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制定小學生年級質量標準的基本方式和達成策略

2020-10-09 10:37任國兵
新一代 2020年23期

任國兵

摘 要:各級教育主管部門頒布的相關教育工作標準與要求,在指導學校教育工作中起到了頂層引領作用,引導學校規范開展教育工作。當然,教育改革發展到今天,學校層面有必要把各項標準與要求校本化,嘗試通過制定年級質量標準的方式,達到對接培養目標、整合教育資源、提煉核心素養的目的。通過課程建設、課堂實施、評價優化、管理改進的策略落位年級質量標準,提升教育品質。

關鍵詞:國家教育標準校本化;小學年級質量標準;方式與策略

作為一名小學教育工作者,我想大家最熟悉而且還在不斷學習和研究的就是教育工作的各項標準和要求了。確實是這樣,每一名老師都和不同的標準和要求建立的不解之緣。如德育工作者與《德育綱要》;學科教師與《學科課程標準》;體育工作者與《體育工作條例》;衛生工作者與《衛生工作條例》;體育教師與《國家體質健康標準》;少先隊輔導員與《少先隊工作各項綱要》,等等。還有,每年都要開展的法治教育、國防教育、環保教育、紅色革命教育、安全教育等等,構成了學校里學生豐富多彩的學習生活。

在減負提質的大背景下,我認為應該把以上各項標準和要求整合成一套校本化的質量標準。

一、構建一套校本化的“年級質量標準”十分必要

新時代的教育改革要求學校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以上各項教育工作成果“累加”到學生個體身上,確實也構成了一個“全人”發展的基本要求。但在具體工作中需要我們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一)各個標準與要求之間的具體內容是否存在交叉與重復,或是彼此割裂。

(二)各個標準與要求的具體素養與能力要求,是否需要細化的年級特點上來,形成年級之間的連續性。

(三)各個領域的教師是否只關注此標準而不關注彼要求,學科之間的教育活動是否具有融通性。

(四)各項教育活動的要求是否需要整合,給學生提供更加綜合性的課程學習過程,從而形成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五)各項標準和要求與學校的培養目標是否能有效融合。

有人說,這么多經過論證而長期實踐的標準和要求擺在那里,我們遵照執行就好了,自己在建立一套“標準”不是多此一舉嗎?其實,我們這些年一直倡導的學科整合、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等,其目的不就是要培養學生綜合能力與核心素養嗎,學科整合是操作層面的工作,而標準整合才能更加明確學科整合的出發點和歸宿點。

二、構建“年級質量標準”的基本方式是整合

“整合”一詞,也是這些年每名教育工作者十分熟悉的,如教育內容整合、課堂教學方式整合等。新時代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整合應該是從重視調結構提升到調意義,不是簡單的教育內容的加減法,更應該是核心素養的乘除法。所以,構建一套校本化的年級質量標準最重要的方式也是整合,最關鍵的應該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培養目標與時代要求相整合,形成年級質量標準的基本框架

每個學校的培養目標都是學校教育的基本宗旨,肯定也是經過多次論證和廣泛實踐驗證的,既能體現學校的辦學思想,又能引領師生發展方向。當然更重要的是要落位國家教育政策要求和滿足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要。尤其是新時代的一些新的教育要求,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革命教育、勞動教育、學生創新精神培養等,都要在學校培養目標引導下,有機融入學校各項教育活動中。

我校在“文化育人,呈現達人”的教育理念引導下,制定了“4+2”的培養目標:秉承傳統美德,學科基礎扎實,身體心理健康,具有國際視野,同時具有體育和藝術兩項特長。在制定年級質量標準時,依據培養目標和國家教育政策要求構建出各個年級學生的學業質量基本框架包括:社會責任、人文素養、科學素養、藝術素養、身心健康、思維能力、實踐能力。七大素養為藍圖,為整合各項教育內容和培養學生全面發展勾畫出了基本軌跡。

(二)各項標準與要求的內容有機整合,形成年級質量標準的基本內容

年級質量標準的基本框架搭建完成后,最重要的就是整合各項標準和要求的具體內容了。這個過程重點要解決交叉重復、年級連續、學科融通的問題,是制定年級質量標準的基本價值所在。

具體做法一般是這樣,與各項標準和要求建立不解之緣的教師,從自身角度按照七大素養分別提煉關鍵內容,并具體到各個年級。再組織大家面對面梳理,找到可以整合的關鍵點,最終形成初步的年級質量標準。如,各學科教學中一些內容的融通,法治教育、安全教育、革命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等進入相關學科,綜合實踐課程從學科中來到生活中去,等等。

