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供給精準化的實踐困境與優化路徑

2020-10-09 10:58杜智民康芳
重慶社會科學 2020年9期
關鍵詞:養老服務農村

杜智民 康芳

摘 要:加快發展農村養老服務已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探索如何謀劃農村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供給精準施策對于增強老年人幸福感,助力鄉村振興戰略順利實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當前農村社區居家養老在服務對象甄別、服務內容供給、服務保障支撐的瞄準方面存在非精準化問題。提高農村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需求與供給的適配度需要精準識別需求、精準實施供給、精準獲取支持。

關鍵詞:農村;養老服務;精準甄別;精準供給;精準支持

基金項目:長安大學研究生科研創新實踐項目“農村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精準化供給研究”(300103703088);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少數民族地區醫養結合養老服務體系構建研究”(17CMZ030)。

[中圖分類號] D669.6 [文章編號] 1673-0186(2020)009-0130-011

[文獻標識碼] A ? ? [DOI編碼] 10.19631/j.cnki.css.2020.009.012

一、問題提出及文獻回顧

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已然凸顯,如何有效應對老齡化已成為社會經濟發展所面臨的長期挑戰。中國老齡協會數據顯示,從1999年步入老齡化社會到2018年的19年間,我國老年人口凈增1.18億,是世界上唯一一個老年人口超過2億的國家[1]。與此同時,城鄉人口老齡化倒置現象日趨嚴重: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可知,農村65歲及以上的人口比重高達10.06%,超出城鎮2.26個百分點;世界銀行預測,到2030年中國農村老年人口撫養比將攀升至34%[2],農村面臨著更為嚴峻的養老挑戰。

促進農村養老服務發展已上升為國家戰略,2017年,國務院制定實施的《“十三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在第四章第三節中詳細闡述了加強農村養老服務,補齊農村短板的具體方略;2018年,國務院印發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在第三十章第四節中全面系統提出提升農村養老服務能力的策略。近年來,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國家戰略的支持下,我國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日臻完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發展取得一定成績。然而,與城鎮相比,農村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在供給有效性方面還面臨許多梗阻,因此,推動養老服務資源不斷向農村傾斜,增加農村養老服務供給有效性,縮小城鄉差距,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目標之一。

在國家政策的鼓勵和引導下,各地結合自身實際進行探索,互助幸福院、日間照料中心、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等不同形式的農村養老服務模式如雨后春筍般遍地開花。隨著實踐探索的推進,學界對農村養老服務的研究熱情也日趨高漲,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關于發展農村養老服務緊迫性和必要性的研究。學者們認為我國老齡化水平城鄉倒置、農村老年人健康狀況差、老年人照護需求陡然遞增、家庭養老主導供給能力削弱、政府兜底保障責任低位運行[3-4]。二是關于特定地區農村老年人需求的研究。用實證方法分類探討農村老年人對生活照料、醫療護理、精神慰藉和文化娛樂服務需求意愿的影響因素[5],并研究代際關系和家庭結構對農村居家養老服務需求的具體影響[6]。三是關于農村養老服務發展面臨的困境及改進措施的研究。通過梳理文獻發現,理論界將農村養老服務發展面臨的問題主要歸結為農村養老服務起步晚,基礎薄弱等內在缺陷和政府、市場、家庭、社會力量支持不力,協同不暢等外在束縛[7];提出應制定養老服務發展中長期規劃、擴大農村養老服務供給總量、提高農村老年群體社會保障水平[8]。四是關于在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背景下,農村養老服務發展契機的研究[9-10]。

綜上所述,既有的研究分析了農村養老服務發展的機遇、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應對策略,為進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礎,但對農村養老服務供給精準化,尤其是對適合中國國情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11]供給精準化的研究甚為罕見?;诖?,本文試圖以供給精準化為切入點,深刻剖析養老服務精準化供給的內在機理和構成要件,系統描述、分類整理制約農村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供給精準化的現實要素,進而從技術理性、價值理性和制度理性多個維度探析供給精準化的可為路徑。

