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藥熱奄包聯合胰激肽原酶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療效觀察

2020-09-23 07:58陳立英陳佩怡趙梁艷陳文苑
中國實用醫藥 2020年23期
關鍵詞: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

陳立英 陳佩怡 趙梁艷 陳文苑

【摘要】 目的 觀察中藥熱奄包聯合胰激肽原酶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DPN)患者對震動感覺閾值(VPT值)的影響, 評價中藥熱奄包聯合胰激肽原酶治療DPN的療效。方法 90例DPN患者, 隨機分為試驗組、對照組1和對照組2, 每組30例。三組患者均給予糖尿病常規治療, 試驗組給予中藥熱奄包聯合胰激肽原酶治療, 對照組1給予中藥熱奄包外敷穴位治療, 對照組2給予注射用胰激肽原酶肌內注射治療。比較三組干預前后VPT值及臨床療效、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 干預前, 三組患者雙足VPT值對比,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 三組患者雙足VPT值均較干預前顯著下降, 且試驗組雙足VPT值下降幅度明顯優于對照組1與對照組2,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93.3%, 明顯高于對照組1的66.7%與對照組2的70.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三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中藥熱奄包聯合胰激肽原酶治療DPN的療效優于單用中藥熱奄包或胰激肽原酶, 可明顯改善VPT值, 減輕臨床癥狀, 有較好的療效。

【關鍵詞】 中藥熱奄包;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胰激肽原酶;震動感覺閾值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3.067

DPN是糖尿病最常見的慢性并發癥之一[1], 多表現為多發性的周圍神經損害, 以侵害遠端神經為主, 同時累及近端神經 [2], 是導致糖尿病足潰瘍的主要原因, 由其引發的糖尿病足而致截肢的幾率高達80%[3]。有研究[4]表明盡早篩查并干預糖尿病高危足患者, 能預防約 50%的糖尿病足或截肢的發生, 所以對早期特別是無癥狀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ADPN)患者的診治尤為重要[5]。VPT值可定量評估大的感覺神經纖維(Aα和 Aβ)功能[6], 這是一種無創、敏感性高、患者接受度高的定量感覺檢查方法, 可及早發現無臨床癥狀的DPN。胰激肽原酶是一種含有唾液酸的糖蛋白[1], 為推薦的改善微循環用藥。本研究用中藥熱奄包聯合胰激肽原酶治療DPN, 并通過VPT值及癥狀變化觀察臨床療效,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2月~2020年4月于本科住院的符合世界衛生組織(WHO)1999年糖尿病診斷分型標準的DPN患者90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病程≤10年;VPT值為10~25 V;住院患者。排除標準:合并腦血管意外、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糖尿病足、精神或溝通障礙及其他神經病變者;取穴部位皮膚完整性受損者。隨機將患者分為試驗組、對照組1和對照組2, 每組30例。試驗組中, 男16例, 女14例;年齡42~70歲, 平均年齡(58.2±8.3)歲;病程5~9年, 平均病程(7.2±1.7)年;糖化血紅蛋白水平(7.2±2.8)%。對照組1中, 男15例, 女15例;年齡41~69歲, 平均年齡(56.2±8.8)歲;病程5~10年, 平均病程(7.2±3.3)年;糖化血紅蛋白水平(7.5±2.1)%。對照組2中, 男14例, 女16例;年齡40~69歲, 平均年齡(59.2±8.9)歲;病程4~10年, 平均病程(7.1±2.5)年;糖化血紅蛋白水平(7.1±2.6)%。三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三組患者均給予糖尿病常規治療, 包括:進行糖尿病相關健康教育、飲食與運動干預, 進行常規降糖藥物治療, 使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分別維持在5~7 mmol/L和7~10 mmol/L。試驗組給予中藥熱奄包聯合胰激肽原酶治療:①注射用胰激肽原酶(常州千紅生化制藥股份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23177)40 μg?加入生理鹽水2 ml肌內注射治療, 1次/d;②中藥熱奄包組方:川芎、當歸、黃芪、莪術、三棱、沒藥、何首烏、白芥子, 按一定比例混合粉碎成末封包, 使用前加熱至約40℃, 取穴關元、氣海、委中、涌泉外敷, 20 min/次, 1次/d, 持續治療1周。對照組1給予中藥熱奄包外敷穴位治療, 用法用量同試驗組。對照組2給予注射用胰激肽原酶肌內注射治療, 用法用量同試驗組。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VPT值檢測:由同一位高資歷護士操作, 使用儀器感覺定量檢查儀(英國亨特利R2型), 測定患者第一足趾趾腹的VPT值, 測3次, 取平均值。10~15 V為輕度異常, 16~25 V為中度異常, >25 V為重度異常, VPT值與患者足部感覺障礙程度呈正比[7]。②根據患者的自我評價和治療前后VPT變化進行療效評定。療效判定標準:顯效:干預后VPT值較干預前明顯降低, 臨床癥狀包括疼痛、燒灼與麻木感覺明顯緩解;有效:干預前后VPT值無明顯改變, 臨床癥狀部分緩解;無效:干預前后VPT值無變化, 臨床癥狀無緩解??傆行?顯效率+有效率。③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三組干預前后VPT值比較 干預前, 三組患者雙足VPT值對比,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 三組患者雙足VPT值均較干預前顯著下降, 且試驗組雙足VPT值下降幅度明顯優于對照組1與對照組2,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三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試驗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93.3%, 明顯高于對照組1的66.7%與對照組2的70.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 3 三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試驗組與對照組1各出現1例皮膚低溫燙傷, 2 d后緩解, 三組均無嚴重不良反應;三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DPN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清楚, 多元論的發病觀點正被大家所共識, 包括代謝紊亂、微血管病變所致的神經缺血、缺氧以及其他因素, 胰激肽原酶可擴張血管, 改善微循環, 激活纖溶酶, 降低血粘度, 激活磷脂酶A2, 抑制血小板聚集以減少血栓形成, 利于神經功能及傳輸速度改善。

