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人安氏Ⅱ類1分類錯臨界病例正畸治療效果的評價

2020-09-27 13:13吳文文
臨床醫藥文獻雜志(電子版) 2020年56期
關鍵詞:安氏總分成人

吳文文,劉 彬*,杜 熹

(1.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口腔科,江蘇 徐州 221000;2.徐州醫科大學,江蘇 徐州 221000;3.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院正畸科,四川 成都 610000)

PAR指數用于評價正畸治療結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已經有很多研究證實[1]。PAR指數也被廣泛運用于評價各種錯牙合類型、不同治療方法的治療效果[2-3]。本研究旨在運用該指數對成人安氏Ⅱ類1分類錯牙合臨界病例選擇拔牙或非拔牙的矯治方法進行治療的結果加以評價。

1 材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納入標準與排除標準可見作者的前期文章[4]。

資料收集及分組:病例均選自華西口腔醫院正畸科使用固定矯治器治療結束的成人患者29例,年齡為18~39歲,平均22.1±4.5歲。根據治療方法分為兩組:成人非拔牙組17人,平均年齡22.5±4.9歲,平均療程19.8±5.6個月;成人拔牙組12人,平均年齡21.5±4.0歲,平均療程23.3±5.4個月。組間t檢驗結果認為非拔牙與拔牙兩組之間年齡和療程無統計學差異(P>0.05)。

1.2 研究方法

(1)PAR指數的組成及評分標準[1-2]。

(2)PAR分值的加權處理[1-2]。

(3)矯治等級的分類[1-2]。

(4)測量工具:電子游標卡尺、鋼尺、圓規。

(5)統計分析: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t檢驗用以拔牙組與非拔牙組之間、治療前與治療后的樣本均數的比較,選用95%的可信區間,檢驗水平0.05。x2檢驗用于非拔牙組和拔牙組正畸治療效果的比較。

2 結 果

治療前成人非拔牙組加權PAR總分平均為13.06,成人拔牙組的加權PAR總分平均為17.08,雖然數值上拔牙組較大,但是結果無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成人非拔牙組的加權PAR總分平均為3.18,成人拔牙組的加權PAR總分平均為2.33,兩者無統計學差異。

成人非拔牙組加權PAR總分從治療前的13.06減小至治療后的3.18,有非常顯著差異(P<0.0001)。成人拔牙組加權PAR總分從治療前的17.08減小至2.33,有顯著差異(P<0.0001)。

成人非拔牙組和拔牙組的加權PAR總分差分別為9.88和14.75,加權PAR減少百分率分別為76.24%和80.50%,二者均無統計學差異。見表1。

表1 成人治療前后加權PAR結果

表2 成人拔牙與非拔牙矯治的治療結果

3 討 論

成人非拔牙組與拔牙組治療后的加權PAR總分無統計學差異,且治療后的加權PAR總分均值都小于5,提示我們拔牙或非拔牙矯治均可達到較為理想的咬合和排列,這與以往的一些研究結果是一致的[6-7]。

成人非拔牙或拔牙治療后的加權PAR總分差和加權PAR減少百分率無差異,說明拔牙或非拔牙治療對成人安氏Ⅱ類1分類臨界病例在牙牙合方面的治療效果類似[5-6],但有別于非臨界病例的研究[7],可能的原因在于臨界病例本身已經將治療前的錯牙合程度限制在一定的范圍內。

本研究中的成人安氏Ⅱ類1分類臨界病例絕大多數患者正畸治療后在牙牙合方面得到了很好的改善。較高的改善率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醫師的治療方案,可以認為對患者給予的治療是成功的?!白儔幕驘o改善”的3例患者在拔牙組與非拔牙組均存在,可能與患者的配合情況,或醫師的治療目標有關,某些原有的異常咬合并未矯正,如個別病例的第二磨牙鎖牙合在評估了治療時間與風險后醫師或患者決定不改正,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變壞或無改善”的治療結果。

目前對于安氏Ⅱ類1分類患者運用PAR指數評價治療效果的研究中,大多缺少一定的納入標準,雖然可以得到治療結果改善或極大改善的結論,但是也不得不考慮是否因為納入標準的過于寬松而引起的PAR指數評分減少較大。所以,我們在使用PAR指數進行質量評價時應充分考慮這一因素才能做出客觀的評價。

4 結 論

成人安氏Ⅱ類1分類臨界病例不論拔牙與否治療后在上下頜牙齒排列、咬合關系、覆蓋、覆牙合等方面較治療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且絕大多數病例(成人89.66%)通過正畸治療可以在牙牙合方面達到改善或極大改善即比較滿意的治療效果。

猜你喜歡
安氏總分成人
安氏Ⅱ類錯畸形咬合接觸特征及其與口頜系統關系的研究現狀
大塊頭安氏中獸
成人不自在
恒牙初期安氏Ⅱ1類錯畸形顱底形態特征的分析
第59屆IMO團體總分前十名的代表隊及總分
安氏Ⅲ類上下頜骨矢狀位置關系頭影測量指標的可靠性研究
Un rite de passage
一年級下冊期末考試
一年級下冊期末復習題
成人正畸治療新進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