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農村題材的戲劇小品創作誤區探究

2020-10-09 17:35何婷婷
時代人物 2020年13期

何婷婷

關鍵詞:農村題材;戲劇小品;創作誤區

眾所周知,自古以來中國的第一產業都是以農業為重,以此來說深刻烙印的農業文明,是中華文明的根本,這千百年以來人們一直遵循著傳統農耕文明的價值觀念和思維方式。在進入21世紀以后,我們的社會經濟發展迅速加快,城市化、新型城鎮化進程也都迅速加快,同時也迅速的成為國家發展的戰略目標。由于社會經濟化社會的轉型、變革還不夠強大,所以城市文明不足以取代社會文明,于此相反的是社會變革正在慢慢的到來,引起了多元化的碰撞和融合,也使得農業化文明變得更復雜。在戲劇小品的流行下,引領了時代的風貌和風氣,在經過黨和國家大力建設的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今天,作為創作農村題材的戲劇小品創作者,應當去農村實際的調查農村的生活現狀,且藝術化、真實準確化的演繹出當時的農村生活的實際情況。

農村題材的戲劇小品創作誤區

我國當代遼闊的農村和數億萬的農產業人口,這為戲劇小品創造了大量的題材也培養了不少的創作人才,同時也沉淀了大量的作品,不少都是農村題材的戲劇小品。其小品有:《選村長》《鄉村教師》《一心為民》《清水塘邊》《要過好日子》《脊梁》等,大多都表現了農村獨特的鄉村生活,還有的對農村勞動人民的性格進行了刻畫,給人留下深刻印象,難以忘懷。而現在大多農村題材的作品,給我的感覺不是難以忘懷,而是掩卷既忘。探其原因,我認為大多數農村題材的戲劇小品是有誤區的。

誤區

由于很大一部分創作者都站在自己以往的角度來觀察農村,并以自己的見解、認識,來寫戲劇小品,作者缺乏進入農村去體驗生活,去感受農村的生活氣息,應當深入的了解、調研農村。我覺得要根據時代的發展來剖析了解農村,只有這樣才不會導致自己創作的作品反映不出農村當時的實際情況。我認為主要的原因有三點:

其一,思想落后,沒有與時俱進。目前,農村化建設已經成為黨和政府農村工作的重點,由于大多數作者沒有跟隨農村的發展而改進,思想還停留在以前的發展主題上。有的戲劇作者甚至將原始農村的傳統生活作為取舍,有的作者還甚至在原有的戲曲小品上進行改動[1]。因此作品所給人帶來的就像是那過往的行人一樣隨之過去,觀眾觀看過程中不期待,沒有共鳴。這樣的作品演員演得不舒服,觀眾也不要看。在農村經濟的不斷發展下,生產力生產關系在黨和政府的調整下,也出現了大批農民向城市遷徙,有的農村主題就不會再用得上了,也不存在了,然而另一主題,在不知不覺中衍生了。就拿我的作品《村支書的星期天》來說,講的是村支書任興民要拆除小舅子二毛的違章店面房,其妻百般阻撓,以出去旅游不回來了為由相逼。無奈下,任興民讓村婦女主任李春秀來配合演戲,稱自家老公不出去打工回鄉創業,要在村十字路口的灌溉渠上建門面房,要求任興民幫忙。他們三人從小一起長大,任妻對春秀一直懷有醋意,得知春秀建房的位置是跟弟弟的違章店面房在一處,百搬阻撓。任支書和李春秀再次以小時候玩耍的事進行挑逗,后任妻不加思索地說出門面房不能建在十字路口灌溉渠上,二人又繼續添油加醋,最終使得任妻明白事情的輕重,同意拆除其弟弟的門面房。故事情節一波三折,觀眾被逗得哈哈大笑的同時,村支書的清廉形象也深深地刻在了大家心中。這個作品是新農村題材,我從小在農村長大,關注了現實生活,劇中灌溉渠上的店面房、理發店就在我家旁邊,身邊人身邊事,特別接地氣。每演一場,觀眾笑聲連連,掌聲如雷。劇中村支書的老婆由我自己扮演,每次演出,看到觀眾有強烈的反應和共鳴,臺上的我也會把人物刻畫得淋漓盡致?!洞逯男瞧谔臁愤€曾參加過中央電視臺戲曲頻道《一鳴驚人》欄目“夢想微劇場”第二季節目的錄制,先后還參加了“通州杯”曲藝小劇場新作展演、第九屆曲藝牡丹獎的比賽,得到評委的一致好評。在今年的“中國·宜興·梁祝戲劇節”的劇目比賽中獲得了劇目一等獎,三十幾個劇目當中獲得了劇目排名第二的好成績。能取得這樣的成績我很欣慰,這是一個碩果。