二、農村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供給精準化的內在邏輯及理論分析框架

“為什么農村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供給亟待精準化、什么是養老服務供給精準化”,這是在文章展開實質性討論之前,必須厘清的兩個基本問題。

(一)養老服務供給精準化的內在邏輯

我國日益嚴峻的老齡化城鄉倒置態勢和薄弱的農村養老供給能力,催生養老服務供給精準化的新需求。

1.老齡化城鄉倒置態勢日趨嚴重

首先,我國農村的老年人口絕對數將長期高于城市。2010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 60歲及以上的農村老年人口為9 930.3萬人,而城鎮為7 829.1萬人;根據預測,到2035年農村老齡化水平會超出城鎮12.8個百分點[12]。其次,農村空巢化、高齡化和少子化現象更為突出。隨著人口流動步伐的加快,農村空巢老人數量不斷攀升,據全國老齡辦統計數據可知,早在2013年我國空巢老人數已突破1 億,而其中近一半的空巢老人生活在農村地區,“出門一孤影,進門一盞燈”,這些老年人面臨著物質匱乏和精神空虛的雙重困境。高齡老齡化和高齡少子化現象相互交織,按照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 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時, 農村8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高達1 200萬, 約占全國高齡老年人口總量的60%;與此同時,受計劃生育政策和生育觀念的影響,農村“少子化”形勢日漸嚴峻,2010年我國家庭的平均規模已降低到3.10人/戶,農村態勢更為嚴重,近六成的農村家庭人數少于3人。第三,農村老年人的健康狀況不容樂觀。當代的農村老年人均是60年代前出生的,一生操勞、多以重體力勞動為生,對身體健康透支嚴重且體檢意識薄弱,據第四次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結果可知,2014年自評身體健康“較差”的農村老年人和城鎮老年人所占比例分別為30.3%和 19.7%。

2.農村養老服務供給短板亟須補齊

農村土地供養能力持續減弱,養老資源匱乏,養老服務發展滯后,應對養老的能力十分有限。我國農村老年人經濟基礎薄弱,絕大多數老人沒有固定的經濟來源,據老齡辦統計數據可知,2014年農村老年人人均收入(7 621 元)不及城鎮老年人人均收入(23 930 元)的三分之一?!氨U匣旧睢钡霓r村養老保險金難以發揮應有作用,2018年《中國老年社會追蹤調查》(CLASS)顯示,僅有17.22%的農村老年人能夠依靠養老金生活,以甘肅天水為例,2018年以前,農村地區的養老保險待遇水平為85元/月,2018年為103元/月。農村地區養老服務發展滯后,據2014 年《中國老年社會追蹤調查》(CLASS) 數據可知,只有4.89%的農村有老年日間照料中心或托老所,農村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覆蓋率為6.5%,不及城市的十分之一[13]。另一方面,農村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存在供需不契合的矛盾?,F有的農村養老服務傾向于遞送生活照料、老年飯桌等基本服務,但對老年人最需要的上門看病、上門送藥、解悶聊天、鄰里糾紛解決(圖1)關注極少,供需錯位嚴重。

(二)養老服務供給精準化的理論分析框架

從理論上講,“精準化”的理念源于科學管理理論中的“精細化管理”[14],在我國,對“精準化”研究的集大成者在“精準扶貧”領域,鮮少有學者從“精準化”視角來分析養老服務供給問題。本文借鑒“精準扶貧”相關理論,來闡釋養老服務的供給精準化:即以老年人需求為靶心,以增強老年人的幸福感和促進其自由發展為目的,通過科學有效的方法引導養老服務資源合理分配,以增強農村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有效供給,避免供需錯位,進而實現養老服務供求的精準對接。具體來講就是要厘清 “為誰提供服務”“誰來提供服務”“提供什么服務”“如何提供服務”和“誰來支持服務”的問題。

