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數據技術與會計工作關系探究

2020-10-09 11:26袁廣達
會計之友 2020年19期
關鍵詞:會計信息系統云會計大數據技術

【摘 要】 大數據技術是當前信息技術發展的一個重要領域,有助于生產力的提升,而在會計領域,大數據技術的深度應用更是完全有必要且十分迫切的。大數據技術可以提升會計工作效能,有助于會計信息系統的風險控制,優化企業運營系統結構。文章以信息論、系統論和控制論為研究視角,就會計工作如何嵌入大數據背景下的現代信息技術進行研究探討。研究認為:若想使大數據與會計工作結合,需要從結構上整體革新現有會計管理系統,并實施過程控制,建立以“云會計”模式為范例的適合企業自身戰略的會計信息管理系統。

【關鍵詞】 大數據技術; 云會計; 會計信息系統; “老三論”

【中圖分類號】 F230;C93-0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5937(2020)19-0002-08

一、引言

(一)研究出發點:人、技術與系統科學理論

業內人士眾知,現代信息技術對財務工作人員轉型和內涵提升提出了新要求。傳統的財務會計以核算為主,但在計算機時代,一些繁瑣的手工作業逐步從傳統會計剝離,在解放生產力的同時也使財務會計工作從以核算做賬為核心的簡單重復向以預測、決策、規劃與控制為重心的管理會計轉型。除了科技力量,現代企業動態化運作、信息化管理和多元化經營的轉型升級也要求財務架構和工作內容進行革新豐富。

會計本身的屬性是管理,先進和前沿的科學技術在會計這一領域的創新擴散能夠使會計更好地提高其管理的基本屬性。至于先進的科學技術如何擴散到會計工作中及二者的結合程度,取決于與會計集成對象的特點、前沿技術發展的充分程度和先進技術與會計在社會中的應用范圍與深度。

近年,“大數據”這一概念被推出,在技術支持和輿論支持下,大數據技術被全社會廣泛應用,在某些實體行業和企業,深度應用大數據已經成為利潤率和總收入雙增長的主要生產工具。大數據的意義在于預測,以供會計根據會計信息進行商業分析,因此大數據是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的最佳工具。

但是,如何將大數據技術與會計工作相結合則是一件棘手的事情。筆者認為,20世紀40年代系統科學領域出現的三門管理科學理論——信息論、控制論與系統論(也稱“老三論”),可以指導解決當前大數據與會計工作二者結合過程中的困境。經典理論永不過時,大數據技術事實上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產物,因此“老三論”[ 1 ]依然可以幫助我們分析現狀,指導二者的具體結合路徑。

(二)研究背景

近年,技術發展催生的大數據和“云計算”在經濟社會得到廣泛應用,個別行業利潤率大幅上漲的重要生產資料便是大數據,因此大數據被稱為“新石油”[ 2 ]。

技術的變遷在任何行業都是值得重視的。中國會計行業在10年前便感覺到了互聯網與大數據對從業者的綜合素質、風險控制、績效管理、財務與市場前瞻性分析、財務管理系統結構改進等方面將會帶來創新機遇。經過10年的努力,云計算平臺和計算機智能財務管理系統的創見,如ERP等軟件在一些企業實務中應用和發展速度令人驚艷。然而,盡管軟件研發速度超前,但更多企業和財務工作人員還沒有轉換思維、豐富知識儲備和調整管理結構,最大效能地運用大數據。正是由于實踐的普遍不足,理論界的研究步伐也比較緩慢。

財務信息化與大數據密不可分,會計部門應當意識到大數據對會計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大數據的廣泛和深化應用是資本增值的訴求,是大勢所趨。所以應當轉變觀念,加大投入,以系統理論指導實踐,從宏觀上變革財務管理結構,加強各部門數據分享,快速培養高效能的數據分析應用能力,以滿足企業變革對產生新的利潤增長點的需求。

(三)研究目的

本文首先以信息論機制構建會計信息傳播流程的會計平臺,分析會計工作與大數據技術結合過程中出現的有助于提升會計系統工作效率的機遇,借以闡明二者結合的必要性;其次找出結合中的阻塞點,再用控制論指明結合過程中產生的困難和原因;最后以系統論的視角提出大數據技術與會計工作結合的具體路徑。本研究試圖解釋如何引入新技術——大數據技術建立一個新型云會計模式,以提升會計部門的工作效率。

