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運用體驗式教學,建構活力美術課堂

2020-09-26 11:50徐海建
內蒙古教育·理論版 2020年6期
關鍵詞:體驗式建構美術

徐海建

摘 要:體驗式教學模式能夠豐富學生在課堂中的感受,增強學生的情感內涵,幫助學生逐步找到學習知識的規律。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教師可以應用現代媒體等技術,進行體驗式教學模式的創建,從而建構活力美術課堂。

關鍵詞:初中美術;體驗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20)06C-0123-02

在初中美術教學中開展體驗式教學,能夠將傳統形式下以教材為中心、單向傳輸的教學模式,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的多元互動形式,充分尊重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和價值,同時,體驗式教學模式的指導理念與新課改中的教育理念不謀而合。因此,在美術學科中積極倡導體驗式教學,能夠讓學生以主人翁的身份感知美術知識的生成過程,意識到美術學科中的內容與實際生活間的關聯,加強學生之間的合作,強化學生的感官,從而促進學生美術綜合素養的提升。

一、生活體驗,強化學生應用

學生進行知識學習的目的之一是為生活進行服務,學習初中美術知識,不單單是讓學生學習基礎美術理論,更要讓學生應用美術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能夠觀賞生活中的美術作品,以及進行生活中美的創造等。因此,在開展初中美術教學工作時,教師應當有意識地將生活中的元素引入課堂之中,強化學生對美術知識的應用意識,引導學生將掌握的美術知識應用在實際生活中,從而在增強生活體驗中深化認知。

例如,在《變遷中的家園》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通過生活情境的創建,促進學生進行生活體驗。在課堂的開始,教師先從自身的生活經歷出發,向學生介紹近些年房屋結構和房屋樣式的變遷,營造課堂當中的生活氣息,使學生在教學的伊始,就認識到本節課的知識與實際生活間的關聯。隨后,教師讓學生講述自己所居住的房屋結構。緊接著,教師引導學生思考目前生活的房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可以改進的方向,并讓學生將自己思索的理想房屋樣式畫出來,使學生在解決生活問題的過程中,將自己的繪畫能力與理想家園的創建相結合,強化學生的生活體驗。

可見,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教師融入生活中的元素進行課堂內容的豐富,能夠有效強化學生對生活的體驗,增強學生對美術知識和能力的應用意識,逐步建構具有活力的美術課堂。

二、實踐體驗,強化學生能力

在美術教學中,包含“設計·運用”“造型·表現”等板塊的內容,其中強調學生通過實踐的方式進行美術知識的認知,這也使教師將實踐教學的方式引入到了美術知識的教學中。同時,從課堂教學的反饋中我們也能夠看到,當學生以實踐操作的形式進行知識的建構后,要比學生通過理論學習的方式記憶知識的時間更長,學生的綜合能力發展效果也更好。所以,在開展初中美術教學時,教師有必要創建實踐體驗的教學形式,強化學生能力的提升。

以《圖案之美》的教學來說,教師可以設計實踐操作的活動,促進學生操作能力、應用能力等多方面的發展。引導學生掌握剪紙的圖案的表現手法,以及形式美的法則等。在課堂中,教師先教學剪紙中的各種圖案樣式,為學生進行自主創作奠定基礎。隨后,教師組織學生準備紅紙、剪刀等操作的材料,讓學生自主思考要裁剪的樣式,使學生將掌握的剪紙圖案表現方法應用在實踐中。最后,在學生完成剪紙的作品后,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將制作的剪紙作品進行展示,請他人點評,從而進一步認識自身創作中存在的問題。同時,教師要結合學生在剪紙當中顯露的短板,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幫助學生掌握剪紙的技巧,深化學生對剪紙藝術的認識,以及對圖案的感知。

從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教師組織實踐教學的活動,能夠有效發展學生的實操能力,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應用美術知識,理解美術概念,從而在親身體驗中提高審美能力。

三、合作體驗,強化學生參與

在美術教學中,教師使用合作學習活動,更要強調學生自身在課堂當中的參與性,促使學生依靠自身的能力以及團隊間的協作,共同完成對美術知識的建構。所以,為了增強學生在課堂中的體驗,美術教師應當積極引入合作學習活動的形式,讓學生在相互合作的過程中逐步建構美術知識。

