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館社會教育職能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

2020-10-20 05:46王毅
各界·下半月 2020年10期
關鍵詞:鄉村振興

王毅

摘要:黨的十九大做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決策,作為歷史與現實紐帶、城市與鄉村橋梁的博物館,亦在服務鄉村振興中發揮積極作用。當前,博物館服務鄉村振興的實踐和研究對象多為少數民族村落或歷史文化名村古鎮、非遺資源重地等,而以普通鄉村社區為服務對象,尚缺乏客觀具體的研究與論證。

關鍵詞:鄉村振興;文化振興;生態博物館

201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出臺,從提升農村發展質量,推進鄉村綠色發展,繁榮興盛農村文化,構建鄉村治理新體系等方面,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行全面部署?!多l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明確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钡目傄?。作為歷史與現實紐帶、城市與鄉村橋梁的博物館,應發揮自身優勢,進行精準對接,從社會教育角度,探索繁榮農村文化,進而助力構建鄉村治理體系。當前,博物館服務鄉村振興的實踐和研究對象多為少數民族村落或歷史文化名村古鎮、非遺資源重地等。本文另辟蹊徑,選擇以長豐縣楊廟鎮馬郢社區為代表的更為廣泛的普通鄉村社區為服務對象,通過個案剖析,闡述博物館社會教育職能在服務鄉村振興中的必要性,具體措施,以及在博物館社會教育職能在鄉村振興中取得的成就。

一、博物館之于鄉村振興的重要意義

《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中指明,鄉村兼具生產、生活、生態、文化等多重功能,與城鎮互促互進,共同構成人類活動的主要空間。中華文明根植于農耕文化,鄉村是中華文明的基本載體。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影響。鄉村文化振興既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也是重要推動力量和軟實力,其精神內核是啟迪民智,文明鄉風,匯集民意民智,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大精神動力。

博物館作為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歷史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載體,憑借豐富的歷史文物和文化遺產資源優勢,立足社會教育職能,通過均等化、廣覆蓋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助力構建精神家園,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文化基礎,在推動區域協同發展、城市更新、鄉村振興、社區生活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博物館助力保護利用鄉村傳統文化,重塑鄉村文化生態。

博物館參與鄉村人文教育事業,強文化之治,筑自信之魂。

博物館發力文化輸出,助推鄉村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

博物館以古鑒今,扶志明德,培養良好社會風尚。

二、找準融合之路,有效發揮博物館社會教育職能

馬郢社區位于長豐縣中部地區,與全國的大多數鄉村一樣,馬郢社區面臨著勞動力缺失、傳統農業收入較低以及基礎設施匱乏等困境,直至2014年,馬郢仍是安徽省重點貧困村之一。為讓鄉村更美好,讓村民更富裕,2015年“馬郢計劃”應運而生——以扶貧為主要任務的公益計劃,由助學、助農和助村3個子計劃組成,旨在打通城市與鄉村的連接障礙,讓城市與鄉村的資源得到互換互補。

安徽博物院自2018年開始助力“馬郢計劃”公益服務行動,為鄉村振興事業注入鮮活的文化動力。安徽博物院將鄉土、鄉村、鄉民作為主要研究對象,立足于博物館“文化中樞”“溝通橋梁”的社會角色和價值導向,通過對“馬郢計劃”進行跟進與精準研究,在“馬郢計劃”與博物館社會教育職能之間找到融合之處。

(一)文化與教育的融合

以文化資源輸送鄉村,支持鄉村人文教育事業、鄉風文明建設工作,是博物館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安徽博物院堅持以人為本,針對鄉村居民尤其是少年兒童的精神需求、物質需求、社交需求等多元化的美好生活需要,優化服務供給,策劃推出的個性化、高品質服務。

(二)文化與旅游的融合

馬郢社區以鄉村旅游為契機,把村莊、田野和鄉村生活作為鄉村旅游主打產品,將旅游產業作為扶貧驅動產業。但在自身文化屬性方面,馬郢社區并不具備少數民族特色、古村落民居、非遺文化以及文物資源等顯著優勢。因此安徽博物院結合本土文化、鄉村旅游產業需求增加文化資源輸出,開展“訂單式”文化服務,如提升馬郢陶藝農家樂、馬郢小劇場等文化內涵,突出差異化,避免了鄉村旅游產業發展中“千村一面”。

(三)鄉土文化的挖掘利用

保護和利用村落文化符號和民俗內涵,是博物館服務鄉村振興的文化使命。安徽博物院以生態博物館理念為推手,堅持在農耕文化保護傳承、鄉土民俗、民間藝術、鄉村經濟社會變遷物證征藏等方面持續發力,從不同角度發掘鄉村遺產的歷史、文化和經濟價值,改變單向性文化輸入,實現文化共建共享,推動農業、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

