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高劍父的現代繪畫觀

2020-10-20 06:02向瀟林
文藝生活·下旬刊 2020年7期
關鍵詞:高劍父

向瀟林

摘要:高劍父先生是中國近代杰出的革命家兼藝術家,也是嶺南畫派的奠基人,更是中國國傳統美術的革新者和中國現代美術的先驅者。高劍父終其一生都在進行繪畫改革和美術教育研究,推行他的“新國畫”,踐行他“折衷”的現代繪畫觀,也為后世留下豐富的作品與理論,對現代國畫創作實踐及中國美術教育都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

關鍵詞:高劍父:現代繪畫觀:新國畫

中圖分類號:J20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 (2020) 21-0047-01

一、前言

高劍父,名侖,別名高年,號劍父,別署卓庭、鵲亭、爵亭等,1879年出生于廣東,1951年逝世于澳門,享年72歲。他是中國近代杰出的革命家兼藝術家,也是嶺南畫派的奠基人,更是中國國傳統美術的革新者和中國現代美術教育的先驅者,終其一生都在進行繪畫改革和美術教育研究,并提出“折衷中西,融合古今”的藝術革命思想與“新國畫”理念。他的現代繪畫觀對國畫創作實踐及中國美術教育都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

二、高劍父現代繪畫觀的形成

19世紀的廣州因為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成當時唯一的對外通商口岸,經濟、文化、國民思想都受到很大影響,出現了一批諸如孫中山、康有為、梁啟超般擁有先進思想的革命家,高劍父也深受文化沖擊的影響。其中,孫中山的革命思想讓高劍父認識到中國的文化藝術也必須革新,而康有為的藝術觀更深刻地影響到他藝術創作體系的逐步形成與不斷發展??涤袨樵凇度f木草堂藏畫目》中指出中國畫已經走到窮途末路的地步,是時候進行變革與創新,并期待“仁人志士”的出現“國人豈無英絕之士應運而行,合中西而為畫學新紀元者?其在今乎?吾斯望之?!笨涤袨樵诖耸状伪容^明確地提出合并中西的思想主張,讓高劍父受到的指引和激勵具體而深切。在《畫學筆記數則>里高劍父就寫道:西洋畫家心理,趨新為貴,一往無前:我國畫家心理,以退為進,復古為能。新舊二途,各走極端。吾擇兩途之極端,合爐而冶,折而衷之。這里的“折而衷之”便可看出康有為對其的影響?!拔抑囆g思想、手段,不是要打倒古人,推翻古人,消滅古人,是欲取古人之長,舍古人之短,——更吸收各國古今繪畫之特長,作為自己的營養,使之成為自己之血肉,造成我國現代繪畫之新生命”就此,高劍父的折衷中西,中西融合的“新國畫”現代繪畫觀初步形成,后來甚至成為整個嶺南畫派的基本藝術理念。

三、新國畫與舊國畫

20世紀是中國社會發生激烈變革的世紀,也可謂是整個世界的藝術的新革命時期。具有先進的革命思想的高劍父認為現代的繪畫(新國畫),與古畫(舊國畫)間的主要分別,不應該只是形式上,而應該是思想上的。跟著時代走是落伍者的表現,應該要拉著時代走,且無論學習哪個歷史時代的繪畫,都應該要歸納到當代的繪畫中來。新國畫是綜合的,是集眾家之長的:保留傳統國畫的精神氣韻,又融入西畫的“投影”、“透視”、光陰法”、“遠近法”等科學技法。無論是氣候、空氣、物質還是構圖、題款、題材,新國畫既有繼承也有區分舊國畫的地方。新國畫的“新”表現在畫家要寫生當下,描繪當代的題材,要為觀眾寫畫,要服務于這個時代。新國畫的題材可描繪各國各人景,大大拓展了傳統國畫的取材范圍。高劍父指出在描繪不同的事物時,也是要有區分的,要描繪出事物的不同質感,而不該是千篇一律的用筆用墨;構圖更應拋棄固有規范的束縛,取材于真實的大自然,帶著自己的想法與主見,要經過思考與提煉,懂得取舍美化,增強畫面感染力;不是一味服從自然,而是任宇宙萬物如何錯綜皆可成自我的最新最好之章法。他還是引進西方繪畫展覽制度的先導者,認為展覽可以使畫家的筆墨,在公共空間接受大眾的評判,達到為服務大眾的目的。

四、結語

囿于歷史的局限性,高劍父的藝術變革收效甚微,但他把中國悠久的繪畫用創新的技巧與方法,參以西方的藝術概念,融匯出了一種新藝術。這種特定的“折衷中西,融合古今”的藝術革命思想與“新國畫運動”,區別于徐悲鴻的素描造型,也不同于林風眠的語言構成,對于中國美術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并成為其中非常有特色的一部分?!八囆g之所以成為人生的一部分,并不為它之能點綴客廳臥室,而是因它是有著一種潛藏的民族精神”的藝術思想和“由藝術大眾化而進至大眾藝術化”的新國畫高標準是新世紀中國畫創作實踐與美術教育依舊值得遵循的。

一個時期有一個時期的的精神,時代不斷發展,新創作新理論也不斷迭代更新?!睔v史流傳下來的理論本就是反映當時的思想,歷史的變革更非停滯不前。21世紀的當代藝術環境變得更復雜多元,對我們來說是富于挑戰的,但也充滿機遇。無論學哪個時代、哪個流派、哪個藝術家,都要歸納融合到自身創作的血肉里,保持自我的個性,承前啟后,不斷進化,即作歷史延續者,也做未來的開拓者和建設者,而高先生所希冀的“這新國畫,成為世界的繪畫”時代終會到來。

參考文獻:

[1]康有為.萬木草堂藏畫目[N].中華美術報,1918.

[2]李偉銘.高劍父詩文初編[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猜你喜歡
高劍父
高劍父繪畫思想的變革之路
寫生與承傳
淺談楊善深和高劍父的合作畫
沈銓對高劍父的影響
高劍父的“折衷”美術教育歷程
澳門美術研究綜述
春睡夢先覺——紀念高劍父誕辰一百四十周年展
折衷中西,融匯古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