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脈沖激光治療慢性中心性漿液性脈絡膜視網膜病變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分析

2020-09-30 10:18楊振國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20年73期
關鍵詞:光凝光斑敏感度

楊振國

(內蒙古烏蘭察布朝聚眼科醫院,內蒙古 烏蘭察布)

0 引言

中心性漿液性脈絡膜視網膜病變(CSC)在臨床采用傳統方式主要為激光光凝,使用時,一般會調節激光能量達到在視網膜上產生可視性光損傷斑,一般呈灰色甚至白色[1]。該治療過程中,視網膜色素上皮(RPE)細胞在吸收激光能量后向周圍呈放射狀傳導出去,產生生物熱效應,進而使得周圍的光感受器細胞發生不可逆的損傷[2]。因此激光光凝在CSC中發揮其治療作用的同時,在視網膜的光凝點處一般還會形成視野暗點,或伴有其他并發癥[3]。微脈沖激光的概念來自于90年代外國學者的研究,在這個新概念中,主要用納秒(ns)或者微秒(μs)作為脈沖持續時間的單位,相對以往有了明顯的縮短[4]。微脈沖激光治療時同樣調節適當的激光能量用于視網膜滲漏點照射,然后由RPE細胞里的黑色素顆粒將其吸收,產生生物熱效應,形成微氣泡,但限制于黑色素顆粒周圍,當這些微氣泡運動和膨脹后,其產生的機械力作用于RPE使之破裂分解[5]。這一整個過程都發生在RPE里面,熱效應、機械力等均未發生傳導,有效防止了視野暗點的產生以及規避了損傷光感受器細胞的過程[6]。文中將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作為研究時間,抽取了單眼患CSC的患者共74例,就微脈沖激光應用的效果和安全性做了分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作為本次研究時間,共計納入74例單眼CSC患者,共設置兩組,觀察組的治療方式為微脈沖激光,患者人數37例,對照組的治療方式為傳統激光光凝,患者人數37例。觀察組中男30例,女7例,年齡 2~45歲,平均(38.55±4.35)歲,患眼矯正視力(0.48±0.22);對照組中有男31例,女6例,年齡24~44歲,平均(38.96±4.63)歲,患眼矯正視力(0.49±0.23)。對比兩組資料其間差異非常?。≒>0.05)。納入標準:①單眼CSC患者;②經檢眼鏡檢測、視力檢測、FFA檢測等確診為CSC的患者;③研究內容告知患者及家屬后獲得雙方的認可,患者簽署了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伴青光眼或白內障等其他類型的眼科疾病患者;②在了解研究后拒絕參與或中途退出的患者。

1.2 方法

觀察組,準備好波長532 nm微脈沖激光治療儀,200 ms曝光時間、100 μm光斑直徑,將半導體激光設置模式為連續波形,找到視網膜顳側血管弓定位,對準,調節半導體能量,可以觀察到燒灼反應為最佳,確定好合適的閾能量p。將儀器模式調為微脈沖模式,并根據一次循環中激光作用時間占的比例將微脈沖的閾下能量設置好。比例:若有1.5 p閾下能量值,那么為20%負載率,若有2 p閾下能量值,那么為15%負載率,若有3 p閾下能量值,那么為10%負載率,100次的脈沖有50~100 Hz頻率,10~40 ms曝光時間治療結束時看不到光斑響應。需要注意的是,治療前需要先擴大患者瞳孔>6 mm,可使用復方托吡卡胺滴眼液,并通過患者的眼部照片及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確定滲漏點的具體位置,選擇圍繞滲漏點向外延展100 μm的視網膜,調整黃斑中心、光斑之間的距離,確保在進行微脈沖光凝期間,該距離>200 μm。對照組傳統激光光凝,找到滲漏點后直接使用波長532 nm進行光凝,75 μm光斑、0.1 s曝光時間、8120 mW功率,TSOI級光斑反應或者稍弱的光斑,調整黃斑中心、光斑之間的距離,確保在進行微脈沖光凝期間,該距離>300 μm。