在大數據環境中,財務部門面對著大量數據,對這些數據的處理和分析是必要且繁雜的,大數據分析技術是幫助財務部門解決這一問題的最佳方案。一方面,大型企業的傳統會計模式不再適應現代企業管理結構和業務要求,企業運行中因各部門、各層級信息孤島的出現導致大量有價值的數據不能得到有效應用,使企業決策出錯率提升且滯后。簡而言之,大數據與會計系統的結合有助于打破孤立而狹小的信息池,使大量有效信息充分全面布局。因此,規模企業應充分利用大數據的儲存和分析技術探索新的會計管理模式,以實現做賬會計向管理會計的轉變和為企業決策提供服務。另一方面,規模小但數量眾多的中小企業面對小范圍的目標客戶群體和窄幅度的運營架構,更有必要運用大數據技術找到最佳盈利模式和企業運營模式。

(四)相關概念和理論

“大數據”首次出現于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和肯尼斯·庫克耶所著的《大數據時代》一書中,其內涵簡單來說就是不采用已被廣泛認為最具信度與效度的抽樣調查進行資料的采集和分析,而是將全部數據進行收集、存儲、管理和分析。大數據的特點被IBM概括為5V,即大量(Volume)、高速(Velocity)、多樣(Variety)、低價值密度(Value)、真實性(Veracity),其關鍵步驟及核心技術如下:采集技術、預處理技術、存儲和管理技術、分析和挖掘技術、展現和應用技術。理論上講,用已有的常規軟件和研究方法是無法捕捉和分析大數據的,如此龐大的信息資產,需要全新的收集和處理方法。掌握大數據即從各種各樣的海量數據中快速獲得有價值的信息的能力。大數據技術的戰略意義不在于掌握龐大的數據信息,而在于對有含義的數據進行專業化處理。

云計算(Cloud Computing)是分布式處理和網格計算在計算機科學發展態勢下的新結合,是計算機商業化新的實現形式。云會計是將云計算與會計信息系統結合起來的一種會計電算化,低成本與高效率是其最大的特點。相比傳統會計模式,云會計模式優勢表現在租用外部平臺提供在線服務,通過網絡郵箱進行網絡化服務,服務升級不中斷且能夠持續更新,可以隨業務量改變資源,全方位實現自動化管理。

二、文獻綜述

(一)國外文獻

客觀來說,國外對于新技術與行業的結合總是走在前面。20世紀50年代美國已經把計算機技術與會計結合起來,因此當前成熟的云會計模式是由西方學者和業界探索出來的,且具備信息技術知識的復合型會計人才在國外會計界非常多。20世紀50年代美國開始將信息技術應用于會計領域,新興技術的出現開啟并延伸了會計信息化的道路。10年前,亞馬遜公司和IBM將云計算嵌進系統程序。Chong等[ 3 ]通過對云計算用戶的觀察,總結了云計算應用于會計信息化領域的發展階段;Jenmes Mefor(2010)強調,數據的集中與分享,將不同行業的各企業會計數據分析處理后幫助企業做出決策是云會計的創新點;Liu等[ 4 ]認為,為決策提供信息是企業各部門共有的義務,企業會計作為數據的主要掌握者應致力于提高數據分析能力來輔助決策者做出正確的商業決策。

(二)國內文獻

我國學界目前對于新信息技術如何與會計結合,主要有以下四種觀點:一是由劉學超(2019)為代表的學者認為若想實現商業模式與管理模式的更新換代,應引入新技術以構建新型財務系統,他們從完善會計管理系統的整體性出發進行了大數據技術應占何種地位的思考,其中蘊含了系統論的思想以及對風險控制的考量。二是以戴建青、張騫[ 5 ]為代表的學者則直接從大數據技術出發看能否將其應用于會計行業,并從人、財、思想入手嘗試大數據與會計結合的路徑。三是以于玉林[ 6 ]、袁廣達[ 7 ]為代表的學者從會計師工作內涵的轉型升級,即傳統做賬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的角度,思考大數據技術能否在這一過程中有所助益。這些研究具有工具理性,由對會計內涵的思考彰顯出人文主義的光輝,也展現出技術的社會形塑。四是以陳虹等為代表的學者從信息理論的角度出發,在關注大數據與會計結合的必然性趨勢下,試圖以信息理論的角度進行研究,以理論牽引實踐。

