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層建筑施工主體結構的關鍵施工技術

2020-10-20 05:23邵長平
磚瓦世界·下半月 2020年6期
關鍵詞:主體結構高層建筑施工技術

邵長平

摘 要:如今,城市中的高層建筑數量越來越多,對其主體結構施工技術與質量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對此,在實際的工程建設過程中,需要制定合理可行的施工技術,以鋼筋混凝土結構為例,包括鋼筋施工、模板施工與混凝土施工,并在此基礎上對質量控制予以高度重視,只有這樣才能預期的施工質量。

關鍵詞:高層建筑;主體結構;施工技術

1 高層建筑主體結構鋼筋施工技術與質量控制

1.1 鋼筋加工制作

鋼筋加工制作需要嚴格按照料單提出的尺寸及形狀實施,完成加工后得到的半成品應保持平直,沒有局部彎曲,同時尺寸誤差應處在允許范圍之內。對于鋼筋焊接工人,必須取得上崗資格,在大面積焊接開始前,應先進行試焊,經試焊確認合格后,才能正式開始大面積焊接施工。完成鋼筋焊接后,應對其進行抽樣檢測,經檢測確認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施工,未經檢測與檢測結果不合格的均不允許使用。

1.2 鋼筋綁扎

半成品鋼筋經嚴格的驗收確認合格后方可由專門的綁扎班實施綁扎,在綁扎開始前,需按照料單及圖紙先行驗料,在檢驗合格后,嚴格按照圖紙與規范的要求開始綁扎。在綁扎鋼筋的過程中,需要按照設計要求預留保護層,保護層的厚度必須滿足設計要求,不能存在負誤差。在留設保護層的過程中,梁底使用與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砂漿及細石混凝土制作墊塊,而柱與梁側面都可使用成品墊塊,通過墊塊的設置把鋼筋墊起,不可使用鋼筋也不可用鐵釘固定。另外,綁扎時使用的鉛絲不能和模板發生接觸。為避免鋼筋在模板中發生偏移,需在模板上口使用專門的卡子對鋼筋進行固定,卡子的設置按照500mm的間隔距離進行。

1.3 鋼筋連接

鋼筋連接方法主要為搭接接頭與對焊接頭,在局部施工較為困難的位置,以搭接焊接頭為宜。在鋼筋焊接開始前,需要以施工條件為依據先行試焊,經試焊確認合格后,才可以正式焊接。焊接操作人員必須取得上崗證,上崗前要進行細致的檢查。對于接頭形式與焊接工藝,都要滿足工程的設計要求。

1.4 施工注意事項

1.4.1 鋼筋配料應集中進行,不同流水段的鋼筋需在編號完成后捆扎后束進行集中吊運,然后在現場進行集中綁扎與焊接。

1.4.2 為了使構造柱上的主筋所在位置準確無誤,避免出現偏移的現象,需在所有樓層中設置水平方向定位筋,同時要和豎向分布的主筋點進行焊接,以此達到牢固。

1.4.3 做好對保護層厚度的檢查與控制,施工必須嚴格按照設計圖紙進行,一般情況下梁柱處的鋼筋保護層厚度應達到25mm以上,而板的鋼筋保護層厚度應達到15mm以上,未經檢查和檢查不合格,則不允許進行后續施工。

1.4.4 墻柱處的主筋需要在樓層上預留500mm的長度,同時接頭的錯開要達到50%以上,實際的錯開間距應略大于搭接長度。

1.4.5 綁扎鋼筋之前要對鋼筋表面進行清洗,清除掉油污與銹跡,包括模板表面附著的木屑等雜物,以免對后續綁扎等施工作業造成影響。鋼筋焊接必須按照相關操作規程進行,焊接質量要滿足現行規范的要求。將鋼筋綁扎好后,立即開始成品保護,并由甲方進場做隱蔽檢查和驗收,經檢驗確認合格后,方可開始澆筑施工。