1.3 觀察指標

(1)應用檢影驗光法測量患者治療前后的最佳矯正視力,以0.8為界限,低于0.8,則表示患眼存在弱視或其他問題。(2)應用微視野計(MP-1)對患眼視網膜光敏感度值進項測定,對比患者治療前和治療后5周時的光敏感度值。(3)比較兩組治療后各種并發癥的概率。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1.0軟件進行計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治療前,兩組最佳矯正視力差異很?。≒>0.05),在治療后,所有患者的最佳矯正視力都上升了,觀察組和對照組之間的差異不大(P>0.05),見表 1。

表1 比較兩組治療前后的最佳矯正視力的變化(±s)

表1 比較兩組治療前后的最佳矯正視力的變化(±s)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37 0.47±0.32 0.79±0.31對照組 37 0.48±0.27 0.81±0.27 t 0.145 0.296 P 0.885 0.768

患眼視網膜光敏感度值比較,治療前兩組間僅微弱的差異(P>0.05),治療后5周,觀察組的視網膜光敏感度值上升,而對照組下降了,明顯觀察組的視網膜光敏感度值更高(P<0.05),見表 2。

表2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和治療后5周的視網膜光敏感度值(±s, dB)

表2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和治療后5周的視網膜光敏感度值(±s, dB)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37 17.40±2.48 20.79±2.61對照組 37 17.02±2.35 15.04±3.25 t 0.677 8.391 P 0.501 0.000

對照組發生9例并發癥,觀察組發生2例并發癥,顯而易見,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更低(P<0.05),見表3。

表3 比較兩組治療后的并發癥情況(n, %)

3 討論

傳統激光光凝使用中,常在光凝點對應處形成視野暗點,這主要是由于操作中視網膜中局部區域的全層組織受損甚至直接壞死導致的[7]。臨床實踐中指出,如果在治療過程中可以有選擇性的治療RPE,防止熱效應、機械力向周圍傳導,保證光感受器細胞及附近組織不受侵害,就可以避免視野暗點的發生[8]。這一發現在CSC臨床研究中意義重大。在微脈沖激光概念被提出后,不斷的有研究指出,該治療方式通過調節適當的激光能量,在針對RPE的治療中可以實現較高的選擇性,視網膜應用微脈沖激光照射過程中,RPE細胞將會吸收該能量并將該能量限制于該細胞層內,阻止其對外的傳導,并且臨近RPE細胞可以對已經受損的RPE細胞進行修補,更好、更快速地促進患眼血視網膜外屏障功能的恢復[9-10]。

本研究中對觀察組的37例患者運用了微脈沖激光治療,結果,最佳矯正視力比較,在治療前,兩組間差異很?。≒>0.05),在治療后,所有患者的最佳矯正視力都上升了,觀察組和對照組之間的差異不大(P>0.05);患眼視網膜光敏感度值比較,治療前兩組間僅微弱的差異(P>0.05),治療后5周,觀察組的視網膜光敏感度值上升,而對照組下降了,明顯觀察組的視網膜光敏感度值更高(P<0.05);對照組發生9例并發癥,觀察組發生2例并發癥,顯而易見,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更低(P<0.05)。

作為一種新式的視網膜病變療法,微脈沖激光在臨床應用中在保護視覺功能、減輕疼痛方面優勢更明顯,并且對患者眼睛造成的損傷更小,副作用小,有助于治療安全性的保證

猜你喜歡
光凝光斑敏感度
不同時機視網膜激光光凝輔助康柏西普治療視網膜中央靜脈阻塞繼發黃斑水腫的療效分析
假體周圍感染聯合診斷方法的初步探討*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黃斑水腫采用雷珠單抗和光凝治療的效果分析
一種基于屬性的兩級敏感度計算模型
有趣的光斑
主角光環
有趣的光斑
夏末物語
視網膜光凝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護理體會
下尿路感染患者菌群分布及對磷霉素氨丁三醇散敏感度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