍內存在一些亂象,如教師提出某個數學問題后,學生小組立刻展開討論,看上去十分熱鬧,但也暴露了熱鬧背后的無序性。有的組員固執己見,有的組員一言不發,有的你推我讓。這些情況的出現就是由于小組的構建不合理,難以充分展現合作學習的效果。鑒于此,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應合理組建學習小組,以更加合理的分組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支持。第一,學習小組差異化構成。差異化原則是教師在構建各學習小組時的一項重要內容,除了學習能力的差異,還要從學生的學習基礎、自身性格等方面進行審視,真正實現互補共促,不僅可以讓組員彼此保持新鮮感,還能給每個組員學習提高的機會,達到合作交流的效果。第二,明確組員分工。小組內的成員應明確分工,除了組長,還應設相關的記錄員、發言員等,并將具體的組內合作事宜交由小組長負責。有了明確的分工和各自的職責,學生便可以從中獲得更多的學習經驗和策略,從而將團隊的效用發揮到極致。做到了這兩點,小組合作學習才能真正與小學數學緊密聯系起來,相互促進。

2.2增設互動,展開合作

在科學組建合作小組后,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徹底參與進來,在溝通與交流中獲得解答和提升能力,如此便能幫助學生從傳統的教授方式的束縛中掙脫出來,輕松、高效地掌握數學知識點。第一,組織課堂體驗活動。教師可以結合數學學習的內容特點,給學習小組安排趣味性的課堂體驗活動,讓學生能夠在參與中獲得幫助與支持,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比如,在教學“圖形”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為小組合作學習提供機會,適時開展趣味性的課堂體驗活動,為各小組分發剪紙、紙板等工具,要求學生根據所學的軸對稱圖形概念進行裁剪圖案的實踐,嘗試剪出自己想得出的軸對稱圖形,互相交流討論哪些是軸對稱圖形,并給出判斷的依據。這樣的小組活動既簡單又有趣,能夠讓學生長時間保持學習興趣,并在不斷的交流中實現能力的提升。第二,課堂測試活動。在學生自主探究的基礎上,教師可以適時布置一些課題測試活動,讓學生小組通過合作交流和嘗試解答未知的問題。這種方式尤其適合幫助學生解決新知識學習過程中的疑難,也有利于小組合作效果的提升。

2.3聯系生活,拓展活動

小組合作學習并不僅限于課堂,教師還應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系,組織各小組開展相關的拓展活動,以課后的合作交流、動手實踐為契機,提升合作學習的實效。第一,課后實驗活動。動手實踐操作可以拓展學生的思維,而數學小實驗就是這樣的活動,對促進合作學習的效果提升有極大的作用。比如,在教學到“圓錐的體積”這一內容后,教師可以為學生小組安排開展一些與之相關的課后實驗活動,讓小組成員分工協作,共同制作等底面積、等高的圓錐和圓柱,分別在其中裝沙,以此來驗證等底等高的情況下,圓錐的體積和圓柱的體積大小的情況。第二,組織拓展活動。教師在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的應用中可以進行一定的拓展活動的訓練,幫助小組內的成員做好分工與協作。

3結束語

小學數學既是一門基礎學科,又是關乎學生成長的重要學科,尤其隨著教學內容日趨復雜、教學要求日益提高,整體難度逐步上升。面對這一現實情況,教師必須積極應用各種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模式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楊寶春.小學數學課堂構建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模式的途徑分析[J].中華少年,2018(19).

[2]張秀琴.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實踐策略探究[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15(28).

猜你喜歡
教學要求數學能力小組合作
群文閱讀教學模式初探
構建“卓越課堂”,提高數學能力
信息技術條件下的數學課堂教與學研究
創設初中數學實驗課的意義
作文評改“五步曲”
論構建英語高效互動課堂的策略
新課標下物理小組合作學習策略的研究
新高考對“曲線運動”的考查特點及命題趨向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