1.精準甄別

精準甄別養老服務對象,即厘清“為誰提供服務”的問題,這是實現農村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供給精準化的首要前提。首先,養老服務對象迥異,不同農村地區和同一地區的不同老年人身體健康狀況、經濟支撐能力、家庭供養能力千差萬別;孤寡、失獨、空巢、低保、五保、完全自理、工具性受損等老年群體情況各異,要根據老年人的特征對其進行分類。其次,老年人養老需求各異,個體特征不同的老年人對生活照料、醫療護理、精神慰藉、文化娛樂[15]等的訴求不同,要根據老年人的需求實施分層,以滿足老年人“安老、養老、享老”的不同養老目標[16]。

2.精準供給

精準供給是本文研究的核心議題,即厘清農村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誰來提供”“如何提供”和“提供什么”的問題。首先,政府、家庭和社會都是農村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供給主體,政府是農村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主導者,家庭是優先供給者,社會力量也有義務參與農村養老服務的生產和遞送。其次,多元主體協同參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遞送是精準化供給的必然要求,家庭、政府和社會力量應明確責任,多方賦權,協同合作。第三,瞄準“老有所依、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安”的需求,提供相應服務,尤其是增加上門看病、上門護理等醫養服務。

3.精準支持

精準支持即厘清“誰來支持服務”的問題,這是實現農村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供給精準化的有力保證?!按簌i之動,非一羽之輕;騏驥之速,非一足之力”,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精準化供給需爭取文化、人才和技術等的全方位支持。通過弘揚孝文化修復日漸衰弱的家庭養老功能;培養農村養老服務專業人才,打造人才引擎,助力農村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供給精準化的實現;推動“互聯網+”、智慧養老等信息化養老方式“下鄉”,滿足農村老年人日趨多元化的美好養老需求。

三、農村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供給精準化面臨的現實困境

近年來,以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為契機,農村地區的老齡政策逐步健全完善,據第四次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調查數據可知,農村老年人生活狀況的總體感受為“幸?!钡谋壤?1.41%)超過一半 。然而,當前農村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發展尚處于起步和探索階段,在供給精準化方面仍面臨許多梗阻。

(一)需求甄別方面:服務對象及需求識別掣肘重重

囿于我國農村老年人的自我表達能力和農村養老服務機制建設的內外因素,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需求甄別掣肘重重。

1.養老服務需求識別困難

首先,需求識別理念障礙。我國群眾深受集體主義文化“滋養”,對個我的關注微乎其微,這種理念扎根于人們思想深處,雖然,改革開放以來,自我意識逐漸增強,需求日益多元化,但廣大的農村地區60年代前出生的老年人尚未完全形成“基于公民權利的福利文化認知”理念[17],對自我養老需求的表達意識淡薄,表達能力欠缺。筆者在西部某自然村調研時發現,該村60歲及以上的留守老人是全村的主力軍,這些老年人思想保守,“含蓄內斂”,調研人員入戶時,其第一反應是緊張,潛意識將調研者看作是“官方暗訪”,甚是謹慎,經詳細解釋后,老人雖消除顧慮,但卻不會表達自己的訴求,更沒有通過社會化途徑實現養老的意識。試想面對此類目標群體,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供給怎么做到契合需求?其次,需求識別機制障礙。學者范逢春指出,我國基本公共服務政策制定方式是典型的精英主導、行政支配、自上而下的福利賦予型,公眾有效參與渠道匱乏,即使社區居家養老這種社會化的服務,其服務政策的制定也大都采取“自上而下”的形式[18],老年人所接受的服務是應該的“虛要”(即政府認為的需要)而非實際的“需要”(即老年群體真正的需要)。農村老年人需求表達能力本已十分薄弱,外加表達機制缺失,使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供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最后,需求識別信任障礙。正如調研時所遇情境一樣,當前,農村老年人戒備心強,即使入戶時有村委會工作人員陪同和解釋,老年人的信任隔閡猶存,難以獲得有關真實需求的第一手資料,養老服務需求識別瓶頸突破任重道遠。

