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討系統心理護理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焦慮、抑郁情緒與生活質量的影響

2020-10-19 14:07李祥清
健康大視野 2020年15期
關鍵詞:抑郁焦慮生活質量

李祥清

【摘要】目的:分析系統心理護理對精神分裂癥(簡稱CBT)患者焦慮、抑郁情緒與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本研究主體為2016年5月-2019年5月間來院治療的82例CBT患者。分A組和B組,均41例,行系統心理護理與常規護理。對比護理效果。結果:護理后,兩組的焦慮與抑郁評分均低于護理前,且A組低于B組,組間與組內評分對比差異顯著(P<0.05)。A組的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B組(P<0.05)。結論:為CBT患者行系統心理護理可改善其焦慮與抑郁情緒,提高生活質量,具有較高的推廣價值。

【關鍵詞】系統心理護理;精神分裂癥;焦慮;抑郁;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R473.74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5-141-01

CBT是發病率較高的精神疾病,其病程較長,致殘率高,且反復發作,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臨床并未明確CBT的致病因素,以藥物治療為常規療法,但藥物存在副作用,且需要長期用藥,患者的依從性較差,易出現焦慮抑郁等情緒[1-3]。心理護理是該病的主要護理方法,可針對患者的心理狀態給予及時且針對性指導。本研究主體為2016年5月-2019年5月間來院治療的82例CBT患者,旨在探究系統心理護理的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主體為來院治療的82例CBT患者。分A組和B組,均41例。其中,A組男21例,女20例;年齡范圍是29-58歲,平均(36.45±1.44)歲;病程范圍是3個月-7年,平均(2.10±0.15)年。B組男22例,女19例;年齡范圍是28-57歲,平均(35.15±1.61)歲;病程范圍是4個月-6年,平均(2.25±0.41)年。比較并無差異(P>0.05),允許對比。

1.2方法

B組的方法選用常規護理:藥物監督、安全管理、生活指導和健康教育等,并組織患者參加文娛活動,培養其興趣。A組的方法選用系統心理護理:

1.2.1基礎心理護理

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應主動與其交談,熱情接待,通過肢體語言消除其恐懼感,取得其信任。全面介紹病區環境,講解安全與生活制度,用平和的語氣告知患者日常注意事項。耐心詢問其生活和飲食習慣,了解其生活起居,給予其充分關心和理解,積極幫助其辦理入院手續,態度真誠且友好,消除其緊張感。

尊重患者的個性和人格,理解其病態行為,接納其精神癥狀,禁止歧視或嘲笑患者,不批判不否定患者的內心想法和觀點,尊重其感受。最大化滿足其護理需求,各項護理操作前給予其備選方案,使其參與到護理工作中,提高其配合度。

護理人員應規范執行護理操作,以嫻熟技術獲取患者信任,在各項操作前,詳細解釋其必要性和流程,提高患者的操作認知度。護理人員應主動培養自身技術,實現程序化和標準化護理,避免盲目或隨機進行護理操作,減少差錯事故。

1.2.2合理溝通

CBT患者多會表現出自閉或自卑等心理,溝通難度大。護理人員應熟練掌握溝通技巧,耐心引導患者表達內心想法,或通過書寫方式進行溝通,而后鼓勵其言語表達。與患者做好行為約定,引導其通過語言表述想法,減少沖動行為。傾聽時不可打斷患者,即使其表達不連貫或不準確,也需要完全激發其表達欲望。通過共情等溝通技巧給出談話反應,使患者感受到被理解和尊重。溝通結束后可簡短總結患者的話語主旨,并分析和指導其生活行為,禁止通過指責和說教等方式溝通。

1.2.3增強生活信心

CBT患者的自殘率與自殺率高,主要原因是其多伴有悲觀厭世情緒。護理人員應耐心疏導,引用成功案例,普及疾病的高治愈率,并告知其遵醫囑用藥和科學調節情緒對于疾病康復的重要性??衫孟M煼ㄌ岣咂渖钚判?,如指導家屬與患者約定外出旅游,與其憧憬疾病康復后的美好生活?;蛲ㄟ^積極心理學知識給予其心理支持,指導其每日冥想,樹立生活信心。

2結果

2.1對比焦慮評分

護理后,兩組的焦慮評分低于護理前,且A組低于B組(P<0.05)。

2.2對比抑郁評分護理后,兩組的抑郁評分低于護理前,且A組低于B組(P<0.05)。

2.3對比生活質量評分

A組的各項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B組(P<0.05)。

3討論

CBT的發病原因與生活和工作壓力增加相關,加之作息不規律、飲食不節,導致其成為中青年群體的高發病。該病的復發率高,且具有持續性特征,嚴重影響患者的基本生活。有數據指出:CBT住院患者中,焦慮癥狀的發生率為41%,抑郁癥狀的發生率為45%。說明焦慮與抑郁是該病患者的常見合并癥,會降低其社會功能與認知功能,不利于疾病康復。為此,臨床將消除不良情緒作為該病患者的護理重點。

心理護理是CBT患者的常用護理法,在藥物治療和機能訓練以外加用心理護理可提高患者的舒適度,使其積極表達內心想法,進而科學處理社會與家庭關系,改善病情。系統心理護理的實用性更強,其尊重患者的個體差異,強調護理期間的心理舒適、人格尊重和護患關系維護。入院后熱情接待、主動關心患者和尊重其人格與病態行為可拉近護患距離,而高超的護理技能可取得患者信任,為心理護理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溝通技巧的靈活運用能夠激發患者的主訴欲望,使其主動克制沖動行為,調整不良情緒。希望療法與積極心理學可提高患者的生活熱情,使其客觀面對疾病治療,嚴格遵醫囑用藥,并能獲得心理支持。該型護理的實施前提是護理人員的專業素養與嫻熟技術,因此需要護理人員不斷提高自身能力。

結果為:A組的焦慮與抑郁評分均低于B組;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B組(P<0.05)。結果同王菲等研究相符??梢?,系統心理護理可最大化消除CBT患者的焦慮與抑郁情緒,改善其生活質量,可在臨床實踐中積極推廣。

參考文獻

[1]杜美青,王福華,李愛華.心理護理對精神分裂癥患者住院依從性的影響[J].中國民康醫學,2016,28(6):113-114.

[2]王敏超,蔡進偉.心理干預對精神分裂癥患者護理中的依從性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15,53(27):142-145.

[3]何曉艷,許可,楊梅.心理護理干預對精神分裂癥康復期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4,22(3):353-355.

猜你喜歡
抑郁焦慮生活質量
產前個性化心理護理對初產婦焦慮、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響
膳食纖維制劑對老年便秘患者療效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西方女性攝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與憤怒,焦慮與恐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