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小兒手足口病的預防和控制對策探討

2020-10-19 18:15孫維芳
健康大視野 2020年15期
關鍵詞:小兒手足口病干預效果

孫維芳

【摘要】目的:對小兒手足口病患兒的預防控制對策進行分析探討。方法:本次納入我院收治的80例小兒手足口病患兒為例,入選時間為2018年1月—2019年1月,按隨機的方式分成兩組,對照組40例積極治療,觀察組40例在積極治療的基礎上,配合有效的防控對策,進一步比較兩組干預效果。結果:(1)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的95.00%,和對照組的87.50%比較明顯更高(P<0.05)。(2)觀察組退熱時間、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結論:針對小兒手足口病患兒加強防控干預,可提高臨床治療效果,縮短退熱時間及住院時間;所以,值得采納及應用。

【關鍵詞】小兒手足口病;預防控制對策;干預效果

【中圖分類號】R17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5-240-02

小兒手足口病,為兒科常見的一種疾病,該疾病常因腸道病毒感染所致,具有傳染的特征,可經消化道、呼吸道以及接觸傳播;所以,需采取有效預防控制對策。本課題主要對小兒手足口病患兒的預防和控制對策進行探討,涉及的研究內容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一共納入我院收治的小兒手足口病患兒80例,入選時間為2018年1月—2019年1月,均符合臨床有關“小兒手足口病”的診斷標準,且均由患兒家屬(監護人)在知情的條件下簽署相關醫護同意書;此外,排除合并其他嚴重臟器疾病及嚴重精神障礙患兒。按隨機的方式分成兩組,觀察組40例,男患兒23例、女患兒17例;年齡為0.5-7歲,年齡均值為(3.4±0.2)歲。對照組40例,男患兒24例、女患兒16例;年齡為0.5-7歲,年齡均值為(3.5±0.1)歲。在一般資料上,兩組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有可比的價值。

1.2方法

本次兩組患兒均需積極治療,即結合患兒的具體病情,使用有針對性的藥物進行治療,包括:維生素C、康抗病菌藥物以及清熱解毒中藥等;常用的藥物包括:阿昔洛韋片、靜脈阻塞丙種球蛋白以及銀柴沖劑等。觀察組患兒則在積極治療的基礎上,采取有針對性的防控對策,具體包括:

1.2.1病情控制

一方面,需加強并發癥方面的控制。加強患者體溫監測,了解患兒精神狀態、身體是否不適、是否處于發熱狀態等;如果患兒的體溫>38℃,可采取物理降溫法,比如適當除去衣物,使用溫水敷貼額頭,并控制室內溫度,將其控制在22℃為宜;如果患兒出現寒戰癥狀,則可以適當增添衣物,并對患兒飲用適度的溫水;如果患兒手足部出現紅疹,需使用爐甘石均勻涂抹,并做好患兒臀部的護理,保證臀部清潔、衛生。另一方面,合理控制患兒的飲食,以易消化、高蛋白類飲食為主,忌辛辣、帶刺激性食物;此外,多安慰、撫摸、鼓勵患兒,疏導患兒的心理壓力,提高患兒醫護干預配合度及依從性。

1.2.2預防干預

一方面,加強對患兒家屬的宣教工作,普及小兒手足口病相關知識、危害,提高患兒認知水平,進而使患兒家屬做好患兒的防護工作。另一方面,加強學齡兒童、學齡前兒童等場所的防護工作,比如幼兒園、托兒所等,普及小兒手足口病相關知識,張貼海報,定期消毒處理,若發現可疑病例,及時隔離處理。此外,在醫院兒科科室內部,定期消毒,合理導流,控制患兒探訪人次和時間,避免發生交叉感染。

1.3評價標準

(1)臨床療效標準:①治愈:經積極治療后,患兒臨床癥狀完全消除;②好轉:臨床癥狀有所改善;③無效:臨床癥狀無變化,或病情進展;總有效率=(治愈+好轉)/總例數×100.00%。

(2)比較兩組患兒退熱時間、住院時間。

1.4統計學分析

數據處理選用統計學軟件SPSS21.0,計量數據采?。▁±s)表示,采取t檢驗;計數數據采取百分率(%)表示,采取x2檢驗;P<0.05表示兩組數據有明顯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臨床療效對比

觀察組40例,治愈32例(80.00%)、好轉6例(15.00%)、無效2例(5.00%),總有效率為95.00%;對照組40例,治愈28例(70.00%)、好轉5例(12.50%)、無效7例(17.50%),總有效率為82.50%。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之間的數據存在明顯差異性(x2=8.276,P<0.05)。

2.2兩組退熱時間及住院時間對比

觀察組退熱時間、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兩組之間的數據存在明顯差異性(P<0.05)。見表1:

3討論

小兒手足口病,作為兒科常見疾病,具有傳染的特征,在臨床中該類患兒的主要臨床表現為:口痛、厭食、低熱、手足口腔等多個位置存在小皰疹等。因小兒手足口病對患兒的身心健康影響角度,所以需樹立“預防為主、積極治療”的原則。

首先,在預防方面,需加強對患兒重要場所的防控,做好消毒滅菌處理,比如托兒所、幼兒園、醫院兒科科室等等;同時,做好兒童家長的健康宣教,提高家長防護意識。其次,在治療過程中,需結合患兒的具體病情和發病部位,采取有效的治療及護理干預,確?;純翰∏榈木徑?、預后效果的改善。在此次研究過程中,觀察組患兒在積極治療的基礎上采取有效預防控制干預,結果顯示治療總有效率高達95.00%,明顯高于僅采取治療方法的對照組的82.50%高;此外,觀察組退熱時間、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結合研究結果數據可知,預防控制對策的實施具備有效性。

綜上所述:針對小兒手足口病患兒加強防控干預,可提高臨床治療效果,縮短退熱時間及住院時間;所以,值得采納及應用。

參考文獻

[1]徐燕.手足口病的傳染預防及控制策略[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65):73.

[2]劉紅巖.小兒手足口病的預防和控制對策[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9,6(44):30.

[3]陳澤海.小兒手足口病的預防和控制對策及效果觀察[J].雙足與保健,2019,28(09):71-72.

猜你喜歡
小兒手足口病干預效果
小兒手足口病口腔病變的觀察與護理探討
阿托伐他汀對于缺血性腦血管病治療的二級預防和干預效果評價
干擾素聯合炎琥寧治療小兒手足口病的臨床療效探討
熱毒寧聯合利巴韋林治療小兒手足口病的臨床療效
人免疫球蛋白注射治療小兒手足口病臨床效果
肝血管瘤介入治療中實施心理護理干預效果評價
心理護理對慢性腎衰竭患者的干預效果體會
干擾素聯合炎琥寧治療小兒手足口病的臨床效果
熱毒寧注射液聯合護理干預治療小兒手足口病的效果分析
綜合性護理措施對前列腺炎患者治療依從性的干預效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