2.養老服務對象瞄準偏離

“為誰提供服務”是考驗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供給精準化的重要指標。學界普遍認為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面向廣大自理、半自理和高齡老年群體,機構養老則適合失能、失智及特殊困難老年人,各地在實踐中制定的“9073”“9064”(居家、社區和機構養老服務的比例各占90%、7%或6%、3%或4%)養老方案也都充分印證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對象應該是社會中的絕大多數老年群體。但從農村的實際來看,當前能夠享受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老年人是少數特殊群體,服務對象過分狹窄?,F有的農村幸福院、社區養老服務站、日間照料中心、養老服務中心依舊延續上世紀撫養救助思路,都以農村“低?!薄拔灞!焙汀敖n立卡戶”等受政策照顧的老年人為服務對象,將絕大多數高齡、患慢性病的老年人拒之門外,有違“十三五”養老體系建設規劃。另一方面,農村現存的“補缺型”養老服務政策的靈活性差,不能根據老年人的實際情況及時調整對象,老人一旦進入政策庫,便“一勞永逸”。而實際上老人的身體狀況、經濟情況、家庭狀況等都在動態變化中,應根據現實變化建立服務對象甄選動態調整機制,使真正有需求的老人享受服務,提高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供給的精準性。

(二)供給瞄準方面:供給主體與服務內容雙重困境制約

受限于供給主體、服務設施、供給內容等固有束縛,農村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在供給瞄準方面的窘境已然突顯。

1.養老服務主體協同供給機制缺失

老年人普遍具有美好養老服務需要,這種個性化、多元化的需要已然超越經濟保障,成為老年群體的主要訴求[19]。據《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調查報告(2018)》可知,老年人除了需要上門做家務、上門看病、康復護理外,有10. 6%和10. 3%的老年人分別需要心理咨詢、聊天解悶服務和健康教育服務,而多元主體協同供給是滿足老年人個性化需要的必然選擇。然而,從農村實際來看,政府主導的多元主體協同供給機制尚未完全形成。第一,政府缺位與越位并存。政策規劃缺位,農村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缺乏長遠規劃,基層政府多是在上級政策的強壓下“匆匆行事”,近兩年,農村興建日間照料中心、購置基本醫療器材,看似欣欣向榮,卻因服務人員、運行機制等缺位,使新建設施常年閑置,造成資源浪費。資金支持缺位,以甘肅天水和陜西安康為例,80歲以上農村老年人的高齡補貼分別為25元/月和100元/月、護理補貼都僅限于特殊殘疾老人,財政補助力度極其微薄。服務遞送缺位,許多基層政府仍采用“自上而下”全權負責的服務供給方式,從社區居家的投資建設、管理運營到服務提供全方位包攬,放權不足,擠占社會主體的參與空間。第二,家庭供養能力弱化。據第四次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數據可知,農村老年人獨居和與配偶居住的比例過半,達到了52.2%,傳統依靠子女的家庭養老模式弱化,居家照料是大多數(88.92%)農村老年人的愿望。第三,社會力量參與不足。農村養老市場和政策扶持門檻影響社會力量的參與熱情。受制于經濟因素的影響,農村老年人花錢購買養老服務的理念和可能性不強。此外,許多優惠政策難以落地,政府補貼門檻高、手續繁瑣,社會力量遞送養老服務的土壤尚不成熟。