以上學者都一定程度上論證了系統論、信息論、控制論指導大數據技術與會計工作結合的可行性,對我國會計行業與大數據的結合提供了知識基礎和實踐準備,但大多沒有進行深入研究,研究者知識背景單一缺陷非常明顯,他們對自己視角切入的觀察總是淺嘗輒止,沒有給出具體的結合路徑或方案。這可能是由于知識儲備的不足,即缺乏計算機知識背景,導致從會計實踐整體上進行的綜合與全局性的研究比較少見,難以形成系統的理論。

筆者認為,由于西方國家信息技術的超前以及社會科學學科的蓬勃發展,國外對于大數據與會計工作結合的研究更多地從雙向切入,如從“信息技術+會計”的雙份知識背景切入論題,本文以“老三論”研究視角,采取“結構主義+會計”切入主題,分別討論會計與大數據結合的必要性、會計與大數據結合過程中的問題和會計與大數據技術結合的辦法,這在國內研究文獻中仍是空白。

三、信息論視角:大數據技術在會計部門的必要性

依據信息論的觀點,現代企業在運營過程中存在兩種流動,兩種流動相互交織,共同構成了企業盈利的網絡。一種流動是生產資料與生產力在生產鏈條中運動的物質流,另一種是記錄物質流動過程的信息流[ 8 ]。顯而易見,會計是信息流的記錄者,掌握著信息流的會計部門是信息流的核心。會計信息在企業內部的流動是企業運營的必需,其因在于企業的系統屬性,信息在企業運營系統的流通經過原始業務、基礎核算、管理及控制、戰略決策諸過程都需要信息技術的支持。信息的流通能促進企業系統生產的效率,系統結構完整的企業能夠最大程度地進行信息的搜集和中轉,這二者是相輔相成的。因此,根據大數據技術建立的大數據庫首先是以一個運營結構完善的企業為根基,通過成熟的技術運作后,為企業經營目標的實現做出貢獻。

數據信息一直是企業重要的資源。信息時代的到來,數據信息指數級別增長,因此數據信息的儲存與應用成為企業發展的關鍵。在國外,會計大數據庫為企業發掘有效信息已成為常態,由先進的計算機技術研制出的“云會計”信息化平臺及會計管理模式已廣泛應用于會計領域。我國有些行業也將大數據技術與云計算結合起來,設計和研發了一系列的信息管理平臺,以為生產及決策方服務。經濟轉型階段,為了建設成內需主導型經濟社會,我國更應利用大數據來分析復雜的經濟發展態勢,預測社會需求,找到經濟增長點。

(一)大數據技術提升傳統會計工作效能

1.有助于會計六大要素的確認和準確計量

會計的六個要素分別從靜態和動態反映了資產負債表及利潤表的情況,會計收入的確認對兩表的價值至關重要,大數據能夠有效提高交易和事項計量精準度。為此,必須了解未來的現金流量、最終價值和風險調整貼現率。云平臺內的大數據搜集于整個市場環境,包括會計系統的內部與外部,比如與企業經營有密切聯系的政府部門、銀行與其他機構。這些數據的分析可以提高決策可信度與科學性,使項目最終價值、貼現率以及現金流量等的預測更加精確。

2.大數據輔助成本控制

當前我國制造業采購指數(PMI)處于歷史低位,企業為了獲得預期盈利,擴大銷售和節省成本理所當然。相較于內外影響因素眾多的盈利規模,成本控制更易于操作,銷售收入減去更少的成本能獲得更高的利潤。傳統的數據分散分布于公司各個部門和各子公司內部,而互聯網技術對財務數據進行高效準確地統一集中儲存可以將所有數據整合為大數據庫,讓數據實現從0到1的強力管控和巨大效能。管理會計可以利用大數據監控各種成本的構成,對原材料進行全面布局和分配,在結構上變更生產鏈條,降低生產成本[ 9 ],不僅提升了數據資源利用的效能,而且在某些方面有效減輕了財務人員的工作強度,減少了不必要的崗位設置和工作任務分攤,有利于打通總部—分公司、管理層—各部門的數據藩籬,實現全時的資源連接共享(如圖1所示)。

