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蕎麥生產技術規程

2020-10-20 05:58蔣瑩常慶濤王全友劉榮甫王安吳薇常蕾蔣建軍黃榮華
江蘇農業科學 2020年18期
關鍵詞:技術規程蕎麥生產

蔣瑩 常慶濤 王全友 劉榮甫 王安 吳薇 常蕾 蔣建軍 黃榮華

摘要:蕎麥是國際糧農組織公認的一種藥食同源小宗糧食作物,是我國傳承中華藥食同源文化的典型體現,素有五谷之王、神仙的糧食等美譽。根據無公害食品標準化生產有關規定,針對江蘇省蕎麥(甜蕎)生產技術特點,制定了蕎麥生產技術規程,包括蕎麥生產的有關定義、產量目標及產量構成、產地環境要求、肥料及農藥合理使用準則、生產管理措施、收獲與貯存等,為江蘇省蕎麥標準化生產提供技術支撐和指導服務。本標準適用于江蘇省蕎麥春播和秋播生產,其他生態條件相似地區引用應因地制宜,參考應用。

關鍵詞:蕎麥;生產;技術規程

中圖分類號: S517.04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20)18-0111-03

收稿日期:2019-11-08

基金項目: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專項(編號:CARS);江蘇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專項(編號:JATS);江蘇省第五期“333工程”培養資金資助項目(編號:BRA2016179)。

作者簡介:蔣?瑩(1990—),女,江蘇泰興人,碩士,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特色糧經作物遺傳育種及栽培研究。E-mail:yjiang813245@163.com。

通信作者:常慶濤,高級農藝師,主要從事特色糧經作物遺傳育種及栽培研究。E-mail:zhongguocqt@163.com。

蕎麥別稱烏麥、花麥、三角麥、蕎子等,屬蓼科(Polygonaceae)蕎麥屬(Fagopyrum)一年生或多年生雙子葉植物。在生產上,蕎麥種植主要有2個栽培種,一個是普通蕎麥(Fagopyrum esculentum),即甜蕎;另一個是韃靼蕎麥[Fagopyrum tataricum (L.) Gaertn],即苦蕎。蕎麥營養豐富,保健功能強,除了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成分外,還含有大量的生物黃酮類活性成分。醫學研究表明,蕎麥及其制品在預防和輔助治療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壓、肥胖癥等現代疾病方面具有較好的功效[1-3]。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消費觀念也發生了改變,對蕎麥醫用價值的認知和應用領域的拓展,使得蕎麥及其加工產品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逐漸成為當今世界上公認的藥食同源健康食品和功能食品,對于預防現代疾病和惠及大眾健康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南方秋蕎麥區分布在淮河以南、長江中下游平原、丘陵水田。該區域地域遼闊,氣候適宜,霜降期晚,雨量充沛,以稻麥種植為主,蕎麥(甜蕎)種植面積極少,多零星種植。一般在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播種,多為穴播或撒播。江蘇省是南方秋蕎麥的主產區,有著種植蕎麥的傳統習慣和消費習慣。蕎麥作為秋季填閑作物,可以提高耕地復種指數,也可作災后的補種作物,主要分布在徐州、鹽城、淮陰、泰州、揚州、南通等地區,其中江都區、泰興市、姜堰區、如皋市、贛榆區是蕎麥種植優勢區域。江蘇省蕎麥種植面積約為3.33萬hm2,種植面積最大曾超過6.67萬hm2[4-6]。

“十二五”“十三五”期間,國家燕麥蕎麥產業技術體系泰興綜合試驗站、泰州市農業科學院、貴州師范大學和成都大學等院所開展科研協作與攻關,在蕎麥品種試驗、育種攻關、土肥栽培、病蟲草防控和高產栽培研究,以及新品種新技術示范應用方面取得了斐然成績。2013年12月,泰興蕎麥被批準為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產品。2015年12月,聯合選育出的蕎麥新品種蘇蕎1號、蘇蕎2號,填補了江蘇省在蕎麥品種選育領域的空白。2011年泰州市泰興市秋蕎高產示范方產量1 921.5 kg/hm2,2018年泰州市興化市春蕎高產示范方產量 2 257.5 kg/hm2,創造了江蘇地區雙季蕎麥生產的高產紀錄。根據無公害食品標準化生產的有關規定,針對江蘇省蕎麥生產中優良品種缺乏、管理方式粗放、產量低而不穩等技術特點,歸納總結蕎麥新品種、新技術等方面研究和示范應用成果,制定本蕎麥生產技術規程,對于確保江蘇省蕎麥產品安全、促進蕎麥產業高質量發展及提高市場競爭力具有重要的意義[7-12]。該規程已通過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地方標準審定,2019年11月批準發布。

1?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蕎麥(甜蕎)生產的有關定義、產量目標及產量構成、產地環境要求、肥料合理使用準則通則、農藥合理使用準則、生產管理措施、收獲與貯存及生產檔案。