博物館通過文化輸送給予鄉村“我有的而你正好需要的”以及“如何更好地利用你所擁有的”,使博物館社會教育職能能夠行之有效,落在實處。

三、安徽博物院服務鄉村振興的馬郢實踐

安徽博物院聚焦馬郢社區的文化建設、旅游發展、對留守兒童的關愛與文化扶貧等領域,在“助學、助農、助村”的社教實踐中逐步摸索出博物館服務鄉村振興的有效路徑。

(一)以文物文化教育為抓手,激活鄉村振興文化動能

城鄉的距離使得鄉村居民尤其是少年兒童鮮少走進博物館“認識自己的歷史和創造的力量”。安徽博物院一直以來以支教助學的形式,與馬郢社區保持著良好的教育合作關系,不斷地將優秀傳統文化、紅色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精準地送到鄉村課堂,開展全覆蓋、多形式、務實效的文物文化教育活動,讓鄉村兒童共享文化資源和參與機會。

安徽博物院是馬郢兒童快樂之家的常駐支教團體之一。在鄉村教育實踐中,鄉村孩子較為“慢熱”,精心設計的互動式課堂教學往往流于單方面信息灌輸,究其根本在于對鄉村、對自己的不自信。因此在講好文物故事的同時,我們主動轉變教育方式,量體裁衣,創新打造了“安博小劇場”馬郢分社,將歷史文化資源融入舞臺劇創作,讓孩子們自己演繹歷史,參與到對歷史的活化再創造中來,勇于展現自我;發揮文化中樞作用,通過“馬郢孩子看世界”公益研學游、安博伴你過大年等活動,協調對接安徽省地質博物館、合肥市稻香村小學、安居苑小學等合作單位,搭建城市與鄉村之間溝通的橋梁,打破藩籬。2019年春節和國際博物館日,我們特別邀請孩子們參與小演員新春匯報演出以及5·18系列活動啟動儀式文化演出,為鄉村兒童搭建自我展示的平臺,表現力與自信力不遑多讓。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志”是根本。強大的文化根基和共同的歷史認同感,是不斷前進的堅實動力。時代青年應厚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前輩積淀的經驗和智慧,才能肩負起時代賦予的責任。通過讓文物、文化遺產“活起來”,為鄉村兒童營造健康成長的文化氛圍,提升鄉村居民的文化參與度,喚起他們的文化認同感、歸屬感和自信心,在孩子心中種下文化的種子,文化的根。

(二)以多元文化建設激發內生動力,重塑鄉村社會治理模式

習近平同志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不能光看農民口袋里票子有多少,更要看農民精神風貌怎么樣。

城市化的快速發展以及城鄉發展不協調、城鄉文化理念的碰撞,造成了各種社會關系失衡、價值世界改變、文化失調等問題,甚至是麻將賭博、盲目信教、迷信活動等低俗文化泛濫。以上種種,亟待通過鄉村文化建設為鄉村重新“塑形鑄魂”。

興盛農村文化,是行之有效的鄉村治理手段。通過深入挖掘農耕文化蘊含的優秀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發揮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眾、淳化民風中的重要作用。開展“村風、民風、家風”教育活動,弘揚傳統文化精髓,推進移風易俗,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舉辦各類民俗節慶活動、文化展覽和“朗讀者”、馬郢劇場等特色文化活動,充實村民閑暇時間,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占領農村思想文化陣地。

加強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充分激發當地群眾脫貧致富的內在動力和自我發展能力。從被動吸收到主動參與,從強行植入到自主創作,逐步實現了文化傳承,激發內生動力,提高文化素質,增強村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從而達到以文化振興引領鄉村振興的目的。

(三)引入生態博物館理念,深化文旅融合產業發展趨勢

根據國際博協2010年出版的《博物館學大辭典》中,對生態博物館的表述為:“生態博物館,是一個致力于社區發展的博物館化的機構。它融合了對該社區所擁有的文化和自然遺產的保存、展現和詮釋功能,并反映某特定區域內一種活態的和運轉之中的(人文和自然)環境,同時從事與之相關的研究?!鄙鷳B博物館概念引入中國后,被應用于中國傳統鄉土聚落、民族村寨保護以及社區發展實踐,并取得了初步的成就。

安徽博物院將“生態博物館”理念引入服務馬郢鄉村振興教育實踐中,打破傳統博物館模式,強調人與環境的緊密結合和自然文化遺產活態保護,將鄉村的生活形態作為鄉村文化遺產保護的靈魂,一水一田,一戶一景皆為保存與展示對象,簡而言之,一座村莊就是一座活體博物館,助推鄉村文化的傳承與創造。

1.挖掘農耕文化資源,著力打造鄉村文化名片。中華文明根植于農耕文化,鄉村是基本載體。切實保護好優秀農耕文化遺產,推動優秀農耕文化遺產合理利用,對于促進鄉村文化振興、培育文明鄉風、增強農民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義。