(三)各項標準與要求對學生核心素養要求的整合,形成年級質量標準的靈魂

在整合內容過程中不難發現,整合教育內容,也就是我們熟悉的教學素材很容易,我稱之為教學素材的物理整合,但更有價值的應該是學生素養的化學整合。也就是說把各個學科、各個教育活動中對學生素養培育的要求進行融通,這樣各個領域、各個學科的工作才能直指學生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開展自己的教育工作。仔細想想,這種整合之下的教育教學,才能適應當今教育改革的要求。

在以上框架和內容整合的過程中,尤其要堅持以下幾個基本方向,才能從調結構提升到調意義。

(1)符合年級特點;(2)打破學科邊界;(3)形成橫縱體系

三、達成“年級質量標準”的基本策略是課程實施

一套校本化的年級質量標準,既能落位國家教育政策,又能體現學校的辦學特色。要完美的落位這套校本化的標準,當然要遵從學校的教育屬性特點,通過課程的建設、實施、評價與管理幾個關鍵環節來完成。

(一)建立符合培養目標的課程體系,是落位年級質量標準的首要基礎

年級質量標準解決的是各年級學生全面而系統的素養架構問題,較課程實施層面屬于上位的。所以,學校的課程建設要在年級質量標準基礎上,完成一系列的國家課程校本化,和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三級課程的一體化實施。

首先是國家課程的校本化實施,給學校利用國家課程落位年級質量標準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如我校發揮金帆合唱團的教育功能,推動合唱教學進入音樂課堂,在常態教學中整合國家與校本課程;為落位我校年級質量標準中的七大素養藍圖,在全校統一開發并實施的研究性學習課程,就是一個體現學科整合、綜合學習、年級之間縱向進階的實踐課程,目前主要包括節日課程、老家課程、游學課程、博物館課程、創意課程等。在各項課程綱要中會明顯體現出各學科的綜合要求和年級之間的有效連接。

(二)改進課堂教學實施方式,是落位年級質量標準的基本途徑

建立了一套便于落位年級質量標準的課程體系,是擺在那里的需要我們去落位的內容,具體如何落位,關鍵要靠教學方式的適切,采取有利于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教學方式,帶動教學資源的整合、教學方法的整合、學習過程的整合。

以下是我?,F行課堂教學基本模式圖:

從圖中不難發現,整個課堂教學真正把學生作為學習活動的主體,緊扣學生的思維過程,緊扣年級質量標準中關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要求。以學生思維活動的閃現、發現、展現、涌現、再現為基本邏輯線路,帶動教育內容中學生核心素養的落位,帶動教師的教學行為的適切,建立真正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課堂結構。

(三)創新多元的評價方式,是診斷與提升年級質量標準的有效方式

隨著國家層面總體的學生評價改革,對課程評價的研究逐漸走向深入,每名教育工作者都越來越發現其重要的教育價值。同樣,采用多樣的、面向學生各項能力的評價,也是落位年級質量標準的重要手段。

首先是結合課程標準對學科教學的評價,應該是學校目前最常規的評價了。我們開始嘗試結合年級質量標準進行學業評價,這樣即落位了國家層面的基本標準與要求,又能有機融入學校校本化的評價方式與內容。

其次,就是面向學生能力的專項評價,更科學、更有針對性的診斷和指導學生各項能力發展狀況,提出合理化改進建議。如,我校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專項測評,就是為落位《語文課標》要求,結合年級質量標準,從獲取信息、整體感知、解釋說明、推理判斷、評價思考五個方面建立評價指標。每個指標建立9級發展水平,通過大數據的分析得出校級、年級、班級、個人四個層面的診斷數據。

如下圖就是通過前測與后測的數據對比,面向學生閱讀能力發展水平,診斷一個階段以來學校的閱讀教學中形成的優勢發展,也找出存在的略施差距,從而指導改變學校關于閱讀教學工作落位年級質量標準。

(四)建立適合的管理方式,是落位年級質量標準的基本保障

再有就是,學校的管理方式同樣是有效落位年級質量標準的重要關節。首先是把學校的一切管理工作要向學生發展聚焦,通過年級質量標準的引領能有效整合各項管理工作的統一落位,改變部門管理的常規方式為標準管理,細致分工,上下一條線。其次,建立研究團隊,這個團隊肯定是跨越學科和管理領域的綜合團隊,一般是以年級為基本單位,通過年級質量標準引領年級內部工作。

總之,通過各種整合后形成的年級質量標準,在教育發展的當今階段,應該是學校提升教育質量,培養具有綜合素養學生的重要環節。它改變著學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實踐,必然會引領形成即落位國家各項要求,又能形成辦學特色學校教育新格局。

參考文獻:

[1]陳如評,劉憲華:《學校課程新樣態》,開明出版社,2016年

[2]黎奇:《新課程背景下的校本教學研究》,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年

[3]教育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集團,2011年

[4]鐘啟泉:《課程的邏輯》,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