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應屆畢業生“就業難”心理淺析

2020-10-20 05:30李亞楠
大陸橋視野·上 2020年9期
關鍵詞:就業難心理分析

摘 要:大學生就業一直以來備受國家和社會關注,2020年由于疫情的影響,高校應屆大學生就業壓力倍增,面對如此大的就業壓力,高校應屆大學生的心理很容易出現偏差,影響以后的就業以及生活,大學生應該學會自我調解,掌控自身的能力。

關鍵詞:高校應屆畢業生;就業難;心理分析

隨著高校畢業人數的逐年增長,“就業難”已成為長期存在的社會問題。大學生普遍缺乏社會經驗,心理發育尚不夠成熟,就業是人生的重要轉折點,在面臨著就業形勢嚴峻的市場環境時,學生就業心理狀態難免出現障礙與問題,如自卑、焦慮、恐懼等,這些就業心理障礙嚴重影響到學生的身心健康,同時也會對學生就業與擇業起到消極。

一、高校應屆畢業生“就業難”心理現象

高校應屆畢業生剛剛脫離校園進入社會,身上的學生氣息還未褪去,對于社會的認知還只停留在表面,無法迅速完成從學生到求職者的角色轉換,在此過程中出現了種種不適應的心理現象。

(一)焦慮

臨近畢業,高校應屆畢業生普遍存在就業焦慮的心理情緒,主要表現癥狀為在就業的過程中憂心忡忡,總是擔心自己是否符合招聘公司的條件、能否被錄用。

(二)自卑

這種心理現象在高校應屆畢業生中比較常見。一方面,由于自身的專業知識不扎實,專業技能不達標,綜合素質能力較低,在就業的過程中容易遇到一些困難和挫折,而其自身心理承受能力差,往往不能夠積極地面對,過分地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放大了自身的劣勢,忽視了自身的優勢,不能充分的展示自身的真實能力 ;另一方面,家長更加關注的是這個工作的功利性,忽視了畢業生自身的能力和今后的職業規劃。多數家長把自己的期望強加在畢業生身上,忽略了畢業生自身的選擇和感受,導致畢業生不得不聽從安排,使得畢業生失去了對工作的選擇性和對今后人生的規劃。

(三)自負

自負心理出現時,只會縮小自己的短處,夸大自己的長處,缺乏自知之明,同時又把自己的長處看得十分突出,對自己的能力評價過高,自然產生自負心理。當一個人只看到自己的優點,看不到自己的缺點時,往往會產生自負的個性。高校應屆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無法充分認清自身的能力,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做出合理的職業選擇。有著自負心理的高校應屆畢業生在選擇就業單位時,會提出一些比較不切實際的要求,不能夠腳踏實地,再加上些許的虛榮心,嚴重偏離就業的正規軌道。準確、清晰的找準定位,擺正就業心態,認清自身與現實之間的差距并能夠接受,樹立正確的就業觀。

(四)從眾

高校應屆畢業生在踏出校園時,對社會是迷茫的,缺乏對于社會明確的認知和對自己精確地定位,在求職過程中容易受到他人的影響,出現缺乏主見,隨波逐流,盲目從眾心理,甚至為了滿足父母、朋友的期望、獲得同學的羨慕,會“扎堆”投遞較好的單位,以滿足自己的虛榮心。而這種就業從眾心理有可能導致畢業生喪失獨立思考能力,過分關注外界客觀要素而忽視自身素養與求職單位要求的匹配度,導致就業失敗,就業信心受到嚴重的打擊,嚴重影響高校應屆畢業生的心理健康。

