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準確把握學習起點 有效提高教學效率

2020-10-09 22:08李雅平
讀與寫·下旬刊 2020年10期
關鍵詞:學習材料橡皮刻度

李雅平

中圖分類號:G623.5 ? ? 文獻標識碼:B ? ?文章編號:1672-1578(2020)30-0161-01

數學新課程標準提出:數學教學要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和認識水平出發,為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奧蘇伯爾也說過:“影響學生學習新知的唯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習者已經知道了什么,要探明這一點,并應據此教學?!?/p>

1.問題的緣起

去年學校的教研課我選擇了第三單元“測量”中的第一課“毫米的認識”?!昂撩椎恼J識”是人教版三上第21-22頁的教學內容,這是在學生學習了“米和厘米”的基礎上學習的新長度單位,學生之前已經了解了有關測量的知識和方法,也知道了為了描述方便,在生活中要運用同一的標準去測量物體的長度,這一課的學習也為后續學習長度單位“分米”、“千米”打下基礎。

2.調查的設計與分析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設計了以下問題:

(1)你知道有哪些長度單位?并且知道它們之間的關系嗎?

(2)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黑板長4( )。鉛筆長15( )。螞蟻身長6( )。茶杯高1( )。

(3)量一量。量出下面兩條線段的長度。(都不是整厘米數。)

第一個問題是喚起學生對長度單位的記憶,了解學生是否知道“毫米”。調查結果如下:

結果表明學生對厘米和米的記憶是比較深刻的,學生都記得已經學過的長度單位,有一半左右的學生還知道其它的長度單位,而在其他的長度單位的認識中,又有一半以上的孩子接觸最多的是毫米。

第二個問題的了解長度單位之間的關系。

結果表明學生對厘米和米之間的關系掌握比較好,對其他長度單位之間的關系雖然有部分學生知道,但不夠全面。

3.教學片段描述

片段一:主動探索、建立毫米表象

(1)在尺子上找找1毫米,同桌之間互相找一找。請學生在大屏幕上找一找。(課件演示)大部分學生找到的都是從0刻度開始的1毫米。

除了這1毫米,你還能在尺子上找到其他的1毫米嗎?把你找到的1毫米指給同桌看一看。

(2)感受1毫米。把你找到的1毫米的長度牢牢地記在心中。再用兩個手指比劃驗證。

拿出老師給大家準備的學具袋,找一找里面哪些物品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用手比一比、捏一捏,再請學生匯報。說說為什么不選一張紙的厚度、橡皮的厚度?

(3)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品的厚度大約也是1毫米?

片段二:解決問題、豐富學生認知

(1)剛才同學們一直認為橡皮的厚度不是1毫米,那你知道橡皮的厚度是多少嗎?(學生動手測量)說說自己是怎樣測量的?

生1:橡皮的一段對準0刻度,橡皮的長度占了5小格,就是5毫米。

生2:尺子上0和1之間有一個刻度比其他刻度要長一些,剛好是1厘米的一半,也就是5毫米。

教師及時小結:兩個數字中間的5毫米刻度線是我們在測量中的好幫手。

(2)測量另外的兩條線段。(一條長度是2厘米4毫米,另一條長度是3厘米9毫米)

請學生說說你是怎樣測量并讀出長度的。(第一條線段借助中的5毫米刻度解決,第二條線段先找到4厘米,再往回數1小格,也就是3厘米9毫米。讀出線段的長度方法的優化。)

(3)測量更長的實物——數學書的長和寬。

4.教學思考

第一:全面理解教材,在學生的已有知識發展上尋求起點。

(1)利用課前調查,尋找學生的學習起點每個學生的生活環境不一樣,接觸的人、物都不盡相同,從而他們的知識水平也不盡相同。因此,想了解學生的學習起點不是件很容易的事。進行課前調查是一種有效的辦法。課前調查主要采用書面調查法和談話調查法。

(2)利用課堂觀察,尋找學生的學習起點在課前了解學生的學習起點,符合學生的現實知識水平,有利于課堂的順利進行。但每節課前做一個調查,對于一個普通老師來講,顯然不切實際。既沒有這個時間,也沒有那份精力,現實條件也不允許。因此我探索在新課前設計一些和新知有關的嘗試練習,從學生的接替中了解學習起點;在知識的形成中,從學生的談話中了解學習起點;在活動游戲中充分挖掘思維含量了解學習起點。

(3)利用課外交談,尋找學生的學習起點融洽的師生關系不僅有利于教學,而且可以使我們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知道想什么,做什么。因此,利用課外多與孩子進行溝通,你能了解童心的許多秘密,對學習起點的確立十分有幫助。

第二:根據學生的學習起點優化教學材料。

(1)學習材料要有利于喚起學生的已有經驗,促進學生主動構建認知結構。當學習材料與學生已有經驗相聯系時,才能激發學生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興趣。

(2)學習材料的處理要傾聽學生的真實想法,學生個體處在不同的環境,他們的學習態度、學習水平、學習基礎、生活經驗的積累表現出明顯的差異,如果我們將學生置于統一學習起點是不現實的,這直接影響到他們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因此在處理學習材料是,教師既要把握數學學習的大眾起點,讓學生全體參與及全程參與成為可能,也要把握個體起點,讓教學順利與精彩成為可能。

教師的教是為了更好的學,不變的是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教學中只有把握學生的學習起點,只有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起點才能設計出更合適的教學方案,才能讓教師的教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才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促進每個孩子數學能力的發展。

猜你喜歡
學習材料橡皮刻度
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學習材料
黨史學習教育四種指定學習材料少數民族文字版出版發行
我喜愛的橡皮
歐姆表的刻度真的不均勻嗎?
——一個解釋歐姆表刻度不均勻的好方法
橡皮收了
被吃掉刻度的尺子
誰大誰小
測量三字歌
橡皮山
鱷魚小頑皮愛洗澡之收集橡皮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