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單砂體構型表征及分類

2020-10-20 04:35賴鵬
石油研究 2020年9期
關鍵詞:剩余油構型

賴鵬

摘要:我國東部某油田中高滲砂巖油藏儲量、產量占比大,是油田穩產的基礎,目前動用地質儲量約6億噸,年產量200余萬噸,占稀油年產量的一半以上。主力油田為特(高 )含水,注水效果差、低效循環嚴重,油田控制遞減及保穩產難度非常大。針對以上難點,尋求探索新的開發模式,通過細分單元,分類評價,在完成了單砂體級別儲層精細對比、低級序斷層識別和微幅構造精細解析、巖性砂體井震結合預測的基礎上,開展了單砂體構型表征及分類,為最終單砂體剩余油表征奠定了基礎,形成精細研究的技術系列,開發效果好。

關鍵詞:中高滲砂巖油藏;構型;儲層分類;剩余油

1 砂體疊置關系的內部構型

扇三角洲前緣疊置砂體內部構型單元的展布分為不同期復合與同期復合兩種方式。前者在垂向上表現為獨立型、疊加型和切疊型三種疊置模式,不同期的河口壩或水下分流河道相互疊加。后者同相復合砂體高程沒有明顯差異,基本在同一時間段形成。異相復合砂體由不同微相砂體拼接而成,砂體趨向于獨立分布或者拼接分布。同期連片狀復合砂體主要為各種8級構型單元側向拼接而成,根據不同構型單元的組合關系,將拼接模式分為以下4種:砂壩-砂壩拼接,砂壩-分流河道拼接,分流河道-分流河道拼接,分流河道-前三角洲泥拼接。

通過深化單砂體構型研究發現,平面上看似連片的河道砂體是由多期河道拼合而成的。各構型單元之間存在著垂向和側向屏障,這些滲流屏障主要由非滲透的或低滲透的巖性組成,從而影響流體滲流,導致注采不對應,影響開發效果及剩余油的分布。

在不存在構型邊界的單一河道方向,單向注采井由于注采井間單砂體連通,化學驅效果好;反之,復合河道內部多存在構型邊界,而構型邊界可能存在儲層物性變差,砂體連通性變差,所以多向注采井由于注采井間單砂體弱連通或不連通,化學驅效果反而較差。

通過多期砂體疊置關系的內部構型研究,優選射孔層段。對于存在物性較差條帶的注劑井、采油井均需避射。

2 隔夾層識別技術

隔夾層側向延伸范圍有限,一般對流體起局部遮擋作用,對流體滲流及原油采收率的影響很大,是儲層內部非均質性的主要地質因素,同時也是識別構型界面的關鍵。所以應用巖心刻度測井識別隔夾層技術,識別構型界面上下分布的如粉砂質泥巖、泥巖或成巖作用形成的鈣質砂巖等細粒沉積形成的隔夾層,

在厚油層內部物性夾層的存在影響了儲層的均質性。夾層電性特征表現為微電位(或微梯度)回返大于20%,0.45m梯度回返大于25%,淺側向電阻率回返大于40%。

其巖性以灰色、褐灰色泥質粉砂巖為主,主要分布在韻律段之間,厚度在0.5~1m,平面分布不穩定。一般厚度越大,夾層就越發育,在厚度小,分選較好的粉、細砂巖中夾層不發育,甚至無夾層。通過識別不同層次構型界面上下分布的隔夾層,從而指導了優化射孔井段與厚度,結合對應注水,提高單井產量。

3 儲層質量分類

3.1 儲層質量分類標準

不同吸水程度的孔隙度、滲透率數據統計結果表明:孔隙度及滲透率與水淹強度相關性很好。二類砂巖油藏沈67塊儲層屬于中孔儲層,有效儲層的孔隙度大多分布在15%~25%,分布區間很小,微小的誤差會大大影響儲層質量劃分的準確性,因此選用滲透率作為儲層質量劃分的主要參數,在儲層構型表征的基礎上將研究區扇三角洲前緣儲層劃分為三類。

Ⅰ類儲層:K>100×10-3μm2。該類儲層質量最好,巖性以中-細砂巖、細砂巖為主,顆粒支撐,點式接觸,接觸式膠結。測井解釋時差大于260μs/m,電阻大于20Ω?m??紫兑栽ig孔為主,孔隙結構為大孔-特細喉型較均勻型,分析認為這類儲層注水見效快,吸水效果好。

Ⅱ類儲層:50×10-3μm2

Ⅲ類儲層:K<50×10-3μm2,此類儲層物性較差,巖性以粉砂巖為主,顆粒支撐,線-點接觸,接觸-孔隙式膠結。測井解釋時差小于260μs/m,電阻小于17Ω?m??紫兑栽ig孔為主,孔隙結構為中孔-特細喉不均勻型,連通性差,吸水差或不吸水。

3.2 儲層質量差異分布特征

利用測井解釋得到滲透率參數,結合巖性和電性特征對工區內29口井進行單井儲層質量分類。從單井儲層質量劃分成果看,Ⅰ類和Ⅱ類儲層主要分布在河口壩和水下分流河道相內,Ⅲ類儲層主要分布在河道間砂和前緣薄層砂中。

3.3 儲層砂體連通關系

對于化學驅來說,只看單井的儲層質量還是遠遠不夠的,Ⅰ、Ⅱ類儲層的連通關系才是更為關鍵的因素,它決定了聚驅的控制程度,更決定了注采能否見效。雖然有效儲層的連通系數達到了84.6%,但是有效儲層的滲透率下限為19mD,不能全部滿足化學驅的物性要求,因此在沉積模式的指導下,選用滲透率作為主要參數,將研究區具有注采關系的有效儲層連通類別劃分為四類。

Ⅰ類連通:注采井滲透率均大于100mD。在沉積相上主要表現為“河道-河道”、“河道-河口壩”的連通模式。

Ⅱ類連通:注采井滲透率均大于50mD。在沉積相上主要表現為“河道-薄層砂”、“河口壩-薄層砂”的連通模式。

Ⅲ類連通:注采井中一方滲透率大于50mD。在沉積相上主要表現為“薄層砂-薄層砂”的連通模式。

Ⅳ類連通:注采井滲透率均小于50mD或儲層不連通。在沉積相上主要表現為“薄層砂-湖泥”的連通模式。

4 結語

通過建立連通層分類標準,繪制了試驗區6個井組Ⅳ1-5砂巖組有效儲層分類連通圖(圖4)。經統計試驗井組聚驅控制程度達78.6%,其中Ⅰ類連通占46.7%,Ⅱ類連通占26.9%,Ⅲ類連通中有5%的層雖然注入井滲透率小于50mD,可周圍三個方向以上的層滲透率都大于50mD,通過壓裂等手段也可以動用。

參考文獻:

[1] 李陽,劉建民.油藏開發地質學[M].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2007

[2] 韓大匡.準確預測剩余油相對富集區提高油田注水采收率研究[J].石油學報,2007,28(2):73-78.

[3] 馬麗娟,金之鈞.復雜斷塊構造的精細解釋[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5,40(6):688-692

[4] Tonn R.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seismic quality factor Q from VSP data: A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computational method[J].Geophysical Prospecting for Petroleum,1991,39(1 ):1-27.

猜你喜歡
剩余油構型
不等式的證明與函數構型
民用飛機構型更改控制的技術探討
民用飛機單機設計資料管理方案探索
基于時間和頻率制約的信息系統柔性構型方法研究
利用“三維構型”深化晶體組成結構
衛22塊注采調整及挖潛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