二、高校應屆畢業生“就業難”心理現象的產生原因

(一)自我定位不清晰

高校應屆畢業生踏入社會后,未能及時的完成角色轉變,依舊以學生的角色看待事物,解決問題,自我定位不夠清晰。要客觀的看待自己的個性,學會自我評價,合理定位,知道自己的能力有多大,有什么優點和缺點,明確自己的求職方向,知道自己適合什么崗位,在求職的過程中占據主動地位。部分學生在面對就業、擇業問題時,因自我定位不清晰,展現出過高或者過低的就業期望,導致應聘失敗。過高的就業期望是高校應屆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總是想找一份高職位、高收入、高穩定的工作,忽視了自身的實際情況與現實中的差距,眼高手低,導致就業不成功。過低的就業期望是高校應屆畢業生不自信的表現,認為自己達不到用人單位的招聘要求,過分低估自身的實力,導致就業不積極。

(二)自我調節能力較差

高校應屆畢業生由于自我意識強烈,社會經驗不足,在面對就業壓力時,會變得很被動,不能夠坦然地面對就業壓力,再加上高校應屆畢業生初入社會,對于社會上人際關系的處理、職場的交往原則都比較懵懂,就會出現逃避的現象。不會客觀的看待自己的個性,學會自我評價,合理定位,不知道自己的能力有多大,有什么優點和缺點,對自己的求職方向不明確,不清楚自己適合什么崗位,在求職的過程中處于被動主動地位。在這個時候,大多數高校應屆畢業生明知道這種結果卻依然不想去突破,原地踏步,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高校應屆畢業生心理上的就業壓力。

(三)依賴心理過高

由于今年就業人數劇增,用人單位的就業崗位卻并沒有相應的增加,無形中就業壓力也相應地加大。許多高校應屆畢業生在找工作時并沒有選擇主動出擊,而是原地等待。一方面,學校會組織大型的招聘會;另一方面,家長也會幫助高校應屆畢業生在家尋找工作。這就導致高校應屆畢業生出現了就業的依賴性,因為他們知道即便自己去尋找用人單位也會有人給安排招聘,心理上出現了“等”的現象,直接導致高校應屆畢業生就業不積極的現象加重。

三、高校應屆畢業生心理問題的調適與建議

(一)組織心理輔導,正確認知自我

針對目前高校應屆畢業生的就業心理問題,可開展分類指導。根據不同的就業崗位為高校應屆畢業提供不同的面試技巧培訓和實踐能力培養等,讓其充分認識到自身與實際所存在的差距,感受目前社會存在的就業競爭壓力,降低就業期望值,緩解就業壓力,從而更好地促進高校應屆畢業生就業。在就業難的困境下,高校應屆畢業生要從自身出發,正確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在社會經驗和實踐經驗不足的情況下,要樹立先就業后擇業的就業觀。要擺正就業態度,深刻地認識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之處,在就業時揚長避短。

(二)做好就業指導,樹立就業信心

各高校要充分結合高校應屆畢業生在就業中的實際情況,對其進行有效的就業指導。高校應屆畢業生充分了解自己的就業心理素質狀況是成功就業的基本前提。要幫助高校應屆畢業生樹立堅定的就業信心,只有樹立了堅定的就業信心,才能在就業中脫穎而出。部分高校應屆畢業生在就業時遇到一點挫折后便會消極就業,隨波逐流,缺失主見,喪失就業信心,可見樹立高校應屆畢業生就業信心的重要性。每一位高校應屆畢業生的心理、性格、能力都不一樣,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來選擇就業,做好就業心理準備。

(作者簡介:李亞楠,本科,助教,研究方向:學生管理。)

參考文獻:

[1]李華.就業心理認知視角下大學生就業思政教育實效性探索[J].遼寧科技學院學報,2020(04).

[2]江超.大學生就業心理障礙及調適對策研究[J].互聯網+教育,2019(12).

[3]陳琦,王瑾.高職院校學生就業心理問題研究[J].輕工科技,2019(11).

猜你喜歡
就業難心理分析
淺析高校輔導員在大學生就業指導中的影響
高職女生擇業心理分析及對策研究
“局外人”到“局內人”的轉變
淺析藝術院校宿舍人際關系和心理健康問題
關于師范類計算機專業“就業難”問題的原因探析
農村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的三維分析
從就業難看大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