3.大數據能維護企業安全

大數據是企業資產、資金和業務經營活動的數據集合,最能夠反映出企業的健康狀態。企業可以通過對以上數據的全面監控和分析,掌握財務狀況、壞賬損失、人員流動等內部風險情況,還可以通過對客戶的資產負債、信用記錄及交易記錄等數據進行綜合分析,降低金融詐騙、項目違約、資金鏈斷裂等風險的發生。早在多年前,花旗銀行、富國集團等大型金融集團便以大數據綜合分析為依據進行內部風控和貸款決策。

(二)大數據技術提升管理會計工作效能

1.大數據幫助企業戰略轉型

在數據類目廣度上,與互聯網結合的企業各部門能夠利用新技術獲取更有價值的數據資產,各部門數據共同構成的大數據可供決策層進行參考分析或二次分析,以供企業進行戰略決策,使企業獲得新的營收增長點或關注當前價值增長點,并且大數據的挖掘分析有助于企業觀察政策與市場走向,明確市場定位,尋找改革與發展方向。比如,將往年客戶賬目錄入大數據系統,對客戶進行畫像,精準鎖定有價值、對產品質量要求較高的客戶,實施“服務型生產”戰略。

2.大數據能拓展新的營業渠道,鞏固已有的價值資產

筆者認為,掌握巨量全面的數據信息不是大數據技術最具戰略意義的,大數據最具戰略意義的是對過去技術所限無法記錄和拓展分析的數據進行專業化的處理。分析處理大數據處于大數據的戰略核心地位。很多企業目前掌握了大量數據,但這些數據不僅信度較低,而且無法通過研究分析提高效度。分析是基于需求端進行的分析,因此以盈利為基本目標的企業對大數據的分析更多應用于這一基本目標的實現。對大數據進行分析后可以提升營銷的精準性,實現有既定目標客戶畫像的精準銷售,這一用途頗為普及和常見。

相關和最新的信息對于任何經濟決策都至關重要,尤其是在我們今天所生活的這樣一個競爭激烈、充滿挑戰的環境中。企業可以快速增長或消失,這取決于它們進化和適應現有最佳技術框架的能力。在某種程度上,傳統會計的后事實特征將不再充足。該領域的專家認為,未來屬于那些將接受新技術并具有創新愿景的人。對于各種規模的企業來說,“云”是避免重大開支和耗時操作的絕佳機會,因此它們可以專注于創新和發展。國際研究公司IDC提名云計算作為IT行業未來20年擴張的基礎,無非是整個行業核心產品和商業模式的徹底轉變。

四、控制論視角:大數據環境下企業會計工作面臨的挑戰

(一)控制論對會計的要求

維納是控制論的提出者。他對控制論的基本定義進一步引用了列爾涅爾對控制的定義,即“為了改善某個或者某些對象的功能或發展,需要獲得并使用信息,以這種信息為基礎而選出的、加于該對象上的作用”[ 10 ]。這番理論為我們思考會計部門在大數據環境中面臨的挑戰提供了很大的助力。

基于控制論的原理要求,可以清晰地認知到反饋機制在會計管理系統的信息流程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從控制論的視角看,會計不僅在企業日常的資金活動、采購業務、資產管理、財務報告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而且作為企業戰略管理中的重要戰略控制工具影響著整個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

會計可以在企業運營的各個階段發揮控制作用[ 11 ]。會計控制的各種風險和深度有所不同,筆者將會計信息系統控制分為三個階段。

1.事前控制

會計能夠主動為企業決策提供咨詢服務。會計在戰略決策過程中,可以發揮會計獨特的信息優勢與技能優勢,幫助企業規避決策和投資風險。

2.事中控制

會計能夠在戰略實施環節幫助企業控制成本。會計在戰略實施過程中,可以發揮管理作用,幫助企業合理地使用資源,以最優化的資源配置方案幫助企業完成既定戰略目標。

3.事后控制

會計能夠在戰略控制效果環節進行監督。會計的最大功用在于整理企業賬目,賬目是企業經營業績最物理和直觀的體現。以會計數據為依據,可以動態監控和觀察實施效果,發掘一些規律性的認識。反饋的渠道是信息論和控制論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因此事后控制對會計信息系統的控制非常重要。