2 高層建筑主體結構模板施工技術與質量控制

在放樣彈線過程中,不僅要按照圖紙的要求準確彈出外邊線,還要在樓板的表面沿著兩側彈出檢查線,用于檢查模板具體位置是否滿足要求,使墻、柱、梁的尺寸都滿足要求。在模板施工開始前,檢查場地是否保持平整和潔凈,模板下口邊接部位應做到邊角整齊和表面平直,同時還要按照要求在下層結構和墻底之間的接縫部位設置海綿條,用于防止漏漿。模板和支撐體系之間應形成一個完整的整體,在豎向分布的模板上要支設好剪刀撐與斜向撐。如果可調節支撐完成了檢驗且確認合格,則不可隨意改動。在模板施工中,需要對施工操作進行隨時檢查,并做好相應的記錄,包括自檢與互檢。模板支設時使用的塔架需使用水平方向的橫桿進行拉結,通過這樣的拉結,能使模板保持穩定。在模板使用之前要均勻涂刷一層隔離劑,每次使用之前都要涂刷。如果跨度超過4m,則梁板的模板必須起拱,且起拱的高度根據全長跨度嚴格控制。在豎向和斜向支撐的底部應鋪設寬度為300mm的木制跳板,注意不可直接支撐于樓層表面。拆模前先檢查模板內混凝土實際強度是否達到要求,若必須對樓板處的模板進行提前拆除,則要確認且強度能否達到跨度要求。同時對于懸挑梁的模板,需在混凝土實際強度達到100%之后才能對其底模與支撐結構進行拆除。

模板施工質量要求與控制要點包括:模板的支撐應能保證整個結構及其構件截面尺寸的準確性,同時要有足夠的剛度強度,保持穩定,可承受澆筑施工中產生的自重及側向壓力。施工中要安排專人負責模板翻樣,施工中所用的模板應做到集中下料,且要有清楚的標識。對結構進行軸線與標高的測量時,務必做到三個固定,即測量人員保持固定、測量儀器保持固定和測量基準點保持固定。完成拆模后,根據標準的要求,對混凝土表面實施全數檢驗,要求合格率達到90%以上。

3 高層建筑主體結構混凝土施工技術與質量控制

3.1 混凝土澆筑

混凝土澆筑采用分段、分層和分次的方法進行,一般先對構造柱進行澆筑,然后澆筑圈梁和板。采用泵送的方法輸送混凝土,對柱澆筑以前,先在底部使用標號與混凝土相同的砂漿澆筑30~50mm。梁板的澆筑應保持連續,不允許設置施工縫。為保證板面的標高,需雙向設置鋼筋,將其作為標高控制的基準。圈梁和板的澆筑寬度應依次推移3m,用于保證澆筑的均勻性,接縫要在混凝土達到初凝后進行,振搗在澆筑的同時進行,振搗時應防止漏振,此外要注意樓板處的振搗應使用平板振搗裝置,這樣能有效避免收縮裂縫的產生。澆筑時要經常性鋼筋、模板及支架的實際情況,如果發現移位和變形,則應馬上停止澆筑,同時在混凝土凝結之前完成修整。

3.2 混凝土振搗

混凝土振搗以機械振搗方式為主,包括插入式振搗棒與平板振動裝置。在插入振搗過程中,應遵循快插慢拔的原則,在振搗棒快要從混凝土的表面露出時快速將其抽出,否則將產生空鼓。一般振動棒都呈行列式插入,插入后根據順序進行移動,不可混用,否則很有可能產生漏振。在分層澆筑的過程中,對上一層混凝土進行振搗時,需要將振動棒插入到下一層50mm左右,用于消除接縫,并且上層混凝土要在下一層混凝土達到初凝之前完成振搗。底板混凝土振搗如圖1所示。

3.3 混凝土養護

在混凝土澆筑完成12h后立即開始養護,養護方法為覆蓋草袋和澆水,對于澆水的次數,需要以可以保證混凝土表面始終處在濕潤的狀態為準確定。養護時使用的水和混凝土攪拌用書完全相同?;炷琉B護時,若發現覆蓋和澆水都不足,導致混凝土表面產生干縮裂縫,應立即補充遮蓋,并全面加強養護,適當延長澆水的持續時間。通常情況下,養護持續時間應達到7d以上。另外,在冬季施工過程中,需要向混凝土中添加適量的早強劑和減水劑,并采用草袋覆蓋與塑料薄膜覆蓋相結合的方法養護。

4 結語

綜上所述,在高層建筑工程施工中,主體結構施工質量直接決定整個建筑的質量。因此,應根據建筑的主體結構形式,采用正確合理的施工技術,并切實加強施工質量控制,以達到預期的質量目標。

參考文獻:

[1]黃增春.高層建筑主體結構施工技術探析[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9(19):115-116.

[2]呂成成.高層建筑主體結構施工方法淺析[J].建材與裝飾,2018(16):251-252.

[3]趙永麗.高層建筑主體鋼結構工程的質量控制及監督要點[J].工程技術研究,2019(13):123-125.

猜你喜歡
主體結構高層建筑施工技術
淺析鋼筋混凝土主體結構檢測技術的應用
高層建筑主體結構的施工技術探究
高層建筑主體結構施工及質量控制
淺談房屋建筑工程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
淺談高層建筑沉降監測關鍵環節控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