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教育背景下城市公園設計初探

2020-10-20 05:23李艾洵
磚瓦世界·下半月 2020年6期
關鍵詞:黃石城市公園公園

李艾洵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鋼筋水泥代替了原有的農田土地,越來越多的兒童生活在在高科技的包圍圈里,無法接觸到自然的環境,容易造成身體和心理的問題。理查德·洛夫在《林間最后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癥兒童》中,將這種孩子成長過程中與自然的疏離稱為自然缺失綜合征(Nature-Deficit Disorder),簡稱 NDD。因此國外很早已經開始對學生進行自然教育,近年來,我國有很多城市利用城市公園、植物園、自然保護地等通過開展活動、開設課程等陸續開展了自然教育工作。

1 國外利用城市公園進行自然教育的情況

1.1 芝加哥植物園

芝加哥植物園1972年建于美國伊利諾伊州格蘭科區,占地156公頃,其中包含24個展示花園和3個原生境。園內景色宜人,四時有景,收集展示9289種約230萬株植物,鳥類有255種,堪稱活體植物博物館。設計者將園內景觀和設施設計精巧,與自然教育內容有機結合,是個名副其實的戶外自然教育課堂。年客流量達到75萬次[1]。 園內開設面向不同年齡段的教育項目475個,已經有35000名在校學生和2000名教師參加了其各類教育項目。

1.2 美國黃石國家公園

美國黃石國家公園是世界上第一個國家公園,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火山口之一,園內森林占全美森林總面積的90%左右。主要位于美國懷俄明州,占地面積約為8983平方千米,是美國北部的七個天然奇觀之一[2]。

在黃石國家公園,游客可以有如下的自然教育體驗:(1)將游客們劃分成若干小組,每個組員都執行不同的任務,觀察、記錄、填圖、分類等,綜合處理信息資料,通過分析得出該區域的生物之間的聯系。(2)開展國家公園的保護和利用的討論,用困境卡片的形式描述黃石國家公園目前存在的問題,并討論得出解決問題的方法。(3)黃石探險,首先了解黃石的歷史與相關知識,隨后調查影響黃石生態系統的問題,探尋公園與原住民社區的管理與保護,參加遠足、野外調查、討論并寫日記。

2 國內利用城市公園進行自然教育的情況

2.1 香港濕地公園

香港濕地公園也是一個典型的自然教育基地。公園2006年建于香港新界天水圍,面積約61公頃。是亞洲范圍內首個同時結合濕地保護功能與教育游覽功能為一體的濕地公園[3]。

公園常年針對學齡前兒童、小學生、中學生定期舉辦濕地科普講座、野生動植物觀察、比賽、話劇、藝術手工制作任務等自然教育活動。從端正行為和態度,到了解有趣的動植物,自然導師都會耐心指導。在每項活動開始之前,導師都會進行專題介紹,翻閱圖鑒,讓學生們對所觀察的物種有初步認識,并傳遞保護濕地的重要性,隨后再開始戶外考察活動。濕地公園,不僅保護了濕地資源,帶動當地經濟,更加承擔起了自然教育的任務。

2.2 廣州

廣州天河區兒童公園建造一處農耕園,海珠區兒童公園內設開心農場,就是將自然教育融入到公園設計中。通過植物認養親手松土、澆水、施肥體驗耕種,不僅了解到植物基礎養護知識,更懂得食物來之不易,懂得珍惜糧食、保護環境。

2020年3月,《廣東省林業局關于推進自然教育規范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2020年,力爭全省建立40個省級自然教育基地;到2023年,力爭全省建立100個自然教育基地。這是首個省級印發的關于自然教育的指導意見,推動自然教育工作規范化、專業化發展。

2.3 浙江

浙江長樂國家林木種質公園前身是長樂林場,為浙江省創辦最早的林場、國內最早開展林木良種工作的單位之一。2016年重新規劃為公園。不但保護珍貴的種質資源,更成為了自然教育基地。在公園設計上,除了滿足游園需求,更添加了科普設施。如VR體驗、全息投影和4D影像;將樹木掛牌結合二維碼技術,掃描二維碼即可獲得植物的準確信息; 公園成為了自然課堂,用全新的科技手段,實現了多元化的自然教育。

2.4 武漢

在2019年中國公園學會年會上,武漢市園林和林業局公園處唐聞詳細的介紹了武漢近年來的自然教育的開展情況。對全國公園都有一定借鑒意義。武漢市林業和園林局在32座城區公園開展自然教育實踐活動,從2016年1月開始,每個周末邀請園林專家、科普作家、高校教授輪番到公園開講,講授的內容包括動植物、人文歷史,繪畫、手作等。在課程開展積累了經驗,具有一定規模時,與教育局合作,讓30萬名中小學生陸續走進公園,在專業老師指導下進行自然觀察,開展課題研究。利用城市公園,進行自然教育與生態研學。

3 利用城市公園進行自然教育的思考

基于以上,我國自然教育與風景園林設計實踐的結合已經起步,2019年4月,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發布的《關于充分發揮各類保護地社會功能大力開展自然教育工作的通知》,提出各自然保護地在不影響自身資源保護、科研任務的前提下,發展自然教育,逐步形成有中國特色的自然教育體系。

作為園林工作者,在這樣的背景下,對于公園的設計與改造上,盡量做到讓城市公園兼具自然教育的功能,有如下方法:

3.1 原有城市公園自然教育改造

3.1.1 城市公園將植物做好標志牌,讓游客在游覽的過程中,初步認識植物形態,習性,了解這種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如何做能夠更好的保護植物。

3.1.2 公園可以嘗試舉辦公益性的活動,以宣傳頁的方式或者公園技術工作者宣講的方式,來普及一些自然教育知識。

3.1.3 在公園預留出一定空間作為自然教育體驗基地,呼吁游客參與植物的養護,提升游客對保護自然的責任感。

3.2 新建公園城市教育提前規劃

通過上述國內外公園自然教育成功的開展,新建自然教育主題公園或者兼具自然教育功能的公園就有了藍本。

3.2.1 在前期規劃時,預留出自然教育基地。如公園中的小農場,自然實踐基地等場所。

3.2.2 利用高科技設施,來為自然教育服務。如4D影院,全息投影,VR體驗等。

3.2.3 公園設置講解系統,二維碼標牌等方便游客了解和接受自然知識。

自然教育既不是單純意義上的戶外活動,也不僅僅是與自然相關知識的學習積累,其必須以大自然為載體,以核心理論作為支持,才能吸引更多的人,走近大自然,從而培養其熱愛自然敬畏自然的情懷。因此,堅持以自然為師,重塑人與自然的緊密聯系,賦予公園自然教育功能,是我們園林工作者可以為自然教育貢獻的最好的力量。

參考文獻:

[1]張媛,王沛永。巧思致妙景 潤物細無聲——以美國芝加哥植物園為例談植物園的寓教于游[J]中國園林,2012,6: 60-64

[2]張文杰?;谧匀唤逃暮宵S家垅森林公園[D]長沙: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19.

[3]李雪,張現麗,謝珊珊,孔德政。香港濕地公園分區規劃及生態設計[J].濕地科學與管理,2015,11,(03):8-11.

猜你喜歡
黃石城市公園公園
城市公園景觀設計形式美的研究
奮力創造建設現代化新黃石的嶄新業績
從“城市公園”到“公園城市”
城市公園公共空間設計
在公園里玩
上海城市公園夜間延長開放服務需求與管理對策
不下跪的人
開車去公園
不下跪的人
不下跪的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