信息時代來臨,傳統會計模式向管理會計模式轉型已是必然,那么會計信息的內涵也隨之變得豐富[ 12 ]。會計報表與憑證作為傳統會計的會計信息與供應商信息、客戶信息共同作為管理會計模式的會計信息。數據是會計的核心,面對種類繁多且類別嶄新的會計數據,可從控制論的視角更為結構化地看待可能出現的問題,并給出系統性的建議。

(二)大數據背景下實現會計控制的難題

1.數據儲存空間亟需擴大

呈幾何倍數增長的會計信息的儲存需要更大更多的空間。大數據的兩個特點——數據多與數據價值密度低,要求企業將現有數據庫進行更新改造。但硬件與軟件的更新需要大筆資金,上市企業有財力,而小微企業和小型國企可能沒有財力進行設備的更換和擴容,尤其是無法負擔昂貴基礎設施和軟件實施過程(包括集成系統)的小型公司。在調查中筆者發現事實也是如此。幾家中小企業大多采取更新軟件——建立新型會計信息系統的辦法,通過購買企業云盤進行數據的儲存和管理。這樣數據的機動性和動態性有所限制,數據從云盤中提取需要一段時間,數據的分析效能將大打折扣。

2.會計信息的信度降低

會計信息的信度降低是針對大數據信息價值密度低的特點而談的,信度低即真實性低,主要原因有以下三點。

第一,在大數據系統中,有些信息的處理難度很大,需要提前進行操作化方可正式作為數據入庫,如圖片、報表和電子憑證等,未處理和不完全處理將會使信息失真,從而降低信度。

第二,會計部門本身會生產一些灰色數據,以應對監管或粉飾報表,因此一些企業的數據庫中不僅有表內信息而且有表外信息——以掩蓋虛假或負面信息。這兩種數據信息在表達上是完全不同的,內核截然相反的兩種信息會影響大數據分析結果的信度。

第三,會計系統可選擇不同的會計政策。比如會計可選擇存貨是先進先出或是月末加權平均,不同的方法所記錄的數據在大數據運算中將引向不同的結果。

3.會計信息的安全缺少保障

信息的儲存即面臨信息丟失或被盜取的風險,信息儲存的安全性需要通過硬件和軟件的維護保障。相比于紙張,互聯網和計算機的高技能門檻讓數據庫的維護成為企業的一大技術難題。近年來很多企業數據丟失的新聞屢見報端。

相比于數據丟失,數據被盜取對企業的影響更為直接。信息被盜一般通過兩種途徑:一是從數據庫中盜取,二是在傳輸過程中被盜取。數據的泄漏無疑會給企業的盈利能力和信譽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因此通過強化技術和法律手段來保護信息安全成為企業運營的一項重要內容。

4.大數據分析技術較為落后

事實上,數據的儲存在技術上是較為簡單的,數據的分類難度有所提高,而數據的分析則需要非常強大的技術支撐。有數據不等于盤活和開發了大數據,其關鍵原因是數據分析技術仍然落后。當前在會計信息中,非結構化的數據激增。傳統的數據一般是結構化和操作化的,可直接入庫進行挖掘算法分析,但文本、圖片、文檔等信息需要進行可操作化方可進入分析系統,因此信息分析技術的改進迫在眉睫,也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財力。

筆者將大數據處理每個步驟存在的技術發展不充分的表現進行總結,供讀者參考,見表1。

5.復合型人才缺失

技術是通過人的智慧和資本的運作推動的,人是技術的發明者和使用者。但由于教育和社會發展的不充分,國內鮮見具有多種學科背景的人才,復合型人才的缺口很大。具體到會計行業,由于歷史原因和教育原因,從事會計工作的大多是一些有經驗的老會計和大專以下的會計專業培養的專業會計,兼具信息技術和管理會計能力人才都處于社會和行業頂部,這是社會的結構性問題。這種由市場主導的人才配置不利于社會資本的均衡和小微企業的發展,更不利于現代會計系統的全面和全方位更新。