糖尿病在中醫辨為消渴, 初以燥熱傷津為主, 漸致陰精不足, 病久則氣陰兩虛及陰陽兩虛, 其病位主要在肺、脾(胃)、腎, 尤以腎為關鍵。久病血脈失養, 經絡不和, 可見肢體麻木、疼痛, 表現為DPN。中藥熱奄包療法是將加熱好的中藥藥包熱敷于穴位上, 熱氣使局部循環加速, 藥性隨之透入穴位, 達到溫經通絡、行氣活血、培元固本為目的的一種外治方法。本研究取穴關元、氣海、委中、涌泉, 具有補腎固本培元之功效, 熱奄包組方:川芎、莪術、三棱、沒藥、白芥子、黃芪、當歸、何首烏, 其中川芎活血行氣, 莪術、三棱破血行氣止痛, 沒藥散血去瘀、消腫定痛, 白芥子散結通絡止痛, 黃芪補氣固表, 當歸活血補血, 何首烏補肝腎、益精血, 綜合效果可活血通絡、行氣止痛、補氣固腎。

本研究通過觀察中藥熱奄包聯合胰激肽原酶治療對患者癥狀及VPT值變化的影響。研究結果:干預前, 三組患者雙足VPT值對比,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 三組患者雙足VPT值均較干預前顯著下降, 且試驗組雙足VPT值下降幅度明顯優于對照組1與對照組2,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93.3%, 明顯高于對照組1的66.7%與對照組2的70.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三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中藥熱奄包聯合胰激肽原酶治療DPN有效率高于單獨使用中藥熱奄包或單獨使用胰激肽原酶治療, 說明通過該療法使DPN嚴重程度得到了更好的改善, 可以獲得更好的臨床療效。

綜上所述, 中藥熱奄包與胰激肽原酶治療DPN均有效, 且聯合治療效果更佳, 中藥熱奄包制作使用成本較低, 治療過程簡單便捷, 治療場所不限于醫療衛生機構, 為DPN的臨床治療提供了一種較好的治療方法, 值得在臨床及社區推廣。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 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 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 2014, 30(10):893-941.

[2] 李璐, 王從容.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生物學標志物的臨床研究進展. 中華老年多器官疾病雜志, 2016(15):312-316.

[3] Boulton AJ, Vinik AI, Arezzo JC, et al. Diabetic neuropathies: a statement by the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Diabetes Care, 2005, 28(4):956-962.

[4] 李廷尉.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發病機制及診治研究進展. 右江醫學, 2015, 43(3):369-372.

[5] 宋歡歡, 趙紅如. 神經肌電圖在檢測無癥狀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應用價值評價. 中國糖尿病雜志, 2019, 27(8):602-606.

[6] 王婧, 張美林, 王芳, 等. 杵針對糖尿病高危足患者震動感覺閾值和生活質量的影響. 中國針灸, 2018, 38(12):1255-1260.

[7] 區覺璋, 賈翔, 陳淑群. 桂哌齊特聯合甲鈷胺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神經傳導速度、震動感覺閾值及血清指標的影響. 海南醫學院學報, 2017, 23(3):349-352.

[收稿日期:2020-04-23]

猜你喜歡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
參蝎止痛膠囊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病變的臨床療效評價
參蝎止痛膠囊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病變的臨床療效評價
參蝎止痛膠囊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病變的臨床療效評價
中藥泡腳配合情志護理治療中年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療效觀察
黃芪泡服聯合甲鈷胺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50例臨床觀察
黃芝通腦絡膠囊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觀察
前列地爾聯合甲鈷胺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臨床觀察
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25例臨床療效觀察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應用不同藥物治療的療效分析
紅外線照射聯合藥物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60例患者的療效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