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肝癌立體定向放射治療的效果及預后分析

2020-10-09 11:11高志位宋超董科李茂江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0年17期
關鍵詞:射頻消融術

高志位 宋超 董科 李茂江

【摘 要】 目的:分析小肝癌立體定向放射治療的效果及預后。方法:隨機分組,對照組行常規射頻消融術治療,觀察組給予立體定向放射治療。結果:觀察組控制率為94.9%、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5.6%。對照組控制率為92.3%、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0.8%。兩組數據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觀察組1年生存率為94.9%、2年生存率為79.5%、復發率為15.4%。對照組1年生存率為76.9%、2年生存率為53.8%、復發率為30.8%。兩組數據對比,差異顯著(P<0.05)。結論:采用立體定向放射治療的方法治療小肝癌,可取得與射頻消融術類似的近期療效,不增加不良反應,安全性強,且可有效延長2年內生存率,降低復發率,延長患者的壽命,改善預后。

【關鍵詞】 小肝癌;立體定向放射治療;射頻消融術

小肝癌為臨床常見病,患者死亡率高,預后差。延長患者的壽命,是治療疾病的主要原則[1]。臨床用于治療小肝癌的方法,以根治術、射頻消融治療、肝移植等為主[2]。但受腫瘤肝外轉移等因素的影響,療效不盡人意。有研究指出,給予立體定向放射治療,可取得良好的效果[3]。本文作者于本院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小肝癌患者中,隨機選取78例作為樣本,觀察了立體定向放射治療的效果及對預后的影響,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本院收治的小肝癌78例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組,觀察組(n=39)性別:男/女=21/18,年齡(52.3±5.6)歲,腫瘤直徑(6.9±3.0)cm。對照組(n=39)性別:男/女=22/17,年齡(53.6±4.8)歲,腫瘤直徑(6.4±2.3)cm。兩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

1.2 納入標準

1)均確診為小肝癌;2)無其他系統重大疾病;3)自愿參與研究;4)對本研究知情同意;5)符合治療適應證。

1.3 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射頻消融術治療:1)CT或經皮超聲引導下穿刺,行射頻消融術治療疾病。2)采用RF2000型射頻治療儀,以及冷循環電極針操作。3)囑患者取仰臥位,定位穿刺點,明確穿刺路徑,于體表標記。4)0.2%利多卡因麻醉,超聲引導下置入電極針,針尖穿透腫瘤達到對側邊緣外0.5~1.0cm時,啟動冷循環泵,打開電極給予治療。5)功率:80~200W,消融時間12min,范圍:腫瘤及其周圍0.5~1.0cm。

觀察組給予立體定向放射治療:1)術前落實常規檢查,明確病情,判斷有無肝穿刺禁忌證。如無禁忌證,則可給予治療。2)治療前7d,CT引導下于肝腫瘤附近植入3~5枚金標。金標與金標之間>2cm,與平面夾角>15°,距離最遠腫瘤<6cm。3)植入1周后,囑患者取仰臥位,給予CT平掃成像。層厚1mm,電壓120V,電流400mA。4)勾畫腫瘤靶區,危及器官。采用G4 GyberKnife治療計劃系統,給予逆向調強治療,總劑量35~60Gy/3~5次,處方劑量線72%~80%,連續治療3~6d。

1.4 觀察指標

參照改良版實體腫瘤評價標準(mRE-CIST)對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評價:1)CR:治療3~6個月后,在上腹部增強CT或MRI檢查,結果顯示治療靶區無活性殘留且各項腫瘤標志物維持正常4周以上。2)PR:腫瘤強化范圍內減少范圍超過30%;3)SD:介于PR與PD之間;4)PD:病灶增長或發現新發病灶。

同時記錄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以及預后情況。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軟件處理數據,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近期療效對比

3 討論

小肝癌又稱亞臨床肝癌或早期肝癌,患者臨床癥狀以腹脹、乏力、發熱及肝區疼痛等為主[4]。確診后立即給予治療,可有效抑制病情進展,預防復發及肝外轉移,延長患者的壽命。

射頻消融術,為臨床用于治療小肝癌的主要術式。對肝功能代償良好且腫瘤為單個者,行該術式治療可取得良好的效果。但臨床研究發現,小肝癌患者中大部分患者均伴有肝功能失代償癥狀,加之腫瘤數目、轉移等情況的影響,僅少數患者符合手術適應證,可行射頻消融術治療[5]??梢?,該術式適應證較少,無法使大多數小肝癌患者自治療中獲益。此外,由于小肝癌患者,腫瘤臨近大血管及膽囊,術中一旦操作不慎,患者發生感染、肝區疼痛等并發癥的風險往往較高。本文研究發現,常規行射頻消融術治療疾病,患者疾病控制率為92.3%、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0.8%。通過對預后的觀察發現,本組患者1年生存率為76.9%、2年生存率為53.8%、復發率為30.8%。