隨著信息時代的發展,社會對管理型會計的巨大需求擺在臺面上,全社會應當在人才結構上進行調整,培養復合型的財務人才,以實現現代財務管理系統的全面升級和普及。

五、系統論視角:大數據技術與會計部門結合的路徑探討

根據對大數據技術與會計工作的結合及困境的分析,本文結合產生阻塞的三個關鍵因素人、資金、理念進行具體的分析,從系統論角度探討合理結合的路徑,以使云會計更快更廣泛地應用于建立新型會計信息系統與財務管理結構[ 13 ]。

(一)統籌兼顧:新技術與會計的結合方法

系統論在運營管理活動中的成熟運用,能夠使被管理的目標或對象按照既定的目標運作。系統論最早由美籍奧地利生物學家貝塔朗菲在20世紀60年代提出,它建構在數理之上,在被社會科學研究使用過程中漸漸融入哲學。

當前在會計系統中,系統論被應用于建設新型會計管理系統?,F代會計管理系統是由會計、以計算機技術為依托的信息儲存和分析系統及合理的人員架構(企業結構)組成的。大數據技術能夠在技術上使以計算機技術為依托的信息儲存和分析系統實現大跨步的升級。在當代社會,新的管理系統必然與新的技術相結合,因此優化會計信息系統,在會計中運用大數據技術是應有之義。

(二)探索建立云會計模式

大數據技術的優勢在會計信息化過程中是非常突出的。云會計這一以大數據技術為基礎、將云計算與會計信息化結合的產物被學界和業界矚目。云計算解決方案正在改變會計應用程序的使用方式,正在使整個業務環境現代化。Adroit accountax主管Mahin Khawaja認為,隨著越來越多的會計師事務所使用云服務,這將是行業的一種轉變:“會計師希望像其他人一樣發展,擁有更多的在線會計系統,比20年前更好的連接性,以及遠程工作的能力?!?/p>

顯而易見,云會計是“大數據”與“云計算”兩項新技術在會計應用上的結合。新技術在運營結構中的“鑲嵌”需要整個系統全方位的更新來配合,因此筆者給出以下建議。

1.會計系統軟件與維護??钔度?/p>

一個成熟的會計信息系統,高昂的購入成本與日常的維護成本是必要且合理的。傳統的會計軟件通常以產品購買的形式購入,并安裝在每個用戶的計算機上,但云平臺上的會計軟件——云會計被視為一種新的業務模式,更像是一種服務而不是一種產品,主要是通過互聯網訪問會計數據,企業從專業服務提供商處購買會計軟件的使用,并不是軟件本身(具有所需的許可證,甚至是必要的基礎設施)。即便如此,由于知識產權議價權的上漲,仍需要大筆資金投入,決策層理應采取合適的方案與專項基金來建構新型會計管理結構與會計信息系統。同時應該明白,會計軟件的水準直接影響會計信息化的層次。如果一個企業已經決定提升會計信息化程度,那么建立云會計基金是必須且要盡快實施的。

2.培養復合型會計人才

人在新技術所組成的系統中到底處于什么位置,這個問題不僅令會計界思索良久,而且也是工業革命以來整個社會都在思考的問題。

針對信息技術在會計領域的廣泛應用,曾經有一些憂慮,那就是會計師職業還有沒有未來、會計工作會不會被人工智能替代、注冊會計師職業會不會被信息工程專家替代?首先,會計是市場重要的人員安排,信息技術在會計領域的運用能夠有效提高會計工作效率和會計報告質量,但是并沒有改變注冊會計師鑒證會計信息質量的責任主體地位,因為責任總是要由人來承擔的。其次,會計也是運用信息技術的實踐主體,會計信息系統的設計需要會計主導,會計信息系統的運行需要會計師控制,會計信息系統的工作結果要由會計師來辨識、解讀和利用,建立在會計信息系統基礎上的會計工作,離不開風險導向會計原理的指導,離不開會計職業道德約束、職業判斷能力、職業謹慎態度和職業懷疑取向。所以,信息技術在會計領域的運用,不會取代會計師職業,恰恰相反,它將會提升會計師職業價值,對會計工作效率提升的意義重大無比。因此,培養和使用兼具信息能力和財務綜合能力的新型管理會計成為大數據技術與會計工作結合的一條路徑。這不僅能提升會計信息系統的信息化程度,而且可以使手工會計轉型為管理會計,使會計擁有市場營銷者的雙重身份。

