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語作為第二語言的閱讀課程教學實踐上

2020-10-09 15:27胡晨霞
新一代 2020年23期
關鍵詞:第二語言模式英語

胡晨霞

摘 要:作為語言學習、學術學習、交流和信息共享的最重要手段之一,閱讀對于個人來說是一項復雜且具有挑戰性的語言技能,特別是對于第二語言的學習者,下文簡稱(L2)(Fraser,2007)。因此,語言教師需要識別L1(第一語言閱讀者)和L2學生閱讀特征的區別。Anderson(1991)認為,閱讀過程目的多樣,包括掃讀、略讀、粗略理解、學習、信息獲取和批判性評價,因此閱讀方法也是不一樣的。本文主要分析了英語教師在教L2學生進行英語閱讀時應該考慮的主要問題;最后將介紹三種閱讀模式,并在實踐中對教師提出建議。

關鍵詞:英語;第二語言;教學;模式

一、作為英語教師應考慮的問題

(一)詞匯和習語

詞匯的定義是指一個人知道和會使用的全部詞匯,是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問題之一。Moghadam等人(2012)研究詞匯相關概念,并將其分為詞匯知識的廣度和深度兩大類。詞匯的廣度在一定程度上與學習者掌握的詞匯量和語言能力有關,第二語言讀者掌握的詞匯量無疑小于第一語言讀者掌握的詞匯量。詞匯的深度是指學習者對詞匯理解的程度,不僅包括詞匯在某一語境中的單一意義,還包括詞匯的發音、拼寫以及與其他詞匯的用法。Garcia提出了詞匯知識在閱讀理解中的重要性,認為詞匯量小,對詞義缺乏足夠的了解,會影響讀者在閱讀文本時的理解能力,而且閱讀者的英語詞匯量與其閱讀理解能力呈正相關。

(二)閱讀流暢度

閱讀流暢度是指語言學習者在閱讀過程中不需要花費太多精力而快速、流暢地閱讀文本的能力,這可以從閱讀的速度中體現出來。根據Haynes和Carr(1990)的研究,即使是表現良好的L2讀者的閱讀效率也比不上L1讀者閱讀效率的一半。并且,L1和L2讀者的閱讀效率差距會保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即使在閱讀技能提高的訓練完成后L2讀者的閱讀流利度也發展較為緩慢。因此,英語教師應根據學生的閱讀目的、文本內容與知識基礎,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效率。

(三)背景知識和興趣

Anderson和Pearson認為背景知識對閱讀理解具有促進作用。人們普遍認為,與文本主題相關的某一領域知識水平高的讀者比知識背景不足的讀者理解文本的能力更強。Droop和Verhoeven(1998)認為,讀者短期記憶的超載是背景知識缺乏對理解產生負面影響的原因之一。如果讀者對這類話題不熟悉,又沒有相關的知識庫,就需要記住大量的信息以便回憶,容易在短時間內遺忘。另一方面,背景知識的獲取在一定程度上與讀者的興趣有關,這可能會影響讀者能記住的信息種類。例如,Bugel和Buunk(1996)的研究結果指出,一組男孩在L2閱讀理解上比另一組閱讀能力相似的女孩表現得更好,因為他們對閱讀的文本主題比女孩更感興趣。

二、具有一定實用價值的模型和方法

L1和L2的讀者之間的差異以及L2讀者閱讀理解的缺點需要第二語言教師,更具體地說英語教師,采用一些有針對性的模型和方法以提高學生英語閱讀的有效性和準確性。以下將介紹一些閱讀方法,包括自下而上模式、自上而下模式,以及猜測詞義、有效使用詞典等閱讀策略。

(一)自下而上模式與詞匯習得

在閱讀教學中,自下而上模型被定義為讀者從單詞的個別意義、文本中的語法特征等小而基本的單位出發,需要讀者掌握詞匯項的知識來獲取信息的一種理解方法。該模式強調了詞匯知識在閱讀中的重要作用,此模型英語閱讀教學中得到了非常普遍的應用。然而,由于英語詞匯的整體規模太大,教師很難將詳細講解所有單詞的意義和用法。另一種教授詞匯的方法是使用有趣的材料,如故事教學來吸引學生的興趣(Nation,2001)。如前所述,學生的興趣可以促進他們在閱讀中的理解和詞匯學習,這些可以作為學生閱讀學習的激勵因素之一。