其二,我認為創作的出發點沒有從事件出發,過于地方化、方言化?!暗胤交?、方言化”是指過分強調地方及地方方言的特色,以語言的幽默性為導向展開,忽略了事件的發生。幽默的語言是能給觀眾一樂,可過后你要是問起此小品講的什么故事,觀眾會說不上來,只是當時一樂而已?!靶∑沸∑贰?,有得“品”才是“小品”,而小品正是在舞臺上發生一個故事,矛盾如何展開又如何解決,這都是進行時,而不是在舞臺上以幽默的語言去說故事。農村題材的作品大多都是反映全國各地的農村人、農村事,主人公肯定大多都是農村人,用方言無可厚非,可一味地用方言去說故事,不演故事,小品沒有事件的發生,何談主題立意,這樣的小品肯定沒有靈魂。而一些好的戲劇小品,如:幽默劇《生男生女》《全都笑了》,諷刺劇《超生游擊隊》《策劃》等等,這幾個作品一看劇名就知道是發生了什么故事,觀眾就很期待,這樣的作品都是根據當時的生活場景進行編寫的,有著很濃的生活氣息,觀眾有期待,也喜愛,看完還會品味。創作作品時一定要把人物和事件扭在一起,通過事件來一層層推進人物之間的矛盾,矛盾沖突越來越激烈,到最后再升華到一個特別有意義的主題,這樣臺上臺下肯定能夠達到共鳴。這樣的作品肯定是一部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好作品。

其三,人物創造和真實性。在經濟發展社會,不可避免的唯獨是城鄉差別,因此大多數人對農村的印象都是農村人貧窮,卻不知道農村人比有的城里人都要富裕。大家一提起農村,都說農村人素質相比之下不高,沒人知道他們不是素質不高,而是淳樸,耿直,不做作,就是說什么他們信什么。農村人有這么一句話:“不識字要識事?!庇纱丝梢?,素質高低和貧富、學歷高低無關。但是,農村題材創作者們在寫農村人的時候,把他們刻畫的素質不高,與城鎮貧富差距大。其實隨著農村人大量化的向城市遷移,同時也促進了農村和城市的融合,大多數的農民已改去了封建老舊的思想,進行了慢慢的蛻變。所以,作者在給人物定性時,一定要注重當今農民的藝術形象,包括舞臺設計和服裝,這樣的作品才不會受到觀眾們的否定。當今農村題材的戲劇小品創作是占絕大比例的,這類戲劇受觀眾的喜愛,創作者們對這類題材的戲劇也有極大的興趣,外在因素主要是農村題材戲劇小品是從農村源起的,是農耕文化的產物,確實是深受人們喜愛。

我認為在今后的農村題材的戲劇小品里,編劇們要去融入農村人民的生活里,多與農民做交流去了解他們的生活,他們懂戲劇小品,有的甚至還會演,所以在創作的過程中離不開這群可愛的勞動人民。在今后,希望農村題材的戲劇創作者們,不應憑空想象,應時刻關注農村,想象始終代替不了真實,不要以“類型農村”去淹沒“個性農村”,農村題材戲劇小品的編劇應當靜下心來細細揣摩和品味一下這些誤區,這樣在今后的編寫中才能真實反映當代農村生活,這是一個捷徑,必定會使農村題材戲劇小品上檔次,讓觀眾留有深刻印象。在未來,我們所編寫的戲劇小品,定會給人們留下耳目一新的感覺。

在舉國上下攜手實現偉大中國夢的今天,要想實現文化發展大繁榮的社會場景,我們就必須實踐一個“實”,這個所對應的是我們這些農村題材戲劇小品創作者。當我們創作之前,應當去實地的農村看看,去深入了解農村的發展:農村都有什么人?哪些外出打工?哪些在家創業?包括農村發展了什么產業?除此之外,就是“寫實”,去寫當下農村人的情感,農村的文化,農村的鄰里關系等等。再一個就是以什么樣的方式去表達?還有最后一個就是“講實”,以客觀的方式去展現農村人的實際生活狀態,這一點也會引起觀眾感觸。

客觀的說,在城市文化的沖擊下農村經濟得到了發展,但也引出了某些問題,就是傳統文化如何保護傳承,這也是一個素材。再經過我們文藝創作者的調查去進行創作,但也需要腳踏實地的,有感情的結合實際問題出發,這些都是需要創作者們共同探索和實踐的。就如《村支書的星期天》來說,農村并不是一直都是過去的老樣子,破舊不堪;時代在發展,農村也在改變,所以農村題材的創作者不要拿短淺的目光去看待農村。讓我們大家共同努力,共同進步,讓此誤區進行改善。

參考文獻

[1]張栗晶.喜劇小品的發展與創新研究——以開心麻花作品為例[J]今傳媒, 2017, 25(25):117.

[2]劉小惠.戲曲和小品的表演藝術研究[J]戲劇之家, 2018(06):42-42.

[3]唐建華.讀懂當今農村和農民——現代農村題材戲劇創作得失談[J]大舞臺,2018,No.354(03):6-9.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