2.養老服務內容單一,供需不契合

我國農村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正式起步于2010年前后[20],發展還很不成熟,服務內容簡單,無法滿足老年人多元化的需求。據老齡辦統計數據顯示,社區居家服務中上門看病、健康教育、心理咨詢/聊天解悶是農村老年人最需要的三種服務,所占比例分別是54.41%、25.10%、24.76%,但現階段農村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多以生活照料(如助餐、日間照料、家政服務等)為主,所涉內容單一,服務滿足率低,有效性差。此外,農村老年人對精神文化和醫療護理的需求日漸攀升。超過40%的農村老人會感到孤獨,但75.03%的農村社區并不能提供聊天解悶或心里咨詢服務,即使少數可提供此服務的農村社區,老年人知曉情況并不樂觀,服務利用率僅為2.25%,結構失衡嚴重。近幾年,農村患慢性病的老人數量龐大,僅有28.90%的老年人自評健康狀況好,而超過80%的老人至少患有一種慢性病,且88.74%有護理需求的農村老年人希望通過居家護理的方式遞送服務,但上門看病,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供給十分欠缺。農村醫護人才缺口極大(表1),因工資待遇低、生活方式單調、工作時間長、職稱評定困難[21],許多畢業生不愿到基層就業,全科醫生的簽約更是難上加難,護理員和全科醫生缺口率分別高達68.32%和73.27%,離城鎮較遠的地方能提供上門護理的比重僅僅為4.03%。

(三)分類分層實施方面:因人施策和差異化供給不足

我國老年人在經濟條件、個體條件和家庭支持條件方面存在差異,要根據實際情況,實施分層養老策略,以便讓養老服務真正公平可及。農村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供給亦是如此,分類分層是供給精準化的依據,但農村因人施策和差異化供給不足。農村養老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多是村委會工作者,年齡偏大,對電腦等信息化設備生疏,并未根據老年人基本情況(年齡、健康、婚姻、子女、經濟狀況等)“建檔立卡”,導致其提供的服務隨意性大,瞄準率差。筆者調研時聽聞過這樣一起案例:某60多歲的空巢老人,患有慢性心臟病,有些藥物不能服用,但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卻不了解基本情況,為其開藥時犯了禁忌,引發了嚴重的后果。有學者將農村養老服務分為生存類、中等類和高端類,對于“五?!薄暗捅!钡壤щy老人應著重滿足生活照料的需求;對于“失能”“半失能”等患病老人應側重滿足醫療護理的需求;對于“失獨”“空巢”等特殊老人應重點滿足精神慰藉需求。然而,目前絕大多數農村地區,只能提供老年飯桌、日間照料等基本服務,供給內容差異性不足。

四、農村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供給精準化的優化路徑

從需求識別、內容供給、服務支持三個維度共同發力,精準高效地為老年人遞送服務,不斷提高農村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供需間的配適度。

(一)精準甄別需求:供給精準化的前提

供給精準化的首要前提是明確農村老年人的真實需求。巧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科學的需求評估機制是精準甄別需求的有效手段。

1.現代信息技術:挖掘真實需求的工具

厘清需求才能準確供給,借助信息化手段是充分掌握農村老年人需要的有效工具??倳浺恢睆娬{“打鐵必須自身硬”,因此,通過賦權增能,提高農村老年人的表達能力、參與能力和使用能力極為重要。居家養老涉及網絡呼叫、智能手環、線上掛號等 “智能化”服務,而農村老年人對信息產品的使用能力低,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急需通過入戶或集中培訓的方式,讓老年人學會享用新型服務。其次,以鄉鎮為單位,建立養老服務信息系統。由村委會工作人員和養老服務專業人員摸底調查,掌握包括家庭、年齡、收入、住所、病史、需求等在內的基本信息,為每個老年人“建檔立卡”,并利用系統分析采集到的數據,制定契合農村老人需求的服務。此外,也要為日間照料中心、鄉鎮衛生室、幸福院等供給資源建立基本數據庫,方便老人選擇服務和日后分析考核,以促進信息透明,破解信任障礙。第三,動態調整數據庫信息。老年人需求情況和服務供給資源并非一成不變,養老服務信息系統不能永不更新,掩人耳目,應指定專業人員,根據實際情況及時更新基本數據。再者,應做好數據庫的安全維護。當前形式多樣的保健品推銷、藥品推銷層出不窮,針對老年群體的各種“欺詐”手段更是防不勝防,老人基本信息庫的安全維護應從源頭抓起,謹防信息泄露。