此外,教師應教導學生如何通過上下文推斷或猜測生詞的意思和使用詞典來獨立獲取詞匯知識。雖然讀者在閱讀第二語言文章時,對未知單詞的意義進行猜測和推斷的能力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目前不滿意培養這種能力的具體方法。但是,它仍然適用于根據上下文線索猜測詞義,包括同義詞、反義詞、定義或例子或尋找線索(Cetinavc,2013)。我在教雅思閱讀中時,給學生們舉了這樣一個例子:“the new tax law supersedes,or replace,the law that was in effect last year.”而“supersedes”這個詞對我的大多數學生來說是一個陌生的詞。但是,單詞“or”可以看作是同義詞的信號。因此,supersede與replace的意思相近,都是代替某物。雖然此類例題的難度都在雅思閱讀的標準水平以下,但是通過充分的練習,推測生詞詞義的策略在雅思閱讀中是很有價值的。

在掌握了足夠的詞匯知識后,L2學生可以運用自下而上的模式逐詞逐句理解文章的意思。然而此模型的閱讀處理使文本過于離散,忽略了主動讀者的預測能力。

(二)自上而下的模型與背景知識

自上而下模型強調讀者的背景知識和理解的全局視角的重要作用,也就是指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背景知識預測文章的意思。L2學生可能會覺得很難全面理解一些沒有任何新單詞的文章,但即使有些文章中有很多生詞,學生也能很好地理解。這些都是因為背景知識的重要作用。與自下而上模式相比,自上而下模式更適合水平較高的學習者。該模型最典型的理論之一是Goodman提出的心理語言猜謎游戲。Goodman(1967)指出,閱讀處理的第一步是基于讀者對世界的常識、話題相關知識以及語言結構和用法的知識對文本內容進行預測。因此,讀者的預測能力直接影響到對文章的理解。然而,Hong和Wu(1998)認為,心理語言學的猜謎游戲過分強調預測的重要性,忽視了低水平閱讀語言技能的重要性。

Stanovich(1980)指出了自上而下模型的一些缺陷。首先,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很難掌握各種知識,而且話題種類非常多。其次,預測過程被認為是一種非常耗時的方式。

(三)互動補償模式

鑒于上述兩種模型的明顯缺陷,自下而上模型和自上而下模型的結合出現了互動閱讀模型。其中一個典型的模式是互動補償模型,這表明在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模式中,不同層次的讀者會有不同的偏好。此外,它還強調,這些不同的閱讀處理策略可以結合使用,這樣,技能較差和技能較好的讀者都可以使用他們較強項的知識來源來抵消其他較弱的能力,例如詞匯分析能力不足的低技能閱讀者可以更多地依賴語境因素。因此,建議英語閱讀教師可以提高學生的單詞辨別速度,以節省使用背景知識的額外能力,而不是教學生預測下一個單詞或過多依賴上下文線索的使用。

L1閱讀者和L2閱讀者在語言處理過程、個體經驗、社會文化和制度因素等方面都存在著差異。因此,英語教師在對以英語為第二語言的學生進行閱讀教學時需要考慮幾個問題,包括詞匯知識、閱讀效率以及背景知識,同時建議閱讀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采用相關的閱讀模式。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這兩種基本模式是閱讀課中最為常用的,但這兩種模式都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缺點。因此,這兩種模式的結合產生了一種新的閱讀模式,叫做交互補償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原有模式的局限性。

參考文獻:

[1]金良友,劉丹,基于OBE理念的英語閱讀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科技視界,2019(32).

猜你喜歡
第二語言模式英語
第二語言語音習得中的誤讀
漢語作為第二語言學習需求研究述評
永續債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研究述評
中學數學創造性教學的模式與策略研究
多種現代技術支持的第二語言學習
《第二語言句子加工》述評
讀英語
酷酷英語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