3.建設動態化、信息化的會計系統

大數據技術的進程和趨勢對內部控制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管理層從宏觀上切入,根據企業自身發展戰略與會計部門工作來規劃設計。這其中包括操作權限、操作規程、網絡安全、檔案管理、內部審計等多方面的內部控制。

大數據技術核心在于融合與共享。深化融合與共享意識,建立動態挖掘分析、管理、查詢的會計信息系統,采取統一的信息收集入口與處理標準,建設共享信息平臺,這些是建設動態化和信息化的會計系統的應有之義。要做到這些,需要從人員配置調度與機構裁撤增補進行結構性調整,以新思路帶動新結構,以新結構產出高效率。

動態性是系統論的基本性質之一。建設動態化、信息化的會計信息系統目的不是去人工化與無人工化的過程,而是讓信息技術在財務管理中發揮更大的作用。不僅如此,結構主義告訴我們,系統的任一處理結果都是節點之間的相互作用而成的,一個合適而嶄新的財務管理架構是大數據技術與會計工作結合的最佳基礎。同時,大數據技術與會計工作結合也能使企業生產、經營獲得長足的發展。企業是由人組成的,人的價值應在大數據技術與會計工作的結合過程中彰顯。

4.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前面已經提到,不論是大數據技術的發展還是復合型人才的培養,都需要國家從宏觀上進行調控,以保護新經濟模式可持續發展,培養和合理引導人才的發展及走向。我國政府十分關注工業化與信息化的融合程度,關注互聯網技術與工業的結構型融合。云會計作為互聯網技術與財務部門結合的范本與新型模式,正是由于它的“新”,而相關法律法規仍不夠健全,云會計系統運行時會出現安全保障沒有建立,云系統標準也沒有建設的情況,因此國家有必要采取措施。

(1)會計信息與流轉過程保護?!毒W絡安全法》明確規定了“知情同意權”與“刪除權”。這是因為:首先,會計信息在開放的云系統中出現的安全問題需要通過法律來保護。非法、惡意搜集會計信息理應受到懲戒,對于會計信息主體,需要保證信息隱秘的情況下主體有權使用刪除權,以清理在云中的信息,因此承擔責任方式需要通過文字明確。這里包括但不限于停止侵權并以金錢賠償。其次,數據在流轉過程中的各個階段,如搜集、傳輸、處理、利用等多個階段面臨信息泄漏的風險。會計數據的流轉規程應當在流轉鏈前后節點皆自愿的前提下進行,且各節點共同保證會計數據的真實性。針對會計流轉的鏈條建立會計數據流轉的法律法規,可以規范和保護會計數據的流轉。

(2)會計的新標準化建設。云計算應用于會計行業必將帶來會計的新模式,那么行業協會與國家有關部門制定行業規范與文件就顯得很有必要,包括建立云會計模式的概念標準、安全標準、服務范圍標準、質量標準、內容標準以及人員從業標準等。為此,相關部門可以參考國外已出臺的政策法規與規范并結合我國行業特點來完善我國關于會計信息安全與會計新標準化的法律法規,促進大數據技術與會計的正向貼切融合。

六、結論與展望

大數據技術與會計工作結合構成了一種新財務會計管理范式,且這種范式必將提高財務效率。

第一,信息技術的合理運用一定能提升工作效率與革新工作模式,因此大數據有必要與會計工作結合,即大數據技術會改變當前會計信息系統與財務管理架構,提升會計部門的工作效率。

第二,大數據技術與會計結合的過程中存在一些阻塞點,它們阻礙了二者結合的進程,這些阻塞點存在于信息流通的各個階段與整個會計系統。

第三,可以通過統籌兼顧的辦法,以多種方式打通阻塞點,疏通阻塞區域,找到大數據技術與會計結合的路徑。

為此,筆者從信息論、控制論、系統論的研究視角分別切入以上三點,通過一系列論證后認為大數據與會計工作的結合有以下幾種路徑:

第一,完善基于云計算技術的會計信息系統。信息科技與會計的融合最明顯的體現在于現代化的會計信息系統,這也是傳統手工做賬會計向現代管理型會計轉型的最佳工具。云會計模式將大大提升會計系統的效率,為企業從各個方面帶來巨大產出。