本標準適用于江蘇省蕎麥春播和秋播生產,其他生態條件相似地區引用應因地制宜,參考應用。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文件:GB 4404.3?《糧食作物種子?第3部分:蕎麥》;GB/T 8321(所有部分)?《農藥合理使用準則》;NY/T 496?《肥料合理使用準則?通則》;NY 5010?《無公害食品?種植業產地環境條件》。

3?產量目標及產量構成

3.1?產量目標

產量目標1 350~1 650 kg/hm2,高產田塊可達2 250 kg/hm2左右。

3.2?產量構成

3.2.1?春播蕎麥產量構成?大粒品種有效株數120萬~150萬株/hm2,株粒數35~50粒,千粒質量25~28 g。

3.2.2?秋播蕎麥產量構成?大粒品種有效株數 90萬~120萬株/hm2,株粒數40~55粒,千粒質量28~33 g;小粒品種有效株數75萬~105萬株/hm2,株粒數80~110粒,千粒質量18~22 g。

4?產地環境要求

按照NY 5010的規定執行。蕎麥對土壤的適應性較強,要求并不嚴格。蕎麥高產栽培應選擇有機質豐富、結構良好、養分充足、保水能力強和通氣性良好的壤土,pH值5.5~6.5,旱能灌、澇能排的地塊。蕎麥忌連作,在輪作中比較好的前茬有豆類、花生、蔬菜和玉米等。

5?肥料及農藥合理使用準則

5.1?肥料合理使用準則通則

按照NY/T 496的規定執行。施肥遵循“基肥為主、追肥為輔”的原則,施用量根據地力基礎、產量指標、肥料質量、種植密度、品種和當地氣候特點靈活調整。

5.2?農藥合理使用準則

按照GB/T 8321(所有部分)的規定執行。在蕎麥生產過程中,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優先采用生物防治、農業防治等綜合防治措施。在特殊情況下,采用化學防治措施減少各類病蟲草害造成的產量損失。

6?生產管理措施

6.1?耕作與整地

前茬收獲后及時滅茬,深耕20~40 cm,整地做畦。畦面要求平整細實,上散下實,畦寬3~5 m,畦溝寬30 cm左右、畦溝深25 cm以上。

6.2?適期播種

6.2.1?良種選擇?春播蕎麥宜選擇生育期較短的高產優質大粒品種,例如蘇蕎2號、榆蕎4號;秋播蕎麥可選擇生育期較長的高產優質小粒品種,例如泰興蕎麥、蘇蕎1號,也可選擇生育期較短的高產優質大粒品種,例如蘇蕎2號、榆蕎4號。在高產優質良種中,生育期較長的小粒品種泰興蕎麥和蘇蕎1號不能作為春播蕎麥用種。

6.2.2?種子處理?選用純度、凈度、發芽率高、大而飽滿的高質量新種子,種子質量必須符合GB 4404.3的規定。播前晴天曬種1~2 d。播前采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200 g+600 g/L吡蟲啉懸浮種衣劑20 mL+水300 g,搖勻后拌種子5 kg,拌勻后堆放 3~4 h再攤開晾干即播,防治蕎麥病害(立枯病、疫病等)和地下害蟲(螻蛄、蠐螬等),兼防鳥類。

6.2.3?播種期?蘇中地區春播蕎麥一般在3月中下旬播種,蘇北地區適當延遲,蘇南地區適當提前,春播蕎麥宜早不宜晚。蘇中地區秋播蕎麥一般在8月中下旬播種,蘇北地區適當提前,蘇南地區適當延遲,確保霜前安全收獲。

6.2.4?播種方式?江蘇省蕎麥生產上播種方式主要是撒播和條播。提倡大小行條播,大行40~45 cm,小行20~25 cm。有條件的地方,宜采用機械播種,主要有撒播機和條播機。

6.2.5?播種量?根據季節、地力、品種和播種期等因素確定適宜的播種量。春播蕎麥播種量一般大粒品種60~75 kg/hm2;秋播蕎麥播種量一般大粒品種45~60 kg/hm2,小粒品種30~45 kg/hm2。春季生產、地力水平偏低、品種生育期較短、秋季套播或遲播田塊,均應適當加大播種量。

6.2.6?播種深度?播種深度3~4 cm。

6.2.7?播種墑情?0~15 cm土層土壤含水量約為田間最大持水量的70%。確定方法:手抓一把土,捏起來成團,站立后松手,落地能散開。

6.2.8?雜草防除?播后芽前用960 g/L異丙甲草胺乳油900~1 200 mL/hm2兌水750 kg均勻噴霧防除雜草。

6.3?肥水管理

6.3.1?肥料管理?(1)基肥施用。在地力水平偏下的田塊,可施糞肥、廄肥或土雜費等腐熟有機肥15 000~22 500 kg/hm2+45%(15-15-15)硫基三元復合肥225~300 kg/hm2;在地力水平中等偏上的田塊,施45%(15-15-15)硫基三元復合肥225~300 kg/hm2即可?;适┯昧看翰ナw麥取上限,秋播蕎麥取下限。(2)追肥施用。在蕎麥3葉期至5葉期依幼苗長勢而定,苗高7~10 cm時可追施尿素45~60 kg/hm2。在蕎麥現蕾期視生產習慣和具體情況而定,一般采用根外追肥或葉面噴施尿素、磷酸二氫鉀溶液等。

