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小學生解決數學問題能力的培養

2020-10-09 10:37顏孔娟
新一代 2020年23期
關鍵詞:教學

顏孔娟

摘 要:“解決實際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是培養學生應用數學能力的重要途徑,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過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培養小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是老師教學的重點之一。教師應根據課程標準聯系生活實際,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并能根據實際檢驗結果的準確度,積極把解決問題與數學知識和基本技能合為一體,努力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學生解決問題能力薄弱的原因

現今有的學生在前面基礎知識,例如概念、計算方面都做得很好,可是做到后面的解決問題就錯漏百出了。其中表現在:有的學生一看到題目這么長,文字又多,就生畏了。特別是有的題目還圖文結合,讓學生一看簡直就是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有的學生則是用猜的,看到題目的幾個數字,直接用加減或乘除亂套進去。有的家長就很納悶:我的孩子平時很認真學習的呀,周末還報了輔導班,為什么解決問題這部分的成績就提不上去呢?然后又去買了一大堆資料書,搞題海戰術,當然如果碰到一模一樣的題目或許一時考高分了,可是當題目稍微改變了一下或者拐個彎,孩子就一塌糊涂了。究其原因,學生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是得不到提高[1]。

分析原因,總結有如下幾點:(一)舊教材的應用題部分有明確的相關基本類型的訓練,現教材的解決問題主要側重于在情境中理解,慢慢淡化基本數量關系的學習和掌握,學生缺乏分析問題必要的支撐。(二)解決問題主要滲透在四則運算、統計、空間與圖形等內容里,有時是同步進行。這樣,學生就很難在新知的學習過程中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了。(三)學生在學習遷移能力上的差異。(四)缺乏學習和掌握基本的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

基于以上種種原因,那么如何培養小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呢?

二、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一)聯系生活實際,理解題意

⑴創造情境?!墩n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景,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激發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愿望?!苯處焺撛O的情景教學應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數學又運用于生活。激發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欲望。例如,母親節快到了,小明想要買一束花送給媽媽,他了解到,康乃馨10元5支,百合花12元4支,玫瑰花10元一支。小明有20元,他有幾種不同的買法?現實的生活情境蘊含著許多的數學知識。教學時,可以在班里模擬一個買花的情景,讓學生自己去買,去實踐,去感受。學生在活動中體會到成功的喜悅,也培養了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⑵理解題意。數學來源于生活,學生對生活各種信息的理解、熟悉程度將直接影響到學生的解決問題。例如,笑笑的爸爸每月工資3600元,按照公司規定,工資里超過2000元的部分繳納5%的個人所得稅,問:爸爸每月應繳納多少元的個人所得稅?很多學生一看完題目,就直接列式:3600×5%=180(元),很顯然這是錯誤的。教師應引導學生理解“工資里超過2000元的部分繳納5%的個人所得稅”是什么意思,學生只要弄懂題意,理解信息,解決起來就得心應手了[2]。

(二)分析題目,理清數量關系

解決問題一般由情境和數量關系兩部分穿插在一起的,我們在做題前應先分析題目,理清數量關系,找出條件和問題,在頭腦架構一個基本的情景,慢慢理清思路,為正確解答創造條件。所以,整個過程可以分為如下三步。

⑴閱讀

閱讀,就是認真閱讀題目,初步理解題意。閱讀是理解題目的第一步,為審題作好準備。閱讀題目時要求學生專心一致,一字一字地讀,做到一字不添,一字不漏,一字不錯。比如,數學里經常遇到的單位不一致的題目,如果不認真讀準題,有時就算列出了算式,答案也是錯誤的。還有六年級學習的圓柱和圓錐,“有蓋”還是“無蓋”,一字之差,答案截然不同。

⑵推敲

推敲,就是仔細推敲字、詞、句,準確理解題意。數學審題也應像語文一樣,引導學生讀懂每個字、詞的意思。只有真正理解題意,才會提高解題的效率。首先,要抓準題目中的關鍵詞。比如,五年級下冊《分數混合運算(三)》教學:小剛家九月份用水12噸,

比八月份節約了,八月份用水多少噸?首先應抓住關鍵句“比

八月份節約了”,找準哪個是基準量,哪個是比較量。找準了基準量,也就是單位“1”的量,才能理解幾個量之間的關系,再找數量關系式。

⑶畫圖

畫圖,就是根據題目的條件和問題,通過用圖或線段圖把題目意思表達出來。圖示法直觀,形象,是解決問題的一種有效的策略。比如,六年級復習時有道題:一條隧道,已修的和未修的長

度之比是2:3,若再修25米,就剛好完成全長的,這條隧道有多長?學生剛讀完題目,完全不知如何下筆。剛好那時有個學生突然驚呼:“對啦,我可以畫圖試試看”!一語提醒了大家,后來很多同學都能做到正確答案。通過畫圖能夠直觀地把情景展示出來,易于建立數量關系。

(三)聯系實際,對結果進行檢驗

問題得到解決之后,我們可以對結果進行檢驗和評價。這不僅能提高解題的準確率,而且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檢驗習慣。例如,五年級數學下冊有道習題:一套西服按六五折出售的價格是260元,這套西服的原價是多少元?有個同學列式:260×65%=169(元)。如果他有檢驗習慣的話,回頭對比一下就會產生質疑:原價居然會比打折之后的價錢還要便宜的?從而回頭重新讀題目再三思考了。

總之,要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應該從學生自身出發,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及心理特點,創設有趣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充分體會到數學來源于生活,激發學習的興趣。

參考文獻:

[1]面向數學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研究[D].左姍姍.揚州大學 2018

[2]小學低年級學生數學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研究[D].蔣夢穎.安慶師范大學 2018

猜你喜歡
教學
微課讓高中數學教學更高效
「微寫作」教學實踐的思考
“以讀促寫”在初中寫作教學中的應用
如何讓高中生物教學變得生動有趣
談高中音樂欣賞教學中的“聽、看、想、說、動”
“自我診斷表”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對外漢語教學中“想”和“要”的比較
對識譜教學的認識與思考
《可以預約的雪》教學探索與思考
對高等數學教學的一些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