2.需求評估機制:分類分層的基礎

老年人的身體狀況、經濟條件、文化水平和家庭供養能力千差萬別,其養老需求也呈現多元化的特點,通過分析老年人養老需求的差異,指出實施分層養老的必要性。而要實行分類分層,則需建立需求評估機制,科學的評估結果是實施分層分類的基本準則。評估機制的制定可參考國際通用的ADL量表(日常生活能力評定量表)和上海老年照護需求評估機制,并根據農村老年群體的實際情況,在評估對象、評估人員、評估方案、評估內容和評估時間等方面建立適宜的標準[22]。首先,評估對象應該涵蓋農村所有的老年群體,并從日常生活能力、子女供養能力、健康狀況、經濟水平、養老需求、影響需求的可能因素等指標入手,全方位衡量服務對象。評估人員是影響評估的關鍵因素,應該由專業素養過硬的人才擔任,其知識結構、實踐經驗、專業水平都需嚴格考核。評估方案設計應由專業的評估人員完成,且事先須聽取并考慮老年人、家屬、社區居家服務中心的意見,當涉及服務內容與老人需求不一致時應及時調整。評估內容須適應農村老年人的現實狀況,鑒于我國農村老人感到孤獨(43.9%)的比例遠高于城鎮(29.9%)[23],評估內容要著重考慮大批留守和空巢老人的精神訴求。評估時間應兼具靈活性和原則性,既可根據實際變化及時組織評估,也必須規劃好評估周期,按時定期開展評估。

(二)精準實施供給:供給精準化的核心

精準遞送養老服務是供給精準化的核心要義。明晰不同主體的權責、重視醫養護理服務的供給是精準實施供給的有力舉措。

1.厘清供給主體責任邊界

農村養老服務具有福利性、事業性、普惠性特征[24],因此政府在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供給中責無旁貸,其主導性作用主要表現在政策引領和資金保障兩個方面?;鶎诱畱勒諊茵B老服務體系建設規劃,結合農村實際,制定具體政策,通過頂層設計、政策優惠激發多元主體活力。發揮村集體和村委會等基層組織的作用,作為農村群眾的“主心骨”,村集體和村委會工作人員熟知農村情況,可通過改建農村廢舊學校、公社等為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建設提供土地、設施支持。另一方面,政府須建立更加精細化的補貼標準,對農村“五?!薄笆И殹?等弱勢群體,應發揮兜底保障的作用;對失能、半失能等患病老人需建立長期照護險;對一般老人,應通過資金扶持,引導社會力量介入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供給。第二,作為最有效的資源配置手段,市場理應在農村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供給中發揮作用,可通過公建民營、購買服務,PPP模式積極尋求與政府合作的方式。在東部經濟發達的農村地區,應該充分發揮市場優勢,為老年人提供上門護理、輔助器材租賃等服務,不斷促進養老服務產業的發展。第三,老年人自我力量不可或缺。農村地區年輕勞動力大量外出,留守老人居多,但社區居家養老涉及許多智能化產品的操作,也就是說,農村老年人必須改變“不會使用”“不敢操作”的現狀,熟悉掌握居家設備的使用方式,增強自我養老能力。

2.重視醫養護理服務遞送

首先,醫療護理服務不同于傳統的養老服務,需要配備一些醫療護理專用設備。除血壓計、聽診器、輸液器、血糖儀等基本設施外,人口較少的自然村可依托衛生室或衛生站共享心電圖、呼吸機等慢性病老人常用設備;社區日間照料中心、養老服務中心、農村幸福院、敬老院需要與衛生室協同合作,將基本照料和醫療護理服務融合推進。養老服務中心增設或置換護理型床位,使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盡可能滿足老人對日常慢性病的診治需求,減少長途跋涉外出就醫的頻率。其次,大力引進醫療護理人才?;鶎诱膳c當地衛生院校合作培養專業人才,通過薪酬獎勵引導畢業生回基層就業;采取“政策幫扶”的形式引入醫療資源優質單位的全科醫生,借助人力資源優勢,指導、培養農村自己的醫養人才隊伍;重視鄉村醫生工作隊伍建設,將鄉村醫生工作者吸納到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促使二者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第三,推動醫療護理服務向居家老人延伸。建立家庭醫生簽約制度,做實家庭醫生服務細則,鼓勵醫護人才和鄉村醫生向留守老人提供上門看病、康復護理服務,加大對醫養結合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補貼力度,滿足農村老年人日益增長的醫護需求。