6.3.2?水分管理

蕎麥開花灌漿期如遇干旱,需要濕潤灌溉,忌大水漫灌。

6.4?輔助授粉

6.4.1?蜜蜂輔助授粉?有放蜂條件的地方,在蕎麥開花前2~3 d,1 hm2田安放15~30箱蜜蜂,輔助授粉。

6.4.2?人工輔助授粉?在沒有放蜂條件的地方,在蕎麥盛花期每隔2~3 d于09:00—11:00時用一塊長3~5 m、寬30 cm的布條,兩頭各系一條繩子,由2人各執一端,沿蕎麥頂端輕輕拉過,振動植株,人工輔助授粉。

6.5?化學調控

在蕎麥長勢偏旺的田塊,現蕾期可葉面均勻噴施多效唑溶液控制旺長,即15%多效唑可濕性粉劑600~900 g/hm2兌水600~750 kg/hm2均勻噴霧。

6.6?蟲害防治

6.6.1?農業防治?換茬輪作、深翻土壤、溫湯浸種、清潔田園和灌水殺蟲等。

6.6.2?物理防治?采用殺蟲燈、色板等誘殺害蟲。

6.6.3?生物防治?利用瓢蟲、食蚜蠅和草蛉等生物天敵自然控制害蟲。

6.6.4?化學防治?(1)蕎麥鉤刺蛾。在幼蟲1齡期、2齡期,用25 g/L溴氰菊酯乳油600~750 g/hm2兌水750 kg/hm2均勻噴霧防治。(2)黏蟲。在幼蟲1齡期、2齡期,用1.8%阿維菌素乳油900 mL~1 200 mL/hm2 兌水750 kg/hm2均勻噴霧防治。

7?收獲與貯存

7.1?收獲

7.1.1?收獲時間?蘇中地區春播蕎麥一般在6月上中旬收獲,蘇北地區適當延遲,蘇南地區適當提前。蘇中地區秋播蕎麥一般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收獲,蘇北地區適當提前,蘇南地區適當延遲,秋播蕎麥收獲最遲應在霜前結束。收獲期間,應關注當地天氣變化,以防雨水降低蕎麥的產量和品質。

7.1.2?收獲標準?蕎麥植株上70%左右的籽粒呈現出本品種成熟色澤時,即可收獲。

7.1.3?收獲方法?人工收獲宜在露水干后的上午進行,割下的植株就近碼放。機械收獲比人工收獲適當推遲3~5 d。

7.2?貯存

蕎麥收獲后應及時晾曬,一般蕎麥籽粒的入庫含水量應保持在13%以下,宜低溫貯存。

8?生產檔案

記錄生產的全過程,檔案至少保存2年以上。

參考文獻:

[1]林汝法. 中國蕎麥[M].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4.

[2]任長忠,趙?鋼. 中國蕎麥學[M].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5.

[3]趙?鋼,鄒?亮. 蕎麥的營養與功能[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12.

[4]常慶濤,謝吉先. 優質小雜糧[M]. 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

[5]常慶濤,劉榮甫,戴永發,等. 江蘇地區春蕎麥密度試驗研究[J]. 現代農業科技,2013(24):46-46,55.

[6]常慶濤,劉榮甫,趙?鋼,等. 播期與品種對蕎麥生長發育及產量的影響[J]. 安徽農業科學,2015,43(13):29-30,32.

[7]賈愛軍,郭興科,劉文忠,等. 天津市山楂標準化種植生產技術規程[J]. 農學學報,2019,9(8):32-35.

[8]黃光昱,李衛東,陳永波,等. 藤茶生產技術規程[J]. 湖北農業科學,2019,58(15):84-86.

[9]齊連芬,王丹丹,李?燕,等. 溫室番茄冬春茬清潔栽培技術規程[J]. 河北農業科學,2018,22(5):20-22.

[10]魯自芳,王紅麗,王?貞,等. 蘆筍生產技術規程[J]. 河南農業,2019(26):13,17.

[11]馬?超,朱?莉,曾劍波,等. 北京地區設施西瓜生產技術規程[J]. 中國瓜菜,2019,32(9):80-81.

[12]朱宇佳,焦凱麗,馮尚國,等. 藥食兩用植物毛酸漿高效栽培技術規程[J]. 浙江農業科學,2018,59(6):957-958.

猜你喜歡
技術規程蕎麥生產
紅山蕎麥看木森
湖北出臺磷石膏無害化處理技術規程
我國科學家發現蕎麥屬新種
用舊的生產新的!
“三夏”生產 如火如荼
S-76D在華首架機實現生產交付
園林施工中技術管理及技術規程的探討
蕎麥花開
簡述金銀花栽培技術規程
西葫蘆栽培技術規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