比如,在教學《耕?!瘃R》這部分內容時,為了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讓學生在參與課堂體驗,教師為學生開展了小組合作的學習活動。首先,教師結合學生的美術素養、對美術知識的學習能力以及學生的性格等多個元素,對學生進行分組,使每個小組中的人數相當,小組成員之間的能力相異。隨后,教師結合本節課的中國畫中牛、馬題材的表現意義等,向學生設定“在中國畫中牛、馬所指代的含義是什么”的合作探究任務,為學生的合作學習指明方向。之后,教師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讓學生根據自身的美術認知基礎,以及教材中的描繪產生自己的想法和見解。緊接著,教師組織學生在小組當中積極表達自己的想法,并共享他人的思想,讓學生在合作的體驗中,逐步完成對本節課美術知識的探索。

在美術教學中,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能力開展合作學習活動,能夠強化學生的合作意識,讓學生在相互討論和指導中,共同提升對美術知識的認知能力。

四、直觀體驗,強化學生感受

教材是教師開展課堂教學的資源,但是,初中階段的學生的美術知識認知經驗較弱,其美術鑒賞能力也處在發展的時期,如果教師單純地將教材作為教學的內容,讓學生進行美術作品的感知,那么學生的鑒賞效果也不佳。而現代教育資源的發展,可以將原本抽象的美術作品進行直觀化的展示,從而強化學生的感官體驗,引導學生在聲情并茂、動態多樣的情境中,更好地體驗畫作中的美感,強化對畫作中意境的感受。

例如,在教學《自然意趣——中國山水畫》這一課時,教師就可以結合本節課的內容,借助現代媒體手段,促進課堂直觀情境的創建,從而增強學生在課堂中的直觀體驗。在課堂中,為了更好地讓學生通過名畫的欣賞,了解中國山水畫的演變歷程和創作意境等,在課堂中,教師引入了《游春圖》等名家之作,讓學生自主欣賞。但是,由于學生對古代山水畫的認知有限,因此,為了促使學生更好地體會這些畫中的意境,教師使用現代媒體中的影音技術,向學生展現春季萬物復蘇、桃花盛開的祥和景象,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讓他們體會情境當中所構建的祥和氣氛,從而將直觀的情境與畫作進行聯系,逐步學會賞析畫作中的花草樹木和亭臺船只等,認識到其中的明媚春色。

顯而易見,在對學生進行美術知識的教學中,教師使用現代媒體手段進行直觀情境的創建,能夠有效豐富課堂中學生的感官體驗,提高學生對畫作中意境的感知能力,從而實現美術學科的有效教學。

五、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初中美術教學中開展體驗式教學,能夠從根本上扭轉課堂教學的方式,顛覆傳統形式下課堂中教師與學生的位置,讓學生更加享受自主建構美術知識的過程,還原美術課堂中的本來面貌,彰顯學生在美術課堂中的活力。因此,在之后的美術知識教學中,教師應當繼續探索美術學科與體驗式教學的結合點,在建構完整體系中逐步提升美術知識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郭維霞.美術教育生活化,藝術美學進萬家——初中美術生活化教學實踐[J].課程教育研究,2019,(27).

[2]呂文博.走進生活,陶冶情操——初中美術教學探究[J].才智,2019,(25).

[3]翟文茹.淺談初中美術教學中的情境創設[J].商,2013,(21).

[4]任太強.緊貼生活,讓初中美術教學生動起來[J].美術教育研究,2013,(10).

[5]周曦.“生活化”的初中美術課堂教學策略探析[J].美術教育研究,2013,(8).

[6]李占增,趙海萍.淺談美術教學要呈現生活化氣息[J].學周刊,2018,(30).

[7]周廣英.初中美術教學生活化策略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8,(12).

猜你喜歡
體驗式建構美術
多元建構,讓研究深度發生
情景體驗式外宣紀錄片《四季中國》民俗文化負載詞英譯探微
用體驗式探究活動打開探索之門
情境—建構—深化—反思
美術篇
建構基于校本的聽評課新文化
浙江金華開展新錄用年輕公務員體驗式實踐鍛煉
建構游戲玩不夠
高中生物新課程下“體驗式教學策略”的探索
中國美術館百年美術收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