(三)精準支持:供給精準化的保證

多方給予支持,是實現農村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供給精準化的重要保證。發揚家庭養老文化、建立智慧養老服務平臺是精準支持的有效途徑。

1.文化支持:發揮家庭養老資源優勢

理論和實務界已達成共識,當某種養老方式無法承擔原有的養老功能時,最有效的干預途徑是幫助其恢復功能[25],因此,利用家庭養老資源優勢至關重要?!鞍偕菩橄取?,通過弘揚優良的孝文化,適當獎勵與老人同、擔負照料功能的子女,充分挖掘家庭照料資源;完善與家庭相關的養老政策,《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雖然已在家庭贍養方面進行了規定,但執行孱弱,可操作性不強。其次,抓住鄉村振興戰略機遇。優良傳統文化建設氛圍在文化振興的浪潮如火如荼,基層工作者應以此為契機,注重傳播養老文化,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夯實居家養老文化建設的根基。第三,促使家庭養老資源向社區延伸。配偶是居家養老服務遞送主體中的重要一元,筆者調研時發現,許多臥床的失能老人,都是配偶精心陪伴照護,累月經年,配偶已然成為“半個專業護理員”,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可通過適當的方式,利用此類資源。無論從血緣還是情感來看,子女都是老人最親近的人,社會化養老可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醫療護理等專業服務,卻替代不了子女的關愛,農村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可通過各種方式(直接或視頻、電話),借助親情資源提高供給精準化水平。

2.技術支持:建設互聯網+智慧養老服務平臺

隨著智慧城市的建設,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也搭乘“互聯網+”這輛快車初露頭角,武漢市已形成統分結合、社區嵌入和中心輻射三種“互聯網+居家養老”模式[26],農村社區居家養老服也需利用“互聯網+養老”新技術,增強服務靈活性,提高供給精準化水平。首先,市場應結合農村實際進行本土化設計。與城市老年群體不同,農村八成以上的老人沒有固定收入,經濟承受能力有限、文化程度低,新技術使用能力差,市場需結合農村老年群體的實際進行推敲,設計契合農村老年人需要的智能化養老產品。第二,優先發展“互聯網+醫養結合”服務,利用智能設備建立農村老年人健康信息數據庫,將老人、社區居家服務中心和子女遠程連接起來,一旦老人在家出現不適,可及時聯系到家屬和社區服務人員,使老人在有效時間內得到及時的醫護服務。此外,可通過遠程虛擬服務,指導老人配藥、吃藥、測量身體指標、協助居家老人進行醫養康復活動,精準滿足農村老年人日益增長的醫療健康需求。第三,“互聯網+養老”涉及信息系統、智能產品、操作系統、服務平臺和技術人才的配置,所需資金量大,因此,不僅要挖掘村集體所具有的經濟潛力,政府財政也要發揮杠桿作用,通過優惠政策,積極吸納民間資本、公益彩票基金為其助力。

參考文獻

[1] ?光明網.需求側視角下老年人消費及需求意愿研究報告[R/OL].[2019-04-16]http://difang.gmw.cn/bj/2019-04/16/content_32748342.htm.

[2] ?齊鵬.農村養老服務長效機制的構建[J].中州學刊,2019(5):72-79.

[3] ?齊鵬.論農村養老服務體系的完善[J].西北人口,2019(6):114-124.

