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技術與初中物理教學整合的模式與方法分析

2020-10-14 07:33李素珍
考試周刊 2020年54期
關鍵詞:初中物理教學信息技術

摘 要:時代在一直發展,我國的教育事業也在不斷地進步。時代的發展促進了教學新模式的出現,科技的現代化促使了教育的現代化,愈來愈多的教師都利用信息技術來進行備課和上課。新的時代條件下出現了新的教育模式,信息技術的教學方式,其不但豐富了課堂的形式,也提高了教師教學的效率。在以后的教學生活中,信息技術可能是有力的教學幫手。并且當前社會全面的盛行素質教育,注重提高教學的效率和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本文主要探究了信息技術與初中物理進行整合的模式與方法。

關鍵詞:信息技術;初中物理教學;整合模式與方法分析

一、 引言

在傳統的教育理念中,教師注重的是學生的成績,使得初中物理的學習過程非常的枯燥,學生缺乏主動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信息技術為初中物理課堂的教學帶來了新的生機。在新時代的背景下,初中物理的教學方法也有了新的變化,注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把時間和課堂掌握在學生的手中。盡量采取多樣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逐漸喜歡上物理,積極主動的探究物理的知識。物理學是一門專門研究物質結構的相互作用的學科。為了提高學生們的科學素養的能力,用科學的眼光看待這個世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而不是培養出專業性的物理人才。所以,教師要注意在初中物理的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及時地給予幫助,采取各種有效的措施轉變學生這種消極的學生物理的心理,盡力提高每一位同學的科學素養能力。

二、 信息技術與初中物理教學整合的意義分析

(一)有利于構建和諧師生關系

將信息技術與初中物理教學進行整合,構建了學生與教師之間進行交流的平臺,有助于師生之間良好地進行交流,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很多矛盾的產生就是因為雙方沒有進行良好的溝通。學生沒有平臺說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教師也沒有平臺來了解學生的看法。信息技術就為學生提供了平臺,讓學生說出自己的看法,教師也有平臺了解學生的想法,教師在了解時要表現出足夠的耐心。平常也可以多多鼓勵學生將自己的意見說出來。教師表現出和藹可親的態度,會讓學生有足夠的勇氣說出自己的意見和不滿。當教師了解了學生們所敘述的話語,會讓教師了解學生的內心,教師再根據學生的敘述,適當地做出調整。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談就更能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更有助于物理教師進行課堂的教學。

(二)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習慣

學生出現成績差異的主要原因就是學生的學習習慣不一樣。好的學習習慣有好的學習成果,不好的學習習慣會出現壞的結果。許多的學生不會在課前預習物理的課程,在上課的時候又聽不懂,繼而就會產生不良的惡性循環。所以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物理知識。教師要注重對學生們學習習慣的培養。將信息技術與初中物理教學進行整合有利于教師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習慣。舉個例子,在將要上新的課程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實施課前預習,之后教師再進行課堂的學習。通過較為強硬的手段,督促學生課前預習,養成良好的課前預習的習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利于學生主動的學習。做錯題集也是學習的良好習慣,教師可以多多地鼓勵學生們自己給自己做一個錯題集,將自己的錯題、改進的思路和解決辦法記錄在本子上,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有利于提升教學效果

信息技術的特點使得初中物理教師在運用這個教學方式時獲得了不少的益處。最明顯的就是提高了初中物理教學課堂的效率,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更多的物理知識,對于知識的理解度也比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理解得更加的深刻。因為,傳統的課堂上需要老師的口頭講解,學生很難明白,而信息技術的方式是直接將這樣的操作方式呈現出來,這樣更加地提高了課堂的效率。教師無需再說很多的話語來解釋操作的進行。所以,信息技術的運用大大地提升了初中信息技術教學課堂上的效率,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取的知識更加的豐富,提升了初中物理教學課堂的教學效果。

(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信息技術的形式非常的豐富,可以延伸學生對課本中閱讀內容所描述的情景的想像,引起學生的興趣,提高其思考的能力。又因為信息技術本身的形式非常的新穎,學生們沒有體驗過信息技術的教學模式,受到這種獵奇的思想。因此在上課時候,學生就會非常認真的聽教師的授課的內容。從另一個方面來說,信息技術本身具有的特性非常的具有吸引力,很好地吸引學生的目光。通過視頻的方式傳授內容,讓學生更好地接受。信息技術也可以隨時隨地的進行學習,在上信息技術課程之前,教師讓學生預習即將要學習的內容,讓學生們先有一個自己對將上課的內容的總體的理解,對于自己難以理解的知識點,在上課的時候可以進行提問。在課堂上對于自己的理解進行實操,這樣更加的有助于提升學生學習的深刻性。這樣有效地提高了上課的效率,培養了學生的物理的能力。