隨著現代腫瘤放射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們對腫瘤的放療以及副反應研究更加深入,立體定向放射治療成為臨床治療的常見方案,尤其是腫瘤的初始治療或局部推量放療時常見方法,也可作為部分腫瘤放療失敗后的治療方法。在臨床治療期間,立體定向放射治療的出現可增加腫瘤轉移的局部控制率,并降低因為放射所產生的系統副反應,對于改善患者預后的意義重大。有研究指出,立體定向放射治療期間,通過立體定向系統、將單詞或有限次數的大分割輻射劑量精準作用在較小病灶區域內,最終達到臨床治療的目的。與傳統放射治療方法相比,立體定向放射治療有靶區邊緣劑量梯度下降的特征,可針對患者病灶范圍做針對性照射,避免病灶周圍的其他組織遭受放射影響,因此具有安全性高、療效確切的優勢。同時該治療方法還具有顯著優勢,表現為:1)最適用于直徑≤3cm的腫瘤治療,但對于大體積腫瘤治療同樣有效,也是一種重要的治療方案。2)立體定向放射治療方法的總有效率與腫瘤放療的敏感性無關,所以即使在放射線抵抗的腫瘤治療期間,立體定向放射治療同樣能夠取得滿意效果。

立體定向放射治療,同樣為臨床用于治療小肝癌的主要手段。與常規射頻消融術相比,該治療方法適應證更廣,可滿足更多小肝癌患者疾病的治療需求。此外,采用該方法治療,可有效覆蓋病變部位。放射劑量以腫瘤中心區域最高,向周邊逐漸遞減。因此,治療對患者肝臟及周圍健康組織所帶來的損傷較小,患者雖可發生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但不嚴重,可耐受。本文研究發現,采用立體定向放射治療的方式治療小肝癌,患者疾病控制率為94.9%、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5.6%,與采用常規射頻消融術治療相比,控制率與不良反應發生率均無顯著差異(P>0.05)。但兩種治療方法相比,患者不良反應的表現存在一定的差異。針對立體定向放射治療者,應重點對惡心嘔吐進行預防與觀察。通過對患者預后的觀察發現,本組患者1年生存率為94.9%、2年生存率為79.5%、復發率為15.4%,與行常規射頻消融術治療相比,患者1年及2年生存率更高,復發率更低,預后更佳,優勢顯著(P<0.05)。

在小肝癌臨床治療期間,立體定向放射治療能夠取得滿意的治療效果,但是影響患者療效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放射治療的處方劑量、病變位置等。根據現有治療經驗可知,針對小肝癌患者實施立體定向放射治療應該高度重視不同體積腫瘤或重要位置轉移病灶情況,需要進一步控制立體定向放射治療的處方劑量。本院實踐經驗證明,在立體定向放射治療期間能夠以腫瘤為中心,劑量的梯度衰減可使周圍組織對放射藥物的受量更少,保證了患者的身體機能,為進一步改善預后奠定基礎,從本文的研究結果可發現,觀察組患者的感染例數為0,證明該治療方法的療效滿意。

綜上所述,采用立體定向放射治療的方法治療小肝癌,可取得與射頻消融術類似的近期療效,不增加不良反應,安全性強,且可有效延長2年內生存率,降低復發率,延長患者的壽命,改善預后。

參考文獻

[1] 李煒,姚忠強.三維適形放療對經導管肝動脈灌注化療栓塞術肝癌患者miR-122a、miR-221的影響及療效研究[J].中國醫刊,2019,54(09):1032-1035.

[2] 戴剛毅,張波.TACE聯合放療對原發性大肝癌患者血清腫瘤標志物及惡性分子表達的影響[J].海南醫學院學報,2019,25(14):1074-1077.

[3] 宋利.立體定向放療治療原發性肝癌的療效分析[J].中國民康醫學,2019,31(11):1-3,24.

[4] 肖金成,郭雷鳴.射頻消融術與立體定向放射治療原發性小肝癌的臨床效果比較[J].腫瘤防治研究,2017,44(12):831-835.

[5] 宋文,韓世強,李鳳山.必需功能性肝體積評估在孤立性大肝癌γ-立體定向消融放射治療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醫學裝備,2016,12(12):81-83.

猜你喜歡
射頻消融術
經皮肝穿刺射頻消融術治療肝癌的護理分析
特發性室性期前收縮致心肌病的相關因素分析
經皮肝穿刺膽道內射頻消融聯合膽道支架與單純膽道支架治療惡性膽道梗阻的效果對比
經食道超聲對射頻消融術前房顫患者左房及左心耳血栓的診斷價值
瓣膜置換同期房顫射頻消融術后心律失常的防治
超聲與CT引導下射頻消融聯合靶向治療對肺癌患者的治療效果分析
陣發性房顫射頻消融術后應用胺碘酮對復發率影響的研究
觀察射頻消融術治療心動過速性心肌病的臨床效果
肝癌射頻消融治療合理選擇與臨床評價
中晚期原發性肝癌的綜合治療臨床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