[4] ?郭未,李霞.西部農村養老服務中的政府角色定位及行為選擇[J].青海社會科學,2018(6):120-127.

[5] ?崔香芬,李放,趙光.農村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需求影響因素實證研究——基于江蘇省的調研分析[J].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3):86-92.

[6] ?姚兆余,陳日勝,蔣浩君.家庭類型、代際關系與農村老年人居家養老服務需求[J].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2018(6):34-42+155-156.

[7] ?姚兆余.農村社會養老服務的屬性、責任主體及體系構建[J].求索,2018(6):59-65.

[8] ?陸杰華,沙迪.新時代農村養老服務體系面臨的突出問題、主要矛盾與戰略路徑[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2):78-87+2.

[9] ?劉玉安,徐琪新.從精準扶貧看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緊迫性[J].東岳論叢,2020(2):74-82.

[10] ?杜鵬,王永梅.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機遇、挑戰及應對[J].河北學刊,2019(4):172-178+184.

[11] ?青連斌. 更加重視居家養老基礎地位[N].學習時報,2016-04-25(A1).

[12] ?丁少群,王信.老齡化背景下的農村可持續養老保障制度改革研究[J].中國經濟問題,2012(2):52-60.

[13] ?潘屹. 社區綜合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挑戰、問題與對策[J].探索,2015(4):70-80+2.

[14] ?王陽. 從“精細化管理”到“精準化治理”——以上海市社會治理改革方案為例[J].新視野,2016(1):54-60.

[15] ?聶建亮,李澍.政府主導、多方參與農村社會養老服務體系構建[J].重慶社會科學,2017(3):56-62.

[16] ?席恒.分層分類:提高養老服務目標瞄準率[J].學海,2015(1):80-87.

[17] ?付舒,韋兵.合理存在與認同危機:社區養老模式發展困境及出路[J].社會科學戰線,2018(7):240-246.

[18] ?范逢春.建國以來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政策的回顧與反思:基于文本分析的視角[J].上海行政學院學報,2016(1):46-57.

[19] ?白維軍.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何以可能?何以可為?[J].社會科學戰線,2019(7):222-228.

[20] ?李長遠,張會萍.包容性發展視角下農村養老服務發展的非均衡性及調適[J].現代經濟探討,2018(11):

121-126.

[21] ?康芳,李長遠.社會資本參與養老服務的理論邏輯、實踐困境及其破解之道[J].理論導刊,2019(6):29-34.

[22] ?睢黨臣,曹獻雨.芬蘭精準化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經驗及啟示[J].經濟縱橫,2018(6):116-123.

[23] ?黨俊武,李晶.中國老年人生活質量發展報告(2019)[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9:94.

[24] ?姚兆余.農村社會養老服務的屬性、責任主體及體系構建[J].求索,2018(6):59-65.

[25] ?李萬鈞,李紅兵,余翰林,等.新時代養老服務發展中政府、市場、社會的關系和邊界研究[J].社會政策研究,2018(4):30-40.

[26] ?楊莉.醫養結合的運營模式探究——以武漢市“互聯網+居家養老”為例[J].學習與實踐,2019(11):101-108.

Abstract: To speed up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pension service has become national strategy, and to explore how to plan precision supply of home-based care service for the Elderly in rural community is of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enhancing the happiness of the elderly and boost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At present, there are some imprecise problems in the service object identification, service content supply, service support and so on. To improve the matching of the demand and supply of community home-based care service for the aged. It is necessary to precisely identify demand, implement the supply and obtain support.

Key Words: rural areas; elderly care; precision identification; precision supply; precision support.

猜你喜歡
養老服務農村
十八大以來每年超千萬人脫貧
《新農村》鄉村文藝家聯盟
高職高專院校養老服務類人才人文素質的缺失及對策
《新農村》鄉村文藝家聯盟
煙臺市加快推進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探析
《新農村》鄉村文藝家聯盟
新農村 新一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