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國有企業深化改革的政策目標及推進路徑

2020-10-09 10:56翟大順
現代經濟信息 2020年20期
關鍵詞:國有企業改革分類管理混合所有制

翟大順

摘要:國企在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占有絕對的領導地位。由于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過程中,國有企業數量多、規模龐大,成為我國深化改革和經濟轉型的重要領域。為了適應新形勢的國有企業改革目標,確保我國國民經濟的良性發展以及我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完善,我們必須切實做好國有企業改革。本文將結合深化我國國企改革的政策目標,分析國有企業改革面臨的主要問題,提出國有企業深化改革的推進路徑,希望能夠為深化我國國企改革提供經驗建議。

關鍵詞:國有企業改革;政策目標;對策研究;混合所有制;問題對策;分類管理

新時代,我國國有企業必須明確改革的政策目標,解決深化改革中存在的不足與問題,推動國有企業深化改革落地實施。

一、新時代國有企業改革的政策目標

2015年黨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在2020年,國有企業改革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決定性成果,形成更加符合我國基本經濟制度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現代企業制度、市場化經營機制。經過五年時間,國有企業改革絕大多數目標基本完成。2020年6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召開第十四次會議會議審議通過了《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方案主要明確了,今后三年是國企改革關鍵階段,國企改革要嚴格按照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要求,不斷完善和優化我國經濟制度,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方向,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推進國有經濟格局的優化和結構的調整,促進國有經濟競爭力、影響力和抗風險等能力的提升。

二、新時代國有企業改革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企業主動性積極性不足

部分企業受制于傳統觀念的影響,行政化、官本位思想嚴重,缺乏改革的主動性。同時,由于缺乏健全的激勵機制,也很難激發起企業各負責人或管理人的工作積極性,使他們難以主動推動改革、深化改革,這都將導致國企業改革受到影響。

(二)腐敗問題仍然存在

在國有企業內部,由于國有企業的壟斷力量,許多經營者可以利用公共權利為自己謀私,出現了腐敗和尋租問題。同時由于部分國資監管方式和手段不完善,缺乏對企業領導人員的有效監督管控,使腐敗問題叢生。一定程度是深化改革不到位的原因,也影響著改革的成效。

(三)配套機制欠缺

沒有系統健全的配套機制,國有企業改革欠缺足夠支撐保障。盡管當前我國國資國企改革取得積極進展,但由于改革政策協調配套欠缺和系統集成不強,致使國資國企改革在思想認識、政策協調配套、推進機制以及考核激勵機制等方面還存在深層次問題,影響著國企改革進程。

三、新時代國有企業改革的推進路徑

(一)加強黨對國企改革的領導

堅持黨對國企的全面領導,新時代黨組織要對國企深化改革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確保各項改革政策在黨的領導下得到充分落實。將國企黨的建設與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同規劃、同部署、同落實。健全黨組織決策議事機制,按照國企“三重一大”決策相關要求,落實黨組織會議前置討論程序。促進企業領導人員隊伍建設。加強國企黨的基層組織能力。全面從嚴治黨,確保國企風清氣正。

(二)完善制度機制體系建設

重要配套制度建設將成為國有企業改革必要支撐,這些制度機制包括改革推進、市場化經營、選人用人、激勵約束、容錯糾錯、違規責任追究等方方面面。通過健全制度、完善機制、優化管理等方式,為國有企業深化改革提供堅強的制度機制保障。

(三)推進具有中國特色的國有企業制度改革

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落實董事會決策把關、內部管理、防范風險等職責,完善董事會集體審議、獨立表決、個人負責的決策機制。建立董事會年度報告制度,推進外部董事制度。充分發揮黨組織領導作用,明確其在企業決策、執行、監管、運行等全部工作階段的權利及責任,要求不斷提升工作方式方法。落實經理層權責,建立規范的經理層授權管理制度。

(四)加快國有企業結構調整

實施專業化重組,推動國有企業之間按照產業相關、行業相近的原則,采取資產重組、無償劃轉等方式,理順股權關系,減少不必要競爭壓力和同質化經營項目導致的浪費,全面提升國有企業資源配置效率。優化國有企業功能定位和分類,推進分類監管、分類改革。鼓勵國有企業也能夠通過資本市場,實現產業建設、吸收合并、業務重組等目的,促進資源向主業集中,壓縮企業管理層級,減少法人戶數,清理低效無效資產。

(五)推進股權和資本多元化

大力開展對外合作,引入增量資本,鼓勵各類社會資本參與戰略性、關鍵性、基礎性領域和行業,加速國有企業股權多元化進程。引導企業積極融入資本市場,加強與金融機構的多元合作,推進資產資本化。在管控好債務風險前提下,最大限度盤活各類資源、資產實現自資源、資產資本化。鼓勵支持具備上市條件的公司進入資本市場。

(六)健全國資監管職能與方式

落實以管資本為主的要求,建立權力和責任清單,厘清職責邊界,并對清單實施動態調整。結合企業功能界定與分類、治理能力、管理水平等改革發展實際,積極穩妥、有針對性地開展授權放權。以產權為基礎,以資本為紐帶,注重運用章程約束、績效考核、董事履職評價等監管手段。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在各級國有企業的違規經營投資責任追究制度上形成全覆蓋的管理機制,加大責任追究力度。

四、結語

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的“頂梁柱”,國有企業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環節,在明確政策目標的前提下,我們要破解國企改革中的主要問題和障礙,推動國有企業深化改革,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提供重要支撐與保障。

參考文獻:

[1]高玉婷.中央企業國際競爭力的實證研究——基于“十二五”時期國企改革的效果評價[J].工業技術經濟,2016.

[2]李維安.深化國企改革與發展混合所有制[J].南開管理評論,2014.

[3]羅克寧.探析深化國企改革中如何加強黨的領導[J].現代企業文化,2017.

[4]呼建光,毛志宏.國有企業深化改革中的公司治理——規制與激勵[J].社會科學,2016.

猜你喜歡
國有企業改革分類管理混合所有制
“瑞典式”生活垃圾分類管理經驗對我國的啟示
實驗室危險廢物分類管理及處置實踐
國企改革深耕期公司治理機制的主動性設置與調整
高校教師崗位分類管理芻議——國外一流大學的經驗和我國高校的實踐
聚焦民辦教育分類管理與合理回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