三、 信息技術與初中物理教學整合策略分析

(一)創新教學方式

隨著時代的發展,科學技術的水平也在不斷地提高,許多新型的現代化教育工具被應用到課堂中,像多媒體等,這些現代化的工具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了教學的質量。從目前的應用現狀來看,許多的物理教師在課堂的教學上都應用了多媒體技術。這是一種新的教學手段,遇到新鮮的事物,學生會非常的感興趣的。還有的是利用新的技術,可以更好地呈現實驗的開展,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其積極地參與到實踐中,從而提高課堂的效率。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通過圖片或者視頻的形式,通過這樣的形式可以清楚地展示實驗的過程。還可以讓學生獨立設計實驗,教師主導課程進程,學生通過自主探索,獨立發現物理現象的變化規律,這樣培養了學生的科學探索能力和觀察能力,也達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讓初中物理課堂更加的高效與有趣。

(二)豐富信息反饋渠道

將信息技術與初中物理教學進行整合,為教師和學生都提供了更加豐富的渠道去了解對方,教師可以通過信息技術提供的平臺了解學生在學習物理課程時遇到了什么問題,對于哪些問題還是不懂,教師在上相關的物理課程時的教學方式學生是否能夠接受,物理課程上的進度是否符合學生對與相關知識點的掌握,教師就可以根據學生對于自己課堂的反饋,來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更好地為學生提供良好的物理課程,讓學生的物理課程學習起來較為輕松。學生可以通過信息技術提供的平臺向教師講述自己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對于哪一方面的知識點還不熟悉,自己對于教師上課的感覺和希望教師能夠怎樣上課,自己對于學習物理時要有怎樣的學習方法,為什么自己的學習成績一直不好等等的問題都可以向教師傾述。在傳統的課程上,學生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只能去教師的辦公室問老師,但是有很多學生在教室面前很害怕便不敢問問題,信息技術與初中物理教學進行整合,更加的豐富了學生對于教師的反饋情況。

(三)創設問題情景

將信息技術與初中物理教學進行整合,有助于教師創設問題的情景。首先教師可以在課前利用信息技術,播放一段視頻,讓學生對于這個視頻產生了疑問,之后讓學生帶著疑問走進課堂,在進行課堂的學習中,學生解決創設的問題。在課堂時教師可以利用相關的信息技術對相關的知識點進行探討。之后便是通過對問題的解決來闡述教材中的難點,如果學生發現了新的問題,采取前面同樣的環節即可。最后就是教師幫助學生、指導學生對所學的內容進行總結,系統的理清整個知識的脈絡結構,加深學生們的影響,進一步的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也推動學生用所學到的知識來解決實際的問題,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

(四)采用模擬啟發的教學模式

將信息技術與初中物理教學相整合不僅僅可以使用創設問題的情景模式,還可以是使用模擬啟發的教學模式。教師可以播放相關的視頻,引導著學生一步一步揭開問題的面紗,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去了解物理知識,教師只是設計好相關的環節,一環扣一環的引導學生學習物理。采用啟發式的教學模式,會讓學生對于物理知識的學習更加的深刻。

四、 結語

綜上所述,教學并非是“一個人的獨舞”,而是雙方互相合作互動的過程,在將信息技術與初中物理教學進行整合時,要注意教師與學生雙方的配合,高校的物理課堂的教學是物理教學發展的有力支撐。物理課程是初中課程體系中非常重要的內容,也是新課改要改革的對象。我國目前的物理課堂的教學上仍存在許多的不足之處,這些不足之處在一定的程度上阻礙了物理教學的發展,因此,建立全方位、多層次的高效物理課堂是非常有必要的。高效課堂的建立是一個“雙贏”的結果,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了培養,教師的教學能力也得到了增強,對雙方來說都是有好處的。所以教師們要注重對初中物理課堂的建立,運用各種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來培養學生對物理的興趣,充分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初中物理的高效課堂,讓學生們學會學習的能力不斷的提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只有師生共同的努力,才能建立一個真正的初中的物理高效課堂,將信息技術與初中物理教學整合的效果擴大。

參考文獻:

[1]趙倩夢.淺析農村中學信息技術與物理教學的整合現狀與解決策略[J].考試周刊,2017(45).

[2]楊友瑭.對信息技術與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整合的實踐研究[J].新課程,2018(35):8.

[3]郝惠軍.淺談關于初中物理與信息技術進行整合的教學工作思考[J].新課程,2017(8).

[4]鮑二兵.信息技術環境下初中物理實驗探究教學模式探討[J].新課程,2017(1).

作者簡介:

李素珍,福建省邵武市,福建省邵武市第四中學。

猜你喜歡
初中物理教學信息技術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信息技術在幼兒教育中的有效應用
論初中物理教學中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