馬郢農耕文化體驗基地,憑借生態博物館理念,將鄉村文化景觀,民俗文化、農耕文化體驗融為一體,為鄉村旅游增添文化元素。在行知田園農耕體驗地,體驗春種、夏長、秋收和冬藏;在商報小院,認識常用農事工具;在鄉創學堂,了解鄉土植物、二十四節氣傳統習俗;在森林劇場,舉辦各類民俗節慶和特色文藝活動;在文創園,這里有很多傳統的、有意思的手工勞作課堂可以體驗,植物蠟染和草木染、柴燒等,還有鄉柬民宿、情圓農場,特色農家美食……互動式文化體驗,優美愜意的生態環境,如今已成為馬郢社區展示和傳播優秀農耕文化資源的重要載體,是面向社會開展農耕文化社會教育的重要陣地,年接待量達10萬余人。

近日,教育部印發《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要求在大中小學設立勞動教育必修課程,并將勞動素養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馬郢社區緊抓機遇,賦能鄉村振興事業,發揮農耕文化、鄉土文化優勢,申報成為中小學生認知社會、接觸自然、體驗益智增能的主題研學基地。

2.推進鄉村博物館建設,把“鄉愁”留住。推進鄉村博物館的建設,就是要把優秀鄉土文化保護下來、傳承下去,成為尋鄉愁、尋記憶、尋根脈的文化載體。

鄉村博物館既是鄉民們觸摸鄉土、體驗鄉愁的情感棲居地,也是對外推廣鄉土文化的重要場所。在馬郢村史館,你可以了解到馬郢的前世今生,講好家園故事,重走家鄉“足跡”,展示鄉村經濟社會變遷;在村長爺爺家的家風館里,你還可以看到一家一姓五代人的故事;舊時物件里的故事,亦不失為一次極好的情感教育,既可以讓城市里長大的孩子近距離了解何謂鄉土文化,也可以讓農村長大的孩子形象地感受到父輩們勞作打拼的艱辛。

文化遺產承載著精神血脈,在弘揚傳承地方文化中發揮重要作用。村民是鄉村建設、文化傳承和博物館展示的主要參與者,只有強化其作為鄉村文化主人的主人翁意識,才能激發了人們對于傳統文化遺產的珍惜與眷戀,對本土歷史文化的自信和自豪感,增強了根植在血脈中的文化自覺,更讓人們看到了鄉村的未來與希望。

3.重塑鄉村文化生態,實現生態與經濟融合發展。博物館服務鄉村振興要因地制宜,將保護鄉村區域歷史、農耕文化遺產與推動鄉村旅游、美麗鄉村建設等工作相結合,把生產生活遺產轉化為地方旅游資源優勢,推動形成具有鮮明特色和社會影響力的文旅項目——在田間地頭體驗農耕文化,在博物館里重溫鄉土鄉情。既為城市居民提供了了解鄉土文化的平臺,也在這個過程中實現了鄉村遺產價值轉化。如今的馬郢社區已實現了由安徽省重點貧困村到省級兒童之家示范點、安徽省鄉村旅游創客示范基地、安徽省鄉村旅游扶貧示范村、合肥市研學旅行基地的華麗蛻變,實現了社會效益、文化效益、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的協調統一,文旅融合,相得益彰。

四、博物館服務鄉村振興之路的思索與展望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不斷推進以及文化和旅游業態的進一步深化融合,博物館服務鄉村振興已成為博物館事業發展中的一項重要研究課題。

(一)引導新文化與傳統文化交流融合

隨著城市與鄉村、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的融合,新的文化形態開始形成,鄉村將從傳統農耕文化形態轉變為優秀傳統鄉土文化與現代文化元素、城市文明形態兼收并蓄的新型文化形態。如何賦予時代內涵,實現鄉村文明對城市文明及外來文化優秀成果的吸收轉化,為增強文化自信提供優質載體,是博物館服務鄉村振興的重要研究方向。

(二)加強教育人才隊伍培養

鼓勵博物館相關人才投身鄉村文化振興事業,支持博物館文化志愿者深入鄉村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志愿服務,對博物館服務鄉村振興這一重要課題加以理性思考和規劃。

(三)新技術帶來全新的教育學習方式

把博物館搬上“云端”,是近年來各地博物館發展的趨勢,尤其是在2020年疫情期間,博物館直播、短視頻、在線展覽等新媒體的傳播教育方式頻頻涌現。隨著新媒體新技術的開發與應用,博物館服務鄉村振興也可大力推廣在線教育,實現云端共上一堂課。

(四)作為文化中樞,廣泛動員社會力量的參與

發揮博物館作為文化中樞的影響和作用,動員引導企業家、文化工作者、退休人員、文化志愿者等社會力量投身鄉村文化建設,豐富農村文化業態,助力鄉村振興事業。

猜你喜歡
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的安徽省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探析
美麗鄉村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鄉村振興戰略下新型職業農民從業素質提升研究
鄉村振興:從衰落走向復興的戰略選擇
鄉村振興戰略的宏觀思維
基層黨校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思考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幾個抓手
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破題尋路
民建貴州省委攜手中天金融集團推進“鄉村振興”貴州赫章縣結構鄉“扶志扶心扶智”項目開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