第二,構建大數據分析平臺。大數據的目的在于預測,對現有數據的分析是最重要的一步,這不僅有助于管理會計的職能實現,而且能提升大數據技術的效度。

第三,提高會計從業者的能力。會計人才是會計結構的組成者,打造復合型新型會計工作者應從信息技能應用與專業知識掌控兩方面入手,由國家、學校、企業三個主體實現。

第四,完善有關法律法規,從頂層為創新擴散掃清障礙。會計信息有其特殊性,大數據技術也有其新特點,政府和立法部門應抓住會計信息的流通過程與云會計模式的標準化這兩個“牛鼻子”,以確立行業規范,完善法律法規,實現無障礙的創新擴散。

我國目前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但這也是我國各行業盤內調整、轉型升級的最佳時機。會計信息系統的升級是供給側改革的應有之義,大數據技術也應成為管理會計工具箱中的最佳工具。

【主要參考文獻】

[1] 畢芳.基于“三論”的會計信息化相關概念解析[J].新會計,2014(8):8-10.

[2] 丁勝紅.大數據會計核算理論體系創新與核算云端化流程重構[J].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9):40-46.

[3] CHONG F,CARRARO G.Architecture,strateagues for catching the long tail april[Z].2006.

[4] LIU Q,VASARHELYI M A.Big questions in AIS research:measurement,information processing,data analysis,and reporting[J].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s,2014,28(1):1-17.

[5] 戴建青,張騫.高校資金績效評價指標與方法研究:基于“互聯網+大數據”[J].財會學習,2019(4):4-6.

[6] 于玉林.會計持續發展的路徑:會計交叉學科研究[J].會計之友,2012(1):5-8.

[7] 袁廣達.生態治理與會計平衡公式的學科演繹[J].商業會計,2018(19):6-10.

[8] 李樹林.系統論、信息論和控制論與現代會計[J].天津理工學院學報,1999(3):37-40.

[9] 孫振娟.大數據時代管理會計發展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J].黑龍江科學,2016(7):44-45.

[10] 邵焰.基于會計信息化的大型集團企業內部控制優化研究[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9(8):176-179.

[11] 韓彬.“三論”視域下對會計本質的再認識:紀念楊紀琬教授誕辰一百周年[J].財政科學,2017(11):129-147.

[12] 徐國君.未來會計綜合模型:立體動態反映與信息資源整合系統[C].中國會計學會財務成本分會2006年年會暨第19次理論研討會論文集,2006.

[13] 吳濤.“云”時代管理會計信息化建設探討[J].財會學習,2019(12):108-110.

袁廣達教授簡介

袁廣達,二級教授,高級審計師,我國環境資源會計知名專家學者。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會計學學科帶頭人,會計專碩、工商管理碩士專業帶頭人,環境會計教學和科研團隊負責人,會計學課程組負責人,國家級會計學一流專業建設項目負責人。兼任中國會計學會理事、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環境經濟學分會常務委員、中國會計學會環境資源會計專業委員會委員、國際生態經濟協會學術專業會員、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評審專家、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評審專家、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評審專家。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教育部人文社科等項目5項、廳局級項目3項,出版著作4部、教材6部,發表學術論文160多篇。獲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全國環境科技先進工作者、全國高校百位“繼教名師”稱號等獎項30余項。在現代會計教學理論和污染控制方法等領域有眾多研究成果,尤以生態補償機制與環境成本控制方面的研究在業界有重要影響。主持執行并撰寫的民盟中央課題“健全生態補償機制,完善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的調研報告,于2019年3月11日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采納的重要批示。

猜你喜歡
會計信息系統云會計大數據技術
淺議云會計下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安全
論大數據技術在智能電網中的應用
基于會計服務的SWOT分析
ERP環境下應用型本科院校AIS課程探討
大數據時代基于財務共享模式的電子會計檔案管理
大數據技術在電氣工程中的應用探討
大數據技術在商業銀行中的應用分析
現代管理型會計信息系統的內部控制探討
基于云會計的A集團企業固定資產投資決策實施探析
獨立學院《會計信息系統》課程教學改革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