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不是“碼”出來的

2020-10-09 10:17仇廣宇
中國新聞周刊 2020年34期
關鍵詞:文明辦個人信用歸類

仇廣宇

你知道“文明碼”是什么嗎?9月3日起,蘇州“蘇城碼”App上線“蘇城文明碼”功能,旨在構筑起文明積分信息識別體系,形成市民文明程度“個性畫像”。文明積分等級高的市民將會享受工作、生活、就業、學習、娛樂的優先和便利。

這個“文明碼”一經推出,立刻引發諸多批評。9月6日,蘇州市文明辦相關負責人對媒體表示:“文明碼”以自愿注冊為前提,不存在強制行為;得分高低不與個人信用掛鉤,對入學、落戶以及公共資源的分配均沒有影響,也不會作為二次處罰或懲戒的依據,是一種“正向激勵”;“文明碼”要待今后條件成熟后再推出試行。

看到這番回應,總覺得蘇州市文明辦對“文明”和“正向激勵”這兩個詞都有誤解。文明的定義很多,《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里的一個定義是“社會發展到較高階段和具有較高文化的”,應該比較適合用在這個語境之中。那么,如果志愿服務是文明行為,傳播知識、遵守公德、尊老愛幼也是文明行為,這些行為要怎么量化?如何判斷誰更文明?

另一方面,“正向激勵”最常出現在心理學、管理學的書籍之中,常用場景是公司管理層與員工之間的“管理與被管理”關系。但文明辦和市民之間顯然不該是這種關系。一個城市的文明辦是政府機關,具體歸類的職能應該是宣傳部門。

這就找到問題所在了。當一個城市的文明辦只能用打分激勵的方式來宣傳文明,說明他們沒務好正業,既沒讓自己的城市散發“文明感”,也沒能力去潤物細無聲地宣傳影響市民,還有點涉嫌濫用權力。

此次蘇州測試的“文明碼”功能只包括交通和志愿服務兩項,如果僅僅只有這兩點,又本著純自愿注冊和獎勵的原則,“文明碼”的問題倒不是太大。但還有一個入口是尚未上線的“其他文明指數”呢?它們都是什么內容?誰又有資格定義?又是否具有無限擴大的風險?

手機截頻圖:蘇城文明碼主界面。

2019年7月18日,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曾表示:個人信用分可以與守信激勵相結合,但不能用于失信懲戒。不能以低信用分為由,限制自然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務和法律規定的權利。他的這句話,可以很好地回答“文明碼”可能造成的問題。其實就是:不涉及公共利益的私德,根本不應該被拿出來比較、打分。

在蘇州這樣以傳統文化著稱的古城,居然率先發生了用打分來評價一個人文明程度的事,這似乎更具有一種反諷意味。我們都會說向往燦爛的古希臘文明,向往我們的盛唐文明,不可能是因為在這些文明陽光照耀下的市民“得分比較高”的緣故。

大數據和所謂“畫像”并不是萬能的。真正的文明市民和文明城市當然不是看誰分高,而是要看一座城市是不是具有向心力強大的文化,以及,是不是能在法律允許的情況下,去包容一個個鮮活靈動,且不需要被歸類和打分的人。

猜你喜歡
文明辦個人信用歸類
南陽市文明辦領導慰問新時代好少年
統計易錯題歸類剖析
同升國旗 同唱國歌
新版個人信用報告即將上線拖欠生活費用將影響個人信用
論完善我國個人信用制度
三門峽產業集聚區計生服務中心組織轄區干部職工無償獻血
個人信用云平臺
萬有引力問題的歸類分析
論我國個人信用制度的完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